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汤方  李丽  高希武 《昆虫知识》2012,49(6):1513-1518
本论文采用分光光度计法研究了植物次生物质和杀虫剂对分月扇舟蛾Closteraanastomosis(L.)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各植物次生物质和杀虫剂对分月扇舟蛾GSTs活性的体外抑制作用存在差异。当植物次生物质和杀虫剂终浓度为8.34×10-5mol/L时,槲皮素和单宁酸对分月扇舟蛾GSTs活性抑制作用最强,分别为64.41%和58.61%;三唑磷、毒死蜱、辛硫磷、氟铃脲、氟虫腈和哒螨灵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GSTs活性抑制率超过20%;氧化乐果、水胺硫磷、丙溴磷、马拉硫磷、灭多威、联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甲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和啶虫脒对分月扇舟蛾GSTs有中等抑制作用;其他杀虫剂对分月扇舟蛾GSTs有较弱(或没有)抑制作用。此外,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槲皮素、单宁酸和辛硫磷对分月扇舟蛾GSTs活性的抑制作用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槲皮素、单宁酸和辛硫磷对分月扇舟蛾GSTs的抑制中浓度分别为2.19×10-5,2.62×10-5,1.49×10-4mol/L。因此,此研究明确了槲皮素和单宁酸作为防治分月扇舟蛾的新型防治剂或增效剂具有很好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比较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 (Fabricius)各组织谷胱甘肽S 转移酶(GSTs)的差异,利用分光光度酶动力学的方法,研究了21种杀虫剂和3种植物次生物质对杨扇舟蛾4个组织(中肠、脂肪体、头部和体壁)GSTs活性的体外影响。结果表明:21种杀虫剂和3种植物次生物质对杨扇舟蛾4个组织GSTs活性的抑制作用不同。毒死蜱、氟虫腈、槲皮素和单宁酸对于杨扇舟蛾头GSTs活性抑制作用最强;槲皮素和单宁酸对中肠GSTs活性的抑制作用最强;单宁酸对脂肪体GSTs活性的抑制作用最强;辛硫磷、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和硫丹对皮GSTs活性的抑制作用最强。杨扇舟蛾4个组织GSTs对杀虫剂和植物次生物质敏感性存在的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其在同工酶组成上的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将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Shiraki)与另外2个种群的白蚁按一定比例放置于同一培养皿中观察其斗争情况,研究黑翅土白蚁与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Shiraki)和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chinensisSnyder的相容性。结果表明,实验一开始,双方的工蚁和兵蚁都立即进入激烈的嘶咬斗争,在不同配比下,开始5min内的斗争次数均在40次左右,5h后开始5min内的斗争次数陡然下降,几乎不发生争斗。各种群白蚁在其数量占优势的情况下均表现出显著的斗争优势;而在双方数量相当时,黑翅土白蚁工蚁的斗争能力明显强于另外2个种群的工蚁。结果表明,自然界中不可能出现黑翅土白蚁与家白蚁和黑胸散白蚁群体的偶然性融合,黑翅土白蚁很可能在其群体建立的地区中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4.
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中肠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对甲基对硫磷和灭多威的代谢能力明显高于对马来酸二乙酯(DEM)和两个混剂。LD5剂量的对硫磷和灭多威对棉铃虫3龄幼虫GSTs的活性均没有诱导增加的影响,用LD50的选择剂量仅对硫磷组GSTs活性增加15%。用含0.01%的芸香苷、2-十三烷酮和槲皮素的人工饲料饲养棉铃虫经1~4代后,GSTs活性提高4~18倍。3种植物次生性物质诱导组对灭多威和溴氰菊酯的敏感度均没有明显的变化,而槲皮素组对甲基对硫磷的敏感度则降低近一半,芸香苷和2-十三烷酮组对甲基对硫磷的敏感度略有降低。这种对甲基对硫磷敏感度的变化可能与上述GSTs活性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一种容易取材、价格低廉且诱食效果较佳的天然饵料,在野外测定了隆缘桉树皮、杉树皮和甘蔗渣三种饵料对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大白蚁的诱食效果。结果表明在非选择性取食试验中,桉树皮、杉树皮和甘蔗渣在埋插后15 d的诱食率为84.26%、77.78%和8.33%;在选择性取食试验中,桉树皮、杉树皮和甘蔗渣在埋插后15 d的诱食率为87.04%、81.48%和9.26%。在两种试验条件下,桉树皮和杉树皮对两种白蚁均有较好的诱食效果,且两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甘蔗渣对两种白蚁的诱食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散白蚁两性生殖胚胎和兼性孤雌生殖胚胎各自的发育特点。【方法】以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chinensis和尖唇散白蚁R.aculabialis各自的受精卵(雌雄配对所产的卵)和未受精卵(雌雌配对所产的卵)为研究对象,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两种散白蚁的受精卵和未受精卵的卵裂状态,数码显微系统拍照观察卵的外部形态变化。【结果】黑胸散白蚁蚁后所产的受精卵和未受精卵在巢中均能进行卵裂,但是未受精卵在24和48 h时的卵核数无显著性差异,而受精卵卵核数在24和48 h时有显著性差异;15 d时未受精卵的体积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而受精卵的体积显著性增大;15-20 d时未受精的蚁卵死亡,而受精卵正常发育。尖唇散白蚁受精卵和未受精卵在相同的时间段内卵核数没有显著性差异,48 h时的卵核数明显比24 h时多;第10天时受精卵长度和宽度发生显著性变化,同时体积也明显增大,而未受精卵在第15天时长度和宽度才开始发生显著性变化,同时体积也开始显著增大。【结论】具有兼性孤雌生殖能力的尖唇散白蚁,受精卵和未受精卵卵裂速度相同,但受精卵外形体积变化比未受精卵早。黑胸散白蚁未受精卵能继续进行卵裂,但发育异常,不能孵化;两种白蚁卵发育过程中卵的长度和宽度同时发生变化。黑胸散白蚁孤雌卵的卵裂特性可能是白蚁两性生殖向兼性孤雌生殖进化的过渡适应阶段。  相似文献   

7.
几种白蚁诱饵防霉剂的防霉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8种供试防霉剂对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Shiraki)喜食饵料小米粉的防霉效果,结果表明2‰山梨酸钾和0.75‰对小米粉的防霉效果较好,两者都能使野外试验坑中的小米粉样品8d后不发霉。室内试验结果表明,2‰山梨酸钾不影响黑翅土白蚁对小米粉的取食量;而0.75‰百菌清显著降低了黑翅土白蚁对小米粉的取食量,对黑翅土白蚁有明显的驱避作用。野外试验进一步表明,投饵8d后,小米粉诱饵、小米粉+2‰山梨酸钾诱饵、小米粉+0.75‰百菌清诱饵的发霉率分别为100,20和30%,而三者的被食率分别为27.67,53.70和19.15%。由此可见,2‰山梨酸钾最适合作为白蚁诱饵的防霉剂。  相似文献   

8.
昆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多样性及其介导的抗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燕春  谢苗  尤民生 《昆虫知识》2013,50(3):831-840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是一类广泛分布于生物体的多功能解毒酶系,参与许多内外源有毒物质的代谢。昆虫GSTs目前主要分为6个已知亚族,其中Delta和Epsion是昆虫特异的亚族,已鉴定的抗性相关基因主要分属于这两个亚族。作为重要的解毒酶,它主要参与昆虫对有机磷、拟除虫菊酯和有机氯等杀虫剂的抗性形成。本文主要对昆虫细胞质GSTs的分类、基因多样性及其在抗药性中的作用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对杨树次生物质协同溴氰虫酰胺的胁迫响应机制,选择3种杨树次生物质(黄酮、槲皮素、芦丁)以及新型邻二苯甲酰胺类杀虫剂溴氰虫酰胺作为胁迫外源化合物,以舞毒蛾2龄幼虫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饲料添加次生物质和溴氰虫酰胺的单剂和混剂,测定对舞毒蛾存活率、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影响。结果表明,处理48 h后,3种联合处理组舞毒蛾幼虫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各杨树次生物质单剂处理组,存活率依次为53.33%、60.00%和53.33%,各联合处理组幼虫存活率与溴氰虫酰胺处理组差异不显著。除处理6 h外,不同杨树次生物质单剂处理后GST活性均诱导增加。溴氰虫酰胺处理组在48 h内GST活性显著高于单剂处理组和对照组。除联合处理1在6 h、12 h的GST诱导活性低于溴氰虫酰胺处理组外,各联合处理组的GST诱导活性均高于溴氰虫酰胺处理组。舞毒蛾2龄幼虫取食含有不同处理的人工饲料后,其体内LdGSTe2、LdGSTs1、LdGSTs2和LdGSTz1均有所表达,且不同处理的诱导程度呈现差异。以上研究结果为杨树次生物质协同溴...  相似文献   

10.
用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EDC),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和丁二酮(DIC)分别修饰人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的羧基、氨基和胍基,研究了酶的失活动力学,发现引起一分子酶亚基全部失活所需抑制剂的分子数分别为1.0、1.08和0.98,提示每亚基只有一个羧基、氨基和胍基参与酶的活性中心。底物及其类似物谷胱甘肽,S-己烷或S-辛烷谷胱甘肽可保护GST-π免受上述抑制剂的修饰,使假一级反应速度常数k_1明显降低,说明羧基、氨基和胍基是GST-π和GSH结合部位的组成基团。作者曾证明GST-π中的一个快反应巯基也参与酶与GSH的结合,故至少有四个不同的基团是酶亚基的结合基团,本文还对TNBS对氨基修饰的特异性作了验证,并讨论了GST-π与GSH结合时形成离子键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合成黑翅土白蚁踪迹信息素类似物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合成了黑翅土白蚁踪迹信息素类似物(Z,Z)-3,6-十二碳二烯醇-1(DDE-OH),该类似物对黑翅土白蚁工蚁具有和信息素提取物类似的行为反应。活性反应阈值为10-3~10 ng/cm,大于10 ng/cm时产生较强的驱避作用。最佳活性浓度DDE-OH与信息素提取物的活性反应之间没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密粘褶菌Gloeophyllum trabeum(Pers.:Fr.)Murr松木粉培养物对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Shiraki)的生物活性。【方法】比较了密粘褶菌松木粉培养物不同溶剂提取液对采食工蚁的踪迹和引诱活性,研究不同浓度正己烷和乙酸乙酯提取液的引诱活性变化。【结果】正己烷提取液表现出高引诱活性和踪迹活性,乙酸乙酯、三氯甲烷、丙酮提取液具有高引诱活性和较低踪迹活性,甲醇、乙醇提取液表现出较高踪迹活性和较低引诱活性。正己烷提取液浓度与趋性反应率的回归方程为y=12.561ln(x)+50.11;乙酸乙酯提取液浓度与趋性反应率的回归方程为y=12.161ln(x)+51.411。【结论】密粘褶菌松木粉培养物对黑翅土白蚁采食工蚁具有明显的踪迹和引诱活性。正己烷和甲醇提取液的踪迹活性最强,乙酸乙酯和正己烷提取液的引诱活性最强。正己烷和乙酸乙酯提取液对采食工蚁的引诱活性具有很好的浓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以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chinensis Snyder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一种白蚁防治复合剂中的主要成分对白蚁体内羧酸酯酶(CarEs)和钙 腺苷三磷酸酶(Ca-ATPase)的影响。结果表明:氯菊酯在终浓度为1.66×10-4 mol·L-1以下时,对羧酸酯酶无明显抑制作用;八氯二丙醚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在此浓度下都对羧酸酯酶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7.1148×10-5 mol·L-1和7.3373×10-4 mol·L-1;氯菊酯对Ca-ATPase表现出较强抑制作用,IC50为5.11×10-7 mol·L-1。认为Ca-ATPase是黑胸散白蚁体内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作用的主要靶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在活性限浓度进行生物活性测定时,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 Shiraki对踪迹信息素的行为反应特点以及使用不同踪迹线载体对踪迹信息素活性的影响。并设计标准生物活性测试方法,测定了采用柱层析方法分离的黑翅土白蚁踪迹信息素各分离馏分的活性,发现黑翅土白蚁踪迹信息素用22%乙酸乙酯/正己烷洗脱液等度洗脱分离后的各馏分中包含两个强活性区段,推测黑翅土白蚁踪迹信息素至少包含2个有轻微极性差异的组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chinensis Snyder末龄若虫的蜕皮羽化行为。【方法】室内恒温(26±0.5)℃恒湿(75%±5%)饲养黑胸散白蚁末龄若虫,间隔一定时间进行观察记录。【结果】黑胸散白蚁末龄若虫蜕皮羽化时间持续2~8 h。蜕皮一般从末龄若虫胸腹部交界处背部开始破裂,从腹末、翅末、足端、口器末端或触角端脱落,50%以上的正常羽化蜕皮是从腹末端脱落。初始羽化成虫为白色,随后身体和翅的颜色逐渐加深和变黑,羽化8~12 h后,虫体整体颜色变为黑色。室内观察结果还表明,34.7%的末龄若虫无法正常羽化。【结论】黑胸散白蚁末龄若虫蜕皮羽化持续时间较短,蜕皮一般是从胸腹部交界处背部开始破裂,但可从不同部位脱落,且蜕皮羽化行为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酶浓度、底物浓度、反应体系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5个因素对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测定的影响。通过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明确了测定黑翅土白蚁AChE活性的最适反应条件是酶浓度为12.5 g/L,底物浓度为8 mmol/L,pH值8.0,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5 min。此外,研究了6种药剂对黑翅土白蚁体内ACh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灭多威、辛硫磷、三唑磷、丙溴磷、马拉硫磷和氧化乐果6种药剂对黑翅土白蚁AChE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3.52×10-4,1.86×10-3,5.13×10-3,9.55×10-4,8.81×10-3,和1.39×10-2 mol/L。在3.3×10-7~5×10-3 mol/L的浓度范围内,上述6种药剂对黑翅土白蚁体内AChE活性的抑制作用都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实验室配对饲养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chinensis表明,黑胸散白蚁新群体在原始生殖蚁控制下,83.30%的群体在第9年分出了有翅成虫,16.70%的群体在第7年发生有翅成虫分飞,平均分飞成熟年龄为8.67年;由补充生殖蚁控制的群体在第6年即有53.85%的群体发生分飞,第7年有46.15%的群体分飞,平均分飞成熟年龄为6.38年,较原始生殖蚁控制的群体发生分飞平均提前2.29年。初次发生分飞时群体内个体数量前者明显多于后者。研究还发现,群体内补充生殖蚁的数量与分飞发生的早迟关系不大。作者认为在黑胸散白蚁中,原始生殖蚁对补充生殖蚁和若蚁的产生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补充生殖蚁对上述品级的分化虽有一定抑制,但不如原始生殖蚁强。认为黑胸散白蚁群体发展速度在品级分化的调节上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一定要在生殖蚁分泌外激素的能力开始减弱后才能发挥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