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枇杷叶荚蒾 (Viburnum rhytidophyllum)是忍冬科 (Caprifoliaceae)荚蒾属的一种常绿灌木,也称山枇杷或皱叶荚蒾。原产于我国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四川东部和东南部及贵州。生长在海拔 800— 2400米的山坡、林缘的灌木丛中,或山沟、溪边的温暖阴湿处。   枇杷叶荚蒾植物学特征明显,很容易识别。通常植株高约 2— 4米,全株均被星状绒毛,老枝为黑褐色;叶片经冬不落,对生,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 8— 18厘米,宽 3— 5厘米,革质,叶正面深绿色,有光泽,叶脉下陷使叶面呈深皱纹状,叶背密生灰黄色或略带褐色的星状毡毛;在华北地…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对海藻龙须菜生长与光合作用耐热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柳丽  邹定辉  刘露  邓亚运 《生态学报》2015,35(10):3267-3277
为探讨大气CO2升高和温室效应对龙须菜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在4种条件下培养龙须菜:1)对照组(390μL/L CO2+20℃),2)CO2升高组(700μL/L CO2+20℃),3)温度升高组(390μL/L CO2+24℃),4)温室效应组(700μL/L CO2+24℃),测定藻体生长和生化组分以及高温胁迫下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和光能利用效率(α)、光合速率(Pn)和呼吸速率(Rd)。结果表明,CO2升高、温度升高以及温室效应均促进龙须菜的生长,温室效应下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温室效应使龙须菜具较高的Pn和Rd以及较低的可溶性蛋白(SP)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SC)含量。高浓度CO2对叶绿素(Chl a)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而高温使其上升;藻红蛋白(PE)和藻蓝蛋白(PC)含量不受CO2浓度和温度的影响。龙须菜Fv/Fm、α、Pn和Rd值,在32℃处理3 h后略有上升,在36℃处理3 h后下降,而在40℃处理20 min后降到极低水平。正常温度(20℃)生长的龙须菜最高耐受温度在32—36℃之间,而较高温(24℃)生长的龙须菜在36—40℃之间;生长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耐热性能的影响比CO2浓度的影响更大;而温室效应生长条件下的龙须菜光合作用表现出更突出的耐热性能。  相似文献   

3.
我们研究了不同温度对龙须菜果孢子萌发体生长的影响,发现25℃为萌发体的生长最适温度。此外,果孢子在35℃下仍能萌发及生长成盘状体,这表明在龙须菜的二年生的生长周期中,其幼株是起了抗高温的作用。自然生态方面的研究证明了这个推论。在湛江地区,水温最高的季节为7—9月份,该时,龙须菜的成长藻体已完全消失,但在自然海区仍可发现有长约1厘米左右的幼株存在。在湛江及其附近,自然海区中所出现的龙须菜的幼苗群落以4—6月份为最多。7—9月份则显著地减少,该时,藻体的营养生长几乎完全受到抑制。这些受抑制的幼株以后随着水温的降低而又能重新生长,并形成10月及11月初所见的幼株群落。这些幼株在冬季及翌年春旺盛地生长,长成长大的藻体。根据上述的试验及观察,我们认为人工采苗的季节可在3、4月份龙须菜的收获季节中进行,利用幼苗渡夏,集中管理,争取在水温降低时早日分散放养。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考虑室内适温(20—25℃)育苗。从野外观察及人工割切试验,证明龙须菜藻体具有显著的再生能力。根据我们的初步割切试验(见表6),藻体的再生长速率为每日0.6厘米。因此,生产上可以考虑充分利用这种能力以得到一年较多次的收获。  相似文献   

4.
氮磷水平对龙须菜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不同营养盐条件对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的生理效应, 对深入了解龙须菜与近海环境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在低氮低磷(LNLP)、低氮高磷(LNHP)、高氮低磷(HNLP)和高氮高磷(HNHP) 4种营养盐条件下培养龙须菜15 d, 以探讨不同氮、磷水平对龙须菜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1) LNHP、HNLP和HNHP处理促进了龙须菜的生长, 其中HNHP处理下龙须菜具有最大的相对生长速率和生物量; 2) LNHP、HNLP和HNHP处理提高了龙须菜的光合无机碳利用能力, 其中HNHP处理下龙须菜具有最大的无机碳饱和光合速率和表观半饱和常数, 比LNLP处理分别提高了118%倍和48.71%; 3) LNHP、HNLP和HNHP处理显著影响龙须菜的光化学效率, 与LNLP处理相比, LNHP处理提高了龙须菜的光化学效率, 而HNLP和HNHP处理降低了龙须菜的光化学效率。研究结果表明, HNHP处理条件下, 龙须菜的生长和光合无机碳利用能力最高, 光化学效率最低。  相似文献   

5.
芦笋     
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也可称为“石刁柏”、“龙须菜”。它和我们常见的观赏植物文竹[Asparagus setaceus(Kük)Jessop]是同一属的植物,它们都属于百合科的天门冬属(Asparagus L.),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根稍肉质,地上茎分枝很多;叶状枝线形,通常为  相似文献   

6.
郑伟  钟志海  杨梓  刘雅萌  徐军田 《生态学报》2014,34(24):7293-7299
为了探讨未来大气CO2升高对不同生长光强下大型海藻的影响,选取经济红藻龙须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其生长速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光合色素对CO2和光强的响应。实验设置两个CO2浓度,正常空气水平CO2浓度(390μL/L)和高CO2浓度(1000μL/L);两个光强梯度,高光(300μmol m-2s-1)和低光(100μmol m-2s-1)。结果表明,CO2和光强对龙须菜的生长和光合作用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大气CO2升高并没有显著影响龙须菜的生长速率,但在不同CO2处理下,龙须菜对光强的响应不同。在空气水平下,光强的变化对其生长速率影响不显著。而在高CO2作用下,高光处理下的藻体有更高的生长速率。CO2显著促进高光生长下龙须菜的呼吸作用速率,但是在低光下作用不明显。而对于光合作用速率来说,低光培养下的藻体CO2表现为负面效应,但对高光下生长的藻体作用不明显。CO2增加没有改变龙须菜生长状态下的电子传递速率,但在高光下,CO2表现为一定的抑制作用。CO2显著降低了龙须菜天线色素藻红蛋白和叶绿素a的含量。这些CO2与光强的结合效应表明,大气CO2的升高对龙须菜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随着光强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效应,在未来评估CO2的增加对大型海藻的影响时,要充分考虑其他环境因子的耦合效应。  相似文献   

7.
以大型海藻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nsis)为实验材料,设置不同CO2浓度(400μL·L–1和1000μL·L–1)和磷浓度(0.5和30μmol·L-1)实验,探讨大气CO2浓度升高对不同磷浓度培养下龙须菜生长、光合作用及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大气CO2下,磷加富导致龙须菜的相对生长速率...  相似文献   

8.
大型海藻龙须菜与东海原甲藻间的营养竞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善东  俞志明  宋秀贤  宋飞  王悠 《生态学报》2005,25(10):2676-2680
生物方法作为一种新兴的赤潮防治方法,因为其作用的专一性及较少的负效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了龙须菜(G racilaria lem aneif orm is)与东海原甲藻(P rorocentrum d ongha iense)之间营养盐NO3-、PO43-竞争的情况。结果显示,两者共培养时,龙须菜对营养盐的快速吸收利用,使得共培养体系中营养盐迅速降低,最终导致东海原甲藻消亡,而东海原甲藻对于龙须菜的生长不构成明显的影响。在营养盐充分的条件下,1g鲜重的龙须菜对NO3-的吸收能力相当于6.0×107个东海原甲藻细胞,对PO43-的吸收相当于2.4×107个东海原甲藻细胞。相对于东海原甲藻,龙须菜对营养盐的吸收利用更具有优势。龙须菜可作为有效吸收营养盐的大型海藻,用以降低近海水域富营养化程度及有害赤潮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不同盐度对龙须菜生长、琼胶合成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研究了15、25和35三种盐度条件下龙须菜的生长速率、琼胶含量、琼胶合成酶α -半乳糖苷酶(GLA)、半乳糖苷转移酶(GAT)、α -1,3-糖脂磺基转移酶(GST)、半乳糖-2,6-硫酸化酶(GAS)的基因表达。结果表明, 盐度25时龙须菜生长速率最高, 为7.17%/d, 高于低盐(15)时的6.27%/d和高盐(35)时的3.57%/d, 低盐和高盐都表现出明显的暗呼吸速率上升和光合速率下降。龙须菜培养15d后, 在低盐条件下琼胶含量为9.27%, 盐度25和高盐分别为6.91%和8.09%。培养第3天时在低盐和高盐下龙须菜中gla基因表达量和酶活都显著高于盐度25的表达量; 15d后在盐度25条件下gla基因表达量仍然最低, 但GLA酶活无显著差异。gat基因在低盐条件下先降低后升高, 在高盐条件下表达量始终最高, 为盐度25的3.03倍。在低盐条件下gst和gas基因都在短期内出现显著下降, 但15d后恢复到与正常盐度无显著差异。龙须菜半乳糖含量在高盐条件下相对盐度25显著升高, 达到其3.27倍, 而在低盐条件下各种单糖含量相对较低, 半乳糖含量极低。研究结果说明过高和过低盐度都会对龙须菜造成一定程度的胁迫, 并促进琼胶的合成, 但其促进琼胶积累的机制存在差异, α -半乳糖苷酶和半乳糖苷转移酶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两种抗生素对龙须菜的光合生理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不同浓度的两种抗生素(氯霉素和青霉素G钠)对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生长、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色素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龙须菜的生长受到两种抗生素的影响,但是氯霉素的影响要比青霉素G钠的影响大的多。在氯霉素处理的过程中,光合作用、有效光化学效率(Yield)、藻红藻蓝蛋白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都随着氯霉素浓度的升高而显著下降,但是呼吸作用速率由于氯霉素的处理而升高;此外光合色素含量不受氯霉素的影响。在青霉素G钠的处理中,光合作用、有效光化学效率随着青霉素G钠的升高而下降,龙须菜叶绿素a与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着青霉素G钠浓度的升高而具有升高的趋势,但藻红蛋白、藻蓝蛋白以及可溶性蛋白在各处理组之间均没有表现出一定趋势。这些结果说明,氯霉素对生长的影响主要是光合作用速率的下降,以及有关蛋白合成下降引起,而青霉素G钠对生长的影响可能原因是呼吸作用速率的增加引起。由于龙须菜对氯霉素的敏感性比对青霉素G钠的敏感性更强,氯霉素在基因工程的育种中可能更适合作为选择压力。  相似文献   

11.
多花野牡丹     
多花野牡丹(Melastomaaffine)是野牡丹科野牡丹属常绿灌木,它具有生长旺繁殖快的特点,又由于它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果实可以食用,全株又可供药用,是一类具有多种利用价值的野生植物。多花野牡丹常生长在林荫下较潮湿的地方,叶对生,呈披针形、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叶两面均被糙伏毛,叶柄也有鳞片状的糙伏毛。叶表面基生脉5条,少数有7条。花朵较大,直径约5厘米,常是多朵簇生于枝顶,故名多花野牡丹。花朵颜色鲜艳,为粉红色或紫红色。花期为5—6月。每年春夏之交,如果去福州鼓山游玩,便可看见路旁一片姹紫嫣红,煞是灿…  相似文献   

12.
黑松(Pinus thunbergii),又名白苔松、白芽松,原产日本及朝鲜,1914年至1921年间在 山东省青岛市首先引入我国,现已分布我国东部沿海的辽宁、山东、江苏等省,浙江和台湾 也曾引种造林,是沙质海岸的主要防护树种。黑松系乔木,沿海前沿也可匍匐状小乔木生长,原产地可高达40余米、胸径2米。树皮暗 灰色至黑褐色,龟甲状块裂,一年生枝淡黄褐色,较粗壮无毛;冬芽圆形至卵圆形,先端钝 ,芽鳞白色至灰白色;针叶二针一束,长6—12厘米,径约1.5毫米,较粗硬;树脂道6—12,中生;球果圆锥状卵形至圆卵形,长4—6厘米,径3—4厘米,具短…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黄土高原丘陵区第三副区典型流域-甘肃天水罗玉沟流域刺槐生长过程及其与气候关系随海拔变化的规律。利用树木年代学方法分别建立高、中、低3个海拔刺槐的标准年表,并分析不同海拔刺槐径向生长过程以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中、低海拔刺槐径向生长与温度因素多为负相关,而高海拔刺槐径向生长与温度因素多呈正相关。高海拔刺槐生长与上一年生长季(6月)、休眠期(当年3—4月)和当年生长季(6月)均温、最低温和最高温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受最低温影响最显著;中、低海拔刺槐与上一年生长季和当年生长季的均温、最高温和最低温呈显著负相关,低海拔受均温影响显著。(2)随海拔升高,刺槐径向生长与降水和相对湿度的正相关呈降低趋势。低海拔刺槐生长与上一年生长季(7—9月)和当年生长季(6—9月)降水、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中海拔刺槐与当年生长季(6—9月)降水、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而高海拔刺槐生长与上一年生长季(6—7月)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3)低海拔刺槐与上一年6月—当年10月帕默尔干旱指数(PDSI)呈显著正相关;中海拔刺槐与上一年6月和当年2—10月PDSI呈显著正相关;高海拔刺槐与上一年6—...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干旱绿洲区农田地表过程的科学认识及改善农业水管理,该研究基于涡度相关技术,运用葡萄园生长季能量平衡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水热通量变化特征,以及干旱平流和冠层导度(Gc)在不同生长阶段上对水热通量的影响,并应用通径分析研究了环境因子对潜热通量(LE)的影响路径和程度。结果表明:(1)日尺度上,LE呈现出不同程度多峰状,其余水热通量总体上呈单峰状。整体上,各生长阶段日间净辐射(Rn)>LE>感热通量(H)>土壤热通量(G)。G相较于Rn呈现出明显的滞后现象。(2)整个生长季上,LE和H分别占白天可利用能量(Rn-G)的86%和14%,表明LE始终是白天葡萄园可利用能量的主要消耗项。干旱平流对白天LE的贡献范围为5%~59%,全生长季平均贡献为28%;Gc对LE的影响在生长季上呈动态变化,且在新梢生长期和落叶期对LE的影响强于中间生长阶段。(3)LE主要受Rn的影响,饱和水汽压差(VPD)和气温(Ta)对LE...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温度、光照条件下大型藻类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的生长和光合作用特性,及其对扇贝排泄氮、磷的吸收作用。结果表明温度与龙须菜的生长和光合作用显著相关,在本实验条件下,15~25℃都适宜龙须菜生长,其中20℃龙须菜具有较高的生长率(SGR),为2·8%/d;光合作用速率随温度升高和光照的增加而升高,30℃和120μmol/(m2·s)时最高,最大光合作用速率(Pmax)为5·0mg O2/(g dw·h)。龙须菜对扇贝排泄氮、磷有较强的吸收作用,其吸收率和去除效率与放养密度和养殖时间有关。对NH4-N和PO4-P的最大去除效率分别为83·7%和70·4%,最大吸收率分别为9·9μmol/(g ww·h)和4·3μmol/(g ww·h)。实验证明龙须菜生长温度范围和光照范围适合中国北方海区养殖,并且能有效吸收和去除扇贝排泄氮、磷,可以作为生物滤器与贝类及其他养殖动物进行综合养殖。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百合科地被植物应用现状及水分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在满足园林观赏性前提下植物的节水灌溉量,通过盆栽控水试验,比较了麦冬(Ophiopogon japonicas)、银边山菅兰(Dianella ensifolia‘Silvery Stripe’)、蜘蛛抱蛋(Aspidistra elatior)、天门冬(Asparagus cochcinchinensis)等4种百合科植物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植株的生长和光合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0%~65%(适宜水分)下,4种百合科地被植物均长势旺盛。麦冬、银边山菅兰、天门冬在土壤含水量为40%~45%(中度胁迫)时,仍可保持较好的观赏性。蜘蛛抱蛋耐旱性较强,可在20%~25%(重度胁迫)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下生长良好。这对百合科园林地被植物水分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油杉一新种旱地油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木,高达20米,胸径90厘米;树皮褐灰色至灰色,呈不规则矩形块片开裂;枝条较稀疏,平展或斜展,树冠广圆形;一年生枝干后淡红褐色、红褐色或黄褐色,通常无毛,或稀有稀疏短柔毛;二、三年生枝薄片状开裂,淡灰褐色或灰褐色,无毛;冬芽卵圆形或近球形,无毛。叶条形,长3—8.2厘米,多为4.5—6厘米,宽2—3(—3.5)毫米,直伸或微弯,先端急尖,幼树及萌枝之叶条状披针形,中上部渐尖,先端具刺状长尖头,叶质较薄,边缘向下反曲,上面光绿色,中脉两侧各有2—4(—6)条完全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选择红藻门大型植物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黑白瓶法筛选出有机试剂POPSO(哌嗪-N,N-双(2-羟基乙烷磺酸)),能较好地缓冲室内龙须菜培养中介质pH的波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POPSO对龙须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5 mmol·L -1及以上浓度的POPSO能较好地稳定介质pH值,减少系统中DIC浓度的急剧变化,但POPSO对CO2浓度波动不起作用;试验结果还表明,介质中的CO2浓度与龙须菜的生长速率间存在着类似酶动力学方程的关系,当介质中的CO2浓度下降到5.25 μmol·L -1以下时,龙须菜生长出现抑制现象。相对稳定pH的培养环境,更有利于介质DIC中的HCO-3、CO2-3向CO2的转换,缓解龙须菜生长的C抑制。  相似文献   

19.
宿根向日葵     
一种原产西欧等地,株高只有25—30厘米,分枝多,花径可达10厘米,其叶形、茎杆和花盘均酷似向日葵的植物,称为宿根向日葵,由于它只开花不结实,仅靠宿根繁殖,故此得名。宿根向日葵由于叶片肥大,节间短,株型紧凑;花朵重瓣不露心,花瓣金黄色,绚丽夺目;开花数量多,通常每株可开花十几朵至几十朵,花期长,我国北方地区开花200多天,而南方花期竟多达300余天。因此,非常适于盆栽,或花坛栽培和切花等。此种植物特别喜温暖、光照和肥水,并具强的抗旱性,不怕高温,怕冻。其最佳生长及开花温度为15—35℃,在7—40℃之间均能正常生长和开花。在我国北方地区…  相似文献   

20.
刺槐是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典型水土保持植物。以黄土丘陵区甘肃天水吕二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分析了刺槐径向生长过程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并开展了利用刺槐年轮估算小流域年径流量、年输沙量的适用性评估。研究表明:(1)吕二沟刺槐人工林的径向生长随林龄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在幼龄林阶段(1—10 a)刺槐处于快速径向生长期((4.17±0.74)mm/a),之后逐渐下降,中龄林、成熟林、过熟林阶段(11—40 a)平均生长速率为(2.31±0.41)mm/a,较前期下降了44.60%。刺槐胸高断面积增量(BAI)在1—10 a平均以(5.46±2.13)cm2/a的速度生长,在11—40 a仍保持上升趋势但年际间生长波动较大,生长速率平均为(10.80±1.95)cm2/a,流域刺槐生长并未发生明显衰退。(2)刺槐的径向生长与温度多呈负相关,与降水、相对湿度及帕默尔干旱指数(PDSI)多呈正相关。其中刺槐径向生长与上年8月、9月(P<0.05)及当年7月均温、最高温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当年5月最低温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