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微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反复呼吸道感染(RRI)在幼儿中较为常见。本文对40例RRI患儿口咽部菌群进行了定性、定量、定位检测。结果表明,需氧菌细菌群密度为2.1635±0.5047。32例分离出两种以上需氧菌、以奈瑟氏菌和肺炎链球菌为多见,共检出9种需氧菌,70株,6种厌氧菌,39株。药敏试验表明,几种致病菌对青霉素等抗生素较敏感,而对红霉素、庆大霉素敏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儿童支气管哮喘与肠道菌群失调和免疫失衡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46例哮喘患儿为哮喘组,并以同期32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哮喘组患儿在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分别行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粪便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Th2细胞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INF-γ、IL-4、TGF-β1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从免疫角度分析肠道菌群紊乱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关系。

结果

对照组、哮喘组缓解期、哮喘组急性期患儿粪便双歧杆菌、B/E值依次降低,外周血Th1细胞、Th1/Th2值、INF-γ、TGF-β1水平依次降低,Th2细胞、IL-4水平依次升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哮喘组与对照组对象双歧杆菌、B/E值与Th1细胞、Th1/Th2、INF-γ、TGF-β1水平呈正相关,与Th2细胞、IL-4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

结论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与Th1/Th2细胞免疫失衡有关,肠道菌群失衡尤其是双歧杆菌数量的下降可引起Th2免疫应答亢进以及Th1免疫应答的抑制,从而引起支气管哮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 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该院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141例, 根据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n=67)和非VAP组(n=74), 同时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为对照组(n=50)。采用16S rRNA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组研究对象肠道双歧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数量, 并计算B/E值。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4+/CD25+、CD8+/CD28-以及CD8+/CD28+细胞水平。采用改良酶学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D-乳酸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VAP组B/E值与免疫功能及血浆D-乳酸的相关性。

结果

VAP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数量、B/E值显著低于非VAP组和对照组, 大肠埃希菌数量显著高于非VAP组和对照组(均P < 0.05);非VAP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VAP组患者CD3+、CD3+CD4+、CD3+CD8+以及CD8+CD28+细胞水平显著高于非VAP组和对照组, CD8+CD28-细胞水平显著低于非VAP组和对照组(均P < 0.05);非VAP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VAP组患者血浆D-乳酸水平显著高于非VAP组和对照组, 非VAP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Pearson相关检验显示, VAP组患者B/E值与CD3+、CD3+CD4+、CD3+CD8+、CD8+/CD28+细胞以及血浆D-乳酸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与CD8+/CD28-细胞呈显著正相关(均P < 0.05)。

结论

VAP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衡, 且VAP与肠道菌群失衡存在相关性, 促进肠道菌群平衡有助于VAP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与肠道微生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病原菌有外源性和内源性,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消毒隔离技术的不断提高,外源性感染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内源性感染持续增加,并成为预防和控制VAP的难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喘息样支气管炎患儿肠道菌群变化,探讨肠菌群变化与免疫耐受间关系.方法 采用16S rDNA荧光定量PCR法、流式细胞术和ELISA方法对47例喘息样支气管炎患儿、40例急性支气管炎患儿和30例健康儿童进行粪便双歧杆菌与大肠埃希菌的定量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 CD25+T细胞(Treg)和血浆细胞因子TGF-β1的测定.结果 喘息样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粪便中双歧杆菌数量和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比值(B/E值)较健康对照组减少(P<0.05),且喘息样支气管炎患儿粪便双歧杆菌数量和B/E值均低于急性支气管炎患儿(P<0.05).喘息样支气管炎患儿的外周血Treg百分数、血浆TGF-β1浓度均低于急性支气管炎患儿和健康对照组(P均<0.05);且外周血Treg百分数和血浆TGF-β1水平与肠道B/E值呈直线正相关关系.结论 喘息样支气管患儿发病初期即发生肠道菌群紊乱,肠道有益菌数量下降,且诱导免疫耐受失败.肠道菌群紊乱与免疫功能失衡间存在相互影响与制约关系,免疫耐受被打破贯穿疾病的整个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微生态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冬季是呼吸道反复感染的多发季节。我们对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病人口咽粘膜菌群的定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正常组需氧菌群密度为4.1135±0.0884,厌氧菌群密度为4.4101±0.35861;患者需氧菌群密度为4.5290±0.0086,厌氧菌群密度为4.8718±0.3424。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需氧菌和厌氧菌的含量均不于正常对照组(P<0.05)。18例病人分离出两种以上需氧菌,奈瑟氏菌和肺炎链球菌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8.7%和22.6%;厌氧菌以韦荣氏球菌和消化链球菌为多见,检出率分别为32.2%和58.1%。有7例病人分离出白色念珠菌。4例病人分离出绿脓杆菌,明显表现出微生态失调。药敏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对抗生素均有一定的耐药性存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大肠埃希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8月共109例肺结核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病例,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操作流程分离鉴定,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检出大肠埃希菌的标本主要为痰液(88.07%)。药敏检测提示,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奈替米星、妥布霉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耐药率均20%,可作为临床治疗该菌感染的首选抗菌药物。结论大肠埃希菌是导致肺结核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之一,其耐药性较高,应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同时应提高临床样本的送检率,根据药敏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病多发病,而呼吸道感染可导致微生态失调。有报道,宿主的任何病理变化都可作为生态失调的微观环境因素。微观环境对正常微生物群的影响是直接的;而且是主要的。为此,我们对吸烟和被动吸烟者的微生态变化及呼吸道感染患者微生态的变化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进一步探讨吸烟对呼吸道感染患者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吸烟及被动吸烟者患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年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健康对照组与患者口咽部菌群数相比有显著差异,无论是吸烟还是不吸烟的患者菌群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吸烟不仅有害于自身健康,而且危害被动吸烟者,其对呼吸道微生态的影响都是一致的,即可导致微生态失调,从而导致呼吸道疾病  相似文献   

9.
重视肠道微生态变化在慢性肝病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病毒、酗酒等引起的慢性肝病是世界性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上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达 1.3亿 ,每年乙型肝炎的发病人数达 1千 3百万。由于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极为复杂 ,尚未阐明 ,尽管目前干扰素、拉米夫定等抗病毒药物在临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慢性病毒性肝炎进展为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的势头并未因此得到有效的遏制。肝移植、人工肝脏治疗可显著降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死率 ,但由于经济、技术等诸多因素的限制 ,慢性肝病总体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己知内毒素及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细胞因子网络作用通过致肝细…  相似文献   

10.
人和动物的肠道正常微生态体系对于维持机体的健康有重要作用。文章主要介绍了肠道中的优势厌氧菌—— 拟杆菌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从其基因组角度揭示它对宿主益生作用的根源, 为进一步认识动物与其共生菌的互惠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 同时也为动物肠道疾病的防治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不同消化道重建肠道微生态的差异性及双歧杆菌的干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3月125例于我院行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行空肠间置吻合术42例作为A组(其中26例给予双歧杆菌干预),行食管残胃后壁吻合术43例作为B组(其中25例给予双歧杆菌干预),行食管空肠Roux en Y吻合术40例作为C组(其中23例给予双歧杆菌干预)。获取患者手术情况,定性、定量分析各组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及梭杆菌数量,分析肠道微生态差异性、双歧杆菌干预效果、肠道微生态失衡发生率及远期疗效。 结果 C组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短于A、B组(P结论 行食管空肠Roux en Y吻合术的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表现出更明显的肠道微生态平衡,可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术后恢复及提高远期疗效。另消化道重建术前应注意益生菌补充,对提高手术效果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肠道菌群对宿主免疫系统的建立和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与宿主的生理、病理等密切相关,对机体抗病毒作用具有一定的影响。病毒感染影响宿主肠道微生物群落,进而影响宿主机体营养物质的代谢及细胞免疫功能。本研究着重综述病毒感染对宿主肠道微生态及免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研究儿童社区获得性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中肺炎支原体(MP)和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特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006年10月~2008年2月因ALRTI收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患儿呼吸道标本中MP和CT的DNA,并分析2种病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在1312份深部鼻咽分泌物标本中,MP和CT检出率分别为7.85%(103/1312)和2.97%(39/1312)。MP在5岁以上患儿中的检出率为33.33%(30/90),而CT在3个月以内患儿中的检出率为6.28%(31/494)。MP感染后易出现40℃以上高热,较少发生发绀与重症呼吸道感染;白细胞计数常无明显升高,但C反应蛋白升高较多见。CT感染后40℃以上高热和重症呼吸道感染少见,C反应蛋白升高也较少见。结果提示,在5岁以上儿童的社区获得性ALRTI中,MP是重要的病原体;而在3个月以内儿童中,CT为常见病原体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肠道菌群紊乱对呼吸道感染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探讨肠内营养对此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6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进一步将其分为非菌群失调组(50例)和菌群失调组(66例),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对象肠道菌群失调情况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同时对菌群失调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肠内营养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1)观察组患者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及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比值(B/E)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gM、IgA、IgG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菌群失调组患者血清IgM、IgA、IgG水平均显著低于非菌群失调组(均P0.05)。(2)观察组患者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及B/E值与血清IgM、IgA、Ig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而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数量与之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3)菌群失调组患者血清ALB、PA水平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CRP、PCT水平逐渐降低,IgM、IgA、IgG水平逐渐升高,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和B/E值逐渐增加,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数量逐渐减少(均P0.05)。结论呼吸道感染患者存在明显的肠道菌群失调情况,其与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降低有关,这可能是引发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肠内营养支持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肠道菌群失调,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患者营养状况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冬季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谱及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抗感染及病原检测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6年12月~2007年2月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采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经鼻腔插入7~8cm,达到咽部以下负压吸取1~2ml深部鼻咽分泌液送细菌培养,并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A、B型流感病毒(IFV),1、2及3型副流感病毒(PIV)等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抗原进行检测及运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标本中支原体和衣原体DNA。结果①381份下呼吸道感染儿童痰标本中细菌培养阳性81份,病毒检测阳性133份,支原体和衣原体阳性分别12份与6份,混合感染标本44份,总标本病原学检出率为50.66%(193/381)。②RSV阳性标本112份,为最重要的感染病原,连续3个月RSV检出率均在30%左右,6月龄以下儿童占61.61%,2岁以下儿童占86.61%,阳性标本中78.57%的患儿有喘息表现。③大肠埃希菌(16株)、肺炎链球菌(14株)、肺炎克雷伯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各10株)、卡他莫拉菌布兰汉亚种(8株)、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各6株)表现为主要的致病菌。结论RSV感然仍为儿童冬季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主要的病原,尤其在2岁以下儿童,且易表现为喘息发作。仍有40%以上感染病原未明,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谱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韩柳  刘威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0,32(11):1309-1313
目的 探究微生态制剂联合莫西沙星序贯疗法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2月到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98例老年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莫西沙星序贯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生态制剂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检测两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肠道微生物变化,T淋巴细胞亚群(CD4+细胞,CD8+细胞,CD4+/CD8+)水平,并评价患者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CAT评分(8.23±3.64、10.41±4.08)和mMRC评分(1.35±0.82、1.77±0.61)均低于治疗前(23.01±4.47、22.87±5.26、2.79±0.54、3.04±0.74),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数量均高于治疗前,大肠埃希菌数量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细胞、CD4+/CD8+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细胞数量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腹胀(18.4%)、胃潴留(20.4%)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36.7%、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微生态制剂联合莫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老年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能促进患者肠道微生态平衡,调节免疫功能,进而改善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7.
牙菌斑生物膜是牙周炎的始动因子。研究发现,牙周炎与全身多器官或系统的感染性疾病有关,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近年来,牙周炎与呼吸道疾病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本文将近期对牙周可疑致病菌感染下呼吸道的途径及其作用研究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 了解引起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的构成情况及优势菌的耐药状况。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深圳市龙华新区观澜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患者痰标本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的构成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引起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KPN)、大肠埃希菌(ECO)和流感嗜血杆菌(HI)为主,分别占28.9%、26.8%和22.3%;KPN对AMP和CZO的耐药率均为100%,对CAZ、FEP、CTT、TZP、CIP、IPM、TOB、MEM、LVF、AMK耐药率均在10%以下;ECO对AMP和CZO的耐药率分别为100%和74.1%,对CAZ、FEP、TOB、AMK、NIT、CTT、TZP、IPM、MEM耐药率均10%以下;HI对SXT和AMP的耐药率分别为64.8%和34.0%,对其余9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10%以下;KPN和ECO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29.5%和29.2%;ESBLs菌株对AMP、CZO和CRO的耐药率均在97%以上,对TOB、AMK、CTT、TZP、IPM、MEM耐药率均在6%以下。结论 引起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种类多,耐药性强。临床医生应加强病原菌监测,根据患儿痰培养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套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检测临床样本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HRV)基因的方法和直接免疫荧光(DFA)的方法对常见呼吸道病毒病原进行检测,了解上海儿科医院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中病毒感染的现状.方法 收集住院确诊为ALRTI患儿的深部鼻咽分泌物(NPS)标本.用套式RT-PCR的方法检测NPS中的HRV基因,并进一步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用DFA的方法检测NPS中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IFV)、副流感病毒(PIV)、腺病毒(ADV)抗原.并分析各种病毒所致ALRTI的临床特点及流行特征.结果 342例患儿除细菌感染外共130例病毒抗原阳性,其中检测出RSV 64例(18.70%),1岁以下婴儿的RSV检出数为71.8%.RSV 8月份起检出率逐渐升高,到12月份达到最高;HRV阳性患儿46例(13.45%),3岁以下婴幼儿检出例数有38例,占HRV检出数的82.6%.HRV致ALRTI全年可见,在3到5月为最高峰;ADV感染9例(2.63%);PIV感染8例(2.3%);IFV感染7例(2.0%);病毒合并感染共有4例.46例HRV阳性标本中选取15份用另1对引物扩增并测序,测得的核苷酸序列经过blast比较,与GenBank中已知HRV序列的同源性在83%~97%,样本间的序列比较提示变异性较大.130例病毒性ALRTI患儿绝大部分诊断为支气管肺炎.以中等度发热为主,末梢血白细胞<10×109/L 93例(71.5%),CRP<8 mg/L 99例(76.2%),符合病毒性肺炎的特点,并发症较少,均治愈出院.结论 本地区小儿病毒性ALRTI中,以RSV及HRV占为主要地位,ADV、PIV及IFV相对少见.较少有混合性病毒感染.HRV所致小儿ALRTI以婴幼儿居多,集中于春、秋两季.套式RT-PCR检测HRV基因快速、操作简便、特异性较强,HRV基因组具有高度变异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