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火鸡”辨     
《辞源》(修订本),“火鸡”条:“七面鸟的别称。即吐绶鸡,也称火鸡。明马欢《瀛涯胜览·旧港国》:‘又出一等火鸡,大如仙鹤,……好吃麸炭,遂名火鸡。’”这一条内前面讲的火鸡与后面讲的火鸡不是一种动物,而是同名异物。现在讲的‘火鸡’(Meleagris gallopavo)在动物学上叫‘吐绶鸡’,又叫‘七面鸟’,属吐绶鸡科,是原产于北美洲的一种野生禽类。最早在墨西哥被家养驯化,十六世纪西班牙人将其引进  相似文献   

2.
千年紫薇誉香泉任继文甘肃陇南的两当县城关,有一香泉寺,内植有一棵树龄1千余年的古紫薇,是我国现存最为古老的紫薇树。香泉寺始建于宋代,明清年间重修,寺内有一个方形水池,天映水中,变为两天,另有四棵柏树,两个水锈石和一棵千年紫薇,故有“两天四柏二石一紫薇...  相似文献   

3.
鸡冠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冠花之名载于《花史》。《嘉佑本草》称鸡冠。因其花序红色、扁平似鸡冠而得名。鸡冠花原产印度,名“波罗奢花”。早在中国宋代开封一带已有鸡冠花栽培,通过筛选各地品种颇多,它生性不娇,有土便生,有水有肥便长,种植简易。因此,遍及干家万户。旧时北京有在中秋节用鸡冠花拜月的习性,并流传着一首“鸡冠花,满院开,爷爷喝酒,奶奶筛……。”的儿歌,深得人们的喜爱。花中之禽明·沈周诗:“高冠红突兀,独立似晨鸡。”作者笔下将鸡冠花描绘得独具英姿,栩栩如生。鸡冠花枝叶婆婆,花序硕大坚挺,花形别致,雅俗共赏、独特。布置庭…  相似文献   

4.
问:几天前在北京的花卉市场内见到一种很有特色的大型企栽观叶植物,销售人员称它为:“时来运转”。但不知它的中名、学名叫什么,应该如何养护与繁殖?答:“时来运转”的植物中名为红刺露兜树,(又名有用露兜树),学名:Pandan。"tills,是露兜树科露兜树属观赏植物,原产马达加斯加岛。其带状叶片尖锐向上且排列层叠有序,似螺旋状阶梯着生于茎顶部。因而人们根据它这种奇异的形态,给它起了个好听吉祥的名字“时来运转”。红刺露兜树在我国南方热带地区可露地栽培(见左图),并且能观赏其放射状生出斜插入土中的支柱根群。在原产…  相似文献   

5.
杨萍 《生命世界》2003,(2):22-22
合欢(Albizzia julibrissin),是豆科合欢属的落叶乔木。树高可达10余米,枝条开展,树冠广伞形。二回偶数羽状复叶,互生,长达40厘米,各具10—30对镰刀状小叶,每到夜晚,对生的两排小叶就两两合拢,第二天天明,即自行舒展开来,各不牵缀,故有“夜合树”之称。其头状花序簇生叶腋,或花密集于小枝先端而呈伞房状,一般在六月份开花,花为丝绒状,丝的下半部为白色,上半部为粉红色,细长如绒缨,簇结成球,成丛连片地点缀在绿叶丛中,在佳木繁荫,一派绿色的盛夏,其茸茸红花,鲜艳娇丽,秀雅别致,因而又名“马缨花”、“绒花树”。合欢秋后结果,荚果条形,扁平,…  相似文献   

6.
使君子(Quisgualisindica)是古今中药材中著名的驱虫药。最早记载其入药的著作是晋代的《南方草木状》(公元304年)。当时称作 :“留求子形如栀子 ,棱瓣深而两头尖 ,似诃梨勒(笔者注 :即现称诃子(Terminalischebula)与使君子同为使君子科植物 ,《唐本草》中称“诃黎勒” ,以后又称“藏青果”)而轻 ,及半黄已熟 ,中有肉 ,白色 ,甘 ,如枣核大 ,治婴孺之疾 ,南海、交趾俱有之。”可见用以治疗小儿病患 ,至少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后唐·侯宁极撰《药谱》始称此物为“史君子”。北宋《开宝本草…  相似文献   

7.
著名作家梁凤仪在她的《风云变》中这样写道:“……先是一个八百多尺的会客厅,一色墨绿真皮沙发配衬深咖啡柚木家私,英国十九世纪款式、订购自伦敦的HARRLDS。全都坐落在乳白色的纯羊毛地毯之上。会客厅尽头,又是一扇双掩的柚木门……”。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在这简短的言语中出现了两次“柚木”。确实,柚木总是与高档家具相联系,甚至成为高档家具的代名词。柚木别称泰克托尼更·葛兰迪斯,是学名Tectona grandis的音译词,傣语称埋尚,也有胭脂木的叫法。柚木是马鞭草科柚木属半落叶性大乔木,高可达35—50米,直径0.9—2.5米。《辞海》称:柚…  相似文献   

8.
贞佑 《生命世界》2008,(8):74-75
菱角属芰科(菱科),古人称之为“芰”、角菱、菱芰。中医典籍里称其为“芰实j各地又称菱实、红菱、水菱、菱果,又因为它的味道与栗子类似,所以中西方都曾称它做“水栗子”或“水栗:又因它外形有“角:人们也常称它“菱角”。此物原生于欧洲与亚洲,长于池塘、河沼中,只要是温带气候的湿泥地,例如池塘、沼泽,都是它的适宜生长地。  相似文献   

9.
蚯蚓外传     
邢湘臣 《化石》1992,(3):18-19
蚯蚓,是人们常见的一种无脊椎动物。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注释:“蚓之行也,引而后伸,其娄妇丘,故名蚯蚓”。其实,蚯蚓曾有多种称谓。《尔雅》称“螵蚓”、“(?)蚕”;《吴氏草本经》呼“附蚓”。如今江西九江一带叫“(?)子”;浙江宁波称“呼啰”;江苏宜兴、扬州一带叫“塞蟪”;上海人通称“地龙”、“曲蟺”。古今中外有不少人以为蚯蚓会变成其他动物。亚里斯多德曾提出:蚯蚓能“蜕变成鳗、鳝”。我国古籍中也有类似记载,如《续明道杂志》:“黄州有小蛇……乃老蚯蚓所化”。美国至今还有人相信蚯蚓能变成萤火虫。这实为无稽之谈。  相似文献   

10.
桂与月桂     
我国古时称科举考试及第为“攀桂”、“蟾宫折桂”,中秋佳节所在的农历八月有“桂月”之称,可见桂字在人们心目中有吉祥美好之意,这无疑与一种植物有关,那就是桂花,亦称桂树。在神化故事中说桂树长在月宫中,因此它也像月亮一样象征长生,十分高贵,而在现实生活中它的花芳香宜人,叶四季常绿,倍受人们赞誉。屈原在《九歌》中咏道:“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吕氏春秋》赞曰:“物之美者,招摇之桂”。唐代诗人宋之问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名句。但是,你知道吗,西方国家也有一种相应的高贵植物,就是Lauru…  相似文献   

11.
汪劲武 《生命世界》1992,19(6):34-36
菠菜的知识菠菜在我国是栽培历史很长的蔬菜,原名菠薐。据《唐会要》称:“太宗时,尼婆罗国献菠薐菜,类红蓝,实如蒺菜,火熟之能益食味。”这里的尼婆罗国,即今之伊朗。伊朗旧称波斯,可知“菠菜”是后来从菠薐改称的。它原产伊朗,至少唐时已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12.
人类的文明,全依赖美好的生态环境;而生态环境的主体是森林。从古至今,我们的祖先就懂得:植树造林不仅是生存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的必然!居住在云南鹤庆山区的白族人,是一个终生植树造林的民族。过去,他们把植树造林与民俗活动结合起来欢度——从人一生下地直至老死的每一个生命转折期,都要种树以志纪念。沿袭形成一种传统的民俗文化。人一生下地,人们要种‘’添丁”树志庆。在婴儿落地的当天,孩子的爸爸要在自家房前屋后,种三棵果木树,三棵柏树,称“当爹树”。孩子下地满三天后,全家人全部出动,各种杨树三棵、竹三篷、称“…  相似文献   

13.
“吾嫫”吉磋,系古白语,意译是认(拜)树为干妈。这是云南鹤庆山区白族祖祖辈辈遗留下来的一种崇树、爱树习俗。过去,白族人家生下小孩,做父母的一定要为其选一棵(或一种)树木当干妈。据传,孩子拜寄给树木后,就会像树木一样茂盛成长,将来会成为有用之人。认树取名孩子生下地后的次日黎明,孩子的父亲手舞一条红绸,唱着“数树歌”,迎着太阳升起的东方而行,为孩子寻干妈。“数村歌”是一种即兴而发的山歌。行途中歌者见什么树就唱什么树的外形及开什么花、结什么果、有什么用途……每棵树唱四句赞词,称之唱组。唱到孩子出生月、…  相似文献   

14.
龙爪槐又名垂槐,是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庭阴树、观赏树种。盛夏它像一把天然的遮阳伞,遮挡着骄阳的曝晒,令大地显行格外凉爽;严冬在暴风雪交迫下,它那蓊郁屈曲的枝条,不屈不挠,苍劲有力,表现出顽强奋斗的精神,为此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当前园林绿化不可缺少的树种。龙爪槐的繁殖通常用国槐为砧木,以高接法嫁接而形成。此法在其生长过程中存在两个不足:一是国槐的切口创面太大难愈合,且创面朝天易受雨水侵蚀而腐烂;二是龙爪槐成活后,枝条生长快,侧面下垂重量大,将接口压劈而嫁接时间的选定一般掌握在开春后接穗皮层易于剥离的时期,即4月下旬5月…  相似文献   

15.
相传我国南朝有一本叫《续齐谐记》的志怪书里,记载着这样一个紫荆灵性的故事,说:弟兄三人,平分家产,议到庭间的一棵紫荆树,也要一劈为三,哪知,次日晨,这树就枯萎了,状如火烧,老大感叹说,“树似无情却有情,真是人不如树啊!”两个弟弟也觉惭愧,大家决定,放弃分树,归由一家。谁知立刻,紫荆树又忽然复苏、繁茂了。从此,紫荆有了“兄弟树”的美称。庭院间若栽上几株紫荆,兄弟间就会相处和睦,家和兴万事。唐代诗人韦应物有一首“高雅闲淡”的《见紫荆花》,“杂英纷已积,含芳独暮春。还如故园树,忽忆故园人。”。诗人赏花思亲,见到暮春绽开的“兄…  相似文献   

16.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产的珍贵动物,被誉为“国宝”,自古以来一直把它视为神奇的兽类。早在西周(公元前1066-770年)《书经》和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提到了大熊猫。《诗经》中有“如虎如貔”的说法,又记有“献其貔皮”。“貔”或“貔貅”正是大熊猫的占名(周建人,1956)。在秦朝(公元前221-207年)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字典《尔雅》,除对“貔”进行了解释,又对“獏”进行了描述。大熊猫又出现了另一个古名——獏(高耀亭,1973)。公元前770-256年的地理学著作《山海经》叙述了一种动物  相似文献   

17.
<正>丁香是木犀科丁香属(Syringa L.)植物。它花色素美、芳香怡人、风姿典雅,从古至今,一直是人们修园造景、传颂赞美、寄托情感的宠儿。关于它的传说和诗词不胜枚举,它常被誉为“爱情之花”“幸福之树”。唐代诗人李商隐用“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寄托思念之情,杜甫也在《江头四咏·丁香》中以“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称赞它的高雅和柔嫩,现代诗人戴望舒在《雨巷》中以“丁香一样的姑娘”抒发自己迷惘和惆怅的心境。  相似文献   

18.
海蜇趣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蜇趣谈邢湘臣(上海水产养殖总公司200807)海蜇(Rhopilemaesculenta)俗称“鲜鱼”是水生动物中颇有趣味的一种。海蜇的生物特性很独特。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将其列入“鳞部”并记述了它的特点:“大者如床,小者如斗,无限目腹胃,以虾...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学通报》2007,34(1):47-47
苜蓿根瘤菌(Rhizobium meliloti或称Sinorhizobium metliloti)专一性及应用研究取得新进展。该菌与豆科植物(苜蓿)建立共生关系而成为独立的“苜蓿根瘤菌互接种族”,一般说表现其严格的寄主专一性,也就是说,该族根瘤菌不侵染其它豆科植物结瘤固氮,对这方面基础研究在国内不多见有关报道;然而对其实际应用研究颇为活跃,它与苜蓿建立共生固氮关系已应用于农业实践,有益于发展饲料业、养殖业;同时有益于农业如改造盐碱地等。据报道,这种共生体有很好耐盐碱、抗干旱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的排上乡,有两株长在一起的古樟树,其树围均在三、四米左右,基部相互挤靠,并各有一侧技相互交叉,年深日久结成连理技,形如一对挽手相聚的情侣,令人赞叹,成为远近闻名的“鸳鸯树”。据说早在明朝“鸳鸯树”就已成名,历世纪初正德皇帝下江南视察时,就对其颇为赞赏,并以“九桥十险一鸳鸯”的佳句赞美了萍乡排上至湖南酿陵美田桥一带的秀丽风光。“文革”中,“鸳鸯树”虽遭迫害,却未损元神,连理景观依旧。历年来,附近村民对“鸳鸯树”情有独钟,不仅现其为宝树,而且还称其为“友谊树”。因其正处在湘赣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