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阴道菌群多样性的变化。方法采集育龄期女性健康受试者(control,CN,n=50)、细菌性阴道病患者(Bacterial vaginosis,BV,n=50)、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n=48)、细菌性阴道病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Bacterial vaginosis in combination of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BVC,n=32)的阴道拭子,提取细菌基因组DNA,而后应用25%~55%变性梯度的PCR-DGGE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果阴道菌群指纹图谱结果显示,VVC组中阴道优势菌群与CN组基本一致,但与BV组和BV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阴道菌群多样性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酸菌阴道胶囊对菌群失调早产患者阴道菌群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2018年9月-2019年12月在龙华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及分娩的菌群失调先兆早产患者80例,参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硝呋太尔制霉素软胶囊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6d.停药1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pH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早产妇女妊娠期阴道微生物群落情况。 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的孕妇,根据妊娠结局将产妇分为早产组(186例)和足月产组(114例)。早产组中孕龄结果 全部的早产孕妇孕早期和孕中期阴道大肠埃希菌以及孕龄结论 阴道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增加与早产存在相关性,可能成为早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分析成都地区健康幼女阴道菌群多样性,为全面了解健康幼女的阴道微生态环境、制定幼女阴道微生态指标正常值范围奠定基础。 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4~6岁健康幼女共14例为研究对象,同时收集健康成年女性阴道分泌物标本,通过革兰染色、细菌培养和质谱分析评价2组人群样本菌群状况及差异。采用通用引物对细菌16S rDNA基因的V3-V4区进行扩增,将PCR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通过对DGGE特征条带切胶回收并进行克隆测序,利用GenBank中的Blast与已知序列比对,鉴定细菌菌种,分析幼女阴道菌群的多样性特征。 结果 革兰染色及微生物培养表明,健康成人阴道分泌物主要菌群以革兰阳性大杆菌为主,而幼女阴道分泌物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及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先农指数和辛普森指数分析发现随着年龄增长,细菌多样性呈现下降趋势。物种丰度热图分析表明,4岁组幼女阴道分泌物主要细菌为不解糖嗜胨菌、埃扎基拉菌、卟啉单胞菌和普雷沃菌;5岁组幼女阴道分泌物主要细菌为假单胞菌、鞘氨醇单胞菌、不动杆菌和肠杆菌;6岁组幼女阴道分泌物主要细菌为假单胞菌、鞘氨醇单胞菌、气单胞菌和头孢菌。基于细菌同源蛋白簇(COG)的功能丰度热图分析,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细菌功能在不断增加,4岁组和6岁组样本显示出明显的细菌功能差异。 结论 通过宏基因组学分析发现幼女阴道常见优势菌种为假单胞菌、鞘氨醇单胞菌、不解糖嗜胨菌、普雷沃菌、气单胞菌等,与育龄妇女优势菌有很大差异。随着年龄增长,细菌多样性呈现下降趋势,而菌群功能呈增加趋势。这些发现对全面了解健康幼女的阴道微生态、制定幼女阴道微生态正常值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阴道正常菌群的定性及定量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为进一步调查与核实以前进行的阴道正常菌群的参数 ,本文又对 9例健康妇女阴道及 1 2例患细菌性阴道炎病人的阴道正常菌群作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作如下分析。1 材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1 .1 .1 健康志愿者  9例 ,年龄 2 0~ 35岁 ,妇科体检正常 ,2周内无全身应用抗生素及阴道局部用药史 ,3天内无性生活史。1 .1 .2 阴道炎患者  1 2例 ,年龄 2 4~ 43岁 ,按实用妇产科学标准确诊为非特异性阴道炎病患者。1 .2 方法1 .2 .1 阴道 p H值测定1 .2 .2 阴道菌群分析 定量采集阴道分泌物 ,1 0倍系列稀释 ,滴种于所要分离的目的菌选择培…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研究宫颈癌疾病中女性阴道菌群的构成变化,探索具有预防宫颈癌发生的阴道益生菌。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社区募集的24例健康女性和43例宫颈癌女性。采用16S rDNA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其阴道菌群构成。结果:两组女性阴道菌群在chao1指数和ASV number中无统计学差异,提示群落丰度相似,在表示物种多样性的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中宫颈癌组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微生物分类的门水平,两组阴道微生物均以厚壁菌门为主要物种,但宫颈癌组(45%)较健康组(91%)比例有所下降,其余如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等所占比例均显著升高。在种水平,宫颈癌组中的乳酸杆菌属(14.2%)较健康组(81%)比例下降明显,在宏基因组测序基础上,利用LEfSe及LDA判别分析得出在健康女性中卷曲乳杆菌具有益生菌特征意义,并可能在ABC转运体功能中发挥益生效应。结论:宫颈癌女性具有阴道微生物多样性增加,乳酸杆菌水平减少的特点,其中,通过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探究微生物种水平的差异物种得出卷曲乳杆菌在ABC转运体功能中具有潜在预防宫颈癌发生的益生菌作用,可为今后临床在调节阴道微生态角度预防宫颈癌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酸菌阴道胶囊干预对孕晚期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阴道菌群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2017年12月‒2019年2月在泰山医学院附属青岛医院接受治疗及分娩的BV患者136例,参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甲硝唑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乳酸菌阴道胶囊+甲硝唑治疗。持续1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乳酸菌计数情况、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记录两组患者分娩结局。结果 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疗效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062、P=0.029);治疗总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030、P=0.154)。两组患者的阴道乳酸菌计数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9.179、P=0.047),研究组患者的乳酸菌计数正常率高于对照组患者(2=6.103、P=0.013)。用药期间,两组患者皮肤瘙痒、下腹疼痛、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341、1.007、0.208,P=0.559、0.316、0.649)。两组患者均无一例发生心律失常。研究组患者的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感染、子宫内膜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2=4.087、4.561、3.765、4.121,P=0.043、0.033、0.049、0.042)。两组患者的新生儿感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030、2.944,P=0.154、0.086)。结论 乳酸菌阴道胶囊干预对优化孕晚期BV患者阴道菌群、改善妊娠结局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酸菌阴道胶囊对中晚期宫颈癌TP化疗患者血清IL 2、IL 10、TGF β1水平及阴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8月于本院接受TP化疗的83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接受TP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IL 2、IL 10、TGF β1水平,阴道菌群分布情况,致病微生物阳性检出率和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等级分布差异显著(P0.05)。 结论 乳酸菌阴道胶囊可提高中晚期宫颈癌TP化疗患者临床疗效,调节患者免疫应答水平,有效改善患者阴道菌群平衡,降低患者阴道致病微生物阳性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张璐瑶  吴林玲  毕富玺  闫颖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1,33(12):1385-1390, 1397
目的通过对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肠道菌群及阴道菌群16S rDNA扩增子测序,分析其结构、多样性、相关性以及BV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为今后治疗BV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BV患者11例(BV组),健康者9例(C组),留存阴道分泌物及新鲜粪便进行16S rDNA基因检测分析。结果C组阴道菌群以乳杆菌属为主,BV与加德纳菌属、普雷沃菌属、Sneathia、窄食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阿托波菌属、Shuttleworthia、巨型球菌属密切相关。BV组肠道、阴道菌群丰富度均高于C组。Alpha多样性分析中C组和BV组肠道菌群、阴道菌群的Shannon指数组间比较,χ2值为29.137, P=0.000<0.05,两组阴道菌群Shannon指数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V组高于C组。物种多样性曲线反映本研究样本测序数据量的合理性,表明BV组的肠道菌群多样性、丰富度均高于C组,主坐标分析表明C组肠道与阴道的菌群结构差距较大,BV组肠道与阴道的菌群结构有相似之处,且两组肠道菌群结构接近。BV组阴道菌群中厚壁菌门丰度较C组低,放线菌门、拟杆菌门较C组高;BV组肠道菌群中拟杆菌门丰度较C组低;C组肠道中拟杆菌门明显高于阴道,厚壁菌门明显低于阴道; BV组阴道菌群中放线菌门丰度高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V阴道菌群与肠道菌群具有相关性,BV可能引起肠道菌群结构比例和多样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探索阴道菌群结构与女性不孕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4月于南京市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生殖中心新确诊的15例不孕患者作为不孕组,同期体检的15例有生育史的健康育龄妇女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填写统一的调查问卷,并于阴道后穹窿处采集阴道拭子。提取样本总基因组DNA,对16S rRNA基因V3?V4区高通量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两组对象阴道菌群结构差异。结果 不孕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阴道菌群α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多样性箱型图及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均显示两组菌群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组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81.28%)显著低于对照组(98.63%)(t=1.712,P=0.049);而纤毛菌属的相对丰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3,P=0.009)。不孕组加德纳菌属、奇异菌属、普氏菌属和气球菌属相对丰度较对照组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孕女性与正常有生育史女性阴道菌群结构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乳杆菌属相对丰度的降低。这种改变可能影响受孕环境,从而成为女性不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调整阴道菌群失调在预防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产科门诊进行产前检查无症状单胎妊娠晚期孕妇450例。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菌群失常组138例和菌群正常组312例。菌群失常组根据患者的自愿行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112例(治疗组),未行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26例(对照组)。观察并比较菌群正常组和菌群失常组、治疗组与对照组PPROM发生率。结果菌群失常组孕妇138例中发生PPROM 8例(5.80%),菌群正常组孕妇312例中发生PPROM 3例(0.96%),菌群失常组孕妇PPROM发生率明显高于菌群正常组(χ2=7.46,P0.05)。治疗组孕妇112例中发生PPROM 3例(2.68%),对照组孕妇26例中发生PPROM 5例(19.23%),治疗组孕妇PPROM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77,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阴道菌群失调与PPROM发生关系密切,予以乳酸菌阴道胶囊调整阴道菌群失调可有利于预防和治疗妊娠妇女发生生殖道感染,降低PPROM发生率,减少其对母婴造成的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12.
阴道微生态是由阴道的局部解剖结构、周期性的内分泌变化、阴道局部免疫系统和阴道内微生物菌群共同组成的阴道环境和生态系统。多项研究证实阴道微生态失调通过局部炎症因子释放、黏膜免疫应答的改变和局部代谢变化,可引起早产的发生。阴道内小分子物质如糖类、短链脂肪酸和胺类通过代谢路径和代谢产物在阴道微生态失调与早产的发病机制起作用。近年来,阴道微生态的理念得到重视,治疗方法由传统的抗生素治疗转向了综合治疗,目的是恢复正常阴道菌群和阴道上皮黏膜免疫系统。但阴道微生态与宿主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因此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孕妇阴道菌群紊乱的改变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产科门诊就诊的妊娠28-34周的患者150例。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菌群正常组48例和菌群失常组102例。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结果 102例菌群失常患者中滴虫6例,假丝酵母菌67例,衣原体17例,淋菌2例,细菌性阴道病10例。假丝酵母菌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致病菌(P0.05)。菌群失常组患者早产、胎膜早破、剖宫产、产褥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5.69%、22.55%、35.29%和18.63%,均明显高于菌群正常组的4.17%、8.33%、18.75%和6.25%(P0.05)。菌群失常组患者新生儿黄疽、新生儿感染和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分别为24.51%、21.57%、16.67%,均明显高于菌群正常组的10.42%、8.33%、4.17%(P0.05),在胎儿窘迫的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阴道菌群紊乱中以假丝酵母菌感染发生率最多,与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增加了早产、胎膜早破、剖宫产、产褥感染、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感染和低出生体重儿等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不同妊娠结局女性孕晚期阴道菌群,探索阴道菌群变化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厦门市第五医院收治的妊娠期女性阴道分泌物,筛选排除后,纳入不良妊娠组14例,正常妊娠组17例。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对阴道菌群16S rDNA V3−V4区进行测序;采用QIIME2软件分析阴道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指标;采用PCoA主坐标分析菌群β多样性差异;采用LEfSe比较不同妊娠结局女性阴道微生物差异,获得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菌群标志物,并对差异菌群做相关性分析。

结果

在菌群组成方面,厚壁菌门、乳杆菌属比例在正常妊娠组中显著增加,放线菌门、双歧杆菌属比例在不良妊娠组中显著升高(均P<0.05)。在多样性方面,两组的α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妊娠组β多样性较高,不良妊娠组的菌群相似度较高(均P<0.05)。LEfSe分析结果显示,正常妊娠组阴道乳杆菌属丰度显著升高,不良妊娠组加德纳菌属、双歧杆菌属和梭菌目丰度显著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乳杆菌目与梭菌目比例呈负相关。

结论

与正常妊娠组相比,不良妊娠组女性阴道菌群存在多样性下降、乳杆菌丰度下降的趋势,同时双歧杆菌、加德纳菌、梭菌等厌氧菌丰度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产妇阴道微生物群与早产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大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并在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早产孕妇133例作为早产组。在早产孕妇分娩后42 d收集产妇阴道分泌物,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样本菌群数量。同时,选取同期生产足月新生儿的孕妇130例为足月组。结果 早产孕妇阴道菌群中,普雷沃菌、吲哚嗜胨菌和阴道加德纳菌的数量要明显高于足月生产孕妇,乳杆菌数量低于足月生产孕妇。相关性检验显示,早产组中普雷沃菌、吲哚嗜胨菌、阴道加德纳菌的阳性数要明显大于足月组,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均P<0.05);早产组中乳杆菌的阳性数要明显小于足月组,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阴道菌群失调与早产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小剂量甲硝唑对中晚期妊娠滴虫性阴道炎妇女阴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择中晚期妊娠滴虫性阴道炎妇女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妇女予以甲硝唑片0.2 g/次,3次/d,口服,连用1周。观察组在采用对照组治疗方法结束后再加用乳酸菌活菌胶囊0.25 g/次,1次/d,阴道放置,连用1周。治疗结束后2周复诊,比较两组妇女的临床疗效、阴道乳酸菌检出率及产H2O2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妇女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52,P<0.05);观察组妇女阴道乳酸菌检出菌落≥1/2面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0.51,P<0.01);观察组妇女产H2O2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4.12,P<0.01)。结论 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小剂量甲硝唑治疗中晚期妊娠滴虫性阴道炎妇女的疗效确切,能明显升高阴道乳酸菌数量及活性,纠正阴道菌群紊乱。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