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8 毫秒
1.
中国志留纪陆生植物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论述中国志留纪陆生植物研究现状,主要特征、在早期陆生植物起源和演化上的意义及今后研究展望.贵州凤冈志留纪Llandovery世晚期Pinnatiramosus qianensis Geng(黔羽枝)具有陆生维管植物的某些重要特征;新疆志留纪Pridoli世晚期植物群中出现了早期陆生维管植物主要类群,显示了陆生维管植物多样性的早期特征;云南志留纪Pridoli世晚期植物的发现有助于对全球植物古地理分区的研究;我国西南地区志留纪具有丰富的微体植物(隐孢子、三缝孢、管状体和表皮等).为早期陆生植物的演化提供了重要化石证据.我国是探寻陆生植物起源、分异和演化的关键地区之一.在志留纪地层中开展早期陆生植物化石的野外和室内工作,能够揭示各时段的陆生植物特征,提出新的观点和演化模式,将推进早期陆生植物起源和系统演化的研究.随着我国志留纪陆生植物化石研究程度的提高,基于有力地层时代证据基础上建立的早期陆生植物组合(主要是微体植物化石组合),将为我国志留系划分和对比提供证据,特别是碎屑岩地区和化石十分稀少的层段.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生代植物》(“中国植物化石”第一册)去年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鉴定化石用的工具书。该书汇集了1966年前发表的有关我国晚古生代植物化石的资料,以及近年来的新资料,共计载入121属362种,作了较简洁的描述,并附有插图和130幅图版。此外还初步介绍了我国晚古生代各时期陆生植物群的概貌,简要地阐述了植物界辩证发展的历史规律(包括常见的、较大的属在地质历程中演变的规律)。在属种的比较方面,重点放在国内的相近种,而国外的种,一般只附插图;此外,凡以姓氏命名的旧汉名大部分作废,尽可能以形态特征重新取名,但拉丁学名未作改动。本书还附有分组和种的检索表、地层对比表和各时代化石名录等,这对读者鉴定标本及其时代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3.
王怿  蔡重阳 《古生物学报》2007,46(3):269-277
简要论述贵州凤冈志留纪Llandovery世晚期Pinnatiramosus qianensis Geng(黔羽枝)的研究历史、地层时代、主要特征、早期陆生维管植物起源和演化意义、争议焦点及其今后的研究途径和展望。P.qianensis代表了一类目前仍鲜为人知、由水生藻类植物向陆生环境过渡的植物类群,具有陆生维管植物某些重要特征,在后续演化过程中,可能是一类不成功的灭绝类群。由于P.qianensis的特有外部形态和复杂的内部解剖特征,对其认识引发了很大的争议,焦点集中在是否属于真正的志留纪植物(产出地层是否为志留纪Llandovery世晚期,是否属于这个时期的早期维管植物或植物根系)。作者认为:我国西南地区是探索早期陆生维管植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的关键地区,通过一系列野外和室内研究,进一步强化对P.qianensis及其共生植物群的研究,并采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系统揭示P.qianensis的生物学属性、分类系统及其生态环境,在早期植物演化上提出新观点和演化模式,推进早期陆生维管植物起源、演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桦南县中新世道台桥组孢粉植物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龙江桦南县中新世道台桥组孢粉植物群中柔荑花序植物花粉占统治地位,尤其是山毛榉科和桦科最多;胡桃科、榆科也很常见。此外,还有椴树科、槭树科、杨柳科以及一些可能和蔷薇科、豆科有关的三孔沟花粉。单子叶植物花粉较少。裸子植物以松科为主,并有少量柏科花粉。蕨类植物不多,主要为水龙骨科孢子。道台桥组孢粉植物群的主要成分都属于温带型。亚热带成分无论从类型或数量上都比较少。孢粉植物群中含有相当数量的外来属种,重要的如铁杉属、山毛榉属、山核桃属等。从习性上看,陆生木本植物远远多于水生草本植物。桦南县中新世化石孢粉植物群反映了当地中新世植被的主要成分和古气候特征与现代植被和气候有着显著不同。当时的针阔叶混交林中栎属、山毛榉属为重要成分。气候较现代温暖,可能和我国东北南部及华北北部地区的现代气候相似。我国北方自中中新世晚期以后存在一个范围相当广阔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但是桦南地区当时的气候温暖潮湿,可以归入中新世中国东部落叶阔叶林植物区。这与现代植物区系分区相似。  相似文献   

5.
水生被子植物的繁育系统与进化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对植物繁育系统的多样化及其作用模式和机制的研究,是理解植物各类群进化的一个重要基础。这一观点,已被从事植物进化生物学研究的国内外学者普遍接受。本世纪三十年代基因流概念的引人,促使人们在进化研究中,对植物繁育系统的重要性进行了重新评价。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植物进化生物学也因之而面貌一新,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时至今日,对植物进化过程中与繁育系统密切相关的一些重要机制,已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如有性过程中的遗传重组与植物的变异、进而与居群进化之间的关系等)。遗憾的是,这些认识几乎都是建立在对陆生植物研究…  相似文献   

6.
大羽羊齿煤系为我国古生代的主要产煤层位,储煤量占全国40%以上。大羽羊齿植物群又称华夏植物群,是我国特有的古生代植物群,早已为世界古植物学界所瞩目和涉足。前几年,我们研究了山西某些化石点的华夏植物群,并有新发现,其中以中国始苏铁(Primocycas chinensis)最有意义,它证明了苏铁植物不是肇始于中生代的晚三叠世,而是古生代的晚二叠世。为研究苏铁植物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确凿无疑的证据。1988年以来,又对湖南来阳地区大羽羊齿煤系进行了研究。该项工作由煤炭部湖南煤勘公司一队资助、合作研  相似文献   

7.
天昊 《生态学杂志》2000,19(4):79-79
沙地森林是分布在我国半干旱草原区沙地上的以大 (中 )高位芽植物为建群种形成的森林群落。由于其独特的生态条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系统功能 ,对我国北方防风固沙、控制土地沙漠化、“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 ,以及对我国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国沙地森林生态系统》是由我国植物生态学家徐文铎研究员和邹春静副研究员等 8位专家 ,潜心研究多年 ,共同完成 ,已于 1 998年 1 2月由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基金资助 ,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它是我国沙地天然林生态系统研究的专著 ,是研究半干旱地区林…  相似文献   

8.
邹贤桂   《广西植物》1998,18(3):309-312
本文通过论述植物科学画在我国生物学发展史上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和其在植物学专著、发表新分类群中的重要作用,说明了植物科学画在植物学研究中的意义。并将其与摄影技术比较,表明了植物科学画在植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和不可取代性,阐明了植物科学画不仅现在是植物学研究中的主要辅助工具,而且将来仍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内蒙古乌达煤田下二叠统山西组4,5号煤层底板的野外工作,系统采集、鉴定植物化石18属26种,其中以华夏植物群的特有属种或常见分子占绝对优势。沉积环境及植物古生态学分析表明,5号煤底板植物群主要由Lepidodendron posthumii Jongm. and Goth.和Cathaysiodendron cf.incertum(Sze and Lee) Lee等组成,代表了三角洲平原上碎屑沼泽植被景观。4号煤底板植物群主要由成煤沼泽植物和碎屑沼泽植物混合而成,原位埋藏的Stigmaria ficoides(Sternb.) Brongn.为成煤沼泽植被类群,代表了上覆4号煤的成煤植物;由Tingia carbonica(Schenk) Halle和Pecopteris arborescens(Schloth.) Sternb.等组成的碎屑沼泽植被类群,代表了三角洲平原上的碎屑沼泽植被景观。综合相关研究资料和当前植物化石分析表明,煤层底板植物群主要代表了地质历史时期中的湿地植被,按照其与形成上覆煤层植物之间的关系可主要分为:上覆煤层形成初期的泥炭沼泽植物群、与成煤作用无关的碎屑沼泽植物群和两者的混合类型。底板植物群的深入研究必须要结合沉积岩石学、地层学以及埋藏学的分析。当前研究显示乌达地区早二叠世沉积时期,湿地植被组成较为稳定,其中石松类植物一直都是重要的成煤泥炭沼泽植被类型;碎屑沼泽植被与成煤沼泽植被多数情况下成分类似,仅存在种一级别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晏妮  张腾  熊康宁  陈倩  郭丁力  刘之威 《生态学报》2021,41(24):9593-9603
藻类是真核生物进化、植物起源与进化、生物地理学研究的良好材料,研究藻类物种多样性对理解生命起源与早期进化,探明地球地质地貌演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两世界自然遗产地施秉云台山白云岩喀斯特、赤水丹霞的陆生藻类为研究对象,通过G-F多样性指数、Jaccard相似性系数、Bray-Curtis矩阵比较分析了不同地质地貌的两世界自然遗产地陆生藻类的物种多样性及种组特征,结果如下:(1)两地陆生藻类丰富,均以蓝藻为优势,共有优势科为色球藻科Chroococcaceae、颤藻科Oscillatoriaceae,施秉云台山还具伪枝藻科Scytonemataceae、念珠藻科Nostocaceae优势,优势属为粘球藻属Gloeocapsa、色球藻属Chroococcus,赤水丹霞仅以粘球藻属Gloeocapsa为优势。(2)施秉云台山G-F多样性指数高于赤水丹霞。(3)两地陆生藻类泛热带成分明显,施秉云台山中国特有成分较赤水丹霞丰富;两地科、属、种相似性系数依次为:56.25%、44.05%、37.62%,科的相似性达到中度水平,与同纬度范围其它地区的Bray-Curtis矩阵聚类结果显示不同地质地貌的两地首先聚为一类。从陆生藻类多样性组成上,初步反映两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地质历史、地层岩性及地理位置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中国第四纪动物区系的演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主要根据现有的古生物学资料,简略论述我国第四纪(包括更新世和全新世或“现代”)各时期内,大陆(陆地和淡水)动物区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以及与这些改变有关的地质背景。要了解某一动物类群,或某一地区内动物区系的演变历史,除了研究现代动物区系内主要类群的分布和系统发育外,还须要确定各主要类群(属、科或目)的起源或发生的时间、地区和种系分化(属、种、亚种)和发育的历史,在这些方面主要依靠古生物提供的证据。古生物学在我国虽然己有三十余年的研究历史,并积累了不少资料,但对于时代较新和陆上及淡水堆积的地层(第三系和第四系)中化石的研究工作做得较少,且与现代动物学研究的联系也不够。因此,本文中所引用的主要是根据哺乳类的资料,其他在淡水斧足类和鱼类及爬行类方面,只有少数零星材料作为补充。关于第四纪各时期内我国动物地理区划,裴文中教授过去曾作过一些研究(裴文中,1957)。本文中关于我国动物区系的划分,为了便于与现代动物研究相  相似文献   

12.
孙英宝 《广西植物》2016,36(Z1):21-26
植物科学画是一门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学科,所描绘出的画面内容,是艺术性与科学性的有机结晶。植物科学绘画以其特殊的应用和辅助功能,能科学、客观、真实、艺术地表达植物科学内容。随着人们对植物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植物科学画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直观性的艺术语言表达方式,在世界各国不同时期编著的各类植物学研究志书、专著、期刊和杂志中,植物科学绘画具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该文对植物科学绘画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分析其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内涵; 阐述了植物科学画在欧洲各国和中国本草药学时期和植物分类学研究时期的发展与应用。研究表明植物科学画在植物科学研究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周志炎研究员?杨小菊研究员?吴向午研究员等耗费十余年时间编著的《银杏植物》专著(图1)于2020年在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作为《中国古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主编的一系列分册中的一册, 这是第一本编著完成并出版的古植物志书。 中国的古植物研究始自十九世纪后半叶,早期的论著都是由西方国家的学者发表, 直到二十世纪20年代以后才有中国学者开始研究中国的植物化石, 迄今为止也已过去近一个世纪。在过去的百余年里, 中国的古植物学走过了曲折而光辉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特别是关于中生代银杏目化石的系统研究被誉为是该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中国许多植物分类群的现代分布证明了一些区系重要性中心可能是古老的并且具有进化的意义,或者这些中心可能仅仅是它们在新生代迁移历史中最后的一些场所。本文概述白刺属(Nitraria),麻黄属(Ephedra),山核桃属(Carya),枫香树属(Liquidambar),枫杨属(Pterocarya)以及桦木科(Betu-laceae)这些分类群在中国的新生代和现在的分布。结论是:现在这些属的重要性中心不同于它们在新生代某个地质世代的;每个分类群在新生代中都经历过较大规模的迁移和遭受过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些消灭作用的影响。桦木科的演变历史虽然在主要方面已经解决但还是不很明朗。  相似文献   

15.
古今演变中的云南植物若干特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再富 《广西植物》2003,23(4):299-302,293
云南的独特地理位置、地质历史、地形地貌和和季风气候环境等起源于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并插入所产生的青藏高原隆起与古地中海西退。在这个从古到今演变的舞台上,云南不仅成为“植物王国”,而且形成了一些重要的特点。云南既是东亚、东南亚和东喜马拉雅等植物区系的交汇区,又是欧亚大陆植物区系与赤道热带的唯一陆地交流通道;它们既有丰富的古老、孑遗植物,又有数量处于我国榜首的特有分类群;在横断山区这个新分类群分布和演化中心中,新分类群的分布格局与其原始类群的起源密切相关。此外,由于地质历史变迁、第四纪冰期影响和山地垂直变化等,使云南的很多植物具有较多的生态遗传型和较强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东部地区南北九省陆生半翅目昆虫种类组成异同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士美 《昆虫学报》1997,40(1):110-111
我国南方的昆虫种类比北方丰富。但是究竟要比北方丰富多少,种类间是否只是简单地由南向北递减,抑或存在一些相对复杂的变化,国内学者对此探索的不多。近十年来,笔者在全国值保总站的支持下,有机会对我国东部地区南北各省进行专业考察,并对这几个省内教学、科研、推广单位所收藏的昆虫标本,进行反复查对、鉴定与记录.其中特别是对陆生半翅目种类,了解得较为细致。现以此类群为例,将我国东部地区的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9省的昆虫组成,加以剖析和比较。1我国东部地区南北9省陆生半闭目昆虫种类…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纳缪尔期植物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兆奇 《古生物学报》1991,30(6):662-678
本文首次描述了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石炭纪植物9属、13种(包括6未定种),其中以Mcsocalamites属的标本数量最多,这是欧美区纳缪尔期植物群的一个重要特征。对植物群成分的分析表明,其时代应属纳缪尔期,最大可能为纳缪尔A期。纳缪尔期植物群在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的发现,不但在古植物学和地层学上,而且在古植物地理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一个典型的欧美型植物群,如Calamostachys,Alloiopteris等特征的欧美型植物是安加拉型纳缪尔期植物群所没有的,而安加拉植物群特有的Angarodendron、Chacasropteris和Angaropteridium在塔里木盆地纳缪尔期植物群中也未见踪迹。显然,塔里木盆地在早石炭世隶属于欧美植物区,从而更正了以往有的植物分区图中将早石炭世安加拉植物区与欧美植物区之间的界线置于塔里木盆地以南的划法。根据现有资料,作者将此界线划在塔里木盆地以北,这条界线与晚古生代显示岩相差异的地质构造线一致,这就使天山南北纳缪尔期地质发展史的解释有了可靠的古植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东南部五通群是以极其丰富的植物群而著名于世的。这些植物化石,曾经德国Gothan 和我国著名古植物学家斯行健、李星学两教授的详细研究与系统总结,发表在一系列的专著和论文内。本文所描述的材料系采自江苏省南京龙潭和苏州密陀山的五通群内。解放后,南京大学地质系师生每年在上述地方进行教学和生产实习。特别是1956年以来,我系师生在上述地方的五通群内进行了大量的植物化石采集工作,数达几百块之多。最近,作者在整理这些化石过程中,发现有若干保存甚好、但尚未被描述过的鳞木状植物标本。现将其中颇有兴趣的两种,先在这里加以报导,以补充我国东南部五通群的植物群资料。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中部新近纪动物群的演替与生物年代   总被引:9,自引:15,他引:9  
内蒙古中部地区陆相新近系出露广、含化石丰富。对这一地区新近纪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瑞典地质学者安特生(J.G.Andersson)、法国古生物学者德日进(P.Teilhar de Chardin)和以美国探险家安德鲁斯(R.C.Andrews)为首的美国自然博物馆中亚考察团分别对二登图、高特格和通古尔的考察与化石采集。他们的开拓性工作使这些地方成为中国十分重要的新近纪经典地点。特别是通古尔,由于其产出的化石丰富、具有中中新世动物群的特征, 已引入中国地质年表,作为新生代中一个“阶”的名称。最近20多年对这一地区新近纪生物地层学的研究又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新发现了数个不同时代的化石地点和层位,同时采集到大批哺乳动物化石标本。内蒙古中部各地点化石层的厚度一般不大,但所含的哺乳动物化石种类多、材料丰富。由于具有这一特点,使其化石组合能比较接近地反映短期内动物群体的结构面貌,较客观地指示沉积时期的生态环境。利用这些组合进行动物群相对时代的确定,以及对其生态环境的恢复无疑都会很有意义。但是,这里的地层缺乏测试绝对年龄的材料,化石组合间少见有直接的叠置关系,使得在这一地区建立独立的动物群时间顺序,确定动物群的演替序列和生物年代只能更多地依赖于对动物系统发育和动物群体变化的研究。本文对这一地区各地点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组合进行了审定,提供了最新的动物群名单;根据默尔根地点上部层位产出的化石组合特征,提议把该组合命名为铁木钦动物群;通过对哺乳动物系统发育关系的分析,将动物群进行先后排序,并阐述了这些动物群在各生物年代的演替特征;同时展示了各动物群与有关岩石地层和磁性地层的关系。文中进一步认定了苏尼特左旗的嘎顺音阿德格动物群为内蒙古中部地区现知新近纪动物群中的最早代表,其后依次为推饶木动物群、默尔根动物群、铁木钦动物群、阿木乌苏动物群、沙拉动物群、宝格达乌拉动物群、二登图动物群、哈尔鄂博动物群、比例克动物群、高特格动物群。内蒙古中部被认为是新近纪生物年代学研究的重要地点,在地质时代上这一哺乳动物群系列跨越了新近纪中新世至上新世的大部分时段。其中的嘎顺音阿德格动物群具有中国陆生哺乳动物年代山旺期的典型持征;推饶木动物群、默尔根动物群、铁木钦动物群构成的广义通古尔动物群,正是定义东亚中中新世陆生哺乳动物年代的依据;阿木乌苏动物群、沙拉动物群、宝格达乌拉动物群和二登图动物群符合保德期动物群的含义;比例克动物群和高特格动物群具有榆社期动物群的性质。虽然目前还无法根据这些动物群对我国陆生哺乳动物年代的时限进行精确界定, 但依某些动物阶元(主要为科和属一级)的最早迁入或在该区的最早出现,以及在该区地层中的最后出席,概述了内蒙古中部地区新近纪动物群所指示的哺乳动物年代特征,并分别把通古尔期和保德期细分为3个和4个非正规亚期。深入的研究,包括在这一地区发现新的化石层位和材料,不仅会为内蒙古中部地区生物年代的厘定提供更多的资料,而且有助于完善中国新近纪地质年代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开展了大量陆生脊椎动物的本底调查和多样性研究项目,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有学者针对兽类、鸟类和两栖爬行类的野外调查监测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但尚缺乏对所有陆生脊椎动物类群的调查历史和现状的分析及基于文献收集的研究,特别是对调查方法和技术手段的对比与总结。因此,本文通过文献收集的方法,基于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以图书检索为主的读秀学术搜索,以“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动物资源”“调查”“监测”“新种”“新记录”和“物种多样性”作为检索词,检索并筛选了与兽类、鸟类、爬行类及两栖类陆生脊椎动物调查相关的文献资料共3,504篇,对陆生脊椎动物调查的研究文献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分布,及其运用的调查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相较兽类和两栖爬行类的调查,我国鸟类多样性的调查最多,发表文献占所有文献的70.26%。四川、云南的陆生脊椎动物调查最多,分别发表285篇、260篇文献。分布于我国的4个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调查强度存在显著差异,印缅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和中国西南山地的研究文献较多,分别为348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