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发病率高,易引起严重的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造成多重器官损伤;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患者生存质量普遍偏低,致残率、致死率走高;发病机制异常复杂,目前仍未能完全阐明。近年来,大量报道显示,肠道菌群作为人体不可分割的部分,参与了宿主的健康维持和疾病发生,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就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为肠道菌群及2型糖尿病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刘艳  李科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1,33(11):1354-1357
长期以来,糖尿病因其发病率高以及并发症严重而引起医学界的关注。导致糖尿病的因素包括家族遗传和环境影响。肠道菌群作为机体外源性环境因子,参与糖脂代谢和免疫反应,在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已经证实肠道菌群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对不同类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分布特征、肠道菌群与疾病发生的潜在机制、肠道菌群与并发症的内在关联,以及益生菌和粪菌移植在疾病治疗中的运用等进行了综述,总结归纳糖尿病防治新靶标——肠道菌群的研究成果,为后继的学者理清思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已有研究证明肠道菌群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在人体中处于动态平衡,但容易受到饮食、环境、细菌的相互作用以及抗菌药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肠道菌群的变化可以导致肥胖、胰岛素抵抗、肠道渗透压改变以及代谢性内毒素血症等,从而促进糖尿病(1型及2型)的发生、发展,而益生菌在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和改善糖尿病预后中的作用不可小视。本文从糖代谢、脂代谢、免疫及并发症等方面分析肠道菌群影响糖尿病发生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抑郁症作为2型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不仅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而且增加了疾病的治疗难度。临床中对于本病的治疗通常将二者分开,采用降糖与抗抑郁联合的方法,却忽视了抑郁症作为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两者必定存在内在联系。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存在明显失衡,而肠道菌群与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肠道菌群可能在2型糖尿病并发抑郁症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论述三者的关系,认为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关键因素,提出肠道菌群可能是干预2型糖尿病并发抑郁的新靶点,以期为2型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是以空腹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代谢性疾病,其全球发病率正逐年攀升,由此引发的各种心、眼、肾、神经体统并发症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但目前为止其发病机制仍无统一定论。肠道菌群作为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参与并影响着人体的物质与能量代谢。目前多项研究提示肠道菌群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就肠道菌群失调诱发2型糖尿病的相关机制进行简要综述,并对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治疗糖尿病的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肠道菌群及2型糖尿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近几年的研究显示,糖尿病的发病不仅和遗传因素、饮食结构等有关,还和机体的内环境与外环境有关。肠道菌群作为环境因素中的重要因子参与机体代谢,并且肠道菌群的紊乱也成为导致1型和2型糖尿病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就肠道菌群的改变及调节与1型和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47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脏并发症患者(糖尿病肾病组)和53例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2型糖尿病组)作为研究对象,另将同期在我院行体检的4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集3组对象粪便标本,提取并扩增粪便样本中细菌的16S rDNA,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6S rDNA进行测序,进行可操作分类单元(OTU)划分,并对比分析各样本的Alpha多样性及菌群门类组成。 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独有的OTU有441个,2型糖尿病组独有的OTU有708个,对照组独有的OTU有559个,3组共有的OTU有1 847个。3组对象肠道菌群Ace、Chao1、Simpson和Shannon等指数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肾病组、2型糖尿病组、对照组对象肠道菌群Ace指数和Chao1指数依次升高,糖尿病肾病组和2型糖尿病组患者Simpson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均P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是一种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导致的以高血糖为主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的特点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目前2型糖尿病发病率正在快速上升,给我们的未来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宿主肠道内正常的肠道菌群参与宿主的营养代谢、生长发育等重要生理功能,而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二甲双胍由于廉价、安全、有效成为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降糖药之一,它不仅可以通过依赖及非依赖AMPK途径降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它还可以通过改善T2D患者失调的肠道菌群发挥降糖作用。明确二甲双胍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有助于全面了解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种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的代谢性疾病,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以上。以往,人们一直认为导致T2DM发生的肥胖是外部因素所致,但目前已有证据表明,身体内部因素同样是导致肥胖的诱因之一。人体微生物群的最新研究表明,个体肠道中的特定菌群可能促进肥胖、炎症或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最终诱发T2DM。这使得肠道菌群及其在T2DM中的作用以及肠道益生菌的潜在治疗价值成为T2DM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综述旨在通过研究健康人群和T2DM患者肠道菌群的分布,探讨肠道菌群与T2DM的相互作用及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是一种隐匿性骨密度降低的全身骨代谢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骨质疏松作为糖尿病在骨骼系统中的常见并发症,在临床治疗中却忽略了二者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采用分开诊治的方案。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多种代谢性疾病相关,而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着明显的肠道菌群失调。因此考虑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影响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本文通过深入阐明三者之间的关系,积极探索肠道菌群在糖尿病及骨质疏松中的作用,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可导致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缺少,进一步影响骨代谢过程,进而提出调节肠道菌群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是胰岛β细胞被破坏而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所致。T1DM绝大多数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由遗传及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病过程。儿童糖尿病95%以上为T1DM。近年来儿童T1DM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儿童T1DM的发病密切相关,T1DM儿童肠道菌群分布失调,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影响肠道免疫系统和改变肠壁通透性来参与T1DM的发病过程。动物实验的研究中,改变肠道菌群分布和应用益生菌可以预防和延缓T1DM的发病。干预肠道菌群是否会预防、延缓儿童T1DM的发生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希望干预肠道菌群能为预防和治疗儿童T1DM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并发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但在临床中并未引起足够重视,二者并发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对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在药物治疗方面,虽然双胍类药物和SGLT-2抑制剂等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PCOS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受限于疾病发病机制不清及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目前临床治疗此病的治疗效果欠佳,预后一般。研究发现,microRNA的异常表达、线粒体功能障碍、脂联素水平的下降与2型糖尿病并发PCOS密切相关。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可以调节microRNA的异常表达,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及升高血浆脂联素水平,提示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2型糖尿病并发PCOS的关键因素。因此,调节肠道菌群紊乱对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PCOS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青春双歧杆菌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变化,和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水平,探讨青春双歧杆菌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肠道功能和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青春双歧杆菌灌胃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取粪便检查正常菌群,取血和脏器检测TC、TG、HDL-C、SOD和MDA含量。结果青春双歧杆菌导致肠道内双歧杆菌、乳杆菌的数量增加,而肠杆菌、肠球菌数量下降;TC、TG和MDA水平下降,而HDL-C和SOD水平升高。结论青春双歧杆菌具有改善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肠道功能和降血脂作用,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种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而引起的慢性代谢疾病,T2DM患病人数的快速增长使治疗和预防T2DM成为世界上亟待解决的医学问题。随着微生物组学技术的进步,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T2DM的研究亦逐渐深入,肠道菌群可能成为治疗和预防T2DM的靶点。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作用于T2DM的潜在机制,主要是参与体内炎症反应、增加肠道短链脂肪酸产量、调节肠道胆汁酸的代谢、调节支链氨基酸的代谢等。目前,治疗T2DM的药物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而基于肠道菌群干预T2DM的措施相对安全无害。例如,可通过严格控制的特定结构饮食长期摄入或增加益生菌的长期摄取控制血糖,或通过口服可影响肠道菌群生态结构的降糖药物(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有效地调控血糖水平。综述基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诱发T2DM的潜在机制,研讨基于肠道菌群干预T2DM的措施,从肠道菌群的新视角探索治疗T2DM的新方法,为彻底治疗T2DM提供一种新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亚型与糖尿病合并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性,为预防及治疗糖尿病伴发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选取440名心内科患者,根据冠脉造影有无冠脉狭窄及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四组:冠脉内膜光滑组94人(A组);单纯冠脉狭窄组108人(B组);糖尿病合并冠脉狭窄组共184人(C组);糖尿病冠脉无狭窄组44人(D组),记录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传统血脂脂谱、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及两者的比值(apoB/apoA);采用Gensini评分比较传统血脂、apoA、apoB及与Gensini积分值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冠脉无狭窄组apoB、apoB/apoA、LDL和TG升高,apoA和HDL降低,B组和C组apoA与Gensini积分值存在负相关(P=0.01570.05);apoB;apoB/apoA与Gensini积分值存在正相关(P0.0001);两组中,apoB与Gensini积分值相关系数最大(r=0.85795,0.85941),且apoB与Gensini积分值的相关性都强于LDL与积分值的相关性。结论:在糖尿病患者预测心血管风险上,apoB,apoA,apoB/apoA的测定可能优于传统的血脂指标。  相似文献   

16.

肠道菌群是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和“代谢调节器”,它可以通过自身的成分、代谢物及衍生物等参与调控机体的代谢、免疫和内分泌等多个系统。肠道菌群与机体共存,互惠互利,共同维持机体健康。目前,慢性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首要问题,在我国慢性病形势也依旧严峻,防控迫在眉睫。近年研究证实肠道菌群结构或功能的改变与肥胖、2型糖尿病和脂肪肝等一系列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紊乱延缓疾病进程。本文就肠道菌群与一些常见慢性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旨在为后续开展肠道菌群与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病变是世界范围内最具热点的难题之一,其发病率和患病率不断上升。诸多研究证实肠道菌群与T2DM微血管病变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肠道菌群的改变导致胃肠道(GI)内环境紊乱,加快异常代谢产物生成、糖脂代谢紊乱、炎症反应,甚至胰岛素抵抗(IR)。短链脂肪酸(SCFAs)、脂多糖(LPS)、吲哚丙酸(IPA)和支链氨基酸(BCAAs)等通过不同代谢和免疫途径参与T2DM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本文旨在探讨肠道菌群与T2DM常见微血管病变(如肾病、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相关性及其免疫致病机制,以期为T2DM微血管病变的诊断治疗和科学研究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18.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yperuricemia (HUA) and the clinical backgrounds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After a cross-sectional study evaluating the association of HUA with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in 1,213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he 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 and the incidence of diabetic macroangiopathies was investigated in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in 1,073 patients during a 3.5 year period. HUA was defined by serum uric acid levels >327 μmol/L or as patients using allopurinol.

Results

The frequency of HU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diabetic patients (32% in men and 15% in women) than in the normal controls (14% in men and 1% in women). In total, HUA was found in 299 (25%) of the patients during the cross-sectional study. Even after adjusting for sex, drinking status, treatment for diabetes mellitus, body mass index, hypertension, use of diuretics, hyperlipidemia, HbA1c and/or the eGFR, the HUA was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some diabetic complications. The eGFR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HUA patients compared to those with normouricemia in the 12 months after observation was started. HUA was also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even after adjustment in the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

Conclusions

HUA is a associated with diabetic micro- and macroangiopathies. HUA is a predictor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renal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However, the influence of HUA is considered to be limited.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及糖尿病肾病(DKD)患者微炎症情况和肠道微生物多样性。 方法 将2016年4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8例T2DM患者(T2DM组)和57例DKD患者(DKD组)纳入研究,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6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3组对象一般资料、血液标本和粪便标本,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对肠道细菌进行16S rDNA序列测序。比较3组对象一般资料,血液指标,肠道菌群门水平构成情况,肠道菌群多样性,肠道菌属差异性,并对患者炎性指标与菌群种类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DKD组患者糖尿病病程长于T2DM组(P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和肠道菌群失衡,微炎症程度与肾脏病变和肠道菌群数量密切相关。T2DM与DKD患者在肠道菌群结构上具有一致性和差异性,肠道菌群检测有可能成为预测T2DM患者发生肾脏病变的风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