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前言天然黄樟油是蒸馏黄樟树的皮及根所得的一种天然精油,主要成份黄樟油素,是合成洋荣莉醛、香兰素、乙基香兰素、浓馥香兰素和异丁香酚等的重要原料,它的制成品广泛应用子香料、日用化工、食品、医药、电镀、农药和陶瓷工业等领域。在合成洋茉莉醛的过程中,尚有5~30%的黄樟油素未经反应,一并作为前馏份被蒸出。由于前馏份含有3~10%的樟脑,无论在连续性还是间歇性精馏塔中,均会产生樟脑阻塔现象。在连续性精馏塔中,樟脑阻塔现象可以通过增大原料进料量来排除。在间歇性精馏塔中,这一问题一直得不到很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是对西双版纳的黄樟油素植物资源进行了多年的调查和研究,发现了很多植物含有黄樟油素,并且有些含量特高,同时参考了有关材料,从而总结和整理出十三种含黄樟油素植物的概况。  相似文献   

3.
桉叶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云南产蓝桉叶油,即桉叶油(eucalyptus oil)经GC/MS/DS分析,鉴定了其中的17个已知化合物,主要化学成分是桉叶油素(66.42%)和α-蒎烯(27.18%),但不含有黄樟油素,是云南的一大骨干香料油产品。  相似文献   

4.
狭叶桂〔Cinnamomumheyeanum(Nees)H.W.LietB.Q.Cheng〕是一种新的资源植物,全株可提取芳香油,含黄樟油素63%~99%;鲜枝叶出油率为0.51%~0.96%,黄樟油素含量为97%~99%。用种子繁殖可保持母本优良性状,是一种具有发展价值的新香料植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鉴于植物源蓟马防控剂产品较为稀缺,本研究旨在发现具有开发潜力的植物材料,为植物源蓟马防控剂产品开发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三角瓶熏蒸法,筛选了126种植物精油或精油主要成分对玉米黄呆蓟马Anaphothrips obscurus的熏杀活性。【结果】冬青油等10种精油或精油主要成分对玉米黄呆蓟马2龄若虫和成虫均具有较好的熏蒸活性,其毒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冬青油、牛至油、肉桂油、百里香油、柠檬醛、黄樟油、紫苏叶油、大蒜油、松油精和松油醇;其中,冬青油对2龄若虫和成虫的LC_(50)分别为0.97和2.56μL/L,牛至油对2龄若虫和成虫的LC_(50)分别为1.47和3.27μL/L;在LC_(95)剂量下,各精油对玉米黄呆蓟马成虫的LT_(50)从小到大依次为黄樟油、柠檬醛、松油醇、松油精、牛至油、冬青油、百里香油、肉桂油、紫苏叶油和大蒜油;其中黄樟油的LT_(50)为17.31min,熏蒸致死速度最快。【结论】冬青油、牛至油和黄樟油对玉米黄呆蓟马具有较好的熏蒸致死活性,有应用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来源]香茅醛Citronellal(Rhodinal)存于柠檬桉Eucalyptus citriodora Hook.f、爪哇香茅Cymbopogon winterianus Jowitt、香茅Cymbopogon nardus(Linn.) Rendle等中。柠檬桉在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区均有栽培,叶含挥发油0.5~2.0%,油中含香茅醛72.8%、d-香茅醇14.5%、乙酸香茅酯3.1%、1,8—桉油素0.26%、2,6—二甲基庚烯醛0.23%及α—蒎烯0.22%,β—派烯0.29%、p-伞花烃0.14%、芳樟醇1.51%,  相似文献   

7.
作者观察了红豆(Ormosia henryi Prain)的染色体数目并且作了核型分析。红豆种子采自广西植物研究所标本园,凭证标本存广西植物研究所标本室。种子经砂培萌发后取根,按常规法压片,铁矾—苏木精染色,永久片按樟油——醋酸法制成永久片,即A.1/3樟油、1/3醋酸、1/3 95%酒精退片;B.2/3樟油、1/3醋酸5分钟;  相似文献   

8.
毛桂和少花桂叶精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湖北省鄂西自治州产毛桂和少花桂叶精油,分别使用Finnigan-4510型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电子计算机联用(GC/MS/DS)方法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从毛桂叶精油中共检出61个成分,鉴定了其中21个化合物,占精油总量的76.39%,主要成分为1,8-桉叶油素(37.02%)和乙酸龙脑酯(16.24%)。从少花桂叶精油中共检出60余个成分,鉴定了其中33个成分,占全精油的77.85%,含量较高的有α-蒎烯(9.09%)、1,8-桉叶油素(8.27%)、香叶醇(6.03%),香叶醛(5.90%),乙酸香叶酯(4.94%)和黄樟油素(4.43%)等。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樟树叶精油的主成分分析及其化学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来源于福建省28个县(市)的329份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叶精油的21个主要化学成分(占总化学成分含量的90.735%)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提取出12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84.342%,可基本描述樟树叶精油21个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异情况。取λ=5.5,329份叶精油样品可被分为5个化学型:芳樟型(主要成分为芳樟醇)、脑樟型(主要成分为樟脑)、桉樟型(主要成分为1,8-桉叶油素)、黄樟型(主要成分为黄樟油素)和杂樟型(无明显主要成分)。除杂樟型外,其他化学型樟树叶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均较一致。  相似文献   

10.
昆虫卵的超低温冷冻保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Polge等 [1] 首次成功冷冻保存了人精子细胞以来 ,有关细胞冻存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 ,与此同时 ,昆虫细胞和组织的冷冻保藏也在脊椎动物细胞冻存技术的基础上 ,逐步建立了一套自己的方法[2 ] 。但这远不能使数量繁多、形式多样的昆虫种质得到有效保存。随着一些哺乳动物如小鼠 [3~ 8]、兔子 [9]、牛 [10 ,11]和人 [12 ,13]卵的冻存成功 ,80年代中期 ,人们开展了对昆虫卵的超低温 (-1 96℃ )冷冻保存研究 [14 ] ,经 1 0多年的努力 ,目前已有果蝇 Drosophilamelanogaster[15,16 ] 和中华蜜蜂 Apis cerana cer-ana[17]的卵经液氮保存后能…  相似文献   

11.
据文献[4,6]报道,自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f.)中分得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多为双黄酮化合物,而Plouvier等和马广恩等则自其中分得黄酮洋芹素(apigenin)。我们从三尖杉的树干、树枝、树皮的混合粉末中分得柯伊利素(chrysoeiol)。该化合物为已知的,最早为Tutin等从Eridictyon glutinsun中分离得到。但从三尖杉中分离柯伊利素,尚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2.
茶尺蠖绒茧蜂对茶梢挥发物的EAG和行为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毅  韩宝瑜  唐茜  徐欢  汪云刚 《昆虫学报》2009,52(11):1191-1198
为筛选有效诱集茶尺蠖绒茧蜂Apanteles sp. 的信息化合物及其组合, 选用了源于健康和虫害茶梢的27种典型挥发物的10-2 g / mL石蜡溶液、混合物1(含等量反-2-己烯醛、顺-3-己烯-1-醇和芳樟醇石蜡溶液)和混合物2(含等量反-2-己烯醛、顺-3-己烯-1-醇、2-戊烯-1-醇、反-2-戊烯醛、顺-3-己烯乙酸酯、正戊醇、正己醇和1-戊烯-3-醇石蜡溶液), 用1~2日龄雌蜂为试虫, 测试其EAG反应, 并采用Y形嗅觉仪测定其行为反应; 另外, 选择5个茶园进行了野外生测试验。 EAG结果表明: 各味源的EAG值之间差异显著; 脂肪酸衍生物引起较强EAG反应, 其次为芳香化合物和异硫氰酸酯, 再次为倍半萜类和单萜类; 单组分中, 顺-3-己烯乙酸酯、反-2-己烯醛、水杨酸甲酯、反-2-戊烯醛、苯乙酮、苯乙醇、苯甲醇、苯甲醛和茉莉酸甲酯引起的EAG值较大, 1-戊烯-3-醇、2-戊烯-1-醇、顺-3-己烯-1-醇、香叶醇、罗勒烯、α-萜品烯、(+)-雪松醇、(+)-3-蒈烯、α-忽布烯和β-紫罗酮引起的值较小, Z-茉莉酮引起的最小; 混合物1引起的EAG值最大, 混合物2引起的较小. 使用EAG值较大的水杨酸甲酯、反-2-戊烯醛和混合物1等8种味源, 以Y形嗅觉仪进行的行为测定结果与EAG反应基本一致. 以正己烷为溶剂的10-3, 10-2和10-1 g / mL水杨酸甲酯、10-2 g / mL水杨酸甲酯和反-2-己烯醛混合溶液分别制成诱集剂, 载于橡皮头诱芯, 在浙滇闽粤茶园强烈地诱集茶尺蠖绒茧蜂、单白绵绒茧蜂和其他茧蜂, 并表现梯度效应。据此认为虫害诱发的茶梢互利素引起该蜂强烈EAG反应和趋向性, 互利素与互利素或普通植物挥发物的恰当组合可于茶园中有效诱集该蜂。  相似文献   

13.
贵州少花桂叶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贵州少花桂叶油的化学成分先静缄,袁果,张永祥,袁家谟,罗新文(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贵阳550009)(晴隆县柑桔场,晴隆561400)关键词少花桂,精油,黄樟油素THECHEMICALCONSTITUENTSOFESSENTIALOLLFROMLEAV...  相似文献   

14.
徐建祥  曹卫菊 《昆虫知识》2005,42(3):250-254
茉莉素是一类可以激活一系列植物抗虫防卫反应的重要内源信号分子。该文综述了茉莉素在植物体内的抗虫作用,外用茉莉素对植物诱导抗虫性的影响,及其化学和分子机制,茉莉素诱导抗虫反应的收益和成本,并展望了茉莉素可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雌雄蜂对水稻挥发物的电生理响应,明确寄生蜂嗅觉感受能力的性别差异,为提高寄生蜂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效率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微小触角电位检测方法,测量雌雄蜂对不同类别的9种水稻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对具有差异反应的挥发物进行梯度浓度刺激实验.[结果]电生理测试中,雄蜂对反-2-己烯醛的反应最强,对反-石竹烯的反应最弱,反应顺序从大到小为醛、酯、醇、萜;雌蜂对顺-茉莉酮的反应最强,对芳樟醇的反应最弱.测试的9种水稻挥发物中,6种挥发物在雌雄间存在显著的响应差异.在梯度浓度测试中,雄蜂对顺-柠檬烯、芳樟醇和顺茉莉酮3种挥发物的浓度变化没有明显的电生理响应差异,而对反-石竹烯、橙花叔醇和反-2-己烯醇产生明显电生理反应;雌蜂对6种挥发物的浓度变化都产生明显的电生理响应,其中,萜烯类物质芳樟醇、反-石竹烯和橙花叔醇在测试的最低浓度(0.01 g/L)时的电生理反应最强.[结论]稻虱缨小蜂的嗅觉感受能力在雌雄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且雌蜂对水稻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较雄蜂灵敏.挥发物浓度在范围0.01-100 g/L内,通过稻虱缨小蜂对不同浓度下EAG值的差异,可以初步判断不同浓度的挥发物存在不同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6.
藏红花 (CrocussativusL .)又名番红花、西红花 ;藏药中称为苟日苟木。它是鸢尾科草本植物 ,原产于欧洲、地中海地区。我国长期以来把它作为珍贵的中藏药。其药用部位是柱头 ,有效成分主要是藏红花素、藏红花酸、藏红花醛和藏红花苦素。丁葆祖等于 1979年首次从藏红花的球茎获得完整的植株[1 ] 。Sano等人 1987年在离体条件下 ,诱导花柱 柱头状物再生获得成功[2 ] ,此后国内外不断有相关报道[3~ 7] 。但试验大多集中在由外植体直接或由愈伤组织间接诱导柱头状物 ,且花柱 柱头状物的频率低和数量少。我们试图先由藏红花…  相似文献   

17.
旨在研究类弹性蛋白[I]_(40)(elastin-like polypeptide[I]_(40),ELP[I]_(40))在大肠杆菌周质空间的表达。构建表达载体pIG6LH/ELP[I]_(40)及pIG6LH/ELP[I]_(40)+Trx,分别将构建的表达载体转化入表达宿主菌E.coli BLR(DE3),IPTG诱导表达,采用可逆相变循环(Inverse transition cycling,ITC)技术纯化蛋白。测定ELP[I]_(40)及ELP[I]_(40)+Trx蛋白相变温度(T_t),检测ELP[I]_(40)、ELP[I]_(40)+Trx蛋白浓度及NaCl对相变温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经3轮ITC纯化得到了ELP[I]_(40)、ELP[I]_(40)+Trx蛋白。分别测定ELP[I]_(40)和ELP[I]_(40)+Trx在10、25、50、75和100μmol/L浓度下的T_t,其T_t依次为31.5℃、29℃、27℃、26℃、25℃和31.8℃、29.5℃、27.5℃、26℃、25.5℃;测定了不同浓度的NaCl对T_t影响,在ELP[I]_(40)和ELP[I]_(40)+Trx终浓度为25μmol/L,NaCl浓度为0.25、0.5、0.75、1.00和1.25 mol/L时,分别使ELP[I]_(40)的T_t由29℃降至24.5℃、22℃、19℃、15℃和11.5℃,使ELP[I]_(40)+Trx的T_t由29.5℃降至25℃、23℃、20.2℃、15.5℃和11.8℃。在大肠杆菌周质空间表达的ELP[I]_(40)与胞内表达的具有相同的理化性质,ELP可作为在大肠杆菌周质空间表达的蛋白质分离纯化标签。  相似文献   

18.
梁志国  胡乃璧  朱立煌 《遗传》1983,5(1):38-38
某些核酸和蛋白质大分子合成抑制物是动物细胞干扰素合成的有效超诱导物[1],它们在抑制DNA或蛋白质合成的同时,明显地促进其千扰素的合成。丁酸钠能可逆地抑制细胞增殖,并使组蛋白乙酸化,抑制DNA合成[2,4]。它对人的类淋巴母细胞千扰素的合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3]。  相似文献   

19.
茉莉酸类在伤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茉莉酸是伤反应所必须的信号分子。文章介绍伤信号转导中茉莉酸类的作用及其与系统素、乙烯、脱落酸、寡糖素、电子流等其他信号分子的关系和其作用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20.
对聚己酸内酯材料的理化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其结构为[O-(CH_2)_5-CO-]n,为α-聚酯类聚合物。SEM分析结果为半晶体、线性聚合物。平均分子量为6万。抗压强度为25Mpa,具有力学松弛和蠕变性能。密度为1.13g/cm~3。材料软化点为60~62℃,降低温度至室温后5~15:分钟,样品固化,呈乳白色晶料,证实为热塑性聚合物。材料溶于四氢呋喃、三卤甲烷、甲苯。微溶于丙酮、乙酸。不溶于水和乙醇,可在室温下保存。是一种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组织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