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Bir1p是酵母凋亡途径中抑制细胞凋亡的重要蛋白,Survivin是Bir1p的人源同源物,Survivin第34位氨基酸T向A的突变能使其功能逆转.将Survivin及其突变体Survivin(T34A)的基因分别构建到组成型穿梭表达质粒pGAPZA中,整合入毕赤酵母的基因组,分析对酵母细胞凋亡的影响.酵母生长曲线、MTT及流式细胞仪测定数据显示,Survivin和其突变体基因在酵母中的表达分别抑制和促进了酵母凋亡.多样的工艺对工业用酵母的凋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本研究为工程酵母的理性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定点突变的方法对皮氏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pickettii)来源的D-氨甲酰水解酶(D-carbamoylase,DCase)编码基因的3个位点A18、Y30、K34进行突变,并将获得的突变体基因片段构建入高表达载体pET-28b中,转化E coli BL21( DE3),获得带有组合三突变(A18E/Y30D/K34E)的DCase-SM表达菌株BL21/pET-DCSM.当以IPTG诱导目的蛋白表达时,发现突变菌株(DCase-SM)与出发菌株(DCase)菌株相比,目的蛋白的可溶性表达显著提高,其可溶蛋白比例约为64%;与出发菌株相比,其单位菌体酶活增加427%;另外,与本实验室前期构建的高可溶性三叠加突变体菌株DCase-M3相比,单位菌体酶活亦增加7.9%.  相似文献   

3.
克隆并表达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耐酸相关基因ropA。以变形链球菌UA159的耐氟菌株全基因组为模版,PCR扩增ropA基因并与p MD-18T克隆载体连接构建重组克隆质粒,测序鉴定。Bam HⅠ、HindⅢ双酶切重组克隆质粒,回收目的基因片段并与p Pro EX HTa表达载体通过粘性末端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入大肠埃希菌感受态细胞DH5α,IPTG诱导,SDS-PAGE检测Rop A表达量。测序结果为变形链球菌UA159的耐氟菌株ropA基因碱基序列与亲代菌株UA159完全一致。SDS-PAGE结果显示IPTG成功诱导Rop A蛋白表达,并且随诱导时间的延长蛋白表达增多。变形链球菌UA159耐氟菌株的耐酸相关基因ropA未发生突变,说明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耐酸性增强不是由ropA碱基序列的改变导致。本研究成功诱导Rop A蛋白表达,为后续研究Rop A蛋白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ABCA1细胞外第四环第1 479~1 597位氨基酸残基缺失的突变体。方法:采用重叠区扩增基因拼接法构建ABCA1第1 479~1 597位氨基酸残基缺失的突变体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cDNA3.1/V5-His/ABCA1重组载体上,脂质体法转染Hela细胞,激光共聚焦观察突变体定位,Cell Counting Kit-8(CCK-8)试剂盒检测其48h急性砷中毒后生存率的变化。结果:该突变体基因经DNA序列分析表明其具有正确的序列和阅读框。激光共聚焦证实其表达的蛋白仍然能正确定位在Hela细胞的细胞膜上。CCK-8结果显示转染重组质粒和突变体质粒的细胞在各种砷浓度下生存率都较空载体组高。结论:成功构建了ABCA1胞外第四环第1 479~1 597位氨基酸残基缺失的突变体,且其表达的蛋白仍然定位于细胞膜上,突变体仍然具有一定的抗砷性,提示ABCA1胞外第四环可能不是关键抗砷结构域。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个别氨基酸突变的研究,获得了保持良好生物活性的长半衰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tissue factor pathwayinhibitor,TFPI)重组蛋白的有效途径.采用定点诱变和基因重组技术,首先在TFPI cDNA特定位点形成一个位点的沉默突变,以提高TFPI在毕赤酵母细胞内的表达量,此cDNA称为mTFPI.在此基础上,通过系列位点突变,形成3个羧基端突变体:m0TFPI、m1TFPI和m2TFPI.将上述4种TFPI cDNA与表达质粒pPic9连接,转染大肠杆菌,通过PCR和DNA测序确认重组质粒,转染酵母细胞GS115,甲醇诱导表达重组蛋白.采用层析方法纯化TFPI重组蛋白,用125I标记重组蛋白,静脉注射给药,比较四者在SD大鼠体内血浆代谢清除速度.用底物显色法测定重组蛋白抑制凝血因子Xa(Fxa)的活性,比较各株TFPI重组蛋白突变体在体内、体外对FXa的抑制作用及肝素对各株TFPI重组蛋白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相比野生型TFPI重组蛋(mTFPI)而言,3株羧基端突变体m0TFPI、m1TFPI、m2TFPI在SD大鼠体内血浆代谢清除时间均有不同程度延长,其生物代谢半衰期分别是mTFPI的1.5倍、1.9倍和大于2倍,与m-TFPI相比,3个rTFPI突变体在体内、体外抑制FXa的作用无明显减弱,与肝素的结合能力及协同能力也无明显减弱.结果表明,m0TFPI、m1TFPI和m2TFPI在生物半衰期得到明显延长的同时,仍保持良好的抑制Fxa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6.
为构建脂肪酸结合蛋白5 (FABP5)突变体的原核表达体系,评价突变体蛋白质体外抗前列腺癌细胞的活性.利用定点突变技术,突变FABP5蛋白脂肪酸结合的3个关键位点,并构建原核表达体系,对重组蛋白质进行原核表达、分离纯化.通过细胞毒性、细胞划痕和细胞侵袭试验,评价重组FABP5突变体蛋白质对前列腺癌细胞22RV1和PC3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 显示定点突变后的DNA与表达载体pQE32连接并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经序列测定正确,构建了重组表达工程菌,并诱导表达的重组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获得纯度较高的重组蛋白;三突变体对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抑制作用比3个单突变体和3个双突变体抑制效果明显;单突变体和双突变体组内对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抑制作用差异较小;而野生型重组蛋白质对两株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从所有突变体中筛选出FABP5的三突变体重组蛋白质对前列腺癌细胞抑制作用较好,为后续开发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蛋白质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大肠杆菌中 ,80 %的 3 脱氧 D 阿拉伯 庚酮 7 磷酸 (3 deoxy D arabino heptulosonate 7 phosphate,DAHP)合酶由aroG基因编码。分别以大肠杆菌K1 2及其抗苯丙氨酸类似物的突变体总DNA为模板 ,以PCR方法扩增得到aroG基因及其突变体。基因测序结果表明抗苯丙氨酸类似物的突变体 ,其aroG基因核苷酸 62 5位发生了T→C的点突变 ,从而使AroG蛋白的 2 0 9位氨基酸由Ser取代了Phe。aroG基因及其突变体克隆到表达质粒 pTrc99A上 ,在大肠杆菌JM 1 0 5中进行表达 ,表达产物的SDS PAGE上可以看到分子量相当明显的条带 ;菌体粗提物中DAHP合酶的活性提高了 1 .8倍 ;酶活抗性检测表明AroG蛋白突变体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苯丙氨酸的反馈抑制作用 ;与含K1 2aroG基因的JM1 0 5细胞相比 ,含aroG基因突变体的JM1 0 5细胞可以在含高浓度苯丙氨酸类似物的培养基上生长。  相似文献   

8.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Ⅰ,NF1)是一种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其致病性是由NF1基因突变引起。NF1基因m RNA前体受可变剪接的影响,NF1微基因是研究其可变剪接机制的重要工具。本研究从人类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并设计出克隆NF1及突变目的片段的两对引物,利用PCR方法扩增目的片段并导入p EGFP质粒载体,从而构建了分别包含NF1微基因及突变体微基因的载体p EGFP-NF1和p EGFP-NF1m。分别用Bam HⅠ和HindⅢ对NF1微基因及突变体微基因进行双酶切鉴定,均得到预期片段,测序结果正确,表明成功构建了NF1微基因及突变体微基因载体。用转染试剂将NF1微基因和突变体微基因的质粒转染到Hela细胞中,荧光检测说明真核表达载体NF1微基因与突变体微基因成功转染到细胞中。本研究为后续NF1的m RNA前体可变剪接以及调控NF1剪接因子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构建鼠OAZ1基因真核表达质粒,观察OAZ1-GFP融合蛋白在绿猴肾细胞COS7中的表达。利用RT-PCR的方法获得鼠OAZ1基因,再利用重叠延伸PCR缺失掉OAZ1序列中的205位碱基T,由此获得无需阅读框移码即可编码全长OAZ1的突变基因。将此突变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获得重组质粒pEGFP-N1-OAZ1-T。将此质粒瞬时转染COS7后,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技术观察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酶切和测序证明质粒pEG-FP-N1-OAZ1-T构建正确,转染COS7细胞后,OAZ1-GFP融合蛋白能在细胞中高效表达。成功构建了pEGFP-N1-OAZ1-T真核表达质粒,在COS7细胞内,该质粒能成功指导OAZ1-GFP融合蛋白合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JAK1(nonreceptor tyrosine kinase-JAK1)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DNA4.0-HisJAK1,并转染293T细胞进行真核表达。[方法]从Hela细胞中提取总的RNA,通过RT-PCR获得JAK1基因全长c DNA序列,并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4.0-His中,构建重组质粒pcDNA4.0-His-JAK1。将真核重组表达质粒转染293T细胞,转染48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JAK1蛋白转染24 h、36 h与48 h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结果]经双酶切与质粒PCR鉴定质粒克隆正确,测序鉴定序列中第2199位碱基A突变为G,为同义突变,不影响氨基酸序列。转染293T细胞48 h后,间接免疫荧光实验显示在293T细胞中检测到绿色荧光。免疫印迹检测可见大小约为133 kDa的目的蛋白。[结论]成功获得JAK1基因全长序列,并成功构建pcDNA4.0-HisJAK1真核重组表达质粒,并在真核细胞293T中获得有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JAK1蛋白质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