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温对荔枝果实采收后呼吸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荔枝是我国华南地区的一种名贵水果,果实鲜艳,香甜可口,深受人们喜爱。但由于上市时间集中,不耐贮藏,常常在运输与贮藏过程中发生变褐霉烂,失去商品价值。对荔枝果实采后生理的研究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这方面的工作虽已有些报道,但关于采后呼吸作用的研究尚少,且存在不同看法。严挺认为采后荔枝果实有呼吸跃变,其后趋向下降。而Akamine、Scott、  相似文献   

2.
荔枝果皮结构与果实贮藏性能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潘洵操  谢宝贵   《广西植物》1997,17(1):79-84
在荔枝淮枝品种果实贮藏中进行单果失重率的测定,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鲜果、褐变果、霉变果的果皮进行显微结构的观察,发现荔枝果实外果皮细胞形态结构特殊,向外突出成半球形并和栅状组织一样极易破损失水而加速果皮的褐变。褐变前、霉变前后果实失重率大。电镜下观察霉变果实表面布满着酵母和其它菌体,真菌菌丝侵入果皮内生长繁殖,破坏栅状组织等,是导致果实迅速霉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荔枝采后随着果实的衰老和褐变,巯基化合物含量逐渐下降。低温贮藏时果实组织巯基化合物保持较高的水平。巯基化合物DTT处理并不影响荔枝褐变的进程,说明巯基化合物水平高低可能不是荔枝褐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纯氧对荔枝果实贮藏期间果皮褐变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纯氧对荔枝果皮褐变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00%O2显著抑制了荔枝果皮褐变,在100%O2下贮藏6d的荔枝果实,中果皮细胞的细胞器和膜系统的完整性保持较好,而细胞膜透性较低,因此,认为高氧抑制荔枝果皮褐变与其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相联系。  相似文献   

5.
PRO-LONG涂膜对采后贮藏荔枝果实色泽和酶活性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荔枝品种“槐枝”为材料,以1.5%和2.5%Pro-long涂膜处理果实,研究Pro-long涂膜对果后贮于4℃的荔枝果皮色泽变化和有关酶活性的变化。对照和处理的HunterL值和b值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处理的比对照的下降慢。采后贮藏开始21d内,对照和处理的HuntCra值变化很小,保持相对稳定,之后的贮藏时间内有较显著的下降,说明贮藏初期果实的红色特性变化较少,之后变化很明显,这与果皮花色素苷、类黄酮、总酚的变化是相对应的。在贮藏后期,处理的HuntCra值下降明显较对照慢。Hunter值的变化与在贮藏过程中果实外观逐渐变成暗红和揭变以及在果实的来后根变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多酚氧化酶和部分地涉及褐变过程的过氧化物酶的变化相对应。处理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较对照慢,而且,与对照比较,多酚氧化酶的峰值稍稍延迟了。未发现l‘5%和2.5%处理间有明显差别。因此,Pro-long涂胶对荔枝的应用可以部分地降低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影响果皮花色素苷的降解、类黄酮和总酚的变化,延迟了褐变过程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采后荔枝果实冷害过程中多胺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桂味荔枝果实为材料,研究冷害及外源亚精胺(Spd)处理对果实膜透性和内源多胺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下贮藏时果实发生冷害过程中,荔枝果皮中腐胺(Put)、Spd、精胺(Spm)含量在14d后明显增加,膜透性快速增大,21d时果皮出现明显的冷害褐变,Put进一步积累,而Spm含量下降,Spd保持较高水平。非冷害温度(3℃)下贮藏时,果皮多胺含量变化相对较小。0℃下果肉的多胺含量和变化幅度低于3℃果实,并延迟7d衰老。外源Spd处理明显提高果实内源多胺含量的同时,延缓了果皮相对膜透性增加,减轻了冷害。这表明果皮中Put的积累可能是荔枝果实冷害的结果,冷藏初期Spm含量的上升可能是果实对冷害的防卫反应。  相似文献   

7.
荔枝是常绿果树,起源于我国南部。荔枝果实的可食部分是假种皮,由果皮包裹。由于花色素苷的存在,大多荔枝品种的果实具有吸引人的浅至深红色,采收时柔软富有韧性。然而,若采后处理不当,果皮迅速失水[1],进而变干,受压易破裂,汁液外渗,霉病发生,果皮变褐,导致果实外观与商品价值大大下降。当前,世界荔枝业的发展取决于栽培与采后处理技术的突破[2]。八十年代以来,荔枝采后生物学研究取得很大进展。本文旨在回顾荔枝果实采后生理特别是果皮褐变机理与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服务于该领域的深入研究。1花色素苷的生理作用对花…  相似文献   

8.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是宋代诗人苏轼赞美荔枝的名句。荔枝以其清甜爽脆、别具一格的风味赢得历代诗人的赞美,被誉为岭南佳果。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在我国已有二千余年的栽培历史。它原产我国南部。如今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四川、云南等地均有栽培。印度、澳大利亚、南非、夏威夷等地区亦有引种。荔枝属无患子科(Sapindaceae)荔枝属(Litchi)植物。常绿乔木,高达20米。树皮光滑,偶数羽状复叶,小叶光滑革质,叶背灰白色,侧脉  相似文献   

9.
对澳大利亚一些产区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果实的变褐、失重和腐烂问题进行了三年的研究;以热苯菌灵溶液浸果并用塑料薄膜包装,可减少果实采后的损耗。在20-30℃条件下,为了防止荔枝果实的腐烂,变褐和失重,作者建议把荔枝果实浸在52℃的0.05%苯菌灵溶液2分钟,然后将果实装入小篓,再用0.01毫米厚的聚氯乙烯薄膜袋包装。  相似文献   

10.
荔枝保鲜研究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荔枝果实极不耐贮藏,成熟期又集中,上市季节短,包装运输加工跟不上,引起鲜果大量腐烂变质,造成经济损失。为了防止荔枝果实的腐烂、变质和轻耗,我们进行了两年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三月红荔枝(Litchi chinensis cv.Sanyuehong)果实膨大期对树冠喷施0.2%磷酸二氢钾(KP)水溶液,以探讨磷酸二氢钾对荔枝果实贮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 KP处理的果实在贮藏期前17d,失重率及果肉可溶性固形物、酸、VitC、花色素苷等指标的变化趋势与对照基本相似;(2) KP处理的果肉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与对照有明显差异,而果皮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贮藏期前10d变化动态与对照一致,此后呈相反的变化趋势;(3)果皮POD活性显著高于果肉,KP处理和对照的果肉POD活性在贮藏第3d后、果皮POD活性在第17d前分别具有相似变化趋势;(4)果肉中CAT活性在贮藏第3~17d期间都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果皮,KP处理和对照果肉、果皮CAT活性动态变化均为单峰曲线。  相似文献   

12.
荔枝果实采收后的呼吸趋势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枝是我国南方的四大名果之一,皮色红艳,果肉蜜甜,但不耐藏。它的产期短而集中,且熟于高温多湿的夏季,生命活动较强,数日可发生劣变。变褐,甚者发生酒味,继而腐败,丧失其商品价值。可见研究荔枝果实在采收后的生理变化,找出其与耐藏性有关的原因,在理论上在实际中都有意义。果实的耐藏性与呼吸作用有关。一般认为;有呼吸跃变期(即呼吸高峰期)的果实,当呼吸跃变期过后,果实就要腐烂。所以,了解荔枝果实有无呼吸跃变期及它出现的早  相似文献   

13.
荔枝果皮采后褐变是影响这一重要热带水果经济价值的主要问题,酚类物质的酶促氧化一直被认为是造成植物组织褐变的关键因素,其中多酚氧化酶被研究得最多.过氧化物酶在植物体中分布很广,能够氧化多种底物,在荔枝果皮中的含量也很高.非结合性过氧化物酶已经被证明在果实的采后成熟与老化过程中参与多种过程.在这项研究中,用磷酸缓冲液提取荔枝果皮的非结合性过氧化物酶,并通过硫酸铵沉淀,DEAFSephadex A-50离子交换柱层析以及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进行纯化.对得到的酶溶液进行了酶学性质的研究,发现荔枝果皮过氧化物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高的最适反应pH值(6.8),能够氧化许多底物尤其是单酚和各种多酚类物质,反应抑制剂专一性与其他植物来源的过氧化物酶略有不同显示了过氧化物酶参与荔枝果皮褐变过程的可能性,并为提高荔枝采后贮藏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荔枝果皮过氧化酶的纯化与性质研究(英)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荔枝果皮采后褐变是影响这一重要热带水果经济价值的主要问题,酚类物质的酶促氧化一直被认为是造成植物组织褐变的关键因素,其中多酚氧化酶被研究得最多.过氧化物酶在植物体中分布很广,能够氧化多种底物,在荔枝果皮中的含量也很高.非结合性过氧化物酶已经被证明在果实的采后成熟与老化过程中参与多种过程.在这项研究中,用磷酸缓冲液提取荔枝果皮的非结合性过氧化物酶,并通过硫酸铵沉淀,DEAE Sephadex A-50离子交换柱层析以及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进行纯化.对得到的酶溶液进行了酶学性质的研究,发现荔枝果皮过氧化物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高的最适反应pH值(6.8),能够氧化许多底物尤其是单酚和各种多酚类物质,反应抑制剂专一性与其他植物来源的过氧化物酶略有不同.显示了过氧化物酶参与荔枝果皮褐变过程的可能性,并为提高荔枝采后贮藏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黄瓜果实贮藏过程中某些形态,生化变化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瓜果实采后贮藏过程中,随着其花端部位的种子的不断发育,中部及茎端逐渐萎缩变糠,花端膨大(称为“大头现象”)。花端胎座组织中蛋白质、DNA、RNA 及干重等都随着时间延长呈增加趋势,而中部组织的上述物质的含量则急剧下降。贮藏20天,中部果皮及胎座组织中 DNase 活性分别增加了5和7倍,RNase 活性增加了5和6倍,这两种酶活性在花端组织中则几无变化。实验发现用 BA+GA,处理果实对于延迟花端膨大及中部萎缩有效,并能显著延缓果实叶绿素含量的降低。未授粉果实在贮藏过程中不出现“大头现象”,其蛋白质等物质的含量在果实各部位几乎以相同的速度降低。  相似文献   

16.
防止速冻荔枝果皮变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果实采收后容易变褐变质。三年来,我们研究了荔枝果皮的多酚氧化酶与变褐的关系以及防止速冻荔枝果皮变褐的各种枝术措施。证明:荔枝果皮中具有氧化邻苯二酚的多酚氧化酶,在果皮褐变过程中该酶起着重要的作用,采用热处理及化学药物处理能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达到防止速冻荔枝果皮变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成熟和褐变荔枝果实呼吸作用和脂氧合酶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谷畴   《广西植物》1993,13(1):80-83
荔枝果实完全成熟和果皮变鮮红时,呼吸速率降低,仅相当于果皮带绿时的39.4%。此时果皮和果肉的脂氧合酶活性亦明显降低,分别相当于后者的60.2%和49.1%。成熟荔枝果实果皮呼吸作用对KCN抑制敏感。2mM KCN抑制果皮总呼吸的91.8%,而仅抑制果肉的56.9%。荔枝果皮呼吸的电了传递主要是通过细胞色素氧化酶途径,而果肉則可能一半是通过其它氧化酶途径。2mKCN和1.5mM SHAM抑制成熟果皮总呼吸97.9%,为SHAM抑制的交替途径呼吸占总呼吸5.28%。相同浓度KCN和SHAM抑制褐变果皮总呼吸79.7%,则SHAM抑制的交替途径呼吸占27.1%。果实褐变时,果成交替途径呼吸比例增高。这一变化可能促进H_2O_2积累、乙烯产生和果皮褐变深化。  相似文献   

18.
番荔枝果实采后生理与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番荔枝果实采后难以贮藏保鲜的特性制约着我国番荔枝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对国内外关于番荔枝果实采后呼吸强度及乙烯产量、相关酶类、果实软化、果实褐变等生理变化、采后病理及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猕猴桃的贮藏保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猕猴桃是国际上新兴的水果,由于它营养丰富,果汁又能阻断亚硝基吗啉合成,阻断率高达98.5%,被誉为“果中珍品”,是很好的医疗保健食品。近年来,我国对丰富的猕猴桃野生资源进行了调查、收集、整理工作,并从中选育了许多优良株系和一些供栽培的优良品种。但是猕猴桃贮藏难题未解决,制约了它的发展。现以猕猴桃品种“秦美”为例,介绍简易降温加保鲜剂贮藏保鲜的技术。1.猕猴桃的采收及包装运输(l)猕猴桃适宜采收期的确定:在陕西关中地区正常年份情况下,果实的最佳采收期为10月3日至10月12日。如果遇到高温干旱或低温多雨年份,…  相似文献   

20.
1977—1980年期间测定了不同杀真菌剂和化学药剂防治白地霉菌引起的荔枝冷藏腐烂病的效应。荔枝果实采后用0.1%氯化镍、0.1%硫酸镍、0.2%敌菌丹或0.2%克菌丹分别处理10分钟,效果均好;但在保持果实色泽鲜艳度方面,只有用0.1%氯化镍处理的效果最佳。在3.88~5.55℃的冷藏条件下,把经处理的果实装入穿孔聚乙烯袋中可贮藏6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