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1984~1987年,在湖南、河南、河北、黑龙江4个试点区,整群抽样采血10 484人,采血率达80%以上。HBsAg、抗-HBs和抗-HBc均用RIA法检测。结果4个点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化感染率为58.2%。HBV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7岁时为51.6%,25岁时达63.7%,接近高峰值。HBsAg标化阳性率为10.1%。HBsAg阳性率显示两个高峰,一个在2~8岁时,即儿童峰。从零岁的3.8%至2周岁时的12.5%,已达高峰。湖南的儿童峰值较其它3个试点区高。故HBsAg阳性率南高北低的现象仍然存在(P<0.01)。另一个峰在20~45岁,即成人峰。 抗-HBs标化阳性率为32.2%。HBsAg:抗-HBs之比值,5岁以内为1:1,10岁以后上升为l:3.3~5.9。抗-HBc标化阳性率为45.5%。此结果表明,调查地区均为HBV高感染区,感染主要发生在儿童期。故新生儿是预防乙型肝炎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2.
3.
熊猴实验感染人乙型肝炎病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宪民  陈杰 《病毒学报》1990,6(1):19-26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以指导控制临床用药。方法 选择新乡市中心医院2000年1月~2002年12月55751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17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率为3.16%;感染部位:呼吸道第1(66.67%),术后伤口感染第2(9.86%),胃肠道感染第3(9.05%);感染科室:肿瘤内科第1(10.18%),泌尿外科第2(5.79%),血液科第3(4.89%),3个科室感染率比较χ^2=76.52,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要加大医院感染管理力度。加强医院感染监测、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5.
在慢性肝炎中,乙、丙型病毒性肝炎混合感染相当多见,可使肝炎慢性化、重症化,肝组织损伤加重,肝硬化(LC)和肝癌(HCC)发生率增加[1]。本文应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196例肝病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初步探讨了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丙型肝类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复制状况以及两者间的相互作用与预后的关系。1材料和方法1.1病例受检的196例病例均为2004年1月至2005年7月我院住院及门诊病人,男149例,女47例,年龄15~82岁,其中慢性肝炎(CH)患者139例,肝硬化(LC)患者42例,肝癌(HCC)患者15例。所有病例诊断符合…  相似文献   

6.
在慢性肝炎中,乙、丙型病毒性肝炎混合感染相当多见,可使肝炎慢性化、重症化,肝组织损伤加重,肝硬化(LC)和肝癌(HCC)发生率增加[1].本文应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196例肝病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初步探讨了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丙型肝类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复制状况以及两者间的相互作用与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用8型腺相关病毒携带1.3拷贝HBV(Hepatitis B virus)基因组建立的HBV持续感染小鼠模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比较了除AAV8之外的其他4种血清型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rAAV)建立乙肝小鼠模型效果。首先,将携带1.3拷贝ayw亚型HBV基因组的1型、2型、5型、8型、9型腺相关病毒分别以1×10~(11) vg/只(Viral genome,vg)的剂量尾静脉注射C57BL/6J小鼠;利用ELISA方法监测小鼠血清中HBeAg和HBsAg表达水平;用定量PCR方法检测小鼠血清和肝脏中HBV DNA拷贝数;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小鼠肝脏中HBc Ag的表达;用HE染色检测小鼠肝脏病理变化。结果显示,在持续8周中,5组小鼠血清中都检测到HBeAg和HBsAg的表达,血清和肝脏中均检测到HBV DNA的存在。HBeAg、HBsAg、HBV DNA表达水平高低依次为AAV8AAV9AAV1AAV5AAV2。5组小鼠用免疫组化方法都检测到肝脏中HBcAg表达,HE染色病理检测均观察到不同程度的肝损伤。本研究扩大了能用于建立乙肝小鼠持续感染模型可选择的AAV载体种类,发现虽然AAV1、2、5、9的建模效果不如AAV8,但它们都可以介导建立持续感染的乙肝小鼠模型,建模效果依次为AAV8AAV9AAV1AAV5AAV2。其中AAV9介导的建模效果与AAV8载体最为接近,可以替代AAV8载体用于有效地建立HBV持续感染的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种雏鸭建立鸭乙肝病毒感染模型的影响因素,观察应用该模型抗病毒的效果。方法采集鸭血清,应用PCR方法定性检测鸭血清中病毒DNA;定量PCR方法检测鸭血清中病毒DNA载量变化;用抗病毒药物处理,观察其在鸭DHBV感染模型中的抗病毒效果。结果不同种鸭DHBV自然感染率不同,樱桃谷鸭为8.75%,湖北麻鸭两个批次分别为17.80%和10.68%;静脉注射和腹腔注射两途径均能致雏鸭感染DHBV,静脉注射感染率80%,腹腔注射感染率65%;鸭感染DHBV后,体内病毒载量维持在106~108copies/mL,可持续20 d以上;抗病毒药物处理后,在不同DHBV模型中其抗病毒效果变化趋势一致。结论鸭的种类和人工感染途径可影响DHBV感染率;雏鸭感染DHBV后其体内有持续性的病毒血症;DHBV感染模型是药物抗病毒研究较好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在乙肝孕妇和正常孕妇胎盘中表达差异来反映胎盘内的细胞免疫应答的情 况,为外源性细胞因子在增强机体免疫、清除病毒及阻断和治疗HBV宫内感染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择期剖宫产的足月 妊娠妇女46 例,其中血清HBsAg(+)30 例,血清HBsAg(-)的对照组16 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胎盘组织IL-17 的表达。结 果:IL-17 主要表达在胎盘绒毛的合体滋养层细胞胞浆、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胞浆以及基质中。血清HBsAb(+)孕妇与HBsAb(-)孕 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HBsAg(+)乙肝孕妇与对照组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孕妇与HBeAg (-)孕妇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7 在乙肝孕妇胎盘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孕妇,IL-17 的表达不但加 强了机体的防御功能,且能促进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聊城地区患者的乙型肝炎(hepatitis B,简称乙肝)感染和免疫状况,为当地乙肝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2017—2020年36 60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乙肝5项标志物定量检测,对HBsAg阳性、单HBsAb阳性、5项全阴及HBsAb滴度进行分析。结果 检出HBsAg阳性1 406例,HBsAb阳性率最高,为52.05%;HBsAg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HBsAg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4~14岁组HBsAg阳性率最低,为0.00%;>34~44岁组阳性率最高,为7.44%;0~4岁组单HBsAb阳性率最高,为76.34%;5项阴性率最低,为17.07%;“乙肝小三阳”阳性率最高,为62.67%。HBsAb 0~<10 IU/L滴度的人群占比最高,为46.01%。结论 聊城地区应将男性和>34~44岁人群体作为重点防控人群,并加强对大三阳模式、小三阳模式和全阴模式人群的监测,积极开展对这些人群乙肝疫苗的补种及预防工作,降低乙肝病毒传播和感染。  相似文献   

11.
肝细胞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主要靶器官,病毒黏着并进一步侵入肝细胞是感染启动的关键步骤。近几年的研究发现,肝细胞膜上的受体在病毒感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对近年来几种可能的HBV受体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对阐明HBV入侵肝细胞的机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如何能够有效控制和阻断HCV的感染和传播成为研究热点。HCV借助其极高的变异率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并通过多种机制得以侵入、繁殖,引发一系列病理改变。因此,在感染初期激发机体有效的体液免疫反应,产生强烈而又广泛的中和作用,对阻断入侵和感染至关重要。我们对HCV中和抗体的研究进展予以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增强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乙肝疫苗对于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十分重要.近年人们仍在根据免疫学理论和生物工程技术进展不断研发更加科学有效的新型乙肝疫苗.就新型乙肝疫苗设计的免疫机制和提高免疫效果的关键因素作出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凝血、纤溶和纤维化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肝炎患者120例,经检测后将患者分为免疫清除组40例、免疫耐受组40例、非活动性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检测每组患者的凝血功能、纤溶和纤维化的水平以及统计与感染状态的相关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凝血功能降低(P0.05),纤溶和纤维化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非活动组和免疫耐受组相比,免疫清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明显(P0.05);非活动组与免疫耐受组相比各项指标大多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统计凝血、纤溶和纤维化与HBV具有相关性,凝血功能与HBV呈负相关,纤溶与HBV呈正相关,纤维化与HBV呈正相关。结论:患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态不同,其凝血、纤溶和纤维化水平含量有明显差异,可作为疾病发展的监测依据,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基因B区和C区序列的异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HBV)聚合酶基因编码约816个氨基酸的多蛋白,其氨基端为末端蛋白,羧基端为RNA酶H,后者上游紧邻反转录酶/DNA聚合酶.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将HBV聚合酶基因分为假想的A到E共5个区段.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基因组复制时,以病毒前基因组RNA作为模板合成子代病毒DNA,催化该过程的逆转录酶缺乏校对功能,所以HBV易出现变异。近年来,各国学者通过比较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和非HCC患者的HBV基因序列,发现HBV基本核心启动子区的A1762T/G1764A变异或T1753V变异、增强子Ⅰ区的G1053A或G1229A变异、前S蛋白的F141L变异、前s2区基因缺失变异和x基因的截短变异,分别是HCC的易患因素,而前c区常见的G1896A变异,与HCC的发生无关。增强子Ⅱ区的C1653T变异在c基因HBV感染中可能与发生HCC有关,而在A基因型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全球范围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慢性感染人群存在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高患病风险。尽管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有效,但是在世界范围内慢性感染人数超过了3.5亿,占全球人数的5%。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研究及新治疗发展进展缓慢是由于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每一种动物模型都有其优势和特殊弊端。简要综述了各种动物模型在乙型肝炎病毒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RNAi抗乙肝病毒的作用.方法 设计并合成一段针对HBV S基因的干扰序列及一段无关的序列,克隆进pSUPER载体中,分别构建pSUPEK-HBS、pSUPEK-nonsense载体,然后将pSUPER、pSUPEK-HBS、pSUPER-nonsense转染进HepG2.2.15细胞中,用ELISA方法对细胞上清中HBsAg、HBeAg进行检测.尾静脉注射HBV转基因小鼠,取血清检测.结果 pSUPER-HBS所表达的siRNA成功的抑制了HepG 2.2.15上清及HBV转基因鼠血清中的HBsAg、HBeAg,抑制率分别达到70%、51%以及60%、42%.结论 针对HBV S区的siRNA能明显抑制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进入肝细胞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早期进入肝细胞机制研究一直是HBV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简单易得的HBV体外感染细胞模型是HBV感染进入机制研究无法逾越的主要障碍.近年来,随着新型HBV体外感染细胞模型的建立和应用(HepRG细胞和树鼩原代肝细胞),HBV的进入机制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综述了近几年HBV进入肝细胞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HBV表面蛋白进入相关结构域的鉴定,已发现的候选HBV进入相关分子和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