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引起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不动杆菌耐药现状及存在的危险因素。方法用常规的方法对下呼吸道的标本进行病原菌的培养及分离,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 2对细菌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同时对由不动杆菌引发的158例院内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不动杆菌引起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主要为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或机械插管或患有糖尿病等;除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及头孢他啶等对不动杆菌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外(耐药率小于40.0%),临床常用的其他多种抗菌药物耐药较严重,耐药率均在40.0%以上。结论糖皮质激素,机械插管,糖尿病等是不动杆菌引起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致下呼吸道感染麻醉相关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103例老年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对其中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1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麻醉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下呼吸道感染麻醉相关影响因素有插管过深、插管不熟练、拔管指征不完全、拔管延迟(3 h)、麻醉时间长(3 h)等(P0.05)。而与患者插管途径、插管方式、拔管延迟(3 h)无关(P0.05)。结论: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致下呼吸道感染麻醉相关影响因素较大,临床上要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老年气管插管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插管前预防性经验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6年上海市虹口区江湾医院老年气管插管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结果 560例标本中共检出177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21株(68.36%),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除鲍曼不动杆菌/溶血不动杆菌外,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性均较高。革兰阳性球菌检出52株(29.3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中MRSA 37株),对万古霉素敏感性较高。另外分离到真菌4株。结论气管插管患者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本地区、本医院的病原菌分布状况和细菌耐药情况,给予适当药物,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新建ICU病区启用后患者医院感染状况,探讨其流行菌株和易感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新建ICU病区的患者和环境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新ICU病区患者医院感染率为36.7%。所有病原菌中鲍氏不动杆菌占28.2%,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0.5%,铜绿假单胞菌占15.4%。且环境中空气、陪护人员手、医护人员鼻前庭等亦培养出鲍氏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药敏显示各菌耐药水平较高。结论医院必须加强室内外环境和空气监控,防止交叉感染,严格无菌侵入性操作和抗生素的使用原则,从而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肺结核患者并发下呼吸道革兰阴性菌感染及其耐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住院的老年肺结核患者的痰普通细菌培养革兰阴性菌阳性标本(35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期住院的中青年患者的痰普通细菌培养革兰阴性菌阳性标本5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其异同点。结果两组的基本致病菌组成基本相同,但老年组患者病原菌组成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氏不动杆菌,其中鲍氏不动杆菌较中青年组有高感染率(P0.05),混合感染的比率也较中青年组多(P0.05);发现两组常见革兰阴性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基本相似,老年观察组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菌素的耐药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老年组阿米卡星对所有革兰阴性菌感染的耐药性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混合感染率较高,临床应重视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减少不合理用药,最大程度减少细菌耐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性研究分析手术室麻醉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将2014年6月到2015年4月在安塞县人民医院进行救治的手术室麻醉外科手术1 4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采取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医院共有100例的感染患者,感染率为7.14%,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为50例,局部浸润麻醉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率为1.71%,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率为1.71%,明显低于全身麻醉患者中下呼吸道感染率(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时间大于3h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率和麻醉时间小于3h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镜采取气体消毒剂的下呼吸道感染率为1.25%,液体消毒剂消毒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为4.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一次性过滤器患者和过滤器消毒循环使用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率分别为7.00%、4.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抗菌药物患者和不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率分别为33.33%、2.8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呼吸道感染与手术室麻醉过程的麻醉机过滤器类型、喉镜消毒方式、麻醉时间、麻醉方式、麻醉前抗菌药物使用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临床工作中应积极对这些因素采取正确的措施,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从2010—2012年心内科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鲍氏不动杆菌,采用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2年心内科住院患者共分离出166株鲍氏不动杆菌,其中泛耐药菌株34株,检出率为20.5%。药敏结果显示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显示出多重耐药性,对多粘菌素B、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等耐药率相对较低。结论鲍氏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临床应加强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病原菌检查及感染因素分析在治疗中度烧伤患者发生创面感染时的作用,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中度烧伤患者54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患者创面感染发生率、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创面感染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对烧伤感染创面进行分析,讨论了创面的发生情况及病原菌种类,对常见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及真菌进行耐药情况观察。剖析了中度烧伤患者发生创面感染的单因素及影响创面感染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547例中度烧伤患者里,有约30%的患者发生了感染。在创面感染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菌占了68.28%,革兰阳性菌占了24.6%。革兰氏阴性菌中鲍氏不动杆菌最为常见,但其病原菌的耐药情况最为严重。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烧伤深度、3年内抗生素应用是导致创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换药时间是创面感染的保护性因素(p0.05)。本研究表明,明确烧伤患者病的创面原菌种类,根据其耐药性分布有针对性地选择用药,同时注意感染创面换药时间,能有助于治疗烧伤感染,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暴发苗头,查找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最大限度减少医院感染发生。方法对2009年4月26~28日期间RICU发生的4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例进行聚集感染危险因素调查,采集标本进行目标菌检测,应用ERIC—PCR技术对聚集病例和散发病例菌株进行基因同源性分析,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进行医院感染具体干预。结果4例患者确定为医院感染病例,4例患者均有气管插管操作经历,3例患者环境卫生学检测存在耐药谱相同的鲍曼不动杆菌,ERIC—PCR分析4例患者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基因同源性,确定为医院感染暴发。严格执行隔离防护措施和后续加强上呼吸机患者管理,未再出现聚集病例。结论医院感染暴发危及患者医疗安全,应用分子生物学分析手段可以促进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效果;加强上呼吸机患者的管理,加强手卫生的管理可以有效防控医院感染聚集暴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院内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情况、分析导致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总结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死亡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提供指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6月丽水市中心医院住院的35例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基础疾病,病原菌分布情况,临床特征,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转归情况,根据细菌耐药情况,分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7例与非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8例。按入院28天预后转归情况,将35例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进一步分为好转组26例与死亡组9例。结果采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显示原发感染灶不明,不恰当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住ICU大于2周,其他部位培养到鲍曼不动杆菌,同期ICU内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流行等危险因素,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结果显示持续血小板减少3×109/L、APACHEII评分≥20分、脓毒症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是导致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原发感染灶不明和不恰当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主要危险因素;持续血小板减少3×109/L、APACHEII评分≥20分、脓毒症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主要的死亡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12.
13.
通过对6种藓类植物,即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 Mohr.)B.S.G.)、湿地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Lindb.)Kop.)、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viczii(Lindb.)Kop.)、大凤尾藓(Fissidensnobilis Griff.)、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Doz.et Molk.)B.S.G.)和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嫩茎和老茎的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发现,同一藓类植株的嫩茎和老茎,茎结构稳定,不同种藓类植物茎横切面具有不同特征.植物体茎横切面形状、表层细胞的层数、细胞大小和细胞壁厚薄、皮层细胞大小和形状、中轴的有无以及比例等特征可以作为藓类植物的分科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