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心胸外科手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探讨加强抗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绍兴市立医院进行心胸外科手术治疗的4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及病原菌的分布类型。从中随机抽取120例患者,根据护理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62例和干预组58例,对照组患者只给予基础护理,干预组患者则加强抗感染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改善情况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468例患者术后共发生肺部感染42例(8.97%),共培养出病原菌42株。铜绿假单胞菌所占的比例最高(30.95%),白色假丝酵母菌所占的比例最低(2.38%);干预组患者术后动脉氧分压[(98.27±24.57)mmHg]、呼吸频率[(16.19±4.05)次/min]、最大通气量[(71.37±17.84)L]、时间通气量[(2.95±0.74)L/h]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1.37±0.35)L]明显好于对照组[(89.36±22.34)mmHg,(13.26±3.32)次/min,(52.18±13.05)L,(2.43±0.61)L/h,(1.09±0.28)L];干预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2.00%)、肺不张发生率(2.00%)明显少于对照组(12.00%,1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胸外科手术后肺部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根据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药敏试验给予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并加强抗感染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呼吸功能,降低肺部感染率的发生,提高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相关护理干预。方法对502例在我院实施骨科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统计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及病原菌分布特点。从中抽取100例患者根据数字表的方式分为对照组50例和干预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加强抗感染和抗菌药物使用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502例患者术后共发生切口感染38例(7.57%),共培养出病原菌35株。铜绿假单胞菌所占的比例最高(51.4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阴沟肠杆菌所占的比例最低,均为2.86%,和铜绿假单胞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甲级愈合率(72.00%)明显高于对照组(48.00%),丙级愈合率(8.00%)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加强抗感染和抗菌药物应用的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感染的发生率,促进切口良好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闭塞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共1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腔内激光闭塞治疗,在术前术后给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包括术前检查、术后体位护理、用药观察、不适处理等。而对观察组患者除了常规护理外,还采用以下针对性护理方法:1)曲张静脉保护类护理。2)心理护理。3)术后活动指导。4)出院教育。结果:观察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情况上均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为:5.71%、1.43%,而观察组为:17.14%、8.67%,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激光闭塞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过程中有效地护理能够提高临床效果,值得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病原菌所致PICC相关血流感染的护理方法及体会,研究其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经嘉兴武警医院治疗的42例PICC相关血流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采用常规护理,随着护理流程改进,患者开始采用优化的护理模式。根据是否实施改进护理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21例。对照组为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未改进期间进行治疗的患者,观察组为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实施改进护理的患者。比较2组患者红肿消退时间、疼痛评分、伤口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红肿消退时间为(2.11±1.03)d,病原菌血培养转阴时间为(4.15±1.09)d,疼痛评分为(2.56±1.75)分,伤口愈合时间为(3.87±1.44)d,并发症发生率为9.52%,均优于对照组红肿消退时间(3.08±1.17)d,病原菌血培养转为阴性时间(5.84±1.77)d、疼痛评分(4.01±1.92)分、伤口愈合时间(5.78±1.82)d、并发症发生率(38.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化的护理干预应用于不同病原菌所致PICC相关血流感染患者具有较好的针对性,能显著促进红肿消退及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临床应用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9年1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普通外科一病区接受手术治疗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75例患者作为感染组,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的7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感染组分离出病原菌75株,包括43株革兰阴性菌(57.33%)、28株革兰阳性菌(27.33%)、4株真菌(5.33%),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时间、有无合并糖尿病、有无植入性器械、住院时间与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有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2 h、有植入性器械、住院时间≥1月为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株以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为主,针对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干预措施,可以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保证患者手术效果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阿米卡星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经确诊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仅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给予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联合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细菌学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8.01±2.01)d]明显少于对照组[(14.59±3.6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219,P=0.0387);两组临床有效率(88.00%vs 9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637,P=0.1638);观察组病原菌总清除率(89.58%)明显高于对照组(6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138,P=0.003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134,P=0.1923;χ~2=1.6283,P=0.1524)。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联合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对病原菌的清除率较高,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20例脊柱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不同干预措施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18.33%,观察组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脊柱骨折患者术后DVT的形成,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胡娟  王蓉  蒋铭勇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1,33(2):198-200, 204
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术后合并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血肿清除术治疗的109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并发感染分为感染组(n=45)与非感染组(n=64),分析感染组患者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级氧化蛋白产物(AOPP)、丙二醛(MDA)]水平,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45例血肿清除术后感染患者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31.11%),共分离病原菌8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7株(68.67%),革兰阳性菌17株(20.48%),真菌9株(10.84%)。感染组患者血清MDA、AOPP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组,而SOD水平显著低于非感染组(均P0.05)。Logistic分析显示MDA、SOD、AOPP水平是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术后以呼吸道感染为主,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病原菌感染与氧化应激反应密切相关。临床治疗时应严格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同时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预防,以防止血肿清除术后感染,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改良曲张静脉点式剥除术在治疗中老年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已确诊为下肢静脉曲张的中老年患者37例,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8例行传统曲张静脉点式剥除术,实验组19例行改良曲张静脉点式剥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的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有效率(94.7%)显著高于对照组(7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下床活动时间较早,术后并发症总治愈率较高,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曲张静脉点式剥除术治疗中老年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能够更彻底的剥除曲张额静脉,有效的改善患肢症状,明显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韦春萍 《蛇志》2023,(1):97-100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11月在我院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60例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术后谵妄、心力衰竭、压疮、便秘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75%,对照组为8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下肢骨折术后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