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脉叶罗汉松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脉叶罗汉松(Podocarpus neriifolius D.Don)的枝叶中分离到11种化合物,根据光谱数据和物理常数测定,分别鉴定为正三十四烷醇(1)、β-谷甾醇硬脂酸酯(2)、β-谷甾醇(3)、金松双黄酮(sciadopitysin,3)、罗汉松双黄酮 B(podocarpusflavone B,12)、罗波斯塔黄酮-7″-甲醚(robustaflavone-7″-methyl ether,13)罗汉松双黄酮 A(podocarpusflaveone A,14)、罗波斯塔黄酮(robustaflavone,15)、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l-benzoic acid,16)、2″-O-鼠李糖扫帚黄甙(2″-O-rhamnosylscoparin,23)和2″-O-鼠李糖牡荆黄甙(2″-O-rhamnosylvitexin,24)。其中,化合物23和24为首次从罗汉松科分得的化合物,化合物8、13和15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到。  相似文献   

2.
罗汉松叶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汉松叶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苏应娟,王艇,张宏达(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武汉430074)(广州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510275)关键词罗汉松,精油,化学分类ASTUDYONCHEMICALCONSTITUENTSOFESSENTIALOILFROM...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以雌雄异株植物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成熟叶为研究材料,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比较罗汉松雌、雄植株叶在形态、显微结构和超显微结构的差异,以明确罗汉松雌、雄株在进化过程中叶对环境功能的适应性。结果显示:(1)罗汉松雌株的叶片大于雄株,且两者的叶长、叶宽和叶柄长差异极显著,而叶柄厚、叶面积、叶体积、叶质量、比叶重(SLW)、面积与体积之比(A/V)等性状无显著差异。(2)雌株叶片的气孔相对较大,密度较高,且雌株气孔宽度极显著大于雄株;雌株叶片的上表皮长细胞宽度和下表皮短细胞宽度均显著大于雄株,但雌株叶片的上表皮长细胞和短细胞的长度则显著小于雄株。(3)罗汉松雌株叶片的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传输组织长度和宽度、上下角质层厚度、维管束厚度、叶片紧密度(CTR)及疏松度(SR)均极显著大于雄株,而雌株的下表皮厚度极显著小于雄株,但雌雄株叶片的上表皮细胞厚度和栅海比差异不显著;雌株叶片的栅栏组织细胞、叶绿体和线粒体均较雄株的长而细,且雌株的线粒体宽度极显著小于雄株。(4)罗汉松雌株叶片上表皮蜡质饰纹、下表皮角质层纹饰、气孔外拱盖纹饰及内缘类型等4个微形态特征与雄株差异明显。(5)叶表皮蜡质层能谱分析表明,罗汉松雌株叶片含有9种元素,而雄株叶片仅有8种(缺少K元素);且雌株的Si元素含量高于雄株,而雄株的C、O、Na、Mg、Al、Ca和Au元素含量均高于雌株。研究表明,罗汉松雌、雄植株之间存在明显的第二性征,雌株叶片结构有助于提高光合等性能以满足生殖需求;罗汉松雌、雄株叶形态结构的差异是其长期进化形成的有利于物种繁衍的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4.
胎生罗汉松     
2002年9月在上海师范大学奉贤较区的校园内发现一株有胎生现象的罗汉松(见照片)。该植物为常绿小乔木,高2.5米;树皮灰褐色,浅纵裂,枝条开展或斜展,较密。叶螺旋状着生,条状披针形,长3—7厘米,宽5-6毫米,顶端急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至黄绿色,有光泽,中脉显著隆起,下面灰绿色至黄绿色,中脉微隆起,边缘略反卷。雌球花单生叶腋,轴端的苞腋有1-2枚胚珠,有梗,基部有2枚披针形苞片,苞片长3.5-4毫米,宽1毫米,全缘,顶渐尖;种子卵  相似文献   

5.
长叶竹柏中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罗汉松科罗汉松属植物长叶竹柏(Podocarpus fleuryi Hiekle)中分得11种成分。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方法及化学反应分别鉴定为棕榈酸(1),柳杉酚(2),β-谷甾醇(3),竹柏内酯 A(4),竹柏内酯 B(5),异银杏双黄酮(6),β-谷甾醇硬脂酸酯(7),3β,5α-二羟基-6-豆甾酮(8),5α-羟基-6-豆甾酮-3β-棕榈酸酯(9),胡萝卜甙(10)和丁香甙(11)。所有成分在该植物中均属首次报道,其中化合物9为新化合物。双内酯化合物4及5具有极强的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罗汉松属叶角质层微形态结构及其分类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对罗汉松属8种2变种植物叶角质层内外表面进行了细致观察。发现罗汉松属植物叶角质层结构具有许多相似特征,表皮细胞较为规则,长方形或多边形,边缘波状弯曲;气孔器排列成带状,长轴均与叶脉一致,气孔器具较为明显的气孔塞和伏罗林环,气孔器保卫细胞极延伸明显,通常具有2~4个副卫细胞、不具极副卫细胞。但罗汉松属叶角质层结构也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镰叶罗汉松和洛杉矶罗汉松同其它种类差异最大,这两种植物叶两面均具气孔器,角质层内表面垂周壁直,角质层凸缘不明显;贺氏罗汉松最为显著的特征是近轴面和远轴面表皮细胞的垂周壁角质层厚且凸缘均极其发达;小叶罗汉松近轴面表皮细胞排列较为规则,多数为方形,长轴与叶脉垂直,垂周壁之间的角质层突起较为显著,延伸到皮下层;兰屿罗汉松近轴面表皮细胞排列较不规则,多边形,细胞的角端比较钝,没有棱角;大理罗汉松气孔带间隔较小,有时两条气孔带挤在一起,使副卫细胞紧连,近轴面表皮细胞较短,方形或长方形,垂周壁之间的角质层较不发达;海南罗汉松角质层气孔带间隔较宽,气孔器形状为阔椭圆形,近轴面表皮细胞均为细长方形;变种短叶罗汉松和狭叶罗汉松与罗汉松也具有明显差异,短叶罗汉松近轴面表皮细胞排列不规则,垂周壁深波状弯曲,凸缘极为明显,但原种罗汉松近轴面表皮细胞排列较为规则,垂周壁浅波状弯曲,凸缘不明显,而狭叶罗汉松近轴面表皮细胞方形或长方形,比罗汉松的表皮细胞短,垂周壁直或略弯曲,角质层极厚。这些角质层微形态特征差异可以作为罗汉松属内种类分类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罗汉松遗传多样性的SC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CoT分子标记技术对8份罗汉松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从80条引物中筛选出10条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共产生136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22条(占88.97%),8个罗汉松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在0.39~0.80说明罗汉松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利用UPGMA进行系统的聚类分析显示,将8份罗汉松材料分为2大类;主成分分析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相一致。可见,利用SCoT分子标记可有效的分析罗汉松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罗汉松种质亲缘关系的鉴别和分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光学显微镜,结合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我国罗汉松科podocarpaceae植物花粉外壁的细微结构做了深入的研究,对比了我国仅有的两属花粉的形态特征,同时与形态上相似的松科花粉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它们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罗汉松科出奇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结瘤固氮被认为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固氮体系. 裸子植物罗汉松与根瘤菌共生结瘤至今未见报道. 采用常规根瘤菌分离技术从罗汉松及其变种小叶罗汉松根瘤中分离获得11株内生细菌, 将它们回接宿主可导致结瘤, 乙炔还原法测出微弱的固氮酶活性. 传统的生理生化鉴定方法和16S rDNA全序列分析证明该内生细菌代表菌株GXLO 02隶属于根瘤菌.  相似文献   

11.
美国兔眼蓝莓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美国兔眼蓝莓的单芽枝段和带柄叶片接种在改良WPM培养基(附加玉米素)上诱导新生枝,用1000~2000mg/L IBA或2000mg/L ABT 1号速蘸,扦插在泥炭与树皮粉(3:1)的基质上,新生枝生根率达82%以上;种子冷藏4~5月后用100mg/L赤霉素处理,发芽率达85.6%以上。对绿枝用1000mg/L IBA速蘸扦插在菌根土与珍珠岩(1:1)基质上,生根率达71.6%以上;但不同品种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越橘属植物克隆的体外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美国引进的越橘属植物为材料,取其成龄植株的茎段或茎尖为外植体,培养在添加各种激素配比的改良WPM的培养基上,研究了影响克隆体外繁殖的因素,筛选离体最佳增殖和生根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在改良WPM添加Zt 1.0 mg/L的增殖培养基上,增殖系数最大达50,在1/2WPM IBA 0.3 mg/L的生根培养基上生根率因外植体的基因型不同而有差异,可达到30%~70%.通过实验室的半无菌炼苗后,试管苗移栽到温室的成活率达60%.  相似文献   

13.
贵州引种美国兔眼蓝浆果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年3月从江苏植物研究所引进美国兔眼蓝浆果6个品种在贵州麻江县酸性黄壤上试种,2001年试花结实,2002年全部单株挂果。单果重0.5~2.0g,果实总糖8.9%~9.4%,总酸0.06%~0.19%,钙、钾、磷、铁、锌等矿质元素和维生素A、E、C含量较高,属高钙、高锌果品。各品种均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抗逆性,适宜在贵州低山丘陵酸性黄红壤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安徽越橘属植物资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初步调查了安徽越橘属(Vaccinium)植物的主要资源和野生资源的分布,并对越橘属野生浆果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生产现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安徽蓝莓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乌饭树树叶的黄酮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乌饭树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利用色谱分离技术从中分离出5个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槲皮素、白杨黄素、芹黄素、山奈酚和木犀草素。其中除槲皮素外的4个化合物为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6.
笃斯越橘菌根真菌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秀丽  闫伟 《微生物学报》2015,55(2):214-219
【目的】为了了解大兴安岭北部地区野生笃斯越橘的菌根真菌多样性状况。【方法】采用形态学和r DNA 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从笃斯越橘根样中分离得到的真菌分为6个类群:膜盘菌属(Hymenoscyphus)、Phialocephala、粒毛盘菌属(Lachnum)、Cadophora、担子菌小皮伞属(Marasmius)和担子菌小菇属(Mycena)。子囊菌Ascomycotina占87.10%,担子菌Basidiomycotina占12.90%。【结论】与笃斯越橘根共生的真菌类群较丰富,且是一个异源的群体,这些共生真菌在笃斯越橘的整个生长期的侵染时间不同。  相似文献   

17.
越橘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越橘属植物的富含的类黄酮等化学成分,以及其抗菌、抗癌防癌、抗氧化、抗糖尿病、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18.
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的民族植物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中国古人本草关于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的名称与药效的记载以及现代对乌饭树及同属植物的研究和利用,认为乌饭树自古以来便是黑色保健食品的原料和滋补强壮药,从其枝叶中提天然黑色素用于保健事业值得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9.
兔眼蓝浆果花青素HPLC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蓝浆果又名越桔 ,是世界 4种新兴小果树之一。蓝浆果果皮色素鲜艳 ,可作为食品添加剂 ;由于其主要成分花青素有良好的生理活性 ,欧洲把花青素含量≥ 2 4%的色素提取物作为药用。其中欧洲越桔 (VacciniummyrtillusL .)色素的提取物 (Myrtocyan)已被意大利、德国等国家的药典收载[1] 。色素作为蓝浆果重要成分 ,除可作为营养指标外 ,还可作为分类特征成分[2 ,3 ] 。不同的种以及不同的品种间 ,不仅花青素含量差异很大 ,而且色素成分的比例也不相同 ,因而可以用不同花青素比例区分染色体倍性不同的蓝浆果[2 ] 。花…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