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抢救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21例DK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21例酮症酸中毒患者经积极抢救治疗,在补液、祛除诱因及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等治疗的基础上均给予小剂量普通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时小心处理液体和电解质的紊乱,严密监护有关并发症的临床和生化参数,包括低血钾,低血糖、脑水肿等,及时调整胰岛素的静脉输入量.随着酸中毒的的改善病情稳定后,胰岛素的静脉输入改为三餐前皮下注射,控制血糖浓度在8.3~13.9 mmol·L-1.结果:经综合治疗后,21例患者各项指标在3天内恢复至正常范围,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DKA的救治是个综合的过程,适时、合理的补液和使用胰岛素、抗感染、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平衡紊乱对提高DKA的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波动性高胰岛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研究波动性高浓度胰岛素与恒定性高浓度胰岛素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凋亡的影响,从而探究波动性高浓度胰岛素血症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致病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对象,研究波动性高胰岛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的影响.实验分为4组,即对照组(不含胰岛素)、正常浓度胰岛素组(含胰岛素1 nmol/L)、恒定性高胰岛素组(含胰岛素100nmol/L)与波动性高胰岛素组(含胰岛素1 nmol/L及含胰岛素100 nmol/L两种条件培养液,每8小时轮换一次),每间隔8小时更换新鲜条件培养液一次,一共作用72小时.应用AO-EB染色法与流式细胞仪检测内皮细胞凋亡.结果:1、胰岛素对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1.1经不同浓度的胰岛素作用72小时后,AO-EB检测结果显示:正常浓度胰岛素组的内皮细胞凋亡细胞数明显下降,为对照组的81%(p<0.001),而恒定性高胰岛素组与波动性高胰岛素组的内皮细胞凋亡细胞数明显上升,分别为对照组的1.53倍(p<0.001)与1.75倍(p<0.001),正常浓度胰岛素组的1.88倍(p<0.001)与2.15倍(p<0.001);且波动性高胰岛素组内皮细胞凋亡细胞数显著高于恒定性高胰岛素组(p<0.001).1.2经不同浓度的胰岛素作用72小时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正常浓度胰岛素组的内皮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为对照组的81%(p<0.001),而恒定性高胰岛素组与波动性高胰岛素组的内皮细胞凋亡率出现明显上升,分别为对照组的1.11倍(p<0.01)与1.39倍(p<0.001),正常浓度胰岛素组的1.37倍(p<0.001)与1.72倍(p<0.001);且波动性高胰岛素组内皮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恒定性高胰岛素组(p<0.001).结论:1、波动性高胰岛素相对于恒定性高胰岛素更能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低血糖休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是重要的内分泌激素之一。主要生理作用是全面地调节糖类代谢,同时也相应地调节了脂肪和蛋白代谢。正常动物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激素的相互作用,血液中胰岛素浓度是相对稳定的。若胰岛素缺乏,则血糖升高,当超过肾糖阈时,就造成糖尿病。若给正常动物注射胰岛素,可造成人工胰岛素性低血糖症状,当注射过量时,血糖迅猛下降,就会使神经组织的正常代谢和功能发生障碍,以至产生痉挛昏迷,称之为胰岛素休克。若能及时注射葡萄糖液,症状将缓解或消失。本实验目的就是观察人工胰岛素性低血糖休克以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指胰岛素分泌量在正常水平时刺激靶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率减弱,或维持正常生理效应时需超常量的胰岛素,其主要机制是胰岛素信号通路敏感性下降。糖尿病脑病(diabetic encephalopathy,DE)是由糖尿病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和大脑神经生理及结构的改变,目前认为胰岛素抵抗在糖尿病脑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从IR与DE的关系以及IR在DE中的主要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阿司匹林增加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对高脂饮食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灌服阿司匹林前后采用腹腔注射胰岛素耐量试验 (IITT)观察大鼠胰岛素的敏感性 ,并测定空服胰岛素、血糖和血脂等。结果 高脂饮食 4月、阿司匹林治疗 4周后 ,IITT发现高脂组腹腔注射胰岛素后 1h、1 5h和 2h的血糖及空腹胰岛素和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 ;而阿司匹林治疗组腹腔注射胰岛素后 1h、1 5h和 2h的血糖及空腹胰岛素和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低于高脂组 (P <0 0 5或P <0 0 1 ) ,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大剂量阿司匹林有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和改善脂代谢紊乱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溴化氰活化右旋糖酐对胰岛素进行共价修饰,对修饰胰岛素若干性质作了研究.修饰胰岛素无论对正常小鼠、还是对糖尿病模型小鼠的降血糖活性均较天然胰岛素明显提高;修饰胰岛素对糖尿病模型小鼠,在用药后0.5至6.5小时期间,平均降血糖幅度为70.3%,而天然胰岛素是59.1%,且作用时间延长.本文还探讨了修饰胰岛素的口服降血糖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寻找能够模拟胰岛素生物活性的小肽,以胰岛素多克隆抗体为靶标,筛选噬菌体展示随机C7C环肽库.3轮筛选后,通过ELISA方法挑取与靶分子特异性结合的15个阳性克隆,测序获得两条序列,分析所得序列并合成相应短肽.通过细胞生物学活性检测,小肽CPTSQANSC(ZJ1)能够竞争性的抑制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并对正常小鼠和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都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上述结果表明,小肽CPTSQANSC具有胰岛素样生物学活性.而小肽CVQPSHSSC(ZJ2)表现出胰岛素拮抗活性,能引起正常小鼠血糖升高.这表明筛选到了能够模拟胰岛素表位的短肽CPTSQANSC,可能为治疗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波动性高浓度胰岛素与恒定性高浓度胰岛素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NOS 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从而探究波动性高浓度胰岛素血症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致病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对象,研究波动性高胰岛素对血管内皮细胞eNOS 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实验分为4组,即对照组(不含胰岛素)、正常浓度胰岛素组(含胰岛素1 nmol/L)、恒定性高胰岛素组(含胰岛素100 nmol/L)与波动性高胰岛素组(含胰岛素1 nmol/L及含胰岛素100nmol/L两种条件培养液,每8小时轮换一次),每间隔8小时更换新鲜条件培养液一次,一共作用72小时.应用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内皮细胞eNOS基因mRNA转录水平.结果:经不同浓度的胰岛素作用72小时后,正常浓度组、恒定性高胰岛素组与波动性高胰岛素组内皮细胞eNOS mRNA转录水平均不同程度上调,分别为对照组的2.25倍(p<0.001)、6.00倍(p<0.001)和6.88倍(p<0.001),其中以波动性高胰岛素组上调尤为明显,且明显高于恒定性高胰岛素组(p<0.05).结论:波动性高胰岛素相对于恒定性高胰岛素能增强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NOS mRNA的转录.  相似文献   

9.
美国和意大利的科学家发现,乳房癌细胞中含有大量的胰岛素相关分子。他们分析了159名罹患乳房癌的妇女和33名健康妇女。发现某些乳房癌细胞中的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几乎相当于正常乳房细胞含量的约7倍。较大肿瘤的胰岛素受体数量更多。这表明胰岛素与乳  相似文献   

10.
胰岛素对大鼠肝脏和血浆脂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大鼠皮下注射胰岛素后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显著下降(P<0.01、P<0.001和P<0.01),(血清HDL-C)/(血清TC)和(血清HDL-C)/(血清TC-(HDL-C))无变化,离体灌流肝脏分泌TC和TG显著增加(P<0.001,P<0.05)。这些结果提示:(1)胰岛素使血清HDL-C和较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同等比例下降。(2)胰岛素促进正常大鼠肝脏合成分泌TG(VLDL-TG)增加和血浆TG(VLDL-TG)清除增加,可能以后一作用为主。(3)胰岛素促进正常大鼠肝脏合成分泌胆固醇增加和血浆胆固醇清除增加,可能以后一作用为主。(4)胰岛素使正常大鼠血清HDL-C下降,可能是由于激活LDL受体促进大鼠HDL通过LDL受体途径的分解代谢和/或激活肝内皮脂酶(HEL)促进HDL分解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黄酮类成分木犀草素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模型的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30只C57BL/6J小鼠分正常饮食对照组(10只),高脂膳食组(对照组,10只)和高脂膳食加2%木犀草素组(木犀草素组,10只),干预16周,观察体重、血脂水平、血糖、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素水平的变化。结果:小鼠在给予高脂膳食16周后,体重水平、血脂水平、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木犀草素组,胰岛素敏感性显著下降,与木犀草素组比较,P<0.05或P<0.01。而木犀草素组则可显著抑制体重、血脂、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的升高,与胰岛素敏感性未见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木犀草素可预防高脂膳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明日叶查尔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红细胞胰岛素受体亲和力的影响.方法:将高脂喂养加链脲佐菌素注射诱发的2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糖尿病对照组和高、中、低剂量组喂饲高脂饲料分别经口灌胃明日叶查尔酮0、30、10、5mg (kg·bw)-1,正常对照组为正常大鼠喂饲普通饲料,连续4周.测定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与MDA、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结合常数与结合容量等指标.结果:高剂量组的高亲和力与低亲和力胰岛素受体结合常数高于糖尿病对照组,血糖、胰岛素和MDA含量则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明日叶查尔酮能提高2型糖尿病大鼠红细胞胰岛素受体亲和力,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3.
问题解答     
问题解答问:人体内胰岛素和血糖是如何进行调节的?答:胰岛素是人体内重要的激素之一,是由胰腺中的内分泌组织——胰岛中的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是一个含有51个氨基酸残基的小分子蛋白质,分子量为5808。胰岛素是调节体内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维持血糖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4.
SHR的胰岛素抗性及骨胳肌的形态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卫国  刘力生 《生理学报》1994,46(2):154-160
本文研究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及其对照品系-正常血压大鼠的胰岛素抗性和肌肉组织的形态学差异。结果表明:SHR的基础胰岛素水平,糖耐量实验时胰岛素曲线下的面积均高于WKY。而基础血糖水平,GTT时血糖曲线下的面积两者相似。组织形态学研究表明:SHR内胳肌中对胰岛素长一智Ⅰ型纤维比例低于WKY。本研究发现:基础胰岛素水平或GTT时胰岛素曲线下的面积与血压之间有正相关关系,而基础胰岛素水平与骨胳肌中I型纤维  相似文献   

15.
基因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基因转移技术的进步,引导了在分子水平研究替代正常胰岛素释放功能的方法,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的β细胞系和非β细胞系的构建已有一定的进步,胰岛素基因直接转染给动物体内可以控制血糖.因此,细胞工程和基因疗法必将会为糖尿病治疗开拓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鼠妊娠期高果糖膳食对子代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正常饮食的成年雄性Wistar大鼠与雌性大鼠进行合笼,孕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剂量果糖组、高剂量果糖组、超高剂量果糖组和超高剂量蔗糖组,孕期每日分别给予2mL蒸馏水、2g/kg、6g/kg、18g/kg的果糖溶液以及18g/kg的蔗糖溶液灌胃,连续干预直至分娩,娩出仔鼠基础饲料喂养,并称量仔鼠体质量、检测空腹血糖。于第8周末检测空腹血糖、进行OGTT试验。于次日禁食12h后处死子代大鼠,麻醉、取血,测量血清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孕期连续干预后,娩出仔鼠出生体重:高剂量果糖组、超高剂量果糖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超高剂量果糖组娩出仔鼠空腹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OGTT试验:在30min处,高剂量果糖组、超高剂量果糖组以及超高剂量蔗糖组血糖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正常剂量果糖组(P<0.05),在120min处,高剂量果糖组、超高剂量果糖组及超高剂量蔗糖组血糖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剂量果糖组、超高剂量果糖组及超高剂量蔗糖组的血清胰岛素含量和胰岛素抵抗指数都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正常剂量果糖组(P<0.05)。结论:妊娠期高果糖膳食会增加子代胰岛素抵抗及糖代谢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7.
Gao N  Zhao TY 《生理科学进展》2008,39(2):124-128
细胞骨架是蛋白质纤维交织形成的立体网架体系,它是一个动态结构,可随着生理条件的改变不断进行组装和去组装,并受到细胞内外因素的调节.胰岛素是参与机体内诸多生理过程如葡萄糖转运、基因表达和DNA合成等的重要激素, 而胰岛素的正常分泌是其功能发挥的重要前提.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细胞骨架在胰岛素行使功能和胰岛素的分泌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具体机制与胰岛素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密切相关.当细胞骨架成分发生改变,继而影响到胰岛素相关的信号转导过程时,就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同时会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1型糖尿病是由包括病毒感染、药物接触及自身免疫在内的各种原因导致的胰岛β细胞凋亡所引起的,主要表现为由血清中胰岛素的绝对缺乏引起的高血糖。在过去数十年中,外源补充胰岛素一直是1型糖尿病的最主要治疗方法。随着人们对1型糖尿病机制的深入了解及生命科学相关技术的发展,科研工作者及临床医生开始探索治疗1型糖尿病的新方法,其中包括将分泌胰岛素的外源胰岛或干细胞移植入体内。或将胰岛素基因直接导入体内,合成并分泌体内缺乏的胰岛素等。本文对胰岛移植、干细胞和基因疗法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的主要方式做一简要回顾与综述,并重点讨论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是继癌症和心血管疾病之后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治疗需要每日注射或持续输注外源性胰岛素,以调节体内血糖达到正常水平。然而目前胰岛素的治疗手段受到低血糖风险的限制。以生物材料为载体构建递送系统可提高胰岛素的生物利用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基于智能胰岛素递送系统的研究开发对提高胰岛素给药的可控性是必要的。对近年来胰岛素的不同给药方法进行综述,阐述智能胰岛素递送系统的作用机制,并探讨不同给药方法下智能胰岛素递送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新诊2型糖尿病(DM2)无遗传史者与有遗传史糖耐量正常一级亲属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改变和胰岛素抵抗状态以及与DM2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选新诊DM2无遗传史者[TH(-)]25名及已确诊的DM2患者糖耐量正常的一级亲属[NH(+)]25名为研究组,无DM2遗传史糖耐量正常的健康人[NH(-)]25名为对照组.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各组空腹胰岛素(Flns)及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GTT)后2min、4min、6rain血清Ins含量.结果:①TH(-)组与NH(-)组比较,BMI、HOMA-IR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胰岛素各时段分泌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空腹水平增高,IGTT负荷后,第一时相分泌达不到正常对照组水平;②NH(+)组与NH(-)比较,HOMA-IR无统计学差异(P>0.05),胰岛素空腹及第一时相各段分泌水平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4).05);③TH(-)与Nil(+)组比较,TH(-)组HOMA-IR、Fins、6minIns水平高于Nil(+)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0.05).结论:无遗传史新诊DM2患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有遗传史正常糖耐量非肥胖一级亲属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下降.不同人群2型糖尿病发病的始动因素可能不同,临床在预防、诊治时应区别对待给予不同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