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福建柏地理种源开花与结实变异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福建柏1年2次花期,春花期4-5月,果期10月,种子无生活力;秋花期9-10月,果期翌年10月,种子有生活力,有效花期在秋季.种源花期及果期变异规律与适生区的地点、海拔、温度等地理气候因子紧密相关,总体变异规律:秋花期、球果成熟期、种子散落期山区比半山区早,半山区比丘陵区早,高海拔地区比低海拔地区早;同一地点和相同海拔高度,不同种源开花结实物候期相同,球果、种子形态特征及单果重、千粒重、发芽率差异不显著;不同地点和不同海拔高度,种源开花结实的物候期不同,果径、果高、单果重、种子数、千粒重、发芽率等主要指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选择短枝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的优良家系,对来自10个国家23个种源109个家系的短枝木麻黄生长性状进行综合选择。结果表明,造林42个月后短枝木麻黄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抗虫性、健康状况和保存率在种源和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印度种源(18118)、中国种源(18267、18268和18586)、泰国种源(21199、18299和18297)在生长速度上表现较好;肯尼亚种源(18144、18142、18135)、澳大利亚种源(17862)、瓦努阿图种源(18312和18565)的抗虫性较好;瓦努阿图种源(18312)和肯尼亚种源(18142)的健康状况表现较好;中国种源(18586)、越南种源(18128)和肯尼亚种源(18144)的保存率较高。单株材积的遗传力最高,保存率和抗虫性的较低,健康状况的最低。利用单株材积、抗虫性、健康状况和保存率进行指数选择,按25%的入选率,28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家系可作为下一步杂交育种的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地理种源遗传变异规律研究的综述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我国重要的亚热带林木树种马尾松的分布范围及地理种源遗传变异研究,从形态水平、生态生态水平、染色体水平、分子水平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马尾松遗传多样性各种研究方法和马尾松地理种源遗传变异规律进行综合分析,对马尾松分子生态学研究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利用RAPD 标记技术对白桦种源遗传变异的分析及种源区划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子标记方法对白桦17 个种源152 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变异的比较分析, 通过14 个随机引物扩增共检测到233 个位点, 各种源多态位点百分率差异明显, 范围在20.17%~32.19%之间, 多态位点百分率最高的是帽儿山种源和清源种源, 最低的是绰尔种源。遗传变异在种源间占43.53%, 在种源内个体间占56.47%。根据种源间的遗传距离, 构建了白桦17 个种源的遗传关系聚类图, 结果将东北地区的白桦聚为一类, 华北、西北地区的白桦聚为另一类。同时根据地理气候因子和遗传距离对白桦群体进行了种源区的划分。  相似文献   

5.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子标记方法对白桦17个种源152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变异的比较分析,通过14个随机引物 共检测到233个位点,各种源多态位点百分率差异明显,范围在20.17%-32.19%之间,多态位点百分率最高的是帽儿山种源和清源种源,最低的是绰尔种源。遗璺变异在种源间占43.53%,在种源内个体间占56.47%。根据种源间的遗传距离,构建了白桦17个种源的遗传关系聚类图,结果将东北地区的白桦为一类,华北、西北地区的白桦聚为另一类,同时根据地理气候因子和遗传距离对白桦群体进行了种源区的划分。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苗期表现优良的山鸡椒[Litsea cubeba(Lour.)Pers.]种源/家系,对其13个种源55个家系的苗高(h)、地径(bd)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山鸡椒1年生苗木生长期可分为生长初期、速生期和完全木质化期,苗高、地径生长不同步。山鸡椒不同种源、家系间的苗高、地径生长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利用综合选择指数法建立综合选择式为I=0.007Xh+0.74Xbd,建阳2号、富阳1号、遂昌8号、遂昌13号和岳西1号等5个家系优良度为I级,入选率为9.1%。浙江富阳和福建建阳2个种源的苗高、胸径期望遗传增益值最高;建阳2号、遂昌8号、富阳1号、遂昌13号、岳西1号、建阳3号、岳西6号等7个家系的苗高、胸径期望遗传增益最高。因此,依据生长性状综合选择和遗传增益表现,选择出建阳2号、富阳1号、遂昌8号,遂昌13号,岳西1号5个家系以及浙江富阳和福建建阳2个种源为优良家系/种源。  相似文献   

7.
厚朴种源苗期生长差异及优良种源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生长量实测法,对19个种源的厚朴幼苗进行了连续测定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厚朴的苗高、地径、地下部干重、根冠比及总含水量等性状在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厚朴苗木苗高地径年生长量变化规律均呈现“S”型增长,并且可用Logistic方程拟合.厚朴苗高和地径生长的主要时期是7~9月,该时期苗高和地径分别占全年生长量的77.7%和50.0%.厚朴种源苗期地理变异表现为经纬双向变异.苗高、地径与生物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苗高与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呈显著正相关,地径与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综合其生长表现,选出5个优良种源是道县、江华、安化、融水及潜山种源.  相似文献   

8.
厚朴苗期性状及种源选择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8年6~10月,对试验区种植的18个1 a生厚朴(Mqgnolia officinalis)种源的苗高、地径等形态性状进行测量及分析,研究了厚朴不同种源苗高、地径的遗传变异、生长节律及与地理、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种源的苗高、地径差异极显著,且有显著相关性;不同种源厚朴在6~7月生长缓慢,7月后加快,9月后生长缓慢;环境因子及地理因素对厚朴种源的遗传变异有显著影响,且以地理因素为主;依据种源间苗高、地径生长性状的二维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结果,18个种源被划分为5个种源区,根据种源苗期生长优劣,初步筛选出道县、桑植、安化3个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9.
幼林期黄梁木生长性状的种源间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梁木Neolamarckia cadamba 11个种源为材料,在广东雷州、海南东方和海南海口3个试验点开展种源试验,调查2年生幼林的胸径、树高、材积等生长性状。结果表明,在3个试验点,所有性状在地点间、种源间、地点内区组间、种源与地点内区组交互项以及地点与种源交互项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根据稳定性分析可将参试的11个种源划分为3大类。  相似文献   

10.
长白落叶松激素含量与生长的关系及在早期选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冯玉龙  王丽华 《植物研究》1998,18(4):461-467
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不同季节不同种源长白落叶松激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季节长白落叶松的激素含量不同,速生期长白落叶松赤霉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含量高,脱落酸含量低,赤霉素/脱落酸比值大,生长缓慢期测定结果恰好相反。各类激素含量在不同种源长白落叶松间的变异显著,且与生长性状的差异密切相关。生长快的种源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含量高,脱落酸含量低,赤霉素/脱落酸之比大。生长慢的种源则相反。回归分析表明  相似文献   

11.
福建柏扦插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柏扦插穗条培育技术(插条选择、扦插基质、生根剂处理、环境调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母树修剪促萌应在2月底至3月初进行,以6月萌芽枝扦插最为适宜;福建柏插穗质量与母树株龄有关,株龄小于5年较佳;树冠不同部位的穗条对扦插生根影响不明显,但树冠中上部适宜扦插的穗条较多;生根促进剂能加快穗条伤口愈合并促进生根和增加根的数量,生根粉(ABT 1号)和吲哚丁酸的生根效果较理想,其中100 mg/L吲哚丁酸浸泡0.5 h生根效果尤佳;混有砂质的黄心土作为扦插基质较为适宜;扦插季节应依当地气候条件适时调整,福建地区以6月和10月左右较适宜。  相似文献   

12.
福建柏开花与结实物候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福建柏1年2次花期,春花期4—5月,果期当年10月,种子无生活力;秋花期9~10月,果期翌年10月,种子有生活力,有效花期在秋季。开花结实的生物学及物候学特性与适生区的地点、地类、海拔、温度等地理气候因子紧密相关,总体变异规律:秋花期、球果成熟期、种子散落期山区比半山区早,半山区比丘陵区早,高海拔地区比低海拔地区早.发芽率山区〉半山区〉丘陵区。  相似文献   

13.
福建柏森林培育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福建柏的优树选择、种子品质、育苗技术、种植模式、幼林管理、成年林管理和经济利用等方面,综述近年来福建柏森林培育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4.
福建柏资源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福建柏分布范围北纬22°~28°30′,东经102°~120°,中心分布区北纬24°30′26°30′,东经110°~119°,呈间断分布.垂直分布海拔500~1 800 m,往西,往北分布海拔较高,分布范围较窄;往东,往南分布海拔较低,分布范围较宽.分布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中心分布区年平均气温11.7~15℃,年降水量1 600~2 000 mm.分布区土壤主要是花岗岩、砂页岩、板岩发育的山地黄壤和黄棕壤.福建柏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带天然林重要组成树种,群落类型较丰富.  相似文献   

15.
福建柏人工林施肥配方及造林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柏施肥配方及造林密度试验的结果表明,福建柏对肥料反应相当敏感,施肥后肥效持续时间较长。在本试验立地条件(缺磷)下,福建柏施肥应以施磷为主,配合氮肥效果更佳。最好配方是单株施尿素100 g、钙镁磷肥200 g、氯化钾50 g,树高增益达44.6%,胸径增益达42.3%,单株材积增加182.99%,肥效指数高达2.93;其次是单株施尿素50 g、钙镁磷肥200 g。两种配方的施肥增益分别达64 631元/hm2和57 300元/hm2,与施肥指数一致。经综合分析认为,福建柏幼林期造林密度行株距以2.0 m×1.5 m为宜。  相似文献   

16.
大方福建柏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标本采集、鉴定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研究了大方福建柏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及地理成分.结果表明:该地区属华中植物省,是中国-日本森林植物区系的核心部分,区内有野生种子植物132 科,476属,1 060 种;区系基本特征为种类组成丰富;各级地理成分复杂多变,科级成分热带性质较强(61.11%),属级成分温带性质较强(55.61%);区系起源古老,单型属、寡种属较多;具典型的钙生植物.  相似文献   

17.
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与分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建三明33a生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群落营养元素积累和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群落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228.8thm-2和235.1thm-2,N、P、K、Ca和Mg等5种元素总积累量分别为1283kghm-2和1060kghm-2,乔木层和群落5种元素积累量的大小顺序均为:K>N>Ca>Mg>P,5种元素总积累量在乔木层各器官的分配量顺序分别为:干材>枝>根>干皮>叶>枯枝、干材>根>干皮>叶>枝>枯枝。福建柏的营养利用效率低于杉木。虽然两种人工林生态系统94%以上的营养元素储存在土壤中,但是土壤中植物容易利用的有效营养元素储量较低,其中有效P在土壤中的储量低于植物中的储量。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33 a生时乔木层5种营养元素总和的当年存留量分别为30.75kghm-2和16.53kghm-2。  相似文献   

18.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福建柏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井冈山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群落4个样地的物种组成、区系成分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有维管植物32科43属59种,其中蕨类植物有4科4属5种,裸子植物3科3属3种,被子植物25科36属51种.区系分析显示该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地理成分复杂,以温带性成分为主,热带亚热带成分占有较大比例.群落为复层异龄结构,类型有福建柏 甜槠(Castanopsis eyrei)群落、福建柏 猴头杜鹃(Rhododendronsimiarum) 甜槠群落.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各样地间多样性指数变幅不大;福建柏群落的4种多样性指数基本表现出相同的趋势,福建柏群落物种多样性在群落不同层次的变化规律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19.
We report the effects of storage time and pretreatment on seed germination of Fokienia hodginsii. Lower mean germination was observed in seeds stored for 2 years (6.41 ± 1.23 seeds/replicate) compared with those stored for 1 year (8.52 ± 1.06 seeds/replicate). Seeds collected from a southern location had statistically higher mean germination (9.67 ± 1.28 seeds/replicate) than those collected from a northern location (7.99 ± 1.36 seeds/replicate). Higher mean T50 was observed in seeds stored for 2 years (37.02 ± 4.43 days) compared with those stored for 1 year (30.69 ± 5.06 days). Mean germination of untreated fresh seeds was 9.97 ± 1.34 seeds/replicate and that of treated fresh seeds in 60°C water was 12.95 ± 1.24 seeds/replicate. Fresh seeds treated with 50°C and 70°C water had a significantly lower mean germination compared with untreated seeds and seeds treated in 60°C water. Mean T50 was lowest in seeds treated with 60°C wa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