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名称: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 材料类别:刺楸大树及幼树1—2年生枝条上的顶芽和侧芽。培养条件:接种培养基为1/2 MS附加 BA0.5—1.0或KT0.5—1.0mg/l(单位下同)及NAA0.05  相似文献   

2.
长白山林区核桃楸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种群年龄结构、存活曲线统计和Leslie模型对长白山核桃楸种群在水胡林、针阔混交林、核桃楸占优杂木林和杂木林4种不同群落类型中种群数量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和预测。结果表明,核桃楸种群表现出衰退型的年龄结构特点,幼苗和幼树比例较小,种群在幼年期死亡率较高,反映出核桃楸种群15~20龄在个体经历了比较强烈的环境筛作用;Leslie模型预测显示,核桃楸幼苗数量和种群总数量在今后35年基本呈下降趋势,除在核桃楸占优的林分中种群维持增长外,在其它3中森林类型都表现出衰退趋势。因此,促进核桃楸的天然更新、加强幼苗幼树的抚育工作对长白山地区核桃楸种群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声法提取核桃楸单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单宁含量。通过正交试验法考察丙酮体积分数、超声温度、超声时间及料液比等4个因素对超声法提取核桃楸单宁的影响,并得出最佳提取条件。核桃楸外果皮单宁最佳提取条件为:丙酮体积分数40%、超声温度40℃、超声时间40 min、料液比1∶15。核桃楸叶单宁最佳提取条件为:丙酮体积分数50%、超声温度60℃、超声时间30 min、料液比1∶20。核桃楸外果皮及叶单宁对羟基自由基、亚硝酸根离子及超氧阴离子均有较强的清除能力。核桃楸叶单宁对三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整体上强于核桃楸外果皮单宁。这表明核桃楸单宁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是很好的天然抗氧化剂,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运用种群年龄结构、存活曲线统计和Leslie模型对长白山核桃楸种群在水胡林、针阔混交林、核桃楸占优杂木林和杂木林4种不同群落类型中种群数量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和预测。结果表明,核桃楸种群表现出衰退型的年龄结构特点,幼苗和幼树比例较小,种群在幼年期死亡率较高,反映出核桃楸种群15~20龄在个体经历了比较强烈的环境筛作用;Leslie模型预测显示,核桃楸幼苗数量和种群总数量在今后35年基本呈下降趋势,除在核桃楸占优的林分中种群维持增长外,在其它3中森林类型都表现出衰退趋势。因此,促进核桃楸的天然更新、加强幼苗幼树的抚育工作对长白山地区核桃楸种群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探究植物分布规律和群落构建机制是揭示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重要途径。该文以华北地区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林为研究对象, 基于野外84个样方的调查数据, 通过径级分析、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胡桃楸林的空间分布规律, 并通过亲缘关系指数计算、植物功能性状等方法研究了胡桃楸林的物种共存机制。结果表明, 华北地区胡桃楸的胸径相对较小(平均5.36 cm), 种群年龄较低; 海拔、坡度、坡位和人为干扰程度是影响华北地区胡桃楸分布的主要因子。研究区域内的胡桃楸大部分生长于山体中下部海拔较低的缓坡, 且人为干扰相对较少的区域, 各分布区域中胡桃楸林的分布规律各异。胡桃楸林物种的构建由生态位机制主导, 其中河北、陕西、天津的胡桃楸林物种共存过程主要受负密度制约的影响, 北京、山西的胡桃楸林的物种共存过程主要受环境选择驱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胡桃楸提取物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甲基四氮盐(XTT)还原法评价胡桃楸提取物对白念珠菌的生物膜形成及黏附性的影响。镜下观察胡桃楸提取物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态学影响。结果胡桃楸提取物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膜50%及90%的最小抑制药物浓度(SMIC50、SMIC90)分别为15.2μg、23.4μg。胡桃楸提取物作用浓度大于20μg时对该菌细胞黏附有抑制作用。30μg胡桃楸提取物可完全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结论胡桃楸提取物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的膜形成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核桃楸种源选择试验及其环境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13个核桃楸种源,在黑龙江省林口和兴隆两个试验点进行播种育苗,调查1年生苗木生长量,进行核桃楸种源选择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核桃楸在两地播种后,苗高、基径生长量差异显著,适合林口地区的优良种源为绥阳、和龙、帽儿山和辉南种源;适合兴隆地区的优良种源为抚松、和龙、兴隆和绥阳种源。林口试验点核桃楸种子直径与1年生苗木基径生长量的相关系数达到了显著水平,可以作为反映基径生长量的指标,用线性函数模型来模拟核桃楸种子与苗木的生长情况的相关系数和拟合度相对较高。通过对13个种源地和2个试验点的主要环境因子差异与其1年生苗生长性状差异相关性分析,核桃楸不同种源1年生苗高与纬度和年平均气温等环境因子有一定相关性,且呈负相关,核桃楸种源可适当向北移栽。  相似文献   

8.
胡桃楸提取液对肿瘤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胡桃楸提取液对Hela和K562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胡桃楸提取液对Hela、K562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胡桃楸提取物体外作用于Hela细胞可引起细胞周期在S期的停滞,这种效果随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胡桃楸提取物体外作用于K562细胞,可引起细胞周期在G1期的停滞,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胡桃楸提取液对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可能通过S期阻滞实现,对K562细胞抑制作用可能通过G1期阻滞实现。  相似文献   

9.
胡桃楸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闻平  陈蕾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5,17(5):335-335,338
目的 探讨胡桃楸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NCCLS方案检测胡桃楸提取物和伊曲康唑(ICZ)、氟康唑(FCZ)、两性霉索B(AMB)和5-氟胞嘧啶(5-FC)对133株白色念珠菌体外生长抑制作用。结果 标准菌株JC1A的MIC结果表明胡桃楸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作用相当于FCZ,略低于ICZ、AMB和5-FC;临床分离株对ICZ和FCZ的耐药率很高,对胡桃楸提取物的耐药率较低。结论 胡桃楸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生长有强力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工混交林中杉木,恺木和刺楸细根养分过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比较分析了杉木-桤木和杉木-刺楸混交林中杉木、桤木和刺楸活细根、死细根的N、P、K含量,结果表明,桤木细根N迁移能力较强,刺楸较弱,杉木细根N不迁移;P在桤木和刺楸细根中迁移能力较强,而在杉木细根中基本不迁移;3个树种细根脱落前者将K迁移回树体内,比较分析2个混交混林中活细根N、P、K在树种间的差异,发现在杉木-桤木混交林中桤木根部N可能向杉木迁移,而在杉木-刺楸混交林中刺楸根部K可能向杉木根部迁  相似文献   

11.
人工混交林中杉木、桤木和刺楸细根养分迁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比较分析了杉木 桤木和杉木 刺楸混交林中杉木、桤木和刺楸活细根、死细根的N、P、K含量 .结果表明 ,桤木细根N迁移能力较强 ,刺楸较弱 ,杉木细根N不迁移 ;P在桤木和刺楸细根中迁移能力较强 ,而在杉木细根中基本不迁移 ;3个树种细根脱落前都将K迁移回树体内 .比较分析 2个混交林中活细根N、P、K在树种间的差异 ,发现在杉木 桤木混交林中桤木根部N可能向杉木迁移 ,而在杉木 刺楸混交林中刺楸根部K可能向杉木根部迁移 ,但迁移机制还有待于从根 土界面生态过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张丽敏  薛晶  封彦杰 《生物学杂志》2014,(2):100-103,108
对胡桃楸树根、树皮(茎皮)、枝皮、树枝(当年生枝条)、树叶5个营养器官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进行生长期动态测定比较,结果显示:胡桃楸POD同X-.酶表达具有发育阶段性和器官特异性;胡桃楸不同器官共有酶带B1,该酶带可能是胡桃属的特征性酶带;胡桃楸pod同工酶分析宜采用根、茎皮、枝皮部。试验结果为胡桃楸进一步食药用开发利用、引种栽培提供生化水平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胡桃楸提取液对肿瘤细胞Hela、K562的抑制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用MTT方法分析胡桃楸提取液对Hela、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端粒酶PCR ELISA试剂盒分析胡桃楸提取液对Hela、K562细胞端粒酶的影响。结果 Hela细胞24、48和72 h的LD50分别为406.18μg/mL、319.48μg/mL和112.84μg/mL。K562细胞24 h LD50为154.50μg/mL。HLF细胞LD50为918.69μg/mL。胡桃楸提取液可抑制Hela细胞和K562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而对HLF细胞端粒酶活性影响不大。结论胡桃楸提取液对Hela细胞、K562细胞有抑制作用,在低浓度下对HLF细胞杀伤不大。对肿瘤细胞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端粒酶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14.
胡桃楸是东北东部山地阔叶红松林的重要组成树种。以胡桃楸个体有性生殖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株定枝调查,研究了胡桃楸芽种群分化、物候及散粉规律、颗粒生长发育过程及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胡桃楸壮龄树芽种群分化简单。2.胡桃楸个体间花期物候差异很大,并具有典型的雌雄异熟现象。3.胡桃幼果期生长速度快,生长分化现象严重,疏果率高;进入果实生长后期之后,生长速度及疏果率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5.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方法,以胡桃楸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一年内不同月份胡桃楸不同部位总黄酮、总酚的含量变化,同时对胡桃楸提取物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显示,乙醇浓度60%,超声时间40 min,料液比1:20,提取温度30℃为最佳提取参数。在此条件下,不同采摘时期胡桃楸不同部位的总黄酮、总酚含量存在显著差异。5~7月份叶和小枝的总黄酮及总酚含量明显高于8~10月份,其中7月份叶的总黄酮总酚含量最高,分别为12.56±0.33和76.98±3.73 mg·g-1,然而茎皮总黄酮、总酚含量随月份增加呈持续下降趋势。体外抗肿瘤研究表明胡桃楸叶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口腔表皮样癌细胞KB的增殖抑制作用,其中7月份胡桃楸叶提取物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更明显,其IC50值为0.24 mg·mL-1。本研究为胡桃楸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张东来  张玲  葛文志 《植物研究》2017,37(5):658-663
为了探求不同光环境对胡桃楸幼苗生长的影响,对全光照(100%光照)、中光照(60%光照)、低光照(30%光照)3种光环境下胡桃楸幼苗的生长、形态特征、生物量分配和水分特征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胡桃楸幼苗的形态在不同光环境下存在明显的可塑性变化,生物量分配和水分特征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低光照条件下,胡桃楸幼苗生长快,株高、地径分别为全光照的1.14、1.18倍;冠幅大,是全光照的1.40倍;叶片宽大,叶长和叶宽分别是全光照的1.25和1.36倍;分枝数明显少于全光照。3种光环境下胡桃楸幼苗地上部分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地下部分差异不显著。叶片相对含水量随着光照的降低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全光照条件下叶片饱和持水量与叶片干鲜比明显大于遮阴条件;3种光照条件下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胡桃楸幼苗为适应不同光环境,在形态和生理方面都做出适应性调整,适当的遮阴处理有利于胡桃楸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7.
洞庭平原褐家鼠年龄分组及种群年龄动态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李世斌  陈安国 《兽类学报》1993,13(2):123-130
本文采用1986年10月—1989年12月在洞庭平原收集的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标本,以胴体重作指标,参考繁殖特征,将褐家鼠划分5个年龄组:Ⅰ.幼体组,雌鼠<60克,雄鼠<70克;Ⅱ.亚成体组,雌鼠60—99克,雄鼠70—119克;Ⅲ.成体Ⅰ组,雌鼠100—139克,雄鼠120—169克;Ⅳ.成体Ⅱ组,雌鼠140—189克,雄鼠170—219克;Ⅴ.老体组,雌鼠>190克,雄鼠>220克。种群年龄结构的季节动态特征是:开春时以Ⅲ、Ⅳ组占优势,初夏时Ⅰ、Ⅱ组明显增加,7、8、9月各年龄组比例较均匀,冬季以Ⅱ、Ⅲ组为主。还探讨了年龄与体重、体长、尾长及繁殖率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胡桃楸提取液诱导K562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考察胡桃楸提取液是否具有诱导K562细胞p52蛋白及p21蛋白的作用,初步探讨胡桃楸提取液诱导K562细胞凋亡机制。方法:以Western-blot方法检测胡桃楸提取液对K562细胞p53蛋白及诱导K562细胞p53蛋白和p21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落叶松水浸液对胡桃楸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立学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6):1145-1147
研究了落叶松水浸液对胡桃楸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25 g ·kg-1浓度的落叶松根水浸液,125 g·kg-1浓度的落叶松皮、枝水浸液对胡桃楸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均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12.5 g·kg-1和25 g·kg-1浓度的落叶松根水浸液、12.5 g·kg-1浓度的落叶松皮水浸液对胡桃楸幼苗苗高、地径生长的促进作用显著(P<0.05).高浓度的落叶松叶水浸液对胡桃楸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而落叶松叶水浸液对胡桃楸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苗高以及地径的促进作用却随着水浸液浓度的降低,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施加落叶松水浸液对胡桃楸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可能与树种间的化学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刺楸对受污染土壤重金属的富集和修复效应, 以南京栖霞山的乡土树种刺楸及其根际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 截取其根基部年轮盘及根际土壤样本, 采用ICP-AES法测定年轮及土壤样本中重金属(Cu、Cd、Cr、Mn、Ni、Pb、Zn)元素含量。结果表明: 栖霞山样地中的土壤受Mn、Pb和Zn污染最为严重, 存在Cu、Cd、Mn、Pb、Zn元素的高度复合污染, Cd、Cr、Cu、Ni、Zn在土壤和年轮中存在相关性, Mn和Pb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刺楸修复受Cd、Mn、Pb、Zn污染的土壤效果并不显著, 更适用于Cr、Cu、Ni污染的土壤修复; 鉴于Cu元素含量变化特征, 刺楸也可以作为反映当地污染历史的记录载体; 刺楸年轮中的重金属元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其中Cd与Zn元素含量高度相关(r=0.984, p<0.01), 在刺楸年轮吸收重金属元素的过程中, Cu与Cd、Cr、Mn、Zn元素具有协同作用, Mn元素对其他元素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