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用含有10%牛血清的#199综合培养基,培养了经垃胰蛋白酶分散的鼠胚肺组织细胞。 用普氏立克麦氏体鼠啼毒株感染了单层细胞,不加抗菌素在340C培养,立克次氏体的繁殖开始于48—96小时,高举在4--7天,约有80%的细胞受到感染。立克次氏体的发育过程是:丝状体一链状体一长杆状一短杆状。有时在丝状体的前一阶段时间内先有始体出现。在油浸接物镜下看到的细胞病变是:1)梭形及多边形上皮细胞被极端增殖的立克次氏体所胀破;2)这两种上皮细胞的退化和碎解;3)游离到细胞外的立克次氏体。至于星状上皮细胞内立克灾氏体的培殖较其他类型的上皮细胞中的增殖为早。巢形细胞在感染的早期出现室泡性变化,后期细胞脱落,立克夹氏体寄生于鏖泡之间的间隙中。组织培养收获物(细胞)经鼻腔感染小白鼠证明有致病力,且可在鼠肺涂片上找到大量的立克我氏体。据估计,普氏立克六氏体在鼠胚肺组织培养中的增殖量至少为原接种量的十几倍。因此,可以考虑用本法制备立克交氏体抗原和进行疫苗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3.
应用免疫学的方法,检查Q热立克次氏体已证实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它比常用的血清学方法补体结合试验能检出更少量的立克承氏体,而且得出的结果快。更大的特点是,做一次检查可以了解感染过程,有助于区别感染的早期或晚期,或辨别现症感染或过去感染,这是血清学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叙述应用RNA及DNA染色方法,观察恙虫病立克次氏体感染兔睾丸单层细胞后的核酸染色改变。随着感染后日数的增加,在胞浆内细胞核旁可见有规律地出现堆状排列的鲜红色RNA小颗粒,这些颗粒与恙虫病立克次氏体的排列位置一致,出现时间亦与立克次氏体的繁殖曲线平行;同时感染后的细胞浆RNA染色往往也较对照深。此外,感染后的_细胞核及核仁有时亦可见到一些不规律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小白鼠经鼻腔感染普氏立克次氏体后,在肺组织的上清液体中能够获得一种干扰素。它对乙醚有抵抗力且不能透析;每分钟16,ooo转的离心速度尚不能使它沉淀。酸透析和碱透析以及60~C 30分钟均不能使其受到破坏。但可受到0.01%胰蛋白酶的破坏。这种干扰素对于普氏立克夹氏体和牛痘苗病毒有干扰作用,例如它能使普氏立克次氏体在家觅皮内所引起的反应推迟、减轻和反应过程的缩短;在鼠肺中的繁殖受到一定的抑制;受到普氏立克次氏体感染的脉鼠的发烧期略短,体重减轻略少,而血清中的补体结合抗体却低于对照组(未经过干扰素处理)豚鼠血清的4倍。  相似文献   

6.
7.
8.
小麦黄化突变体叶绿体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透射电镜对小麦自然黄化突变体及其突变亲本(西农1718)叶片细胞叶绿体的数目、形态及超微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1)3种不同黄化程度突变体的叶绿体分布、数目、形状及大小与突变亲本无明显差异;(2)突变体叶绿素含量为野生型58%的黄绿植株与其突变亲本叶绿体超微结构无明显差异,基质类囊体与基粒类囊体高度分化,基粒数目以及基粒片层数目较多;(3)突变体金黄和绿黄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分别为野生型的17%、24%,其叶绿体超微结构与突变亲本明显不同,突变体的叶绿体发育存在明显缺陷,其中突变体金黄植株的叶绿体内无基粒、基质片层清晰可见,有淀粉粒,嗜锇颗粒较多,而突变体绿黄植株的叶绿体内有基粒,但明显少于突变亲本,且基粒片层较少,基质类囊体较发达。结果表明该黄化突变体叶绿体超微结构的改变,是由于叶绿素含量降低造成,推测,该黄化突变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导致的。  相似文献   

9.
10.
11.
马立克氏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获得了4株分泌马立克氏病毒(MD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4BS10对MDV所有毒株呈阳性反应;4CN8 对MDV血清1,3型毒株发生反应;2BN90和4CN24只对MDV血清1型毒株有阳性反应。3个McAb属IgG1,1个为IgG2b,均不中和MDV,免疫扩散试验也无沉淀线。对禽白血病毒(ALV)无交叉反应。 以2BN90和辣根过氧化物酶、异硫氰酸荧光素的结合物进行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直接荧光抗体试验,均获得成功。抗体滴度前者为1/51,200,后者为1/640。对ALV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2.
在植物病害的研究中,有一类属于典型黄化的病害,病征特点:植株黄化、侧枝丛生、矮化、萎缩、花器变叶等。例如桑树萎缩病、枣疯病、泡桐丛枝病、柑桔黄龙病、翠菊黄化病、三叶草变叶病等均属黄化型病害。这类病害,最早认为是生理病害所致,后来有许多工作者又认为是病毒病害,因为在这类病株中未发现有真菌、细菌、线虫等病原,它们又能用人工嫁接方法感染或通过叶蝉、木虱以及菟丝子等媒介传播。但长期以来对这类病害未能采用通常分离病毒的方法分离出病毒粒子,电子显微镜观察也未能见到分离的病毒粒子。许多人把未能分离到病毒的原因归于病毒不稳定或含量过低。最近  相似文献   

13.
一个新的小麦黄化突变体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莉  王辉  孙道杰  冯毅  李学军  闵东红 《遗传》2008,30(12):1603-1607
摘要: 通过对冬小麦“西农1718” 自然黄化突变体多年连续自交、与突变亲本回交以及与其他基因型进行正反交, 研究突变性状的遗传规律。观察统计发现, 突变体中金黄株发育至抽穗-开花期前后死亡, 黄-绿株自交后代表现为1金黄株︰2黄-绿株︰1绿株, 绿株自交后代不再分离; 黄-绿株与突变亲本回交及与其他基因型正反交, 后代均表现为1黄-绿株︰1绿株。遗传分析表明, 该小麦黄化突变体是由一对核基因控制的不完全显性遗传, 其中, 金黄株是纯合体(au/au), 表现为致死, 黄-绿株为杂合体(Au/au), 绿株为纯合体(Au/Au)。  相似文献   

14.
许多细胞质雄性不育(CMS)基因涉及ATP合成酶基因或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的片段,该研究选用‘中国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的atp1+atp9、atp6、atp8、cox2、cox3、nad9和T型小麦不育系的orf256基因片段作探针,对粘类小麦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及其F1进行Northern杂交分析,以探寻粘类小麦不育系的CMS候选基因.结果发现,atp6在4种粘类不育系中的转录本大于保持系;cox3在4种不育系中的转录本小于保持系.由此推测atp6或cox3基因可能参与了粘类小麦CMS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许多人以动物血清对OXK菌株之凝集反应作为恙虫病自然疫源地调查或作为立克次氏体分离的指征之一。本文选择浙江株恙虫痈立克我氏体2株,感染小白鼠、大自鼠、豚鼠及家兔。在感染后每隔l星期取血l幺,共血清对立克次氏体补体结合试验均呈阳性反应,而对变形杆菌0xK菌株凝集反应则为阴性。根据上述结果,我们认为外斐氏(oxK菌株)反应用于恙虫病自然疫源地动物宿主的调查,或作为分离立克次氏体的一种初步指征的价值十分有限,井且还是可疑的。  相似文献   

16.
1966年Robinsonand和Meyer首次报道了鱼类的链球菌病。到了20世纪9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关于链球菌引起鱼类死亡的报道呈上升趋势,目前链球菌病已成为全球养殖鱼类的重要疾病。在我国,随着高密度养殖不断发展以及大量国外养殖品种的引进,链球菌病时有发生,并造成较大损失。链球菌种类很多,以色列在病鱼体内分离到60种链球菌。不同种类链球菌引起的疾病,在不同的鱼体,其症状不同。除个别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外,大部分报道的链球菌病,没有呈现典型的症状。这些因素使我们诊断、确诊、防治链球菌病带来了困难。  相似文献   

17.
牙鲆出血病病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患出血病的牙鲆 (Paralichthysolivaceus)的肝、脾、肾组织中分离到 3个菌株。经人工感染证实PHK致病性强 ,为病原菌 ,经鉴定为沙鱼弧菌 (Vibriocarchariae)。药敏试验结果显示 ,该菌株对红霉素、庆大霉素、先锋噻肟、菌必治、链霉素、氟嗪酸、多粘菌素B、头孢西丁、环丙沙星、头孢克肟、先锋必敏感 ;对萘啶酸、头孢噻吩、氯霉素、四环素、先锋Ⅴ、痢特灵、青霉素G、先锋孟多、氨苄青霉素、强力霉素等不敏感。  相似文献   

18.
400μmol/LKT加于离体核反应液中后,核转录活性提高了50%左右;参入系统中加入5μmol/LCa~(2+),使核转录活性提高了90%,Ca~(2+)浓度大于500μmol/L时,产生负效应。La~(3+)及EGTA明显地消除Ca~(2+)的促进作用。钙调蛋白抑制剂酚噻嗪部分地减弱Ca~(2+)的促进作用;用酚噻嗪和KT同时处理离体核,则KT的促进作用大大削弱。  相似文献   

19.
小麦黄化突变体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曹莉  王辉  孙道杰  冯毅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10):2083-2087
对小麦自然黄化突变体及其突变亲本(西农1718)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突变体金黄株、绿黄株、黄绿株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低于突变亲本,总叶绿素含量分别为突变亲本的17%、24%和58%,表明该突变体为叶绿素缺乏突变体;3个突变体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Chl a/Chl b)均小于突变亲本,而且突变体叶绿素含量越低,Chl a/Chl b比值越小,说明该突变体Chl a下降幅度大于Chl b.(2)金黄株净光合速率在孕穗期、开花期仅为突变亲本的5.7%、2.4%;绿黄株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突变亲本,为突变亲本的57.7%、43.3%;而叶绿素含量仅为突变亲本一半的黄绿株,其净光合速率接近突变亲本,表明该黄化突变体叶绿素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单位叶绿素含量的光合效率较高.(3)突变体Fo均显著低于突变亲本;金黄株、绿黄株的Fm,Fv,qP,qN显著低于突变亲本;金黄株Fv/Fm比值(0.671)显著低于突变亲本.研究表明,叶绿素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减少,未引起突变体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Fo除外)显著改变,而当叶绿素含量较大程度减少时,这些荧光参数会急剧降低.  相似文献   

20.
单个隐性基因控制的小麦叶片黄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小麦材料AIM9的叶片失绿表现型是受一对隐性单基因控制的,该基因暂命名为CD5。在10个源于杂交组合CN17/AIM9的F3分离家系中失绿植株和对照植株在许多生理指标和收获指标上呈现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收获指标与生理指标,如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等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细胞间CO2浓度及丙二醛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失绿叶片中的叶绿体发生不可逆的向心运动,整个过程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叶绿体从叶绿体长轴垂直于光线转变至叶绿体长轴平行于光线;(2)叶绿体的形状从椭圆形转变为圆形;(3)叶绿体脱离细胞壁向细胞中心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