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最为常见的获得性脑部变性性疾病,本世纪初,德国神经病理学家Alzheimer首先报道一例进行性痴呆以来,该病已经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该病的患病人口数量正在逐年增加,成为导致老年痴呆的主要原因.但是由于该病的病因复杂,而且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缺乏足够的特异性,使其病变早期的诊断准确率不高,此外,由于其发展过程缓慢,往往缺乏早期无创敏感的诊断方法.海马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无创伤性的体外测量颅内结构的方法,而且测量结果准确可靠.随着MRI测量技术地不断改进,软件开发及临床研究地不断深入,通过其对与海马各种相关疾病的认识将不断提高,从而为临床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分期、治疗和预后提供了更多有重要价值的信息.本文欲通过对近年来海马结构的磁共振研究进行综述,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的磁共振成像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瞬目反射对老年人脑干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对100例老年人(50例健康受试者、50例脑干梗死患者)进行BR检测。确定BR正常值,记录各组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并对50例脑干梗死患者行MRI检测,比较MRI与BR对脑干梗死的诊断阳性率。结果:健康对照组BR各波潜伏期的平均值分别是R1为10.9 ms、R2为30.4 ms、R2'为29.5 ms,波幅的平均值分别是R1为306.3μv、R2为276.7μv、R2'为257.8μv。脑干梗死组中有44例BR异常,其中6例中脑梗死患者BR正常;36例桥脑梗死患者BR完全异常;8例延髓梗死患者R1正常,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BR与MRI检查对脑干梗死的诊断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瞬目反射是一种早期诊断脑干梗死的有价值的临床电生理方法,相对于传统MRI检查,其诊断率稍低,但能敏感地反应脑干尤其是脑桥的病变情况,对定位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免疫受损人群的增多,近年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率逐渐升高,由此导致的致病率也逐年上升.如何及时诊断并有效的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已成为临床上面临的挑战之一.该文就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及现有的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随着糖尿病患者人群数量逐年增加,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并发症作为糖尿病防控的重点,影响着患者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近年来,人们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的认识有所提高.糖尿病共患疾病是与糖尿病同时出现或先后发生的疾病,糖尿病发生机制复杂,与多种疾病和代谢异常相关,糖尿病共患疾病因为可能与糖尿病存在相关的发病机制因此对糖尿病的治疗及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对于糖尿病及其共患疾病的研究目前也逐渐引起学界的重视,部分内分泌科医务工作者及糖尿病患者对之了解不够充分,因此本文对糖尿病与共患疾病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定量蛋白质质谱技术应运而生,在基础科学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质谱技术检测蛋白质差异表达、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以及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不同的生物系统中解决不同的生物学问题,在临床诊断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社会及自然环境的改变,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大脑作为人类认知所特有的器官,在神经系统疾病中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具有结构的复杂性及组织功能性的严密性,对其研究更需要高产出,更系统的研究方法。质谱技术的高精确性及高灵敏度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因此本文主要介绍基于"鸟枪法"的串联质谱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理及临床诊断中的重要应用,并对目前的研究现状做一个展望。  相似文献   

6.
骨性关节炎是影响人类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最常见关节疾病之一,是一种以骨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继发性周围骨质增生为特点的慢性关节疾病,又被称为退行性关节炎.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常累及全身骨关节中的脊柱、髋关节和膝关节等负重较大的关节,导致受累关节僵硬、变形,从而使关节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常见症状为受累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休息后缓解及晨起关节僵硬感。由于人口老龄化加重,导致其发病率连年增加。但由于其病因及病机复杂多样,目前医学界还没有确切的结论,导致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就近几年来文献中提及的骨性关节炎病因及病机做一综述,有利于我们继续探索,早日认清这种疾病,治愈这种疾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西方国家较为常见,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呈上升趋势,且发展逐渐低龄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可能因持续性肝损伤而导致纤维化进展,可与慢性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一样发展到终末期肝硬化,并出现肝硬化严重并发症,也有可能发展成肝癌,最终需要肝移植治疗。它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影响人类的生活及生存质量。多因素的发病机制使其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研究和了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对人类非常重要,如果在疾病的早期,也就是单纯性脂肪肝阶段就对疾病进行干预,这样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NAFLD是人类在本世纪需要面对的疾病之一,因此研究它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肿瘤心脏病学是对肿瘤病人在其恶性肿瘤的治疗期间所出现的心脏毒性的早期诊断、预防、治疗和监测。随着肿瘤学基础研究的深入及临床治疗的飞速发展,肿瘤病人的病死率逐年降低,从而引起肿瘤幸存者人数逐年升高。不幸的是,所有的抗肿瘤药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毒性,所以肿瘤幸存者往往伴有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其次,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肿瘤与心血管疾病共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再者,由于肿瘤与某些心血管疾病(如房颤)具有"共同发病机理",进一步增加了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共患病的人数。因此,肿瘤或心血管病专家在管理越来越多的肿瘤-心脏病共患病病人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全面、有效、及科学地管理肿瘤-心脏病共患病病人,预防肿瘤病人因肿瘤的治疗而诱发心血管疾病,及避免肿瘤患者因继发心脏疾病或心脏疾病患者因继发肿瘤而影响对其首发病的治疗,因而产生了肿瘤心脏病学。肿瘤心脏病学的目的在于联合心脏病和肿瘤专家、及基础、转化医学、和临床研究科学家来共同增进肿瘤幸存者心血管系统的健康。肿瘤心脏病学涉及的领域主要包括:对肿瘤患者的原发肿瘤及肿瘤患者同发或继发的心脏疾病的临床治疗;对肿瘤患者因放射及化学药物治疗而引起的心脏毒性的早期诊断;对肿瘤病人继发心脏疾病危险因素分层及预防;以及对肿瘤患者心脏病的治疗及对放化疗所引起的心脏毒性的治疗和监测。因此,肿瘤心脏病学不单是对肿瘤病人出现心脏并发症的临床治疗学,而且包括了推动肿瘤心脏病学赖以发展的基础研究,以阐明肿瘤心脏病的发病机理,从而为肿瘤心脏病的早期诊断、治疗、预防、及监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发生改变,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检出率逐年增加,高尿酸血症是继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之后的“第四高”,其发病率已趋于年轻化,因此,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是研究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及预防疾病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关于高尿酸血症模型建立的文献较多,笔者对近年相关文献进行了查阅,总结了常见的动物模型并对增加尿酸来源、抑制尿酸酶活性、抑制尿酸排泄及其他造模方法进行了综述。可为研究治疗、预防高尿酸血症相关药物以及模型的构建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人巨细胞病毒是疱疹病毒科的一个成员,在全世界呈广泛分布,现在发现该病毒不只在新生儿,免疫抑制及免疫缺陷患者中导致广泛的临床症状甚至死亡,而且与人类三大疾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及糖尿病有关,因此在当前人类疾病防治中CMV感染的研究成为一个热门课题。本文就病毒感染的多聚酶链反应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