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银鲫复合种外源遗传物质整入的RAPD分析   总被引:41,自引:13,他引:28  
在优化RADPD检测条件的基础上,采用40对随机引物,比较分析了银复合物,异育银鲫和兴国红鲤相互间扩增DNA片段的异同性。总的来说,银鲫复合种和异育银鲫具有基本一致的扩增产物,而与兴国红鲤的扩增产物多数不同,相似率分析表明,银鲫复合种与兴国红鲤之间的相似率为31.6%,异育银鲫与兴国红鲤之间的相似率为28.6%。在分析中,除发现银鲫复合种,异育银鲫与兴国红鲤间共有扩增片段外,还发现了银鲫复合种与兴  相似文献   

2.
甘蔗细茎野生种云南不同生态类型的RAPD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25个随机引物对来自云南不同生态类型的82份甘蔗细茎野生种(Saccharnm spontanenm L.)和4份国外种材料进行RAPD标记,结果表明:云南甘蔗细茎野生种不同生态类型的遗传变异较大,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低续度类型的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高纬度类型,在相同的纬度范围内,随着海拔的升高,其多态性逐渐减少,基于分子聚类分析,86份材料被划分为8个不同群体,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分布的特点,结果初步证明了云南甘蔗细茎野生种可能起源于云南南部低海拔,低纬度地区,而后逐渐向高海拔,高纬度的西北和东北部演化,扩散,提出了云南南部可能是野生甘蔗起源中心之一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棉花枯萎菌生理小种的RAPD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冯洁  孙文姬 《菌物系统》2000,19(1):45-50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子标记方法对我国棉花枯萎菌3个生理小种(3、7、8号)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筛选出的10个随机引物对采自我国11个省(自治区)的26个代表菌株及国外3个不同生理小种对照菌株进行RAPD-PCR扩增,共产生了140个RAPD分子标记,其中87.8%具有多态性。通过聚类分析确定了供试小种间的亲缘关系,并寻找到了我国3、7、8号小种的特异条带,为确立我国棉花枯萎菌生  相似文献   

4.
孙易  宋文芹 《遗传学报》2000,27(3):210-218
利用RAPD(随机扩增多态DNA)和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不同种及种群卤虫的关系进行分析。101个随机引物对4种卤虫A.franciscana、A.urmiana、A.sinica和A.parthenogenetica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平均每个种获得751条带,其中458条带为多态性标记,每个引物提供平均7.4个标记信息,聚类结果表明A.sinica是不同于其他旧大陆两性生殖卤虫  相似文献   

5.
基于RAPD分析的中国苏铁属部分种类亲缘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保选  黄玉源  刘驰 《广西植物》2011,31(2):167-174
利用21个筛选出来的RAPD引物,对苏铁属21个种的22份材料进行分析,获得333个RAPD标记,利用NTSYS(V.2.10e)软件,建立了22份供试材料的UPGMA聚类图,进而探讨了苏铁属21个种类间的亲缘关系。RAPD聚类分析结合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多裂苏铁和叉孢苏铁的亲缘关系很近,聚为一类,多裂苏铁应为叉孢苏铁的一个亚种。西林苏铁、隆林苏铁、叉孢苏铁、尖尾苏铁、叉叶苏铁、长柄叉叶苏铁、多羽叉叶苏铁、长球果苏铁、贵州苏铁、四川苏铁、短叶苏铁、石山苏铁、宽叶苏铁、十万大山苏铁、元江苏铁、仙湖苏铁、海南苏铁、台湾苏铁、广东苏铁、滇南苏铁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均较远,支持各自为独立的种。  相似文献   

6.
中国蒿属沙生地理替代种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铁娟  韩国栋 《植物研究》2007,27(4):449-454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对中国蒿属沙生地理替代种共23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差异进行了检测,15个引物共获得303个位点。根据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每个种的不同种群均各自聚到一起,反映出种间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分化。23个种群被分为三大支,白沙蒿与准噶尔沙蒿为一支,表明两者有着很近的亲缘关系。黑沙蒿、褐沙蒿、差不嘎蒿聚为一支,且遗传距离很小,反映出三个种有着最近的亲缘关系,乌丹蒿则自成一支,与其它种亲缘关系较远。结合形态与分布,提出褐沙蒿应作为黑沙蒿的地理亚种。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北15种藓类植物RAPD分析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侯义龙  曹同 《植物研究》2004,24(4):477-481
本研究选用15 种东北藓类植物, 其中塔藓、赤茎藓、垂枝藓、拟垂枝藓、羽平藓、木藓、万年藓等为北半球广泛分布的大型藓类, 而褶叶藓、粗枝藓、球蒴金发藓等则是东亚特有种。在野外调查和采集的基础上, 进行RAPD 分析, 旨在从DNA 水平上对它们的亲缘关系和分类问题加以研究, 为它们的分类问题和亲缘关系提供分子证据。结果: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验证了15 种东北藓类植物形态分类的正确性。不同种类分别聚在金发藓目(Polytrichinales), 变齿藓目(Isobryales)和灰藓目(Hypnobryales)中, 与现采用分类系统一致。东北特产属褶叶藓属(Okamuraea)和粗枝藓属(Gollania)与垂枝藓科(Hyitidiaceae)植物关系较近, 而赤茎藓(Pleurozium)与绢藓(Entodon)有一定亲缘关系。因此, 将赤茎藓置于塔藓科(Hylocomiaceae)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8.
9.
中国东方蜜蜂不同地理种群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RAPD技术对来自中国境内8个省市的28群东方蜜蜂Apis cerana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5条随机引物共扩增产生了155条谱带,其中单个弓l物扩增的谱带数为4~16条,多态性条带为122条,多态比率为78.7%;不同种群东方蜜蜂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距离变化较大,最大为0.4197(海南-北京),最小为0.0933(江西-甘肃);聚类结果显示8个地理种群的东方蜜蜂可聚为3个聚类簇,且各地理种群的亲缘关系与空间距离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斗鱼属鱼类亲缘关系的Cyt b基因序列和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tDNA Cyt b基因序列分析和RAPD两种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中国分布的叉尾斗鱼(Macropodus opercularis)、圆尾斗鱼(M.chinensis)和香港斗鱼(M.hongkongensis)以及越南的红鳍斗鱼(M.erythropterus)4种鱼类之间的亲缘关系.获得4种斗鱼14条Cyt b基因全序列(1 155 bp),结合GenBank中搜索到的近缘物种同源序列进行分析.从133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到36条引物,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10个群体96个个体共扩增出清晰稳定的条带749条,构建矩阵进行分析和聚类.基于Cyt b全序列以邻接法和最小进化法构建的系统树及RAPD数据UPGMA聚类分析的结果都显示,香港斗鱼和红鳍斗鱼先聚为一分支,再与叉尾斗鱼聚类,圆尾斗鱼处于外缘.本研究结果反映了圆尾斗鱼与其他斗鱼的亲缘关系较远,种间遗传距离为0.184 5~0.225 3(Cyt b)和0.653 6~0.746 5(RAPD),两者为同一单系群中两个独立演化的自然类群;香港斗鱼与叉尾斗鱼间遗传分化明显,Cyt b碱基差异为11.00%,RAFD遗传距离达0.577 7,支持其为独立物种的观点,且香港斗鱼群体间遗传差异较大,Cyt b碱基差异为3.12%,RAPD遗传距离0.060 1;叉尾斗鱼群体间Nei's基因多样度和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058 2和0.086 9,而各群体内的数值分别为0.016 1~0.031 7和0.023 5~0.046 7,表明遗传差异主要来自群体间,并按分布流域分别聚类.  相似文献   

11.
五种鲤科鱼类的RAPD分析兼论稀有鮈鲫的系统位置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文作者采用20个随机引物,对五种鲤科鱼类,即稀有鲫、中华细鲫、麦穗鱼、唐鱼和草鱼的基因组进行了DNA随机扩增分析(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即RAPD)。其目的是为了探讨稀有鲫的系统分类位置。研究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物种中,稀有鲫与中华细鲫和唐鱼有更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2.
低等鲤科鱼类RAPD分析及系统发育研究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通过对鲤科鱼类30个个体所代表的18个种的随机扩增,作者得到了大量有系统发育信息的DNA多态片段。通过Rapdplot程序将DNA的多态片段转换成遗传距离(d=1-S,S=2NxNy/Nx+Ny)。该遗传距离的矩阵经PHYLIP软件包中的Neighbor(option=NJ)程序处理后,生成了低等鲤科鱼类代表属种的分支系统图。从该系统图中以看出:RAPD分析方法在鲤科鱼类的系统发育研究中有一定的局  相似文献   

13.
鲤科鱼类鲈鲤的亚种分化和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鲈鲤属过去只记载1种、2亚种;整理后增加一新亚种,命名为后背鲈鲤Percocypris pingi retrodorslis subsp. nov. 本新亚种主要特征是背鳍后位,吻部及口裂较宽,触须发达,体色和斑纹较淡。健游和肉食是本属分化的主要倾向。性状—功能—适应三位一体,互相联系。其性状分化表现在:背鳍起点位置,体色花纹,触须长短,比例性状的差别,前上颌骨和下颌骨的形态等。综合比较结果:不同类群因适应不同环境,而形态产生不同;再从分布图可看出在水系和地域的联合上,牠们各占一方。鲈鲤占领金沙江水系,分布面最大;后背鲈鲤占领澜沧江和怒江部分上游干支流,次于鲈鲤;花鲈鲤见于抚仙湖和南盘江的个别地方,面积最小。物种分化是适应和占领环境的结果,各占一方是物种分化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记述采自云南的鲤科鱼类一新种。Sauvage(1878)以上下唇具乳突等特征建立了方口鲃属Cosmochilus,迄今共3个种。新种命名为南腊方口鲃C.nanlaensis sp.nov.以乳突不发达、呈绒毛状;第一鳃弓鳃耙稀疏;上颌须呈退化状,口角须亦不发达;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较短;侧线鳞数目偏少等特征易与本属其他种类相区别。文末附本属鱼类之检索表。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记述了2尾采自广西合山的卷口鱼属鱼类一新种,命名为长须卷口鱼,新种Ptychidio Jongibarbus sp. nov.。正模标本和副模标本各1尾。本新种与同属卷口鱼P.jordani Myers 和大眼卷口鱼P.macrops Fang均发现于广西西江水系,其差别在于本新种吻皮流苏特化为灌丛状长须;下唇腹面的乳突也特化为须状,有些还分叉;眼较小;上颌须与口角须也明显发达,表现在溶洞黑暗环境中觅食的适应性状。另外,本新种与它们之间的差异还表现于上颌的形状,前者为弧形而后两者为三角形。  相似文献   

16.
广西鲤科鱼类二新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1981—1983年,我们在拍摄、编写《中国淡水鱼类原色图集》时,从广西采集一批鱼类标本,经鉴定其中有二新种。正模标本,编号83-IV-0388,全长183毫米,体长147毫米。副模标本7尾,编号83-IV-0008,83-IV-0085,83-IV-0384-0387,83-IV-0389,全长152一227毫米,体长121一184毫米。  相似文献   

17.
记述了新疆玛纳斯古近纪安集海河组发现的鲤科(Cyprinidae)一新属、种——刘氏天山鱼(Tianshanicus liui gen.et sp.nov.)。新属具有臀鳍分叉鳍条多于7根、体长形稍侧扁、口端位、下咽齿近锥形而齿尖前后略侧扁、背鳍和臀鳍均无硬棘、背鳍起点略在腹鳍起点之后以及尾鳍深分叉等特征,表明它应属于雅罗鱼亚科(Leuciscinae sensu Cavender & Coburn,1992)。然而,它又具有额骨前宽后窄、顶骨长方形、膜质蝶耳骨很大、齿骨冠状突较低、鳃盖骨近长方形等特征而有别于本亚科中其他属。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特征却见诸于现生的胭脂鱼类Myxocyprinus中,这将对研究雅罗鱼类的起源很有意义。根据鱼化石和哺乳化石的证据,认为含鱼层的时代为晚始新世。  相似文献   

18.
蜘蛛有3种生态类型,即洞穴型、结网型和游猎型。利用RAPD技术检测3种生态类型蜘蛛的代表品种,即白额巨蟹蛛(游猎型)、漏斗蛛(结网型)、虎纹捕鸟蛛和七纺器蛛(洞穴型)的基因组DNA的多态性。用11个随机引物对3种生态类型的代表蜘蛛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平均每个品种观察到约22.5个标记,单个引物获得的标记在4~13个之间。实验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表明,L纺器蛛和虎纹捕鸟蛛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共享度(F)高,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证实了同生态类型蜘蛛的亲缘天系最近,聚类结果表明,3种类型蜘蛛的总体演化趋势为:洞穴型 结网型—游猎型,与以往的形态学研究相符。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鲤科、亚科的属鱼类分类进行全面的整理和研究,除增补和作必要更动外,还描记二新种,间,新种Hemibarbusmediussp.nov.和短鳍,新种Hemibarbusbrevipennussp.nov,重整后本属共计8种。  相似文献   

20.
扁圆吻鲴下咽齿的个体发生可分为三个阶段:初齿期、过渡齿期和成齿期。初步期符合鲤科鱼类的一般规律;过渡齿期相当延长,产生全部齿位,6或7枚齿,齿的发生存在两种类型;成齿与幼齿的替换规律完全不同,发育进入成齿阶段后,主行齿由奇数齿位与偶数齿位交错替换转变为相二枚齿进行替换,替换公式为1-4,2-5,3-6或1-4-7,2-5,3-6(主行齿6枚或7枚),全部替换一次分三列替换波完成,可将扁圆吻鲴下咽齿的发育模式视为新的类型,副行齿在过渡齿期出现,与主行齿的发展模式不同,替换形式始终为相令齿位交错进行,本文还探讨了咽骨的发育及其对下咽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