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迁延性腹泻患者肠道菌群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变化以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儿科就诊迁延性腹泻患儿40例为观察组,予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1.0 g/次,3次/d,溶解于温水中口服,连用8周,检测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数量及肠黏膜屏障指标的变化。另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正常儿童30例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双歧杆菌、乳杆菌的数量及B/E比值明显少于对照组,而大肠埃希菌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儿双歧杆菌、乳杆菌的数量及B/E比值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大肠埃希菌数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前血清D-乳酸、PCT和DA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血清D-乳酸、PCT和DA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儿童迁延性腹泻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引起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肠黏膜的通透性异常。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儿童迁延性腹泻患者可纠正肠道菌群紊乱,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降低其通透性,达到治疗腹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将IBS—D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凋整饮食、胃肠解痉药和止泻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420mg,3次/d.温开水送服,连用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较前增加,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数量较前减少(P〈0.05),但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4.29%)明显优于对照组(74.29%)(χ2=5.29,P〈0.05)。结论双歧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IBS—D疗效较好,作用于其能调节患者肠道菌群紊乱,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方法选取116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常规的药物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蒙脱石散进行治疗,观察组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和蒙脱石散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主要指标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8%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5.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止泻时间、大便性状复常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两组均未出现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和蒙脱石散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具有较大的临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胆囊切除术后腹泻患者肠道菌群及sIg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胆囊切除术后腹泻患者6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低脂饮食和止泻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420 mg,3次/d,连用4周。对照组除不口服双歧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外余治疗基本同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和sIgA水平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较前明显上升,肠杆菌和肠球菌较前明显减少(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数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肠道sIgA水平较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上升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31,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疗效确切,能调节患者肠道菌群失调,从而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肠道免疫力,改善和保护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曲美布汀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重叠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FD重叠IB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曲美布汀片100 mg/次,3次/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630 mg/次,2次/d,餐后约30 min温水服用,两组患者均连用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增加,而肠杆菌、肠球菌和酵母菌数量下降(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05,P0.05)。结论 曲美布汀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FD重叠IBS-D患者疗效较肯定,安全性较高,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改善其消化不良及腹泻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微环境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47例)和对照组(42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内肠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肠球菌及类杆菌的变化情况,以及血清CD4~+,CD8~+及CD4~+/CD8~+水平,并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肠道菌群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肠道内大肠杆菌及粪肠球菌数量均减少,且研究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肠道内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类杆菌数量均增加,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T细胞以及CD4~+/CD8~+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而CD8~+T细胞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D4~+T细胞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而CD8+T细胞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91.67%)高于对照组(76.67%),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制剂治疗不仅能够调节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内的菌群平衡,而且能够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菌群和肠黏膜屏障的变化及益生菌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内科门诊就诊活动期UC患者50例为观察组,予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2粒/次(210 mg/粒),饭后30 min温水送服,2次/d,连用8周。检测观察组治疗前与治疗后肠道菌群数量及肠黏膜屏障指标的变化。另选择同期肠镜检查未见肠道病变的正常成人30例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而大肠杆菌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s<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s<0.05),但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s<0.05);而大肠杆菌数量较前明显下降(Ps<0.05),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s<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清ET、D-乳酸和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s<0.05)。治疗8周后,血清ET、D-乳酸和PC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s<0.05),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s<0.05)。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活动性UC能纠正患者肠道菌群紊乱,修复肠黏膜屏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强化护理对小儿急性腹泻患者症状、肠道菌群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十堰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180例急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对症处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强化护理,两组患者护理周期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退热时间、纠正脱水时间、止泻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以及干预前后患儿肠道菌群变化情况。每月上门随访1次,记录患者急性腹泻复发率,连续随访3个月。结果 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间、纠正脱水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肠道乳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酵母样真菌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高于干预前,肠球菌、酵母样真菌数量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酵母样真菌数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3个月内的复发率为3.33%,对照组为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相比,强化护理能进一步促进急性腹泻患儿肠道菌群平衡,并缩短退热时间、纠正脱水与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赵娟  王晓蓉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1,33(11):1326-1329, 1339
目的分析肠道菌群与IBS分型及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表达的关系,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52例符合标准的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依照罗马Ⅲ标准将观察组患者分为腹泻型组(62例)、便秘型组(56例)、混合型组(34例);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同时检测受试者血清ICAM 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患者肠道菌群与血清ICAM 1关系,并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肠道菌群与IBS各亚型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ICAM 1、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肠道肠杆菌和肠球菌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亚型IBS患者血清ICAM 1、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和肠球菌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混合组患者血清ICAM 1、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最高,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最低;腹泻型组肠道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最低,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最高(均P<0.05)。肠道中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是IBS分型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与ICAM 1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而肠道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与ICAM 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结论肠道菌群可影响IBS患者分型,且肠道中部分菌群与ICAM 1水平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对结肠造口术后腹泻患者肠道菌群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外科门诊就诊结肠造口术后腹泻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口服补液盐、止泻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温水口服,630 mg/次,2次/d,连用4周。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肠道菌群数量及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及B/E比值上升,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数量下降(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两组患者血清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DAO)水平降低(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在总有效率上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佳(P<0.05)。结论 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结肠造口术后腹泻患者效果较佳,机制与其能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紊乱,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并能保护与修复肠黏膜屏障,减少其通透性,改善肠道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布拉酵母对小儿重症肺炎患儿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0例重症肺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布拉酵母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浆D-乳酸及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变化情况、胃肠功能障碍及腹泻发生率以及患儿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周后,两组患儿血浆D-乳酸和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1),且不同时间点观察组指标水平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患儿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为6.7%、对照组为22.2%;观察组患儿腹泻发生率为15.6%,对照组为33.3%,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布拉酵母对重症肺炎患儿肠黏膜屏障具有保护作用,能减少胃肠功能障碍及腹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复方谷氨酰胺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胃肠激素和血清5-羟色胺(5-HT)、神经肽Y(SP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IBS-D患者10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各52例。A组给予复方谷氨酰胺治疗,B组给予复方谷氨酰胺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检测并比较两组胃肠激素和血清5-HT、SPY水平,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及治疗疗效。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较A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5-HT水平下降,SPY水平上升,且与A组相比,B组治疗后5-HT水平较低,SPY水平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内毒素、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均下降,且与A组相比,B组治疗后内毒素、D-乳酸、DAO水平较低(P<0.05);治疗后B组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水平低于A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IBS-D患者经复方谷氨酰胺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胃肠激素和血清5-HT、SPY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黏膜的修复作用。方法 选取活动期UC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饮食指导及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1.0 g/次,4次/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1.0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用12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血清D-乳酸和PCT水平及肠镜下肠黏膜评分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血清D-乳酸和PCT水平及及肠镜下肠黏膜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同时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59% vs 78.38%;χ2=4.16,P<0.05)。结论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对UC的治疗效果较肯定,可明显减轻患者肠黏膜病变程度,保护肠黏膜屏障,加快其修复。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七味白术散联合蒙脱石散对腹泻幼鼠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方法:选择SD雄性幼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七味白术散组、蒙脱石散组、七味白术散联合蒙脱石散组,对照组与模型组灌胃给予0.2 mL/10生理盐水,七味白术散组给予0.2 mL/10 g七味白术散,蒙脱石散组给予0.2 mL/10 g蒙脱石散,七味白术散联合蒙脱石散组给予0.2 mL/10 g七味白术散+0.2 mL/10 g蒙脱石散,5组每天定时灌胃一次,均连续给药7天。对比腹泻指数、平均稀便级、稀便率、脾重、胸腺重指数、血清淀粉酶、血清D-木糖水平、回肠、结肠、空肠黏膜厚度及小肠内容物细菌增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其他组脾重、胸腺重指数、血清淀粉酶及D-木糖水平、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较低,腹泻指数、平均稀便级、稀便率、回肠、结肠、空肠黏膜厚度、大肠杆菌较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蒙脱石散组、七味白术散组、七味白术散联合蒙脱石散组的脾重、胸腺重指数、血清淀粉酶及D-木糖水平、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较高,腹泻指数、平均稀便级、稀便率、回肠、结肠、空肠黏膜厚度、大肠杆菌较低(P<0.05);与蒙脱石散组相比,七味白术散组、七味白术散联合蒙脱石散组的脾重、胸腺重指数、血清淀粉酶及D-木糖水平、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较高,腹泻指数、平均稀便级、稀便率、回肠、结肠、空肠黏膜厚度、大肠杆菌较低(P<0.05);与七味白术散组相比,七味白术散联合蒙脱石散组的脾重、胸腺重指数、血清淀粉酶、D-木糖水平、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明显较高,腹泻指数、平均稀便级、稀便率、回肠、结肠、空肠黏膜厚度、大肠杆菌较低(P<0.05)。结论:七味白术散联合蒙脱石散可明显改善腹泻幼鼠的腹泻症状,可能与其可调整腹泻幼鼠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生长抑素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效果及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98例,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和指标的恢复时间及胃肠动力的恢复情况,治疗前后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和尿乳果糖和甘露醇的比值(L/M)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腹痛、腹胀、腹膜刺激征、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D-乳酸、DAO和L/M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腹内压显著低于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胃肠减压引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用生长抑素相比,生长抑素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可更迅速缓解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指标,恢复胃肠动力,并显著改善患者的肠粘膜屏障功能,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黏膜氧化应激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内科门诊就诊的活动期轻、中度UC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1.0 g/次,4次/d,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5 g/次,3次/d,口服。两组均连用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过氧化脂质(LPO)]、肠黏膜屏障受损情况指标[血清降钙素原(PCT)和二胺氧化酶(DAO)]及肠镜下肠黏膜评分变化,并比较临床效果。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ox-LDL、LPO、PCT和DAO水平及肠黏膜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美沙拉嗪对轻中度活动性UC患者的疗效显著,能降低患者血清ox-LDL、LPO、PCT和DAO水平,对肠黏膜氧化应激损伤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对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的辅助治疗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病房收治的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70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所有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氨、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 乳酸]水平和肠道菌群分布的差异,记录患者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94.29% vs 77.14%,χ2=4.200,P=0.040)。研究组患者血氨、TBil、AST、ALT、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 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结论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在改善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病情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可能与其优化肠道菌群的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对结肠癌术后化疗相关性腹泻患者的疗效,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结肠癌术后化疗相关性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方案并分为对照组(48例,接受常规治疗)和研究组(42例,接受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常规治疗)。两组患者持续治疗1周后对比其治疗效果,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内毒素(Endotoxin)],营养相关指标[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水平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 结果 治疗1周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100.00%)大于对照组(89.58%)患者,同时其疗效分级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均P结论 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可有效增加结肠癌术后化疗相关性腹泻的治疗效果,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