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HPV基因整合是启动宫颈癌发生的一个重要事件,高危性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基因组整合率和宫颈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能是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标志.HPV基因整合机制研究、整合位点的发现、相关整合通路的探索,对于宫颈癌的精准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有着重大的... 相似文献
2.
宫颈病变是女性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多种基因的改变引发细胞的增殖失控。大量资料表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HPV16、18型感染占了绝大部分。HPV整合状态与宫颈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人乳头瘤病毒(HPV)L1壳蛋白为免疫杀伤HPV病毒的主要靶位,L1蛋白的表达有利于激发人体细胞免疫,清除感染的细胞。HPV感染机体且病毒处于复制阶段时L蛋白才在机体中表达,但是当HPV病毒DNA与宿主细胞基因整合后,L1壳蛋白将不表达,无法形成一系列免疫反应,引发宫颈癌。HPV L1壳蛋白的表达缺失与宫颈病变的进展密切相关。本文对高危型HPV与HPV L1壳蛋白在宫颈病变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宫颈癌作为目前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上升趋势。已有实验证明,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然而不同分型及其病毒载量高低仍会影响诊断率,从而影响病情,使之发展为持续性感染,最终演变为癌前病变或宫颈癌。目前,研究者对于高危型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之间是否存在依存关系尚存争议。研究表明,高病毒载量可能成为预测宫颈癌前病变进展的指标,然而对于病理诊断明确的宫颈癌患者而言,病毒载量并不能代表病理分期。本文综述了人乳头状瘤病毒,不同基因分型,病毒载量等因素对于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的近年研究进展,希望有助于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4.
宫颈病变是指在宫颈区域发生的各种病变,包括炎症、癌前病变、肿瘤等,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引起多种宫颈病变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高危型HPV病毒的持续感染更是宫颈病变的重要病因,目前高危型HPV病毒的检测已成为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重要手段。现将近年来HPV病毒感染与宫颈病变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在宫颈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颈癌是感染性疾病,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因素。宫颈上皮内留样病变(CIN)是宫颈浸润癌演变发展过程中的癌前病变阶段,研究发现大多数CIN伴有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不同HPV亚型的致病力不同,因此不同亚型的HPV感染可以导致不同的宫颈病变。对CIN早诊、早治是降低宫颈癌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关键,临床上应用HPV亚型检测对宫颈病变的初筛及治疗追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广州地区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及其基因型分布情况,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皮肤科就诊的421例不同年龄性别的尖锐湿疣患者进行HPV基因检查,分析HPV-DNA亚型分布状况。结果 421例受检者中共检出HPV阳性者395例,阳性率为93.82%,其中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为39.43%(166/421)。在被检测的21个HPV亚型中,最常见类型依次为6型(45.13%,190/421)、11型(29.22%,123/421)和16型(9.03%,38/421),其中女性高危型HPV感染率为23.28%(98/421),明显高于男性的16.15%(68/421)。HPV阳性者中多重感染率为32.54%(137/421),以二重感染最常见(19.71%,83/421)。不同年龄段人群HPV阳性率有差异,21~30岁人群HPV阳性率最高(47.74%,201/421)。结论 广州地区尖锐湿疣患者HPV最常见的亚型是HPV6、HPV11和HPV16型,高危型HPV感染率较高并多以混合感染形式存在。分析HPV基因亚型是临床尖锐湿疣诊断和疗效观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女性人群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状况和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采用HPV基因分型技术对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本院妇科体检和就诊的8 925例不同年龄的女性患者进行HPV基因检查,分析HPV-DNA亚型感染状况。结果 8 925例受检者中共检出HPV阳性者3 153例,阳性率为35.33%,其中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为26.35%(2352/8925)。在被测的21个HPV基因亚型中,最常见类型依次为16型(8.13%,726/8925),52型(5.14%,459/8925),53型(2.69%,240/8925)。HPV阳性者中多重感染率为5.18%(462/8925),以二重感染最常见(4.20%,375/8925)。不同年龄段人群HPV阳性率有差异,41~50岁人群HPV阳性率最高(29.40%,927/3153)。结论广州地区最常见的亚型是HPV16、HPV52和HPV53,对HPV基因亚型分析是临床宫颈病变诊断和早期筛查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宫颈癌筛查系统初善仪()(TruScreen())与HPV分型检测时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LCT≥ASC的患者依次进行TruScreen检查、HPV分型检测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将病理结果与TruScreen和HPV结果对照分析.结果:TruScreen和HPV阳性分别为52例和41例,病理学检查阳性为38例.TruScreen、HPV检测CIN的敏感度分别为94.73%、81.58%,特异度分别为61.90%、76.19%,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种检查的符合率:71.25%.联合检查对高度CIN诊断的敏感度为100%.HPV16、58感染较多出现在高度CIN中.结论:TruScreen可即时检测宫颈病变,敏感度高,联合HPV分型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选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对宫颈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患者分流管理的作用,提高分流管理合理性。方法:对200例经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确诊为ASCUS患者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FQPCR)检测HPV分型,并进行病理活检。观察高位型HPV阳性率及分型及其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200例患者中有101例检出高危型HPV阳性,阳性率为50.50%;病理活检确诊正常或炎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CINⅡ~Ⅲ级、鳞状细胞癌各有114例、32例、51例、3例,分别占57.00%、16.00%、25.50%、1.50%,高危型HPV阳性率分别为18.42%、87.50%、96.08%、100.00%,≥CINII级病变患者高危型HPV阳性率高于CINⅡ级组,差异比较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危型HPV检测可为宫颈ASCUS的合理分流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宫颈高级别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的关系。方法选取2003年1月到2016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宫腔镜辅助宫颈冷刀锥切术的患者181例,患者行宫腔镜辅助宫颈冷刀锥切术前均有HPV检测、薄层液基细胞学(TCT)以及阴道镜活检及免疫组化的结果。依据病检结果分析HPV感染与宫颈高级别病变的关系。结果在181例宫颈高级别病变中,HPV感染165例,HPV检测阳性率为91.16%。其中高危型HPV感染160例,阳性率为88.40%,占阳性标本的96.97%。HPV16阳性率57.46%,占高危型HPV感染的63.03%。40~49岁高危型HPV检测阳性率最高,但各年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P值均0.05)。HPV感染在宫颈高级别病变和子宫颈癌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感染在宫颈高级别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关键作用。高危型HPV基因分型诊断在宫颈癌筛查及防治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本实验对130例健康、HPV感染[HPV(+)]及不同级别宫颈病变(CIN)患者阴道菌群进行研究分析,揭示阴道菌群变化与宫颈病变的发生及HPV感染的关系,为阻断宫颈病变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4—2015年大连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的20~65岁患者130例,依据宫颈HPV检测和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组。采用QIAamp DNA mini和Blood mini试剂盒提取阴道菌群基因组DNA。利用PCR-DGGE技术对患者阴道菌群的变化进行分析,Quantity One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及凝胶测序法分析特异条带的种类。上述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结果 在DGGE图谱中,HPV(+)组阴道菌群丰度高于HPV(-)组。CIN组阴道菌群丰度较HPV(+)组升高。测序结果显示,HPV(-)组与HPV(+)组中3条共有强度较大的条带均属于厚壁菌门,HPV(+)组的特征谱带为阴道加德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显示,HPV(+)组患者发生了菌群失调。结论 乳酸菌为阴道菌群中的优势菌;放线菌是HPV(+)的CIN患者的特殊细菌门,该菌属于阴道加德纳菌;HPV感染可引起阴道菌群稳态失调,且宫颈病变程度越重,阴道菌群失衡情况也相应加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青岛地区妇科门诊就诊女性人群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状况和基因型分布情况,以及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妇科门诊就诊,有性生活史并要求行HPV亚型检测的患者,共计11 885例,其中5 434例患者同时行TCT检测,分别分析年龄、多重感染及HPV亚型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 11 885例受检者中HPV总感染率为33.51%(3 983/11 885),其中:高危型HPV占82.59%(5 076/6 146),主要包括HPV16、HPV52、HPV58;低危型HPV占17.41%(1 070/6 146),主要包括HPV81、HPV6、HPV11。HPV单一亚型感染率为63.65%(2 535/3 983),多重感染率为36.35%(1 448/3 983)。不同年龄段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呈“U”型,≤29岁感染率最高(43.20%),HPV感染率随TCT检查诊断级别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1),HSIL组HPV感染率最高(93.12%)。结论 青岛地区高危型HPV主要亚型为HPV16、HPV52、HPV58;不同年龄段及不同TCT诊断级别HPV感染率不同,HPV感染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密切相关,为宫颈癌的筛查、防治提供初步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阴道微生态变化对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和宫颈病变的影响。 方法 收集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7月门诊患者1 529例,进行阴道微生态和宫颈HPV检测,根据筛查结果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应用卡方检验分析阴道微生态变化在HPV阴性组和阳性组之间差异以及对宫颈病变程度的影响。 结果 pH值>4.6、白细胞计数增高、清洁度级别增高、乳杆菌消失、BV和滴虫感染能增加HPV感染(χ2值分别为12.281、17.692、79.999、192.700、48.863和16.758,均P结论 阴道微生态变化能增加HPV感染概率,但与HPV相关性宫颈病变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状况和基因型分布情况,以及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妇科门诊就诊,有性生活史并要求行HPV亚型检测的患者,共计11 885例,其中5 434例患者同时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分别分析HPV感染率、亚型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 11 885例受检者中HPV总感染率为33.51%(3 983/11 885),其中高危型HPV占82.59%(5 076/6 146),主要亚型为HPV16、HPV52、HPV58;低危型HPV占17.41%(1 070/6 146),主要亚型为HPV81、HPV6、HPV11。HPV 16/18型阳性率随宫颈细胞学病变程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χ2=1 090.12,P<0.001),HSIL组感染率最高(62.43%)。HSIL组三种最常见的HPV是HPV16(41.76%)、HPV58(11.49%)、HPV33(8.05%)。HPV33阳性率随宫颈细胞学病变程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χ2=13.78,P=0.003)。结论 HPV型别、感染率与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密切相关,为宫颈癌的筛查、防治提供初步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s)的改变。方法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经病理组织学确定的健康子宫者60例(NC组)、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50例(LSIL组)、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55例(HSIL组)和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57例(CSCC组),PCR测定HPV感染情况,同时采用PCR 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测定各组STAT3基因C1697G多态性。结果HSIL组、LSIL组及CSCC组高危HPV与NC组比较阳性率显著升高,CSCC组(98.24%)显著高于HSIL组(72.73%)和LSIL组(5.8%),HSIL组显著高于LSIL组,结果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LSIL组、HSIL组及CSCC组中与NC组比较显著升高的基因比例为C/C型,CSCC组C/C型基因比例为70.18%,HSIL组(58.18%)C/C型基因比例显著高于LSIL组(0.18%)(P<0.05)。与HPV阴性比较,C/C型基因比例在HPV阳性中显著升高(P<0.05)。通过调整年龄因素,C/G基因型HPV感染风险上升到3.120(95%CI:0.847~4.995),发生宫颈癌的风险上升到3.876(95%CI为0.935~5.336);C/C型基因HPV感染风险上升到3.574(95%CI为0.893~4.912),发生宫颈癌的风险上升到5.137(95%CI为0.967~5.776)。结论STAT3基因C1697G多态性与HPV易感性及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was to provide an update information on HPV age/genotype distribution by retrospectively analyzing a cohort of women living in the metropolitan area of Naples.Methods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7, cervical scrape specimens from 1265 women, with abnormal cytological indication, were tested for HPV DNA. The presence and the viral genotypes were assessed by the Linear Array HPV genotyping test for the detection of 37 anogenital HPV-DNA genotypes.ResultsThe overall prevalence of HPV infections was of 44.5% (95% CI 41.77–47.24). Among HR-HPV types, HPV-16 was the most common identified genotype, followed by HPV-31, -66, -59 and -51. As concern LR-HPV, HPV-53 resulted the most prevalent. Stratifying the study population by age, the total HPV infections showed a peak in younger women aged <23 years (58.5%), with a significative decrease by age (23–29 years, 54%; ≥ 30 years, 38.2%) (p < 0.001).ConclusionWe provided an HPV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highlighting the need to implement vaccination programmes and preventative screening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中miR-218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手术切除的宫颈癌组织并检测高危型HPV感染情况和miR-218表达量。培养HPV16阳性的SiHa细胞株并进行分组,阴性对照(NC)组转染NC模拟物、miR-218组转染miR-218模拟物,检测两组细胞凋亡率、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Bcl-2相互作用细胞死亡介导因子(Bim)、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9、Caspase-3的mRNA表达量及凋亡通路分子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c-Jun基因(c-Ju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蛋白表达量。结果高危型HPV阳性的宫颈癌组织中miR-218表达量减少。转染24 h后,miR-218组细胞凋亡率、细胞中Bax、Bim、Caspase-9、Caspase-3的mRNA表达量及JNK、c-Jun的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NC组,而细胞中Bcl-2的mRNA表达量及PI3K、AKT、mTOR的蛋白表达量均低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iR-218在高危型HPV感染的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减少。增加miR-218的表达能够促进HPV感染宫颈癌细胞的凋亡。该调控作用与JNK/c-Jun通路的激活及PI3K/AKT/mTOR通路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患者阴道微生态与高危型HPV感染及宫颈癌相关增殖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在我院确诊为原发性宫颈癌的患者50例作为宫颈癌组,在我院诊断为宫颈糜烂的患者78例作为宫颈糜烂组,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女性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3组研究对象的阴道微生态失调率、高危型HPV感染率以及宫颈癌组、宫颈糜烂组患者宫颈病灶组织中宫颈癌相关增殖基因(Prdx4、Nek2、Fhit、BLCAP)mRNA表达量的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宫颈癌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调率与高危型HPV感染及宫颈癌相关增殖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宫颈糜烂组患者的阴道微生态失调率、高危型HPV感染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宫颈癌组患者这两项指标水平高于宫颈糜烂组(均P0.05)。宫颈癌组患者宫颈病灶组织中Prdx4、Nek2 mRNA表达量高于宫颈糜烂组,Fhit、BLCAP mRNA表达量低于宫颈糜烂组(均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宫颈癌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调率与高危型HPV感染率呈正相关,与癌基因(Prdx4、Nek2)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与抑癌基因(Fhit、BLCAP)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调率较高,可能与高危型HPV感染及癌细胞增殖旺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阴道微生态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 HPV)感染以及宫颈病变之间的相关性,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同时行爱必维(细菌性阴道病五项联合测定试剂盒)检测、HR HPV检测及宫颈组织病理检查的343名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相关检测数据并探究阴道微生态与HR HPV感染以及宫颈病变的相关性。 结果 过氧化氢阳性、唾液酸苷酶阳性、白细胞酯酶阳性、乳杆菌数量减少及阴道清洁度3~4度的妇女感染HR HPV及发生宫颈病变的可能性显著大于过氧化氢阴性、唾液酸苷酶阴性、白细胞酯酶阴性、乳杆菌数量较多及阴道清洁度1~2度的妇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结论 阴道微生态失衡与HR HPV感染以及宫颈病变有一定关联,纠正阴道微生态失衡可一定程度上预防HR HPV感染及宫颈病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