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猪流感病毒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非免疫鸡胚从我国上海、福建、湖北分离到3株猪流感病毒,分别命名为SSH1、SFJ1和SHB1.SIV分离株第5代病毒液对0.7%豚鼠红细胞的血凝活性分别1∶28、1∶27和1∶28,与H3亚型标准血清血凝抑制价1∶28、1∶27和1∶28,但不能被鸡新城疫阳性血清所抑制.纯化的病毒在电镜下观察,可见到猪流感典型的病毒粒子.病毒液接种于小白鼠,可表现出临床症状,剖杀后可观察到病毒性肺炎.猪体回归试验,可表现出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从肺脏中可分离到病毒并且RT-PCR也可检测到病毒相应的基因片段.从纯化的病毒中提取RNA,进行RT-PCR,可扩增出预期的条带.  相似文献   

2.
路伟  张秀华  王秀东  武华 《病毒学报》2010,26(5):396-401
2006年从辽宁省某猪场采集具有流感症状猪鼻拭子共30份,经9~11日龄SPF鸡胚分离,对分离株进行了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RT-PCR亚型鉴定,全基因序列比对和接种试验动物试验。结果表明:该毒株具有凝集0.5%鸡红细胞的活性,且与抗猪流感H1标准血清发生血凝抑制反应,RT-PCR分别扩增得到全基因8个片段,利用DNAStar生物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HA基因与GenBank登录的H1~H16中的H1基因序列同源性最高,NA基因与N1~N9中的N1基因序列同源性最高,故该LN株分离毒为猪流感H1N1亚型病毒。全基因序列中,除了M基因不是猪源的,其它基因片段均与国内H1N1亚型猪流感参照株高度同源,推测LN株可能是由类人和类禽谱系的流感病毒与古典猪谱系的流感病毒重排形成的;用该病毒接种试验动物可成功复制出猪流感典型症状。该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为我国进一步调查猪流感的流行规律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混合感染的多种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纯化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混合感染的多种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纯化和鉴定方法。【方法】用鸡胚终点稀释法和鸡胚终点稀释法结合特异性血清中和法分别对2-3种已知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混合感染样品进行纯化,并对纯化结果用RT-PCR和血凝抑制试验进行鉴定。用建立的方法对214份禽流感病毒阳性样品进行了纯化和鉴定。【结果】用鸡胚终点稀释法对样品稀释、传代6-7次可使病毒达到纯化,但用鸡胚终点稀释法结合特异性血清中和法对样品稀释、传代4-5次即可达到病毒纯化。用RT-PCR和血凝抑制试验两种方法同时鉴定病毒的纯化效果,可明显提高准确性。用本方法从214份样品中纯化出涵盖13种亚型的禽流感病毒233株。【结论】鸡胚终点稀释法及其结合特异性血清中和法均能对禽流感病毒进行纯化,但是鸡胚终点稀释法结合特异性血清中和法更具有针对性,也更有效。另外,对纯化结果的鉴定需采取多种手段。  相似文献   

4.
根据猪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基因(Heamuglutinine, HA)的核苷酸序列, 设计、筛选HA蛋白氨基酸序列的主要表位多肽4个, 将4个片段以柔性连接串联成模拟蛋白, 核苷酸约为300 bp, 体外扩增该模拟蛋白基因, 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 转染宿主菌诱导表达, 结果获得分子量为20 kD的表达蛋白, 该蛋白可与抗His-tag抗体、抗猪流感病毒H1N1、H3N2亚型高免血清发生免疫学反应。纯化后免疫小鼠, ELISA及血凝抑制(Heamuglutinine inhibitor, HI)试验检测, 小鼠产生针对多肽抗原的血清抗体, 同时还可检测到H1N1、H3N2亚型SIV血凝抗体。流氏细胞仪检测免疫组外周血淋巴细胞高于对照组, 说明该模拟蛋白具有与H1N1、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相似的免疫原性及反应原性, 为H1N1、H3N2血清亚型猪流感病毒疫苗研制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肺炎的病毒病原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976年冬—1978年春对北京地区临床诊断疑似病毒性肺炎22l例患儿的咽拭标本进行了病毒分离,结果分离到合胞病毒29株,阳性率占13.1%。腺病毒42株,阳性率占19%。单纯癌疹病毒8株,阳性率占3,6%。血球吸附病毒2株,阳性率占0.9%。 2.对155例同上患儿的双份血清检查结果表明,其恢复期对合胞病毒Lon株≥4倍中和抗体升高的有68例,阳性率占43.9%。首次证明了北京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肺炎和合胞病毒的病原关系。从155例同上患儿的双份血清血凝抑制试验结果证明,恢复期对腺病毒≥4倍血凝抑制抗体升高的有20例,阳性率占12.9%。145例婴幼儿病毒性肺炎患儿的双份血清检查结果表明,恢复期对流感病毒4倍血凝抑制抗体升高的阳性率占16.5%。恢复期血清对副流感病毒4倍血凝抑舒抗体升高的阳性率占13.1%。  相似文献   

6.
利用8质粒拯救系统成功拯救出了猪流感病毒毒株A/Swine/TianJin/01/2004(H1N1)(A/S/TJ/04)。将猪流感病毒8个基因节段经RT-PCR合成cDNA后, 分别克隆到RNA聚合酶I/II双向表达载体PHW2000中, 构建成8个重组质粒。用8个重组质粒共转染COS-1细胞, 30 h后加入TPCK-胰酶至终浓度0.5 mg/mL。共转染48小时后收获COS-1细胞及其上清, 经尿囊腔接种9日龄SPF鸡胚。收获死亡鸡胚尿囊液并继续用SPF鸡胚传3代, 得到有感染性的病毒。经血凝、血凝抑制验、测序分析、电镜观察等均证实了A/S/TJ/04猪流感病毒的成功拯救。这是目前国内首次报道拯救出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 为进一步研究猪流感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流感跨种传播的机制以及构建新型猪流感疫苗株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根据猪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基因(Heamuglutinine, HA)的核苷酸序列, 设计、筛选HA蛋白氨基酸序列的主要表位多肽4个, 将4个片段以柔性连接串联成模拟蛋白, 核苷酸约为300 bp, 体外扩增该模拟蛋白基因, 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 转染宿主菌诱导表达, 结果获得分子量为20 kD的表达蛋白, 该蛋白可与抗His-tag抗体、抗猪流感病毒H1N1、H3N2亚型高免血清发生免疫学反应。纯化后免疫小鼠, ELISA及血凝抑制(Heamuglutinine inhibitor, HI)试验检测, 小鼠产生针对多肽抗原的血清抗体, 同时还可检测到H1N1、H3N2亚型SIV血凝抗体。流氏细胞仪检测免疫组外周血淋巴细胞高于对照组, 说明该模拟蛋白具有与H1N1、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相似的免疫原性及反应原性, 为H1N1、H3N2血清亚型猪流感病毒疫苗研制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8.
利用8质粒拯救系统成功拯救出了猪流感病毒毒株A/Swine/TianJin/01/2004(H1N1)(A/S/TJ/04)。将猪流感病毒8个基因节段经RT-PCR合成cDNA后, 分别克隆到RNA聚合酶I/II双向表达载体PHW2000中, 构建成8个重组质粒。用8个重组质粒共转染COS-1细胞, 30 h后加入TPCK-胰酶至终浓度0.5 mg/mL。共转染48小时后收获COS-1细胞及其上清, 经尿囊腔接种9日龄SPF鸡胚。收获死亡鸡胚尿囊液并继续用SPF鸡胚传3代, 得到有感染性的病毒。经血凝、血凝抑制验、测序分析、电镜观察等均证实了A/S/TJ/04猪流感病毒的成功拯救。这是目前国内首次报道拯救出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 为进一步研究猪流感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流感跨种传播的机制以及构建新型猪流感疫苗株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型草鱼呼肠孤病毒人工感染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从患病草鱼中新分离到一株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对其进行了病毒纯化与电镜观察、基因组RT-PCR分型以及病毒量定量分析等,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一种新的病毒人工感染方法。取病鱼肌肉组织进行病毒纯化与电镜观察,观察到大量病毒粒子,直径在70-80 nm。病毒基因组RT-PCR扩增结果表明,该草鱼呼肠孤病毒新分离株属基因型Ⅱ型GCRV;通过绝对定量的方法,对病毒悬液的浓度进行了测定,为2.97×103 copy/μL。通过灌胃法,对3个组别的实验鱼分别感染不同浓度的病毒液,同时设置灌胃PBS的组别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3个实验组死亡率均在80%左右,而对照组仅出现一例死亡个体。实验组死亡个体体表发黑,腹部、鳍条基部以及鳃盖处均有明显的出血症状,为草鱼出血病的典型症状。随机选取死亡的个体进行RT-PCR检测,均能检测出Ⅱ型GCRV的条带。以上结果说明,灌胃法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方法,用于草鱼的GCRV人工感染实验。  相似文献   

10.
一株引起普通棉耳狨猴死亡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99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动物中心饲养的珍贵灵长类实验动物--普通棉耳狨猴群体中暴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死率高达33%.在排除细菌感染的基础上,通过死亡狨猴肺组织匀浆接种鸡胚和MDCK细胞的分离培养,分离出一株具有高血凝效价的病毒株.经双份血清试验及动物接种试验,确认该病毒是本次疾病流行的病原体.又进一步通过与常见呼吸道病毒标准毒株及血清进行交叉血凝抑制试验、电镜观察、RT-PCR技术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毒株进行鉴定,确认本次疾病流行的病原体是副流感1型病毒中的仙台病毒.  相似文献   

11.
H7亚型禽流感病毒一步法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流感数据库45个H7亚型禽流感病毒的HA序列,在保守区内设计并合成引物,建立了一步法RT-PCR检测方法,扩增片段大小为501bp。通过对H7亚型禽流感病毒尿囊液和棉拭子浸出液不同滴度检测,证实病毒尿囊液最低检出量为105.5EID50/mL;阳性棉拭子最低检出量为103EID50/mL。用该方法检测H1~H15亚型禽流感病毒和鸡新城疫病毒等其他14种禽病病原进行检测,仅有H7亚型AIV有特异性目的条带,与其他均无交叉反应。从脏器及咽喉、泄殖腔棉拭子样品的病毒分离和RT-PCR方法比较,表明在10-1的样品浓度下,两者可以达到相同的检出量。表明该一步法RT-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和准确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M1基因克隆及表达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感染的鸡胚尿囊液中提取病毒基因组RNA,采用RT-PCR方法克隆M1全长基因,将M1基因亚克隆至pET-28a(+)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M1,将该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并经IPTG诱导表达。诱导产物经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重组蛋白M1获得大量表达,表达蛋白纯化后免疫Wistar大鼠制备多克隆抗体。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制备的抗M1蛋白多克隆抗体可以识别大肠杆菌表达的M1蛋白和病毒感染细胞的病毒M1蛋白。构建M1基因真核重组质粒p3xFLAG-CMV-7.1-M1并转染Vero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明抗M1蛋白多克隆抗体可以识别在Vero细胞中得到表达的M1蛋白,成功建立M1基因的真核表达系统。分析了病毒感染过程中M1蛋白的变化及其作为病毒复制指示分子的可能性。鼠源M1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和M1基因真核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猪流感病毒的复制机理以及M1蛋白在病毒复制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针对家禽中流行较为广泛、危害相对大的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基因,通过分析流感数据库221个HA序列,在保守区内用Oligo6.0软件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建立了用于快速诊断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一步法RT-PCR方法,其扩增的目的片段大小为372bp。通过对H5亚型禽流感病毒尿囊液和棉拭子浸出液进行不同稀释倍数检测,结果表明病毒尿囊液最低检出量为10-4稀释;阳性棉拭子最低检出量为8倍稀释。用病毒分离和该方法同时检测不同脏器、口咽及泄殖腔棉拭子样品,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灵敏度比病毒分离低10~100倍。用该方法检测H1~H15亚型禽流感病毒和鸡新城疫病毒等其他14种禽病病原,仅有H5亚型禽流感病毒扩增出特异性目的条带。该方法具有方便快捷、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等特点,为我国禽流感的快速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H9N2亚型AIV排毒及形成气溶胶规律,将SPF鸡饲养于正负压隔离器中,采用AGI-30收集器(All Glass Impinger AGI-30)和气管泄殖腔棉拭子在攻毒后不同时间收集空气、气管和泄殖腔样品,并利用HI、Dot-ELISA和RT-PCR检测样品.结果发现攻毒后第4天开始形成气溶胶,并持续到第43天,实验证明H9N2亚型AIV不仅可以在呼吸道和泄殖腔复制,而且可以形成气溶胶.气管泄殖腔棉拭子在接种后第3天开始排毒,至第7天攻毒鸡全部分离到病毒.排毒时间可持续到第45天.但泄殖腔的排毒量明显低于气管的排毒量,这也说明H9N2型禽流感主要通过呼吸道排毒.  相似文献   

15.
禽流感病毒A型和H5亚型RT-PCR检测试剂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和鉴定A型、H5亚型禽流感病毒 (AIV) ,研发一种高效实用的检测手段。方法 根据Ming ShiuhLee报道的文献设计、合成引物 ,采用反转录和PCR一步法对A型、H5亚型禽流感病毒cDNA进行扩增和电泳鉴定 ,组装成禽流感病毒RT PCR试剂盒 ,对H1~ 15亚型AIV参考株、38份AIV国内分离株进行检测试验。结果 建立了A型、H5亚型禽流感病毒RT PCR检测方法 ,并在此基础上组装试剂盒 ,用A型试剂盒检测时 ,全部AIV毒株均为阳性 ,能检测 1 10 2 4血凝单位禽流感病毒 ;用H5亚型试剂盒检测时 ,仅有H5亚型AIV参考株和 19株H5亚型AIV分离株呈阳性 ,其余H1~H4、H6~H15参考株和H7、H9分离株以及 1株H5分株均为阴性 ,能检测1 6 4血凝单位禽流感病毒。 2种试剂盒对实验感染鸡病料检出率均为 10 0 %。结论 研制的AIVA型、H5亚型RT PCR试剂盒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稳定性和重复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