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目的建立野生来源TW(Tianjin wild,TW)近交系小鼠的体重和血液生化正常范围并检测其毛色基因纯合性。方法分别选用F23代TW近交系成年小鼠,进行毛色基因测试,并检测动物的体重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 6周龄前,雌雄TW小鼠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周龄后雄性TW小鼠体重明显高于同期雌性小鼠体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生化检测指标中,雌雄小鼠的总蛋白和甘油三酯均值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文献报道的其他品系结果不一致。毛色基因测试,F1代小鼠的毛色为白腹野生色,其基因型为AWAWBBccDD。结论 TW小鼠毛色基因已达纯合,且在一些指标上与通用实验小鼠品系不同,具有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3.
采用HBsAg高表达细胞株(CHO-C28)试制的乙肝基因疫苗,对BALB/c小鼠进行免疫,四周后进行了血清效力评价。并同时与血源乙肝疫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乙肝基因疫苗能达到与乙肝血源疫苗相同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4.
BALB/c小鼠血小板抽样测试与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BALB c小鼠血液血小板的正常参考值范围。随机抽样BALB c小鼠 98例 ,雄性 5 0只 ,雌性 48只 ,显微镜计数法 ,按统计学原理分析 ,并对总体正常值范围估计。结果表明 ,♂ : X±SD =3 1 7 5 8± 72 0 8,μ±S X =3 1 7 5 8± 1 0 1 9,μ的可信区间估计为 3 0 0 5 0~ 3 3 4 66(90 %可信度 )、2 97 1 1~ 3 3 8 0 5(95 %可信度 )和 2 90 2 9~ 3 44 87(99%可信度 ) ,正常值范围综合估计为 1 94 92~ 41 4 95 (含 90 %总体 )、1 80 87~ 42 5 9(含 95 %总体 )和 1 5 8 67~ 45 9 62 (含 99%总体 ) ;♀ : X±SD =2 85 2 3± 71 71 ,μ±S X =2 85 2 3± 1 0 3 5 ,μ的可信区间估计为 2 67 88~ 3 0 2 5 8(90 %可信度 )、2 64 44~ 3 0 6 0 2 (95 %可信度 )和2 5 7 5 1~ 3 1 2 95 (99%可信度 ) ,正常值范围综合估计为 1 68 64~ 3 81 3 6(含 90 %总体 )、1 5 3 5 9~ 3 93 0 1(含 95 %总体 )和 1 2 8 3 6~ 42 6 65 (含 99%总体 ) ,单位为× 1 0 9 L。性别间有差异 ,P <0 0 5。本结果可为科研、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BALB/c小鼠胚胎干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嵌合体小鼠的获得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的:建立BALB/c小鼠胚胎干细胞系,并用于制作嵌合体小鼠。方法:从BALB/c小鼠囊胚内分离培养内细胞团块。建系后,进行C57BL/6L小鼠受体囊胚腔注射,制作嵌合体小鼠,结果:建立了我国第一株BALB/c小鼠胚胎干细胞系,该细胞系具有典型的ES细胞形态,碱性磷酸酶强阳性,核型正常以及具有分化为三种胚层组织的能力,并已产生5只嵌合体小鼠,结论:建立的BALB/c小鼠胚胎干细胞系具有胚胎干细胞的各种特点,可用于体内外诱导分化研究,在进一步观察生殖系嵌合情况后,决定是否可应用于基因打靶等转基因动物的制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荧光竞争性PCR技术对构建的Atp11c基因诱捕小鼠的遗传背景进行分析。方法通过PCR技术鉴定基因诱捕载体的插入位点和宿主染色体的缺失状态;利用荧光竞争性PCR技术检测宿主染色体内的诱捕载体拷贝数。结果 54对引物的PCR结果确定了诱捕载体在Atp11c第一个内含子中的插入位点,测序结果显示伴随着基因诱捕载体两端大于200 bp的碱基缺失,宿主染色体片段出现了418 bp的碱基删除;荧光竞争性PCR证实诱捕载体为单拷贝整合。结论成功解析了Atp11c基因诱捕小鼠的遗传背景,建立了快速、准确检测诱捕小鼠遗传背景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滩羊裘皮毛色调控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滩羊是中国裘皮来源的珍稀地方绵羊品种,以所产二毛裘皮而著称,二毛裘皮在国内外毛皮市场上均享有较高的声誉。毛色是宁夏滩羊重要的经济性状,滩羊多为体躯白色,头部有黑褐斑,个别个体黑头或体躯黑杂色,少数纯白。毛色与体内黑色素的数量、种类和分布等情况有关。掌握调控滩羊毛色基因的作用机制,可以有效控制其毛色性状。本文从滩羊的裘皮特性、毛色形成机理、毛色相关基因(MC1R基因、Agouti基因、TYR基因、MITF基因和KIT基因)的功能及选择信号检测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李伟  唐欢  周晓杨  魏泓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0,22(10):865-867,875
目的分析SPF级封闭群KM小鼠及近交系BALB/c小鼠的肠道菌群总菌多样性,比较两个不同遗传背景肠道总菌的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方法收集SPF级KM小鼠和BALB/c小鼠新鲜粪便,提取粪便总菌DNA,用基于细菌16S rDNA序列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分析粪便总菌多样性。结果 SPF级KM小鼠及BALB/c小鼠粪便总菌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品系内不同性别之间粪便总菌多样性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SPF级小鼠进行微生态学相关研究时,封闭群KM小鼠及近交系BALB/c小鼠均可作为选择对象,同时可忽略菌群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
邢万金  莫日根 《遗传》2014,36(10):1062-1068
小鼠是最常用的哺乳动物模式生物,其毛色有白色、灰色、黄色、黑色等,是典型的孟德尔遗传性状。但在本科遗传学教学中,一般只在介绍隐性致死基因的时候才提到小鼠毛色遗传的例子。作者深入挖掘和整理了小鼠毛色遗传的分子机制,并把这个例子贯穿于讲解孟德尔遗传以及介绍分子遗传学的基因结构、基因功能、基因调控、基因互作、基因的表观遗传学修饰和数量性状遗传等,尝试用同一个案例贯穿本科遗传学教学,培养学生建立由表及里的系统分析能力,既凸显遗传学研究的前沿性和完整性,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不同周龄Balb/c小鼠主要脏器质量、脏器系数,并进行比较。方法:取120只3周龄、5周龄、7周龄的Balb/c小鼠,雌雄各半,精确测量小鼠体重和主要脏器质量,计算脏器系数。结果:①雌性与雄性Balb/c小鼠脏器质量相比较:3周龄时肝、脾有显著差异(P〈0.05);5周龄时肝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脾、肺有显著差异(P〈0.05);7周龄时肝、肺及双肾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心、脾有显著差异(P〈0.05)。②雌性与雄性Balb/c小鼠脏器系数相比较:3周龄时肝、脾有显著差异(P〈0.05);5周龄时肝、脾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膀胱有显著差异(P〈0.05);7周龄时肺、双肾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脾、膀胱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随着周龄的增长,Balb/c雌、雄性小鼠之间,存在差异的脏器也在增多。  相似文献   

11.
对引入的BALB/c-HSF1基因剔除小鼠近一年的繁殖,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系统观察。并就三种繁殖方式的繁殖鼠交配率,受胎率,分娩率,胎间隔及隔及哺乳期仔鼠成活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野生型(HSF1^ / )动物比较,HSF1的缺乏对动物的繁殖有一定的影响,胎间隔与动物的胎次无明显的相关性,而生长曲线与BALB/c的生长曲线类似,这种现象可能与HSF1基因剔除小鼠有BALB/c-HSF1的血缘关系。  相似文献   

12.
猪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基因与毛色表型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猪的毛色表型虽然与经济性状没有直接相关,但它却对经济效益产生重要影响,在猪育种实践、商品猪生产等方面都有应用。结合PCR—AccⅡ—RFIP、PCR—BspH I—RFLP及PCR-SSCP技术,分析了16个全同胞家系和金华猪、嘉兴黑猪、玉山黑猪、乐平花猪、上高两头乌猪及嵊县花猪等6个地方猪种随机采样个体的黑素皮质素受体1(MCIR)基因型。结果显示,地方猪种在MCIR位点携带高频率的显性黑等位基因E^DI,表明我国地方猪种的黑毛色可能主要由显性黑等位基因E^DI调控。通过对嵊县花猪MCIR位点的分析,首次发现PCR-SSCP证据的新序列,与已知的其他5个等位基因带型不同。家系个体的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E^DI对E^p、e为完全显性,E^p对e为不完全显性。  相似文献   

13.
豚鼠Cavia porcellus的隐性黄毛色表型是由编码黑素皮质激素受体1(MC1R)的extension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e控制。本研究对野生型和黄毛色豚鼠MC1R基因位点所在区域进行PCR扩增与测序发现,在黄毛色豚鼠中存在1个2 760 bp的基因组缺失,该缺失涵盖了MC1R基因的整个编码区。采用三引物扩增体系对豚鼠MC1R基因缺失突变进行群体基因分型,在随机选择的58只野生型个体中,36只为EE纯合子,22只为Ee杂合子,而31只黄毛色个体均为ee纯合子;在15只测交后代中,8只黄毛色个体均为ee纯合子,而7只野生型个体均为Ee杂合子。基因分型结果表明,MC1R基因2 760 bp的缺失与隐性黄毛色完全相关。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MC1R基因在哺乳动物毛色遗传机制中的作用以及豚鼠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牛黑素皮质素受体1(MCIR)基因与毛色表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MC1R基因不仅与毛色有关,而且与牛乳中乳蛋白的含量有关。利用PCR-RFLP和DNA测序技术分析了中国荷斯坦黑白花牛,中国荷斯坦红白花牛,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共4个品种的MC1R基因。共检测出3种等位基因(ED,E ,e)。中国荷斯坦黑白花牛主要是ED和E 等位基因(ED=0.12、E =0.80);渤海黑牛也主要是ED和E 等位基因(ED=0.52、E =0.47);中国荷斯坦红白花牛和鲁西黄牛大多为e等位基因(e=0.95)。中国荷斯坦红白花牛和鲁西黄牛还存在E /e基因型。由此推测ED和E 等位基因导致黑色素合成。另外发现牛MC1R基因编码区725处存在一重要的SNP(单核苷酸多态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藏獒黑素皮质激素受体1(MC1R)基因的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在不同毛色群体中的分布,探讨MC1R基因多态性与毛色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DNA测序技术,选择不同毛色藏獒的DNA为样本,根据GenBank发布的荷斯坦牛MC1R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MC1R基因在藏獒中的SSCP。结果:MC1R基因在藏獒中具有PCR-SSCP多态性,分别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和BB);对MC1R基因多态性片段DNA克隆测序后发现,MC1R基因在编码区第313位存在单碱基突变(G→A),该突变导致第105位氨基酸发生由丙氨酸向苏氨酸的改变(T105A)。结论:MC1R基因的多态性与毛色性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戴纪刚  魏泓 《四川动物》2000,19(4):216-217
用PCR-SSCP方法分析BALB/c等7个近交系小鼠线粒体DNA(mtDNA)的多态性,探讨其遗传起源及亲缘关系,结果发现,这些小鼠mtDNA的高变异性区,D-loop 5’及3’端的SSCP电泳带型完全相同,未发现多态性。表明TA2、615、T739、BALB/c、C3H、C57BL/6J、DBA/2等近交系小鼠的mtDNA具有高度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7.
BALB/c小鼠胚胎干细胞系建立的方法学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为饲养层,以大鼠心脏细胞条件下培养基(RH-CM)为ES细胞培养基,全面、详尽地对BALB/c小鼠ES细胞的纱和培养方法进行了探讨,成功地建立了一套建立和培养BALB/c小鼠ES细胞系的新方法。这一培养条件不但有效地维持了ES细胞的未分化状态和正常二倍体核型,而且维持了其作为能性胚胎干细胞的一系列特征。实验设计了两种离散方法和两种浓度的消化兴,用来离散增殖的ICM和ICM离散后出现的ES集落。两种离散方法即“一次离散法”,和“多次离散法”,两种浓度的消化液即0.25%。Trypsin-0.04%。EDTA和.005%。Trypsin-0.888%EDTA;同时对ICM离散时机、RH-CM在BALB/c小鼠ES细胞建系和培养中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低浓度消化液作用下,采用“多次离散法”离散增殖4天的ICM和ES集落的方法建立BALC/c小鼠的ES细胞系是理想的;从细胞形态、集落形态、增殖生长能力、核型检测、碱性磷酸酶测定以及体内外分化能力表明,所建立的9个BALB/c小鼠ES细胞系符合小鼠胚胎干细胞的一系列特征。  相似文献   

18.
猪2型圆环病毒核酸疫苗的接种Balb/c小鼠实验免疫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筛选得到较理想的核酸疫苗,用pVAX1真核表达载体,以猪白介素18基因、猪2型圆环病毒内蒙株的衣壳蛋白和与复制相关蛋白基因为目的基因,构建了4个重组质粒,分别是pVAX1-ORF2、pVAX1-UL18ORF2、pVAX1-ORF2ORF1和pVAX1-IL18ORF2ORF1。用它们免疫6-8周龄Balb/c小鼠,进小鼠后一周首免,每隔19d免1次,共免3次;每10d采血1次,三免后10d杀鼠取脾。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抗体效价,流式细胞仪检测脾T淋巴细胞亚类CD4+、CD8+数量。统计学分析发现:4个核酸疫苗实验免疫组均是从最后一次采集的小鼠血清中,获得最高的抗体效价,与对照组PBS和空载体pVAX1相比都能产生一定的体液免疫反应,且以pVAx1-IL18ORF2ORF1核酸疫苗免疫小鼠产生的血清抗体效价最高;脾T淋巴细胞亚类数量测定发现,免疫实验组的CD4+与CD8+的T细胞亚类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以pVAX-1-IL18ORF2ORF1数值较高。结论是核酸疫苗pVAX1-IL18ORF2ORF1既能较好地刺激细胞免疫又能产生一定的体液免疫反应,相对较好,将作为候选核酸疫苗进行下一步本体动物免疫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牛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基因与毛色表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MC1R基因不仅与毛色有关, 而且与牛乳中乳蛋白的含量有关。利用PCR-RFLP和DNA测序技术分析了中国荷斯坦黑白花牛, 中国荷斯坦红白花牛, 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共4个品种的MC1R基因。共检测出3种等位基因(ED, E+, e)。中国荷斯坦黑白花牛主要是ED和E+等位基因(ED=0.12、E4=0.80); 渤海黑牛也主要是ED和E+等位基因(ED=0.52、E+=0.47); 中国荷斯坦红白花牛和鲁西黄牛大多为e等位基因(e=0.95)。中国荷斯坦红白花牛和鲁西黄牛还存在E+/e基因型。由此推测ED和E+等位基因导致黑色素合成。另外发现牛MC1R基因编码区725处存在一重要的SNP(单核苷酸多态性)。  相似文献   

20.
显性白毛调控基因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中表达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KIT基因对羊驼毛色的影响及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中的表达差异,实验在分析羊驼KIT基因结构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表达引物,将羊驼KIT基因exon10-exon14成功定向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 )中,构建了KIT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ET-32a( )-KIT.同时进行诱导表达,并以纯化的重组蛋白为免疫原,采喟长程免疫程序免疫兔子,成功制备兔抗羊驼多克隆抗体,从而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表明:(1)羊驼KIT基因exon10-exon14编码含138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2)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 )-KIT诱导下,表达的KIT蛋白为可溶性蛋白;(3)免疫组化研究表明,白毛色羊驼皮肤毛囊内根鞘周围组织有KIT蛋白的表达,外根鞘和结缔组织也有少量表达,而黄色羊驼皮肤毛囊周围即内外根鞘则不表达KIT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