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帕金森病(PD)的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的表现。方法:34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和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GE1.5T磁共振成像系统,行常规的快速自旋回波T1、T2加权像后,加扫三维磁敏感加权成像覆盖基底节区及中脑。使用SWI后处理软件在校正相位图上两次测量双侧尾状核头、苍白球、壳核、黑质、红核的相位值,最终的相位值取两次测量的平均值。结果:病例组患者黑质、壳核的相位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患者黑质及壳核铁沉积增加。病例组壳核的相位值与PD病程之间存在负相关。对照组中尾状核头、壳核、黑质相位值左侧低于右侧。结论:SWI是显示PD患者脑内铁沉积的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许秀安  申宝忠  王丹  孙夕林  王凯  刘芳 《生物磁学》2011,(21):4090-4094
目的:探索帕金森病(PD)的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的表现。方法:34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和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GEL5T磁共振成像系统,行常规的快速自旋回波T1、T2加权像后,加扫三维磁敏感加权成像覆盖基底节区及中脑。使用SWI后处理软件在校正相位图上两次测量双侧尾状核头、苍白球、壳核、黑质、红核的相位值,最终的相位值取两次测量的平均值。结果:病例组患者黑质、壳核的相位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患者黑质及壳核铁沉积增加。病例组壳核的相位值与PD病程之间存在负相关。对照组中尾状核头、壳核、黑质相位值左侧低于右侧。结论:SWI是显示PD患者脑内缺沉积的有效音白枪杏方法.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在颅脑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临床疑是脑血管病变患者行常规T1WI、T2WI、DWI、SWI序列及增强T1WI、MRA,探讨SWI序列在显示小出血灶、小静脉及含铁血黄素、钙化等顺磁性物质的优越性。结果①海绵状血管瘤,SWI能鉴别出血与血管,发现更多的小出血灶;②动静脉畸形,SWI能够发现更多的细小静脉向大静脉引流;③急性脑梗死,SWI可发现小的出血灶;④脑肿瘤,SWI显示出小的引流静脉;⑤帕金森病,SWI能显示脑内多发异常低信号铁沉积。结论 SWI对低流量血管畸形、小静脉结构、多发细小出血以及铁钙沉积十分敏感,为常规MRI的重要补充,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铁与帕金森病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研究证实帕金森患者黑质铁异常沉积,脑内铁代谢紊乱,铁促进氧化应激是神经细胞损伤的重要病理机制。本文综述了铁代谢异常与帕金森病关系的研究概况,指出从中药中寻找金属螯合活性成分治疗PD是极其诱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CT、常规MRI序列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表现与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2例DAI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比较CT、MRI和SWI的信号特征及脑内病灶显示率。结果:SWI显示病灶最多、最敏感;脑CT扫描次之;常规MRI序列敏感性差,只有部分病灶显示。结论:CT、MRI和SWI对DAI早期诊断、治疗及评价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SWI是诊断DAI最有效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CT、常规MRI序列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表现与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2例DAI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比较CT、MRI和SWI的信号特征及脑内病灶显示率。结果:SWI显示病灶最多、最敏感;脑CT扫描次之;常规MRI序列敏感性差,只有部分病灶显示。结论:CT、MRI和SWI对DAI早期诊断、治疗及评价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SWI是诊断DAI最有效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马宝仓  陈忻  熊珮  张楠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3,(6):41-45,I0007,I0008
目的观察鱼藤酮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铁积聚脑区胶质细胞是否激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予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2 mg/kg)葵花油乳化液,每日一次,连续注射4~6周制备PD模型,8周时做冰冻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PD大鼠铁积聚脑区小胶质细胞(OX42)和星形胶质细胞(GFAP)。结果 PD大鼠黑质致密部、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纹状体苍白球、小脑齿状-间位核及小脑面神经核中铁染色显著积聚区域内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染色积分光密度值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鱼藤酮PD大鼠铁积聚脑区小胶质细胞、星型胶质细胞均呈激活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11C同位素标记的匹兹堡复合物B正电子发射显像(11C-PIB PET)对高龄脑淀粉样血管病(CAA)患者的诊断作用及11C-PIB沉积与脑微出血(CMB)的位置关系。方法: 选取6例非痴呆的临床可能脑淀粉样血管病(CAA)患者、14例阿尔兹海默症(AD)患者和10例对照患者行11C-PIB PET检查,并同机行磁敏感成像(SWI)检查。以了解CAA患者脑内PIB沉积特点。结果: ①CAA组和AD组11C-PIB PET成像皮层各脑区可见放射性滞留,对照组患者仅1例可见皮质放射性滞留。以BostonCAA诊断标准为参考,11C-PIB PET诊断CAA敏感为100%,特异性为90%。②CAA组和AD组各脑区PIB沉积高于对照组(P<0.05)。③CAA患者脑内PIB沉积低于AD组,两者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11C -PIB PET诊断CAA敏感性高。同时合并脑叶微出血及脑凸表面铁沉积更支持CAA的诊断,有助于增加其诊断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病(PD)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如能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有可能减缓病程进展.因此,早期明确诊断、积极治疗是非常必要的.经颅超声成像(TCS)是一种新的非侵入性超声成像技术,发现PD患者的黑质(SN)区回声增强,认为这些回声增强区的性质与SN区的铁含量增高有关(1).结合近几年国外对TCS检查在PD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优点及局限性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神经元的存活、神经修复与再生、突触传递及免疫炎症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功能。近年来,胶质细胞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量的研究证实,中脑黑质(substantia nigra,SN)部位铁聚积参与了PD多巴胺(dopamine,DA)神经元的死亡。目前PD铁沉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DA神经元,但实际上脑内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铁稳态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综述了胶质细胞铁代谢及其参与DA神经元铁聚积及死亡的作用机制,为揭示PD患者SN部位铁聚积的机制以及发现潜在的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3.0TMR高分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对颅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DAI的30例患者行SWI及常规序列扫描,观察患者病灶等,对比SWI与常规MR序列对DAI病灶形态、分布、数目显示的敏感性,并分析与哥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30例DAI患者SWI序列平均病灶个数为22.83个,明显高于T1WI、T2WI、T2flair序列的1.5个、2.13个、4.1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4,P<0.05);2SWI序列皮髓质交界区、白质区、基底节、脑干、小脑、胼胝体DAI病灶呈边界清晰、大小不等点状、片状、串珠状、条状、团状不均低信号;3GCS分值越高DAI平均病灶数目越少,两者呈明显负相关(r=-0.715,P<0.05);4痊愈、好转、死亡患者DAI平均病灶数目、脑中线累及率依次增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9,X2=13.52,P<0.05)。结论:3.0TMR高分辨SWI序列对DTI的敏感性优于常规序列,病灶数目与GCS评分具有相关性,能够较好地预测患者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中枢神经系统铁代谢与帕金森病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帕金森病病人黑质内铁含量增高,铁参与自由工的生成导致神经细胞死亡,因此脑内铁含量增高被认为参与了帕金森病的发病。但是黑质内铁异常增高的原因不清,因此对于脑内铁代谢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脑内铁的摄取及铁代谢相关蛋白即铁蛋白、乳铁蛋白、铜蓝蛋白与帕金森病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针防治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腹腔注射建立帕金森病小鼠模型,利用组织化学技术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电针对帕金森病小鼠脑黑质铁染色细胞和铁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1周、2周、4周小鼠黑质铁染色阳性细胞的数量较正常组明显增多,染色强度也明显增强(P〈0.001;P〈0.01;P〈0.001),电针在3个存活期内均可明显减少帕金森病小鼠黑质铁阳性细胞的数量和染色强度(P〈0.001;P〈0.05;P〈0.001);模型组1周、2周黑质部位铁蛋白的表达与正常组相比都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P〈0.001),而电针组2周帕金森病小鼠黑质铁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增加(P〈0.01)。结论电针可以通过降低脑内铁的含量,同时增加铁蛋白的表达,从而提高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脑抗氧化能力,达到保护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由于中脑黑质以及其他核团结构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所致的以进行性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近年来,双侧高频刺激的丘脑底核-深部脑刺激术(STN-DBS)治疗PD效果确切,疗效较好,但其出现了术后淡漠等类似副作用,严重影响了PD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引起了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本文对STN-DBS术后淡漠发病情况、表现及治疗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苍白球是基底神经节间接环路的重要核团,在机体正常及病理状态下调节运动功能。前期研究工作显示苍白球接受来自黑质纹状体轴突侧支的多巴胺能纤维支配。苍白球表达多巴胺D1和D_2样受体。本研究旨在采用多管微电极细胞外电生理记录技术,探讨多巴胺D_2样受体对正常及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苍白球神经元自发放电的直接调控效应。结果显示,在正常大鼠上,微压力给予多巴胺D_2样受体激动剂quinpirole对苍白球神经元自发放电发挥不同的电生理效应。在所记录的61个苍白球神经元,quinpirole可使24个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增加(62.7±11.2)%,而使另外16个神经元放电频率降低(37.5±2.9)%,联合给予D_2样受体阻断剂sulpride可阻断quinpirole对苍白球神经元自发放电的调控效应。在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帕金森病模型大鼠损毁侧所记录的47个苍白球神经元中,quinpirole可使其中25个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增加(64.2±10.1)%,而使另外11个神经元放电频率降低(51.9±6.2)%。以上结果提示,多巴胺D_2样受体双向调节苍白球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在帕金森病状态下,多巴胺D_2样受体仍具有双向调节苍白球神经元兴奋性的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到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毁损侧黑质内,PD模型大鼠的姿势不对称性和黑质及纹状体内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hy droxylase,TH)表达的改变,以及BM—SCs在大鼠脑内的存活、分化情况。方法黑质、前脑内侧束两点法注射6一羟多巴胺(6-OHDH)并行为学分析筛选PD模型大鼠。将PD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BMSCs移植术后4周和8周,观察大鼠姿势不对称性,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显色方法检测黑质和纹状体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的表达变化以及BMSCs在大鼠体内的存活、迁移及分化情况。结果BMSCs黑质内移植可使PD模型大鼠的转动频率由(10.62±2.97)r/min降至(4.65±1.08)r/min(P〈0.01),显著增加毁损侧黑质TH阳性细胞数量和纹状体内TH阳性纤维密度。BMSCs在大鼠黑质内可以存活至少8周,部分细胞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结论黑质内移植BMSCs对PD模型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直流电核团毁损术毁损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的内侧苍白球(GPi),记录其手术前后脑电生理活动的变化,以探讨内苍白球射频毁损术治疗PD的可能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GP毁损组、假手术组及正常组。对PD毁损组和假手术组大鼠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右侧黑质致密部(SNc)、中脑腹侧被盖区(VTA)两点注射法建立PD大鼠模型,并经腹腔注射阿扑吗啡(APO)诱发旋转以对模型建立进行评价。通过多导联宏电极在体脑电生理记录技术对各组大鼠进行右侧(注射侧)大脑皮层M1、M2区脑电及纹状体场电位的连续24小时记录,同时进行视频录像。对GP毁损组大鼠行直流电GPi毁损术,术后4天对各组大鼠均行阿扑吗啡诱导旋转行为检验,继续记录脑电活动,记录数据经频率谱分析及相干分析以揭示各记录位点信号的频率成分以及不同位点神经元集群间的功能连接和同步性。结果:对GP毁损组大鼠毁损术前后在清醒静息状态下的皮层脑电和纹状体场电位有明显改变,术后HVSs(High Voltage Spindles)在持续时间上明显缩短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对各组大鼠术后在静息状态下的脑电信号进行对比,GP毁损组大鼠较假手术组的HVSs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均减少并接近正常组大鼠水平,相干性分析显示GP毁损组大鼠术后在HVSs频段(5-13Hz)上的相干程度显著小于假手术组。结论:在清醒静息状态下6-OHDA建立的PD大鼠皮层-基底节环路上HVSs持续时间延长发生频率增高,经GP毁损术后其时间缩短发作次数减少同步性降低并接近正常水平,从而改善PD症状,该现象可能解释临床采用苍白球射频毁损术治疗PD的治疗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大脑中动脉供血区(MCA)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探讨梗死侧侧脑室旁深部髓质静脉(DMV)数量与脑血管反应性(CVR)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首次发生患侧MCA供血区卒中患者109例,并已完成TCD CO_2负荷实验和SWI等检查。根据SWI图像将DMV数量分为3级,5条为1级;5-10条为2级;10条为3级,分析DMV分级与CVR的关系。结果:根据排除标准共纳入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53例,DMV 1级、2级和3级分别有29、18、6例患者,MCA平均CVR为0.40±0.18。DMV 1级CVR为(0.45±0.22)、2级为(0.35±0.15)和3级为(0.20±0.11),3组患者间CVR存在明显差异(P0.05),且DMV 3级组较DMV 1级组、2级组显著降低(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DMV分级与CVR间存在明显的负性相关关系(P0.001)。结论:MCA供血区脑梗死患者DMV分级与患侧MCA CVR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全球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本质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选择性、进行性死亡",发病机制不清。研究发现神经炎症在PD病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表现在:PD病人和动物模型中,黑质局部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激活,血脑屏障受损及外周T淋巴细胞浸润。但PD中神经炎症发生的机制尚未阐明。本文将综述神经炎症在PD中的表现及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从神经炎症的角度为PD防治的研究提供可能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在快动眼睡眠状态下皮层脑电和基底节场电位的异常变化。方法:用6-羟基多巴胺(6-OHDA)脑内两点注射法建立PD大鼠模型,并经阿扑吗啡注射诱发旋转对模型进行评价。通过多导宏电极在体电生理记录技术结合视频录像,对正常大鼠和6-OHDA大鼠PD模型进行苍白球场电位和皮层M1、M2区脑电的多部位24小时同时记录。功率谱分析和相干分析用于揭示快动眼睡眠状态下各记录位点信号的频率成分以及不同记录位点神经元集群之间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6-OHDA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在REM期间的皮层脑电在θ和γ频段上都有变化:初级运动皮质M1区的θ频段成分消失,辅助运动区M2的θ频段成分略有增加,患侧苍白球的θ频段成分增大显著;M1区的γ频段成分增大,而γ频段成分在苍白球基本没有变化。结论:6-OHDA对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害可造成大鼠双侧皮层M1区θ节律的消失和γ节律的增强,以及对侧M1-M2区之间在γ节律上的同步被显著增强,而γ节律在苍白球没有变化。这些异常电活动可能是由于VTA受损引起从而与帕金森病的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