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口腔H.pylori感染与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细胞因子及与MMPs/TIMPs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诊断为慢性牙周炎的162例患者作为慢性牙周炎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80例)、中度(59例)、重度(23例);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常规口腔检查的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各组研究对象口腔H.pylori感染率的差异。根据口腔H.pylori感染与否将慢性牙周炎组患者进一步分为H.pylori(+)组(72例)和H.pylori(-)组(90例),对比其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8(IL-8)、白介素-35(IL-3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MMPs/TIMPs[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水平的差异。结果慢性牙周炎组患者口腔H.pylori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H.pylori阳性率上升(P<0.05)。慢性牙周炎患者中,H.pylori(+)组患者龈沟液中IL-1β、IL-8、IL-35、TNF-α的水平高于H.pylori(-)组;H.pylori(+)组患者龈沟液中MDA的水平高于H.pylori(-)组,SOD的水平低于H.pylori(-)组。H.pylori(+)组患者龈沟液中MMP-3、TIMP-2的水平高于H.pylori(-)组,MMP-3/TIMP-2比值高于H.pylori(-)组(P<0.05)。结论口腔H.pylori感染可能是导致慢性牙周炎患者病情加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相关性胃癌患者血清白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的变化,以探讨H.pylori感染时宿主TH1/TH2细胞的免疫应答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7例H.pylori阴性胃癌患者和13例H.pylori阳性胃癌患者血清IL-4及IFN-γ的含量。结果 2组患者血清IL-4及IFN-γ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97)。结论 H.pylori感染对胃癌患者TH1/TH2细胞的免疫应答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85例COPD患者(COPD组)和85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进行血清抗H.pylori抗体(抗Hp-IgG)检测,比较两组的抗Hp-IgG水平及H.pylori阳性率。全部COPD患者均行肺功能和免疫功能检查,分析抗Hp-IgG水平与COP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比较合并H.pylori感染与无H.pylori感染COPD患者之间,以及合并H.pylori感染COPD患者根除H.pylori前后免疫功能的差异。结果 COPD组血清抗Hp-IgG水平和H.pylori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EV1%预计值与血清抗Hp-IgG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无H.pylori感染的COPD患者相比,合并H.pylori感染的COPD患者外周血CD_3~+和CD_4~+T细胞含量、CD_4~+/CD_8~+比值、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均明显较低(P0.05),经H.pylori根除治疗后各指标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H.pylori感染可导致宿主免疫功能紊乱,可能因此促进了COPD的发生和发展。根除H.pylori可明显改善合并H.pylori感染COPD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胃癌患者血清白介素-32(IL-32)、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选择151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和100例健康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记录Hp感染U值,根据检测结果将胃癌组分为Hp阳性组119例,Hp阴性组32例。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IL-32、IL-1β、TNF-α水平。比较胃癌组和对照组,Hp阴性组和阳性组之间血清IL-32、IL-1β、TNF-α水平、Hp感染U值的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胃癌患者血清IL-32、IL-1β、TNF-α水平与Hp感染U值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患者血清IL-32、IL-1β、TNF-α水平以及Hp感染U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Hp阳性组血清IL-32、IL-1β、TNF-α水平以及Hp感染U值均高于Hp阴性组(P0.05)。胃癌患者血清IL-32、IL-1β、TNF-α水平均与Hp感染U值呈正相关(r=0.585、0.428、0.406,P0.05)。结论:胃癌患者Hp感染可引起血清IL-32、IL-1β、TNF-α水平升高,Hp感染、IL-32、IL-1β、TNF-α可能通过联合作用促进胃癌发生和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基因型H.pylori感染与消化性溃疡(PU)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CD4+T细胞、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水平的关系,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消化科就诊的122例PU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H.pylori阴性患者50例[HP(-)组],H.pyloriⅠ型感染患者38例[HP(Ⅰ)组],H.pyloriⅡ型感染患者34例[HP(Ⅱ)组],对比各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17、IL-10、TNF-α和PINP及CD4+T淋巴细胞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对不同菌型H.pylori感染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CD4+T细胞、PINP水平的相关性进行评估,并结合ROC曲线对其相应诊断价值进行评估。结果HP(-)组患者IL-17、IL-10、TNF-α水平最低,HP(Ⅰ)组患者IL-17、IL-10、TNF-α水平最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HP(-)组患者CD4+T细胞及PINP水平最低,HP(Ⅰ)组CD4+T细胞及PINP水平最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血清炎症因子及CD4+T细胞、PINP水平与H.pyloriⅠ型、H.pyloriⅡ型感染均有显著正相关性(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L-17、IL-10、TNF-α、CD4+T细胞和PINP诊断H.pyloriⅠ型感染的AUC分别为0.863(95%CI:0.786~0.941)、0.844(95%CI:0.754~0.935)、0.907(95%CI:0.847~0.967)、0.921(95%CI:0.864~0.977)、0.742(95%CI:0.639~0.845),而诊断H.pyloriⅡ型感染的AUC分别为0.711(95%CI:0.599~0.823)、0.747(95%CI:0.641~0.854)、0.930(95%CI:0.874~0.986)、0.918(95%CI:0.861~0.974)、0.736(95%CI:0.631~0.840)。H.pylori阴性与CD4+T细胞和PIN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226,P=0.225),H.pyloriⅠ型、H.pyloriⅡ型感染与CD4+T细胞和PINP水平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0.428、0.367,P=0.007、0.033)。结论血清炎症因子及CD4+T细胞和PINP水平与PU患者H.pylori感染具有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辅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宣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108例作为A组,选择同期收治的乙肝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65例作为B组。以快速尿素酶方法检测H.pylori。应用免疫印迹法急性H.pylori抗体分型。结果 A组患者H.pylori阳性率为67.6%,B组患者H.pylori阳性率为24.6%。A组胃溃疡患者H.pylori阳性率为11.4%,十二指肠溃疡患者H.pylori阳性率为94.5%;B组胃溃疡患者H.pylori阳性率为11.5%,十二指肠溃疡患者H.pylori阳性率为33.3%。A组及B组患者中十二指肠溃疡H.pylori感染率均显著高于胃溃疡H.pylori感染率(P0.05)。两组胃溃疡患者的H.pylori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十二指肠患者的H.pylori阳性率在A、B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28,P0.01)。两组患者H.pylori抗体血清分型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4,P0.05)。结论 H.pylori感染可能是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发生的始动因素,尤其在慢性乙肝合并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在乙肝肝硬化合并十二指肠溃疡疾病的发病中可能只是其中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血清Ghrelin、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136例作为冠心病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60例作为对照组。运用14 C尿素呼气试验方法测定H.pylori感染情况,观察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Gensini评分,测定血清Ghrelin和Hcy水平,分析H.pylori感染与Ghrelin、Hcy水平及Gensini积分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血清Ghreli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5,P0.05);冠心病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8,P0.05)。冠心病患者中,H.pylori感染组血清Ghrelin明显低于H.pylori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8,P0.05);H.pylori感染组组血清Hcy明显高于H.pylori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3,P0.05)。随着冠心病H.pylori感染程度的加重,血清Ghrelin水平逐渐下降,血清Hcy水平、Gensini积分逐渐升高。H.pylori感染根治后血清Ghrelin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Hcy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84、6.25,P0.05)。结论 H.pylori感染能够影响冠心病患者血清Ghrelin、Hcy水平,H.pylori感染可能参与冠心病发生发展。H.pylori感染程度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癌病灶内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与病理特征、凋亡侵袭基因、PI3K/AKT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9月至2019年1月间经胃镜检查、病灶组织病理学证实为原发性胃癌的患者117例作为胃癌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胃镜检查并明确无恶性病变的志愿者100例为非胃癌组。检测两组对象H. pylori阳性情况并进一步分为Hp阳性组(n=59)和Hp阴性组(n=58)。对比不同H. pylori感染情况胃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及病灶组织中凋亡侵袭基因、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差异。结果 胃癌组患者H. pylori感染率显著高于非胃癌组(P<0.05)。H. pylori阳性组中肿瘤直径≥5 cm、TNM分期为Ⅲ~Ⅳ期、组织分化程度为低—中分化和淋巴结转移的比例均显著高于Hp阴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组患者胃癌病灶中凋亡相关基因p53、Bax的表达量低于Hp阴性组,Survivin、Bcl-2的表达量高于Hp阴性组;侵袭相关基因BOP1、MUC17、SIRT2 mRNA的表达量高于Hp阴性组(P<0.05)。Hp阳性组患者胃癌病灶中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分子PI3K和AKT的表达量高于Hp阴性组(P<0.05)。结论 胃癌合并H. pylori感染者的病情相对较重,可能与H. pylori能上调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影响癌细胞相关凋亡及侵袭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影响。 方法 8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组,n=20)和实验组(n=60),实验组制作DSS诱导UC模型,然后分组建立成为结肠炎组(CLi组)、H.pylori持续感染的结肠炎组(Hp组)和H.pylori根除的结肠炎组(Hp Era组),每组20小鼠。实验过程中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和疾病活动指数(DAI);在第25天、45天时处死动物,分离外周血和结肠组织中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Th17/Treg细胞亚群变化。 结果 CLi组、Hp组、Hp Era组小鼠DAI评分显著高于CON组(均P结论 H.pylori感染使DSS结肠炎小鼠UC的Th17亚群比例降低、Foxp3+Treg细胞比例增加,这种变化似乎对DSS诱导的结肠炎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白介素-37(IL-37)的水平及其与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AMI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6例(UAP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0例(SAP组)及冠脉造影正常者26例(CON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血清IL-37、IL-6、IL-10和CRP的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UAP组、AMI组血清IL-37水平均较对照组(CON组)显著增高(p0.05),而SAP组与CON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冠心病患者的血清IL-37水平与其血清CRP(r=0.3,P0.05)、IL-6(r=0.4,P0.05)水平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与IL-10水平无明显相关(P=0.16)。当排除SAP组患者后,冠心病患者的血清IL-37水平与CRP(r=0.3,P0.05)、IL-6(r=0.5,P0.05)、IL-10(r=0.2,P0.05)水平均显著相关。结论: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的血清IL-37水平显著升高,并与IL-6、IL-10、CRP水平相关,可能参与了ACS发病过程中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清IL-2、IL-16水平的变化和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将其分为三期,A期24例,B期41例,C期55例,其中96例为机会性感染者。同期选择20例在本院进行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检测和比较各期艾滋病患者与对照组、机会性感染组与非机会性感染组、艾滋病各期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2(IL-2)、白介素-16(IL-16)、CD4~+细胞、CD8~+细胞计数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各期艾滋病患者血清IL-2、IL-1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C期患者血清IL-2、IL-16水平均显著低于A、B期患者(P0.05);观察组及各期患者CD4~+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CD8~+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且C期患者CD4~+细胞计数均显著低于A、B期患者,CD8~+细胞计数均高于A、B期患者(P0.05);机会性感染组患者血清IL-2、IL-16水平明显低于非机会性感染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期患者血清IL-2、IL-1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显著升高,且A期患者血清IL-2、IL-16显著高于B、C期患者(P0.05)。结论:艾滋病机会性感染患者血清IL-2、IL-16水平均显著降低,通过监测血清IL-2、IL-16水平可积极防治机会性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肠道菌群变化与IL-10、IL-17和IL-23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2例NAFLD患者为NAFLD组。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对象肠道菌群变化、IL-10、IL-17和IL-23水平,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NAFLD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及B/E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NAFLD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L-17、IL-2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AFLD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及B/E值与IL-10水平呈正相关,与IL-17、IL-23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肠杆菌、肠球菌数量与IL-10水平呈负相关,与IL-17、IL-23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10、IL-17、IL-23是NAFLD患者B/E值的影响因素。结论 NAFLD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可能通过促进机体IL-10、IL-17和IL-23的表达参与NAFLD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介导的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诊治的胃部疾病患者110例,采用qPCR检测NF-κB相对表达情况,采用免疫印记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110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胃癌9例(胃癌组)和良性胃部疾病101例(良性组,其中浅表性胃炎52例、萎缩性胃炎26例、不典型增生23例)。胃癌组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88.9%,显著高于良性组的10.9%(P0.05)。胃癌组的NF-κB表达阳性率为77.8%,显著高于良性组的14.9%(P0.05)。在110例患者中,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NF-κB表达阳性与胃癌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NF-κB表达阳性鉴别诊断胃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9和0.713。结论:NF-κB在胃癌中呈现高表达状况,也多伴随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两者存在显著相关性,共同介导胃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ylori)相关性胃病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变化,以探讨其在发病中的可能免疫致病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17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5例胃癌前病变和20例胃癌患者血清IFN-γ及IL-4的含量。比较H.pylori阳性3组患者之间、H.pylori阳性与阴性各相应组患者之间血清2种细胞因子的差异。结果 H.pylori阳性的浅表性胃炎组、胃癌前病变组及胃癌组血清IL-4含量随病变的进展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但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ylori阳性的3组血清IFN-γ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ylori阳性与阴性的各相应组血清IFN-γ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ylori阳性的胃癌前病变组和胃癌组与H.pylori阴性的相应组血清IL-4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ylori阳性的浅表性胃炎组血清IL-4含量较H.pylori阴性的浅表性胃炎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H.pylori感染可能抑制Th2型免疫应答,导致H.pylori感染持续存在;H.pylori感染相关胃部病变进展过程中,可能存在Th1型应答向Th2型应答漂移,与胃癌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H.pylori)根除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影响,为该病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120例H.pylori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H.pylori分型结果进一步分为HPⅠ型组和HPⅡ型组,观察组患者接受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选择同期入院的40例非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胃镜检查结果、H.pylori清除情况及血清胃泌素、IL10、IL17水平。 结果 HPⅠ型组、HPⅡ型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75%、96.08%、97.50%,χ2=1.384,P=0.051)。HPⅠ型组、HPⅡ型组、对照组患者胃镜检查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30%,96.08%,97.50%,χ2=1.384,P=0.051)。HPⅡ型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于HPⅠ型组(98.04% vs 85.51%,χ2=4.129,P=0.042)。HPⅠ型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胃泌素、IL10、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结论 不同类型H.pylori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后临床效果无显著差异。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降低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胃泌素、IL10、IL17水平。  相似文献   

16.
李英  曹科峰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1,33(5):569-572, 576
目的 分析肛周脓肿与肛瘘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 2(MMP 2)、白细胞介素 17A(IL 17A)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收治的肛周脓肿和肛瘘患者共69例,分为肛周脓肿组(n=23)、肛瘘病程180 d组(n=9)。收集患者脓液或瘘管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同时采集血清标本检测MMP 2、IL 17A水平,分析病原菌分布与MMP 2、IL 17A表达的相关性。 结果 69份标本中有66份标本培养出细菌,阳性率为95.65%(66/69)。共分离出68株细菌,其中有2份标本出现2种细菌同时生长,混合感染率为3.03%,其余64份标本均为单一细菌生长。68株细菌中革兰阴性菌58株(85.29%),革兰阳性菌8株(11.76%),真菌2株(2.94%)。各组患者血清MMP 2、IL 17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MMP 2与IL 17A水平呈正相关(r=0.325,P=0.009)。 结论 肛周脓肿与肛瘘患者以单一病原菌感染为主。患者血清MMP 2与IL 17A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郭建萍  王华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0,32(7):794-797, 804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降钙素(PCT)、白介素6(IL 6)和人脂联素(ADPN)的水平变化及其与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20例择期进行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肠道菌群正常者49例,Ⅰ度菌群失调者46例,Ⅱ度菌群失调者25例。比较3类患者一般资料、手术前后血清PCT、ADPN和IL 6水平之间的差异,分析血清PCT、ADPN和IL 6水平与菌群失调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3类患者年龄、侵袭深度、临床分型、DUKE分期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血清ADPN、IL 6显著下降,PCT显著升高,且随着患者菌群失调程度的变化而变化,提示可将益生菌治疗作为降低局部炎性反应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小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用此模型探讨胃泌素-17(gastrin-17,G-17)及白介素-8(IL-8)在CAG诊断和病程进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SPF级、体质量22~24 g、5~7周龄雄性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A组,超纯水)、高盐组(B组,1.8%NaCl溶液)、H.pylori组(C组,H.pylori悉尼菌株SS1)和高盐+H.pylori组(D组,1.8%NaCl溶液+SS1菌株)4组,每组10只,分别对各组小鼠进行灌胃处理。于第16周和第24周每组分别处死5只小鼠,通过免疫组化观察H.pylori情况、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G-17和IL-8的表达水平。结果灌胃处理16周可观察到B、D两组小鼠CAG造模成功,G-17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591,P0.05);C、D两组小鼠IL-8表达水平较A、B两组明显升高(F=25.241,P0.05)。24周后可观察到B、C、D三个实验组均CAG造模成功:B、D组小鼠G-17表达水平较A组明显降低(χ~2=15.006,P0.05),C组G-17水平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81,P0.05);H.pylori处理组(C、D)小鼠的IL-8水平明显升高(F=31.941,P0.05)。结论高盐饮食和胃黏膜H.pylori定植均可成功构建C57BL/6小鼠CAG模型,且高盐饮食可加快该模型的建立;血清G-17表达水平与CAG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而IL-8的表达水平与是否H.pylori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白介素17(IL-17)、白介素18(IL-1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8月到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86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结果为健康的志愿者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并根据临床症状和病情变化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分组,其中进行期银屑病组32例,静止期银屑病组24例,退行期银屑病组30例。对比研究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17、IL-18、VEGF水平,对比不同严重程度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17、IL-18、VEGF水平和PASI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IL-17、IL-18、VEGF的表达与PA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中的IL-17、IL-18、VEG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进行期银屑病组患者血清中IL-17、IL-18、VEGF水平和PASI评分显著高于静止期银屑病组和退行期银屑病组,静止期银屑病组患者血清中IL-17、IL-18、VEGF水平和PASI评分显著高于退行期银屑病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血清中IL-17、IL-18、VEGF水平与PASI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17、IL-18、VEGF水平异常升高,且其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对上述三种指标进行监测有助于临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血清Ghrelin/obestatin比值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116例作为冠心病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8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Gensini评分,运用14 C尿素呼气试验方法测定H.pylori感染情况,测定血清Ghrelin和obestatin水平,分析H.pylori感染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血清Ghrelin/obestatin比值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H.pylori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ylori感染阳性组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H.pylori感染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ylori感染阳性组Ghrelin/obestatin比值明显低于H.pylori感染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ylori感染能够加重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引起Ghrelin/obestatin比值异常升降低。H.pylori感染与冠心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