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不同龄阶梭梭根区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朱海  胡顺军  刘翔  李浩  李宜科 《生态学报》2017,37(3):860-867
土壤水是荒漠植被发育最主要的制约因子。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还限制着植被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梭梭作为北方荒漠区重要的固沙植物,研究梭梭林地土壤水分动态对其植被生存或恢复以及群落稳定性维持具有重要意义。鉴于少有学者研究过不同龄阶梭梭根区的土壤含水率差异,于2014年2月至2014年11月,采用中子仪法和烘干法对0—400 cm沙层土壤含水率进行了原位观测,分析了不同龄阶梭梭根区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梭梭根区土壤水分时间变化可分为4个阶段:2月下旬—3月下旬是土壤水分快速补给期,4月上旬—5月下旬是土壤水分均衡期,6月上旬—10月下旬是土壤水分耗损期,11月上旬—次年2月中旬是土壤水分稳定期;(2)梭梭根区0—50 cm土层,受降雨、融雪水入渗补给和蒸发的影响较大,土壤水分变异系数较大且随深度增加迅速减小,50 cm以下土层变异系数较小且随深度变化微小;(3)不同龄阶梭梭根区剖面平均土壤含水率全年与春、夏、秋季均表现为:枯树成熟梭梭中龄梭梭裸地;(4)随距梭梭树干距离的增大(0—5 m范围内),土壤含水率整体呈减小趋势;降雨前后,梭梭根区浅层(0—10 cm)土壤含水率增量大于裸地土壤含水率增量。  相似文献   

2.
夹竹桃天蛾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玉兰  林仲桂 《昆虫知识》2010,47(5):918-922,F0004
夹竹桃天蛾Daphnis nerii(Linnaeus)是夹竹桃上的重要害虫,具有间歇性爆发的特点。该虫在湖南省衡阳地区1年发生2~3代,以蛹在寄主附近的枯枝落叶层、表层松土及土壤缝穴中越冬。越冬代成虫于6月上旬出现,6月中下旬产卵。6月下旬第1代幼虫孵化;第1代成虫于7月中旬出现,7月下旬产卵。第2代幼虫8月上旬孵化,8月下旬至9月上旬幼虫危害最历害,9月中旬开始化蛹,化蛹持续到10月中旬。第2代蛹发生分化,一部分成为越冬蛹,另一部分则羽化为成虫。第2代成虫于10月上旬开始产下第3代卵。10月上旬第3代幼虫开始孵化,11月中旬第3代幼虫开始化蛹、越冬。  相似文献   

3.
烟草粉斑螟的生物学特性及危害损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草粉斑螟是贮烟主要害虫之一,在安徽合肥每年发生3代,主要以老熟幼虫越冬。越冬、第1代,第2代成虫出现的高峰期分别为5月上旬,7月上、中旬.8月下至9月上旬。第1代卵的历期5-6天,幼虫平均历期56天,蛹的平均历期8.5天。麦蛾茧蜂Microbracon bebets Say寄生其幼虫,一种螨吸食其卵。实际损失率(y)与词查损失率(X)之间存在显相关,直线回归方程式为:y=1.26565x 9.12613×10^3(r=0.888879)。  相似文献   

4.
1998~2003年,作者在日照沿海松林内,对双钩球蛛(Theridion pinastri)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双钩球蛛在日照市沿海地区一年发生一代,翌年4月上旬出蛰,幼蛛5月下旬发育至成蛛,6月上旬交配,6月中旬产卵。卵期平均7.8 d,幼蛛期362.3 d,成蛛期51.3 d,雌雄比为3∶2。成蛛日食刺槐蚜(Aphis robiniae)12.1头,是多种小型害虫的重要天敌。该蛛与农药关系密切。在林内禁止使用化学农药是保护成幼蛛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湘北三化螟发生期变迁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nlas(Walker)是湘北为害水稻的主要害虫。其发生期变迁的现状,概括起来有如下两点:一是由于蛾峰集中,代次明显,变为蛾峰不断,世代重迭;二是第三代发生期拉得很长,其主峰显著推迟,第四代变得不完整或不明显。 从1960年到现在,越冬代蛾和第一代蛾的发生期都基本稳定(见图)。第二代蛾,1960—1977年发蛾高峰出现在9月下旬(后段个别年份出现在8月上旬初),蜂期明显,8月上旬盛孵,往往在晚稻分蘖期形成大量枯心苗;1978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百色在广西丘陵区与云南高原的交接地带,是右江河流两岸的典型低洼盆地(海拔自110—130米)。这个地区,一年内种早、晚两造玉米(有的也种一造中玉米),早玉米多在2月上旬至3月下旬播种,晚玉米7月上旬至8月下旬种植。玉米螟为害比海拔高的土石山区(海拔500—900米)和高寒山区(海拔1200—1500米)严重,晚玉米重于早玉米,早玉米常年被害株率在20—60%左右,晚玉米在40—95%,损失很大。 右江盆地玉米螟一年发生6个完整世代(个别有7代)。越冬代蛾出现在3月中旬至4月下旬,一代蛾在5月上旬至下旬,二代蛾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三代蛾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4代蛾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5代蛾在10月上旬至下旬,6代蛾(少数)在11月上旬至中旬。绝大部分以第6代幼虫在玉米、高粱、小米秆内越冬。 群众对王米不同播种期与玉米螟的为害关系说法不同:有的说提早播种能减轻受害;有的说推迟播种螟害轻。为了探索这个问题,我们于1962—1963年进行了考察,现将结果简报于下。  相似文献   

7.
朱红毛斑蛾(Phauda flammans)是榕属(Ficus)植物重要的食叶害虫。调查发现,朱红毛斑蛾在厦门市辖区内已广泛分布,主要为害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和垂榕(F. benjamina),对高山榕(F. altissima)和黄金榕(F. microcarpa ‘Golden Leaves’)也有少量为害。朱红毛斑蛾在厦门一年发生3代,1、2、3代低龄幼虫施药防治适期分别是5月上旬、7月中旬和10月中旬。  相似文献   

8.
玉米螟卵期寄生性天敌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玉米螟卵期的寄生性天敌中,玉米螟赤眼蜂占93.51%,其它寄生蜂仅占6.49%.玉米螟赤眼蜂是卵期的优势蜂种。年度之间玉米螟卵的被寄生草差异较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第2代玉米螟卵的被寄生率与第1代玉米螟卵发生量(X1),6月份温雨系数(X2),第2代玉米螟卵发生量(X2),7月上旬雨量(X4)和7月中旬雨量(X3)有极显相关(X1、X4为主要影响因于)。第3代玉米螟卵的被寄生率与7月上旬雨量(X2)、7月下旬雨日(X2)、8月上旬气温(X3),8月上旬雨量(X4)和8月下旬雨量(X5)有极显相关。由此可见,第1代卵发生量大,上代次卵发生期多雨,当代次卵发生期前少雨,当代次卵发生期多雨,有利于赤眼蜂寄生,玉米螟卵被寄生率提高。  相似文献   

9.
崔洪莹  戈峰 《昆虫知识》2011,48(1):38-42
掌握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温室内种群动态过程和早春扩散规律,是从源头治理大田烟粉虱的关键。通过对京冀地区烟粉虱冬季温室(番茄)种群动态调查发现,烟粉虱在温室的发生呈现先逐渐下降后又上升的趋势。进一步对早春扩散的调查表明,其大棚内的寄主植物为番茄、甜瓜、黄瓜、豆角、冬瓜,5月中上旬为华北烟粉虱从大棚向外扩散高峰期,以在大棚周围(0m)处的数量最多,且随着距温室虫源距离的增加,虫口密度逐渐减小,烟粉虱从虫源大棚逐渐向外扩散。根据其种群动态和扩散规律,建议在5月中上旬重点在大棚周围控制烟粉虱,以防止其对外扩散。  相似文献   

10.
邓根明  罗标  卿澈  蔡昭雄 《昆虫知识》2007,44(5):726-730
柿绒粉蚧(柿绵蚧)Eriococcus kaki Kuwana在广西灌阳县1年发生6代,以若虫和成虫在树干裂皮缝、缝隙,1、2年生枝条轮痕、芽基、芽鳞片及干柿蒂上越冬,次年柿树萌芽期开始活动。第1代~第6代低龄若虫高峰期分别为3月下旬~4月上旬初、5月下旬末~6月上旬初、6月下旬末~7月上旬初、8月上旬~中旬初、9月上旬初~中旬初及10月中旬初~11月上旬初。卵期7~18d,若虫期22~136d,成虫期6~140d。柿芽萌动前用99.1%机油乳剂180倍液(敌死虫)或20%松脂酸钠(融杀蚧螨)150倍液清园喷杀,防治效果分别达88%、79.8%。第1代低龄若虫高峰期用40%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加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99.6%,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加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防治效果达99.1%,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3%金世纪)2500倍液防治效果99.5%。  相似文献   

11.
对分布于北京的10种脊虎天牛属甲虫开展了分类研究,恢复了北京脊虎天牛Xylotrechus pekingensis Pic,1939的地位,不再是宽带脊虎天牛Xylotrechus yanoi Gressitt,1934的异名,报道了本种在河北和陕西的新分布记录.提出双带脊虎天牛Xylotrechus bifenestratus Pic,1916是四带脊虎天牛Xylotrechus polyzonus (Fairmaire,1888)的新异名,两者的模式标本均产自北京.本文还报道了3种北京新记录种:显纹脊虎天牛X.ibex (Gebler,1825)、葡脊虎天牛X.pyrrhoderus Bates,1873和黑胸脊虎天牛X.robusticollis (Pic,1936).通过检视标本,很多新的分布信息被加入到相关的种类.最后本文提供了分布于北京的10种脊虎天牛属甲虫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长白落叶松(LarixolgensisHenry)大小孢子叶球的分化及其分布规律.获得如下结果:(1)6月下旬芽鳞形成期终止,7月初进入小孢子叶分化期,7月未至8月上旬小孢子叶分化期结束.8月上旬进入小孢子囊分化期,8月下旬出现造孢细胞,9月中旬形成小孢子母细胞.10月底小孢子母细胞保持在细线期阶段,小孢子叶球进入冬季休眠期.(2)9月初苞片原基开始形成,9月中旬珠鳞原基形成;10月上旬出现胚珠原始体,10月下旬大孢子母细胞形成,10月底大孢子叶球芽进入冬季休眠.(3)小孢子叶球芽主要分布在树冠的中、下部.数量上远远大于大孢子叶球芽的数量,约为大孢子叶球芽的19倍。大孢子叶球芽主要集中分布在树冠中部,而且树冠下部多于树冠上部。  相似文献   

13.
猕猴桃优良株系果实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1)迅速增长期:中华猕猴桃大约从4月中旬至6月上旬;美味猕猴桃大约从4月底或5月初至6月中下旬。(2)缓慢增长期:中华猕猴桃约自6月上旬至7月下旬;美味猕猴桃自6月下旬至7月下旬。(3)停滞增长期:中华猕猴桃从7月下旬至8月底或9月初;美味猕猴桃自8月上旬至9月上中旬。 中华猕猴桃优株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长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1)微升增长阶段,持续时间5周左右;(2)活跃增长阶段,持续2周左右;(3)迅速增长阶段,持续2周左右;(4)渐缓增长阶段。美味猕猴桃优株及绿果猕猴桃果实固形物含量增大变化的阶段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通过1986~1989年室内外饲养观察,该虫在广州1年发生6代,以雌成虫在被害枝叶上越冬。1月下旬越冬成虫开始产卵。田间若虫于2月上中旬、4月下旬、6月中旬、8月上旬、10月上旬出现5次高峰。该虫的捕食性优势种天敌主要有中华草岭、尼氏钝绥螨。寄生性优势种天敌主要为跳小蜂科的一种小峰(学名待定),对雌成虫的寄生率高达63%~76%。加强观赏植物管理,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适时施用40%氧乐果、25%喹硫磷、40%速扑杀乳油或60%柴油乳剂,能很好地控制该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季风进退和转换对中国褐飞虱迁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云轩  黄金颖  谢晓金  陆明红 《生态学报》2013,33(16):4864-4877
利用近30年NCEP/NCAR 逐日气象再分析资料及中国褐飞虱逐候灯诱数据,分析季风指数与褐飞虱迁入量的时空关系,以探明季风进退和转换对我国褐飞虱迁入的影响。研究表明:(1)常年3月中、下旬是我国偏北季风转换为西南季风的时期,西南季风开始后的4月上旬是褐飞虱第1次大规模北迁的时期,第1次大规模北迁的主降区为华南稻区和西南稻区,随后迁向其北的其他稻区。(2)6月中旬-8月中旬是偏南季风指数达最大值的时期,也是各稻区褐飞虱北迁峰次最多、迁入量最集中的时期。(3)8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偏南季风向偏北季风的转换时期,也是褐飞虱北迁的终见期、南迁的始见期,第1次大规模南迁发生在这一时期内,主降区为江淮稻区和江岭稻区。(4)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是偏北季风的快速增强期、偏南季风的快速衰退期,也是褐飞虱南迁的高峰期。(5)10月下旬开始偏南季风撤出我国大陆,而偏北季风控制我国大陆,由北到南各稻区依次开始出现褐飞虱迁入的终见期。(6)褐飞虱异常发生年份中西南季风北上的早迟决定了褐飞虱在我国迁入始见期的早晚,而偏北季风南下的早迟则决定了我国褐飞虱迁入终见期的早晚。(7)迁入始见期滞后于西南季风的变化,迁入终见期滞后于偏北季风的变化,它们滞后的时间都为1-3候(即5-15d)。  相似文献   

16.
罗汉果组培苗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罗汉果组培苗生育周期、生长发育习性以及生态适应性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年全生育期为240~260d,定植当年即可正常开花结实。根系与块茎有两个增长高峰期,分别为开花结果期(7月上、中旬)、枯苗期(11月上旬~12月上旬);茎蔓在定植20d内生长较缓慢,之后逐步加快,其中主蔓和一级侧蔓构成植株空间骨架结构,二级侧蔓和三级侧蔓为主要结果蔓;开花座果盛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花、果着生位置以二级侧蔓的6~15节和三级侧蔓的3~18节为主,点花授粉宜在雌雄花开放的当天上午进行,果实的生长膨大约在座果后的30d内完成,但果实发育成熟约需80d。生长发育的适温为22~28℃,其中旬温25~28℃时对花果生育最为适宜;生长过程中应保持土壤湿润和80%以上的空气湿度;全生育期对氮和钾的吸收量较大,但在生殖生长期,尤其在结果盛期与果实发育期,对磷、钾的需求增加。  相似文献   

17.
两色绿刺蛾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两色绿刺蛾在福建闽西北1a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结茧越冬。该虫1a有2次发生高峰期,分别在6月上、中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以第1代发生量大,危害严重。该虫发生与竹林结构、竹立量、坡向、坡位均有关系。林间调查表明:该虫第2代的天敌寄生率高。天敌是抑制种群数量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湘北烟区烟青虫发生情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见平  汪明达 《昆虫知识》1994,31(3):153-155
烟青虫在湘北烟区1年发生5代,第一至四代危害烟草,第五代在其他作物上取食。自然条件下,世代重叠比较明显,幼虫发生与危害最大的是第一代,危害时期是5月下旬至6月下旬,同时,还得出了烟青虫各代的发生期、历期及其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相似文献   

19.
《环境昆虫学报》2014,(1):44-50
柑桔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是柑桔类植物果实的重要害虫,以往对该虫的发生监测仅局限于通过果园诱集和室内外养蛹监测成虫的发生期。本研究综合应用室外养蛹、桔园系统调查、成虫诱集和蛆果解剖等技术手段,以期了解柑桔大实蝇的产卵进度、幼虫发育进度、蛆果落地进度、幼虫化蛹进度以及蛹的羽化进度。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地区柑桔大实蝇产卵盛期为6月下旬-7月上旬,高峰期为6月下旬末-7月初;一龄、二龄和三龄幼虫的发生盛期分别为9月中旬-10月初、10月上旬-下旬和10月中旬-11月初;受害蛆果落地盛期为10月上旬-下旬,与二龄和三龄幼虫的发生盛期吻合;室外养蛹的成虫羽化盛期为5月上旬-中旬末,但果园成虫诱集的盛期为6月中旬-下旬,较室外养蛹的成虫发生盛期推迟30 d左右,对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作者做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还表明,各虫态的累计发生进度均可用逻辑斯缔方程拟合,从而可计算出各虫态发生进度为16%、50%和84%的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研究结果对于柑桔大实蝇的发生期预测和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