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320排CT冠脉造影对分析冠状动脉轻度及重度狭窄患者斑块成分的价值。方法:2011年4月-2012年5月间我院1132例(62±12岁,42%女性)冠心病患者行320排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依据美国心脏协会16分段标准,分析每一例患者每一节段血管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CT斑块分型如下:Ⅰ型为钙化斑块,Ⅱ型为钙化为主的混合斑块,Ⅲ型为非钙化为主的混合斑块,Ⅳ型为非钙化斑块。比较不同狭窄程度组斑块类型差别。结果:共363例为冠脉血管正常人群,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共769例,其中管腔狭窄程度<50%的轻度人群为367例,重度狭窄组(≥50%)为402例。重度狭窄患者组冠脉血管混合斑块数量较多,而非钙化斑块相对较少(Ⅰ~Ⅳ型斑块所占比例分别为22%,,39%,21%,18%),轻度狭窄患者组各斑块所占比例分别为29%,29%,26%,16%(p=0.006)。结论: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不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类型也不尽相同,重度狭窄人群组中混合斑块较多而非钙化斑块较少。320排CT冠脉造影可对冠状动脉斑块成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的320排CT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Kappa评价方法。结果:200枚支架均显示优良,320排CT能够对支架置入术后的通畅情况、术后血栓形成等情况进行观察及评估。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支架内中度以上再狭窄62枚,320排CTA二维、三维图像及仿真内镜正确诊断50枚,漏诊2枚,误诊10枚,320排CTA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96.87%、特异性95.83%、准确度78.50%、阳性预测值91.18%、阴性预测值98.57%,Kappa值的u检验中得到:u=16.2494,存在一致性,Kappa值=0.6920,参照评价原则,320排CTA和冠状动脉造影对支架内狭窄程度评估一致性极好。结论:320排CTA二维、三维图像能很好显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管腔,对再狭窄部位、性质、程度能够进行准确全面的观察,而且无创、重复性好,对支架术后疗效观察和随访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差异。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20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实施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测(CTA),而后2 w内再对其实施DSA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式对不同血管狭窄程度、不同性质斑块检出率的差异,最后以DS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TA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一致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1)CTA检测狭窄血管共计387支,轻度狭窄152支(39.28%),中度狭窄118支(30.49%),重度狭窄105支(27.13%),闭塞12支(3.10%);DSA检测狭窄血管392支,轻度狭窄150支(38.27%),中度狭窄124支(31.63%),重度狭窄112支(28.57%),闭塞6支(1.53%),两组各血管狭窄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TA检测斑块69个,其中钙化斑43个(62.32%),非钙化斑26个(37.68%),DSA检测斑块61个,其中钙化斑33个(54.10%),非钙化斑28个(45.50%),两种检测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以DSA检测为金标准,CTA对重度及以上血管狭窄诊断一致性为99.23%,特异度为98.31%,灵敏度为99.64%,阳性预测值为99.15%,阴性预测值为99.27%。结论:与DSA相比,CTA对冠心病患者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相当,且属于无创检测,在冠心病早期筛查中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对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及冠脉支架置入术(PCI)的指导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CHD患者,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115例,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CIS)85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单支病变患者62例(单支组),双支病变患者81例(双支组),三支及以上病变患者57例(多支组)。比较不同冠脉病变支数、病变程度CHD患者斑块性质、管腔面积、外弹力膜面积、斑块面积、斑块负荷、狭窄率。随机将115例ACS患者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比较两组PCI手术支架置入率、达标率以及手术前后管腔面积、斑块面积、斑块负荷、狭窄率。PCI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术后再狭窄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200例患者共检出415块斑块,ACS组颈动脉斑块性质以低回声斑居多,CIS组以等、高回声斑居多(P<0.05),ACS组管腔面积小于CIS组,斑块面积、斑块负荷、狭窄率高于CIS组(P<0.05)。多支组斑块性质以低回声斑居多,双支组以等回声斑居多,单支组以高回声斑居多(P<0.05)。管腔面积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降低,斑块面积、斑块负荷、狭窄率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升高(P<0.05)。观察组支架置入率、达标率、术后管腔面积高于对照组,斑块面积、斑块负荷、狭窄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CI术后12个月再狭窄率、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IVUS可较为准确地评估冠脉病变程度,相较于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基于冠状动脉IVUS指导PCI手术可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杨东伟  刘新叶  许富英  池豪  程晓丹 《生物磁学》2013,(34):6673-6675,6756
目的:探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o—anklepulsewavevelocity,baPWV)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98例行冠脉造影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分为非冠心病组(对照组,50例)和冠心病组(148例);并将冠-22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48例)、双支病变组(56例)及多支病变组(4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baPWV,观察各组baPWV值及Gensini积分的变化,并对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AD组多支病变、双支病变、单支病变亚组及对照组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分别为45.06±7.27、30.83±4.50、24.83±4.94和13.75±1.74,baPWV值分别为2.13±0.32、1.68±0.14、1.12±0.13和0.93±0.17m/s,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baPWV值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结论:baPWV值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范围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冠心病和预测其病变严重程度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冠状动脉斑块定量分析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损伤(PMI)的影响因素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2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并经择期PCI手术治疗的患者25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术后有无血清生物标志物的升高分为PMI阳性组(n=106)和PMI阴性组(n=145)。所有患者术前1周均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且在PCI术前和术后24 h内均测量患者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水平。采用半自动斑块分析软件标注并分析斑块特征,主要测量冠脉解剖学狭窄程度并对斑块成分和形态特征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斑块定量指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CI术后PMI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冠脉斑块定量指标对PCI术后PMI发生的诊断价值。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最大面积狭窄率、斑块总体积、斑块负荷、脂质斑块体积、脂质斑块占比和纤维斑块体积与PCI术后PMI的发生有关(P<0.05);而斑块长度、管腔最窄处面积、纤维斑块占比、钙化斑块体积、钙化斑块占比、斑点状钙...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血管超声与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疑似颈动脉狭窄患者70例(278节段),所有患者入院1周内均行血管超声、64排螺旋CT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比较血管超声与64排螺旋CTA对颈动脉狭窄诊断的符合率、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血管超声和64排螺旋CTA对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诊断的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超声和64排螺旋CTA对颈动脉狭窄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28%、85.71%和85.55%、90.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超声和64排螺旋CTA对颈动脉狭窄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诊断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6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血管内超声检查,根据血管内超声检测的最小管腔面积≤4.0 mm~2作为介入治疗的标准,分为治疗组(n=28)和对照组(n=32)。治疗组采用置入冠脉支架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药物强化治疗;比较两组冠状动脉病变的性状及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显示,血管内超声对于偏心斑块、钙化斑块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冠状动脉造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软斑块、偏心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钙化及硬斑块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认为,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采用血管内超声检查,可明确临界病变的狭窄程度及性质,对于介入治疗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闭塞性及狭窄性病变中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LightSpeedVCT对52例患者进行下肢血管造影检查。扫描层厚0.625 mm,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30-205 mAs,扫描时间约为10秒。图像后处理技术多采用VR、MIP、MPR、cMPR,图像分析密切结合原始轴位图像。结果:67支血管未见明确病变,CTA显示狭窄血管共77支,5支血管闭塞;狭窄≥50%,≤75%共21支;狭窄≤50%共51支。结论:64排CTA图像在发现闭塞远端血管方面优于DSA,可以清晰显示闭塞远端侧枝供血血管。随着64排螺旋CT临床广泛应用,在下肢血管疾病诊断方面的优势会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DHV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收治的老年SDHVD患者24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心瓣膜钙化程度分级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1级组61例、2级组84例以及3级组95例。另取同期于我院住院治疗的非SDHVD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基础疾病合并情况,对比不同组别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以及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情况,分析SDHV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以及高脂血症发生率分别为47.08%、50.42%、93.75%、81.67%,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24.00%、29.00%、68.00%、52.00%(P0.05)。对照组、1级组、2级组、3级组的IMT以及颈动脉斑块积分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且随着心瓣膜钙化程度分级的逐渐提高,IMT以及颈动脉斑块积分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随着心瓣膜钙化程度分级的逐渐升高,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在50%-70%以及71%-99%中的发生率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DHVD严重程度与IMT、颈动脉斑块积分以及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有效评估SDHV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且SDHVD患者多并发基础疾病,临床应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11.
12.
13.
通过对6种藓类植物,即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 Mohr.)B.S.G.)、湿地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Lindb.)Kop.)、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viczii(Lindb.)Kop.)、大凤尾藓(Fissidensnobilis Griff.)、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Doz.et Molk.)B.S.G.)和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嫩茎和老茎的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发现,同一藓类植株的嫩茎和老茎,茎结构稳定,不同种藓类植物茎横切面具有不同特征.植物体茎横切面形状、表层细胞的层数、细胞大小和细胞壁厚薄、皮层细胞大小和形状、中轴的有无以及比例等特征可以作为藓类植物的分科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