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庚 《生物学通报》2001,36(4):15-16
1 意识丧失的检查当发现有人突然发生意识丧失时 ,首先要判断患者有没有心跳和呼吸。如果有呼吸心跳 ,晕厥的病人一般在数分钟之内会自行清醒 ,往往不会超过 10 min。持续的意识丧失则是昏迷 ,昏迷时间越长 ,昏迷程度越深 ,说明病情越重。检查昏迷患者可采用如下方法 :大声呼唤其名 ,轻拍患者肩部 ,掐按患者的人中穴等 (人中穴位于人的鼻唇沟中央 )。如果没有反应 ,说明患者已处于昏迷状态。此外 ,还可以用手电筒对患者进行瞳孔对光反射检查 :拨开患者眼皮 ,使瞳孔暴露 ,打开电筒 ,先将光柱照在患者脸上 ,然后将光柱移向患者瞳孔 ,再将光柱…  相似文献   

2.
赖江卉 《蛇志》2017,(2):182-183
目的探讨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采用急诊系统干预方案实施救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120例,按随机分组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干预方案进行救治,观察组采用急诊系统干预方案进行救治,比较两组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急诊救治效果、救治后苏醒时间和治疗总时间、急诊救治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急诊救治总有效率达91.7%,高于对照组的71.7%,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救治后苏醒时间和治疗总时间比较,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诊救治期间发生不良事件1例,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8例,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采用急诊系统干预方案实施救治,能促使患者短时间内苏醒,维持血糖稳定,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患者周炳树,年龄59岁,性别男,职业农民,崇安县武夷乡黄柏村人。一九八七年七月十三日晚七时,捕蛇时才慎被五步蛇咬伤左手掌背,请当地蛇医治疗中毒症状不能控制,伤口疼痛剧烈,出血。头痛、眼花、呕吐,继而出现意识蒙胧,烦躁。翌日中午患者昏迷不醒,送县医院抢救治疗。病人既往身体健康。检查:患者发育与营养中等,面色苍白,神志昏迷,呼吸急促,体温38.6℃,脉搏102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60/46mmHg,角膜反射消失,瞳孔对光反射极弱,右侧瞳孔扩大,项强,无吞咽咳痰功能,小便失禁。左手臂及左胸部有大片紫红色瘀血斑,左侧腋下淋巴结肿大。心率速,心音低纯,无杂音。肺部闻及少量干性罗音,腹部轻度膨隆,肝脾未触及,肠鸣音存在。膝神经反射消失,右侧肢体肌张力减退,对痛觉刺激无反射。  相似文献   

4.
瞳孔对光反射系统和快速扫视系统在解剖学和功能上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快速扫视系统对瞳孔的光反射系统是否有调制作用尚无报道。研究这两个系统间的调制作用,必须了解光刺激不均匀和近反应对瞳孔直径变化是否有影响。该研究以人为被试,设计了一种全新的实验方法,研究光刺激不均匀和近反应对瞳孔直径变化的影响。实验方法:将被试的一只眼用密闭的眼罩罩住给予脉冲光刺激,刺激由位于眼罩内全视野范围水平排列的一排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s,LEDs)给出,被试的另一只眼用来记录眼动和瞳孔直径的变化,研究水平方向的快速扫视对瞳孔对光反射时瞳孔直径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比较被试注视视野内不同位置的瞳孔对光反射相对收缩率无显著差异(P=0.148, 非配对样本t检验)。结论:本方法消除了光刺激不均匀和近反应对瞳孔直径变化的影响,可用于研究快速扫视系统对瞳孔光反射系统间的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蛇志》2017,(4)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4例,依据术后有无感染进行分组,其中感染组42例,未感染组42例,并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是否放置引流管及放置时间以及术后患者的意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感染组患者的年龄大于未感染组(P0.05)。术后感染组的病因构成与术后未感染组的病因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术前有无合并症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有无使用显微镜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放置引流管的时间、引流量及3天内昏迷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大、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术后放置引流管及术后3天昏迷的患者较易出现感染;神经外科术后出现颅内感染与多种因素相关,针对危险因素实施护理可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蛇志》2018,(3)
目的探讨重症昏迷患者不同眼部护理干预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5月我院重症监护室的重症昏迷患者147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各49例,A组患者采取清洁眼睑、贴水胶体敷料等措施进行护理,B组患者采取清洁眼睑、定时滴注氧氟沙星眼凝胶等措施进行护理,C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分析干预后第3、5天时3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第3天时,A组患者的双眼阴性角膜上皮细胞脱落例数较C组高(P0.05);干预第5天时,A组患者双眼阴性角膜上皮细胞脱落例数均较B、C组高(P0.05),且B组角膜上皮细胞脱落例数较C组高(P0.05)。结论加强重症昏迷患者眼部护理,可确保角膜上皮细胞脱落改善效果明显提高,减少眼部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昏迷患者的迅速分诊与急救方法。方法:参照5级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和急诊危重病降阶梯治疗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120例急诊治疗昏迷患者进行规范化分诊、急救护理,回顾性分析其诊疗效果。结果:120例昏迷患者有90例(75.00%)治愈出院,17例(14.17%)因病情平稳转至相关科室进行治疗,13例(10.83%)病死,急诊治疗总有效率和病死率分别为89.17%和10.83%。结论:分诊和急救处置的规范化对患者治愈和预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陈育芬  陈权海 《蛇志》2007,19(2):107-107
1临床资料患者,男,20岁,因交通事故致双下肢毁损伤及多处血管断裂于当日18:58由当地医院送入我科。入院时检查:患者意识丧失,面色、口唇苍白,四肢冰凉,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迟钝,无自主呼吸,血压测不到,心率118次/分;左膝以下,右髋以下严重毁损,有大量血液流出  相似文献   

9.
光照能明显改变正常人和动物瞳孔的大小,而精神疾病及药物滥用则影响人和动物瞳孔对光的反应性.因此,瞳孔对光反应异常可以用作检测精神疾病和药物滥用的指标.有关药物滥用是如何影响瞳孔对光的反应性的研究还很少.为定量地测量成瘾性药物对瞳孔光反应变化的影响,该文采用猕猴为实验对象,通过在黑暗环境中测量猕猴在吗啡给予前和吗啡给予后的不同时间段,其瞳孔直径大小以及其对光反应能力的变化情况,来系统研究吗啡是如何影响这种非自主性反射系统的.研究发现,吗啡给予降低了猕猴在黑暗环境中的扩瞳反应,并且降低了瞳孔对光反应的收缩率.该文为将瞳孔对光反应特征用作鉴定吸毒者的检测手段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邓上勤 《蛇志》2013,25(1):32-34
目的探讨昏迷患者的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抢救室→各专科病房或ICU)一体化救治模式及效果。方法对我院出诊收治的166例昏迷患者由急诊急救人员于院前采用呼吸与循环管理、镇静、脱水降颅压、途中转运及监护等措施急救,并与院内急诊、ICU或各专科急救的无缝衔接等急救措施。结果 166例患者抢救成功137例,抢救成功率82.53%。结论昏迷患者实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可明显缩短就诊时间;院内积极配合开通绿色通道,各病区急救无缝衔接,可显著提高院内的抢救成功率。规范院前处置、途中转运、监护与院内急救无缝衔接一体化救治是提高昏迷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下止血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了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止血措施,观察组(52例)行急诊内镜下止血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通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疗效、不同病灶大小的治疗成功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估急诊内镜下止血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8.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0.8%,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不同病变大小止血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从止血治疗成功率来看,随着病变大小的增加,止血成功率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大便潜血转阴,呕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并且术后再出血率也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急诊内镜下止血联合生长抑素对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明显改善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但对病变范围较大的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冠心病患者血清生化水平及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14 C呼气试验检查,将呼气试验阳性患者分为观察组,阴性患者分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检测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生化水平及颈动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TC、LDL-C、HCY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内膜厚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稳定斑块与总斑块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稳定斑块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影响脂蛋白代谢,激活炎症反应,增加冠心病患者动脉硬化发生的风险,应早期积极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熊秀清 《蛇志》2000,12(3):77-78
我院于 1 998年 4月成功抢救 1例眼镜蛇咬伤致自主呼吸停止 40 h,现将抢救过程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病例介绍  患者 ,男 ,2 4岁 ,于 1 998年 4月 2 0日下午 1时 ,右手食指不慎被眼镜蛇咬伤 ,当时除自感伤口麻木外未感不适 ,即自行用清水冲洗伤口 ,伤口上端结扎 ,2 h后自觉头晕、乏力、恶心 ,3h后由家人护送急诊。检查 :体温 36℃、脉搏 1 0 0次 /分、呼吸 2 3次 /分、血压 1 4/8k Pa、神志模糊、嗜睡、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直径3.5mm,对光反射存在 ,右手食指可见蛇咬伤伤口 ,局部红肿 ,即予制动伤肢 ,在距伤口近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乳酸清除率及危重疾病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脓毒症休克及严重脓毒症患者92例,其中脓毒症休克37例,严重脓毒症者55例;存活60例,死亡32例。对本组患者血清PCT、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进行分析,探讨以上指标对其预后的评定价值。结果:1死亡组血清PCT、APACHEⅡ、乳酸分值均大于存活组,左心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及早期乳酸清除率小于存活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2脓毒性休克组血清PCT、APACHEⅡ、乳酸分值均大于严重脓毒症组,LVEF及早期乳酸清除率小于严重脓毒症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3本组乳酸与APACHEⅡ呈正相关性(P0.01),早期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呈负相关性(P0.01)。结论:PCT、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评分可以作为脓毒血症预后的有效评估指标,通过对PCT、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评分监测以便尽早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改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及血乳酸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2月到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创伤性休克患者186例,根据患者的最终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其中在病情平稳后转出重症监护室的作为存活组(106例),死亡的患者作为死亡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入院后12h、入院后24h的血浆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及血乳酸水平,分析血浆D-二聚体、CRP及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的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D-二聚体、CRP水平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血乳酸水平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的D-二聚体、CRP、血乳酸水平在各个时间点均低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血浆D-二聚体、CRP及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r=0.564、0.676、0.506,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CRP及血乳酸水平与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存在相关性,临床上可对其进行检测来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救治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2月到2015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80例,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为患者进行治疗,对出现所有并发症的患者进行抢救治疗。首先为患者镇痛吸氧,然后让患者镇静之后对其进行看护,严格观察患者的体征,对于一些没有出现相应并发症,或者只是心律失常的患者采用溶栓治疗的方式进行诊治。结果:在80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采用溶栓治疗的方式成功诊疗的患者有59例,占到总例数的73.7%,病情明显没有好转的为21例,占总例数的26.3%。接受观察的患者当中没有发生死亡的。然而,把患者往住院部转移的途中有两例患者死亡,占到总例数的2.5%,两例患者之中,有一例患者的死亡原因是顽固性心力衰竭,另外一例的死亡原因是心源性休克。结论:在临床上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诊疗时,早期可以对患者采用静脉溶栓的治疗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将患者的痛苦降到最低,也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蛇志》2015,(1)
目的探讨急腹症患者的疾病谱及临床治疗护理措施。方法对2011年5月~2012年1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腹症患者362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胃肠炎34.2%,泌尿系结石23.1%,盆腔炎7.8%,消化道出血7.5%,胆系结石6.7%,阑尾炎3.5%,泌尿系感染5.2%,腹内肿瘤2.4%,腹膜炎1.5%,其他8.5%。从诊疗措施来看,94.7%的患者接受了血、尿、便常规检查中的1项或全部,31.4%的患者接受了腹部超声检查,5.8%的患者接受了X线或CT检查,3.7%的患者接受急诊心电图检查。主要治疗和护理措施为79.3%的患者接受急诊口服药物/输液治疗或转普通门诊随诊,11.8%的患者接受8h以上急诊留观治疗,2.3%的患者接受急诊抢救,6.3%的患者接受住院检查及治疗(包含部分曾接受观察和抢救的患者)。结论急腹症的病因多样,其中以急性胃肠炎和泌尿系结石为主要病因;了解急腹症的疾病谱对提高急腹症诊疗和护理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CTA在指导急诊动脉栓塞治疗腹盆部大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腹盆部大出血患者32例,动脉栓塞前在抗休克同时行急诊CTA检查,明确出血部位、范围、性质,立即在CTA指导下行选择性DSA,并栓塞出血支血管.结果:32例均经CTA检查明确了出血部位,DSA符合率81.3%.CTA与选择性DSA在显示造影剂外溢征象及病变性质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在显示出血支动脉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29例(90.6%)动脉栓塞后出血停止或控制,休克得到纠正;3例(9.4%)动脉栓塞后出血仍不能控制,其中2例而后行外科手术治疗,1例而后行内镜治疗.结论:CTA指导下行急诊动脉栓塞治疗腹盆部大出血迅速简便、安全性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盐酸戊乙奎醚治疗脓毒性休克临床疗效.方法:40例脓毒性休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盐酸戊乙奎醚治疗组(PH组,n=20)),对照组予山莨菪碱(654-2)治疗;PH组予盐酸戊乙奎醚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及末梢转暖时间,给药后2h、6h、12h时点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瞳孔、动脉血氧饱和度、肠鸣音及血乳酸含量变化.结果:PH组、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组末梢转暖持续时间明显延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乳酸含量下降、动脉氧饱和度明显改善;PH组心率、平均动脉压、瞳孔、肠鸣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PH组血乳酸水平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在2h、6h时点心率、瞳孔、肠鸣音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APCACHE Ⅱ评分、SOFA评分较治疗前减少(P<0.05),且PH组评分减少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可明显改善休克患者微循环,无明显增加心率、抑制肠蠕动副作用,是脓毒性体克患者较理想的血管活性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血红蛋白200 g/L以上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于我中心就诊手术治疗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按血红蛋白计数≥200 g/L和200 g/L分为A组和B组,完善术前检查后进行手术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效果和随访情况;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中情况包括: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心脏停搏时间、心脏自动复跳情况;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机械通气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手术后24小时内出血量、二次开胸止血例数和血管活性药物评分,以及监护室内肝肾功能异常和肺部并发症发生例数。结果:A组死亡3例(5.2%),23例术后3个月随访效果良好;B组死亡2例(5.8%),12例术后3个月随访效果良好。两组患者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和心脏停搏时间、自动复跳例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B组比较,A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和监护室滞留时间长,术后24小时出血量多,血管活性药物使用评分高,肝肾功能异常例数和肺部并发症发生例数较多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二次开胸止血例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红蛋白200 g/L以上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与其他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效果相似,但手术后恢复慢,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