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罗伊氏乳杆菌的益生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伊氏乳杆菌是目前已报道的几乎可存在于所有脊椎动物和哺乳动物肠道内的乳酸杆菌,是具有益生功效的肠道益生菌.通过对罗伊氏乳杆菌良好的肠道定植能力和其产生的罗伊氏菌素的介绍,阐明其可能的益生作用机理.重点论述了罗伊氏乳杆菌促进人类和动物健康功能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今后罗伊乳杆菌益生菌制剂的工业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罗伊氏乳杆菌辅助治疗种植体周围炎(PIS)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治疗后种植体周围的微生物环境。方法 86例2016年12月—2018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PI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组(n=43)和联合组(n=43)。所有患者均给予一次牙周基础治疗及种植体清洗治疗,而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口服拜奥益生菌滴剂(主要成分为罗伊氏乳杆菌),共计治疗90 d。而后于治疗前后分别对比两组患者出血指数(BI)、菌斑指数(PLI)、种植体临床冠高度、种植体探诊深度以及以上4组数据于两个时间点间的差值。同时,取患者种植体周围口袋中分泌物,并分析其治疗前后龈沟液中细胞因子间的差异;根据以往经验,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分析标本中常见致病菌的负荷量。结果 联合组治疗后BI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I、PLI及种植体周围探诊深度等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治疗后龈沟液中IL-1β、IL-6、TNF-α和MMP-8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均P<0.05);联合组治疗前后福赛斯拟杆菌及牙龈卟啉单胞菌负荷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罗伊氏乳杆菌辅助治疗PIS能更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同时调节种植体周围细胞因子及微生物环境,对PIS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3株罗伊氏乳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比较,为后期生产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对实验室保藏的3株罗伊氏乳杆菌的生长曲线、pH曲线、耐受人工胃液能力、耐受猪胆盐能力、黏附能力、抑菌能力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等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3株菌生长趋势大致相同;3株菌对人工胃液均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且可以有效地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菌株L0和L2对高胆盐的环境耐受性较差,菌株L1则对高胆盐环境具有极强的耐受性;菌株L1和L2具有很强的黏附能力;3株菌对20种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的耐受性。【结论】菌株L1的生物学特性明显优于其他两株菌株,有利于后期的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罗伊乳杆菌LE16的益生特性。方法通过体外和动物实验,评价罗伊乳杆菌LE16的益生特性。结果该菌株对p H 2.5的强酸和0.3%高胆盐环境均有良好的耐受性。对引起肠道感染的几种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拮抗,尤其对枯草芽胞杆菌、伤寒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及蜡样芽胞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肠道菌群正常和失调的小鼠均具有调节功能。结论罗伊乳杆菌LE16具有良好的益生性能,可作为益生菌菌株开发应用于食品和保健食品中。  相似文献   

5.
动物体内定殖着丰富且多样的细菌,其对宿主的健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是存在于动物肠道中的益生菌,是研究肠道菌群与宿主进化关系的模式菌种。【目的】以下载自NCBI的分离自猪、家禽类、人类、啮齿类动物的116株L.reuteri和分离自内蒙古锡林郭勒牛、羊和马肠道中的16株L. reuteri为研究对象,解析L. reuteri不同分离株的遗传多样性和宿主特异性,为L. reuteri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MLST技术,以ddl、pkt、leu S、gyr B、dlt A、rpo A、rec A共7个看家基因为研究靶点,对L.reuteri分离株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推演分离株与宿主生境的进化关系。【结果】132株L. reuteri共划分为63个序列型,6个克隆复合体。等位基因序列重组分析发现,在L.reuteri的进化中发生了个别的重组事件,eBURST、MSTree分析表明不同分离源的L. reuteri分离株经历了不同的进化过程,系统发育分析表明132株L. reuteri来自5个Clusters且与分离源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结论】本研究利用MLST技术完成了132株L. reuteri肠道分离株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MSTree、系统发育等群体结构分析,发现不同分离源菌株有着高度的宿主特异性,表明L. reuteri为适应不同生存环境经历了不同的进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8株不同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菌株的粘附力、细胞表面疏水性、与大肠杆菌的共聚合等指标的测定及相关性分析,成功筛选出粘附力最高的菌株R28.研究了该菌株的耐酸性和耐胆盐能力.结果表明,R28与其它菌株相比具有良好的粘附能力.该菌株的自聚集能力和疏水性分别为26.25%和75.5...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罗伊乳杆菌对变形链球菌的拮抗作用,初步了解产生拮抗作用的原因。方法利用罗伊乳杆菌无菌上清液,应用双层平板打孔法测定其抑菌效果,再通过滤纸片抑菌法对罗伊乳杆菌发酵的酸乳制品与普通酸乳制品对变形链球菌的抑菌作用进行比较,用饱和硫酸铵沉淀法分析产生拮抗作用的原因。结果罗伊乳杆菌有显著抑菌活性(P〈0.05),仅罗伊乳杆菌的发酵乳样品对变性链球菌产生直径为6.3mm抑菌圈,80%饱和硫酸铵沉淀的细菌素抑菌活力最强,蛋白酶K处理后无明显抑菌圈。结论本研究证明了罗伊乳杆菌的代谢产物以及罗伊乳杆菌发酵的酸奶制品对致龋菌变形链球菌有着明显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罗伊乳杆菌的发酵活菌数,以提高发酵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方法采用光电比浊法与活菌计数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方法对罗伊乳杆菌的增殖培养基的碳源和氮源进行优化,并且绘制优化前后的生长曲线。结果罗伊乳杆菌增殖培养基中最佳的碳源、氮源种类与浓度为葡萄糖2.1%、蔗糖3.0%、牛肉膏1.5%、酵母粉1.4%,最佳的培养时间为10h。结论通过优化罗伊乳杆菌的增殖培养基,提高了发酵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34株不同来源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基因多样性及生境适应性机制,了解该菌株在肠外生境及肠内生境中适应性的异同,为L. reuteri优良菌株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二代测序平台对11株源于发酵食品(酸马奶、酸粥)的L. reuteri进行测序,并应用比较基因组学将其与发酵食品、酸面团、食草动物L. reuteri分离株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离自酸马奶、酸粥L. reuteri基因组大小平均为2.14 Mb,GC含量平均为38.77%,且同种来源分离株系统发育关系距离较近。泛-核心基因集分别包含7242个、969个基因家族,其中酸马奶分离株特异性基因最多为459个。功能注释结果显示不同来源菌株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相关基因数量及种类差异较大,仅在发酵食品和食草动物株中发现抗生素耐药性基因。注释到的碳水化合物活性酶中仅出现在发酵食品与食草动物分离株的为GH3 (β-葡萄糖苷酶等)和GH43 (β-木糖苷酶等),特有的分别为AA3 (纤维二糖脱氢酶等)和GH66 (葡萄糖转移酶等)。【结论】不同来源L. reuteri具有广泛的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可改善患者便秘症状的植物乳植杆菌LP45、嗜酸乳杆菌La28和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AL531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HT-29细胞与肠道菌群体外批量发酵系统结合的方法,检测益生菌增殖肠上皮细胞、提升肠道紧密连接性与黏膜屏障能力以及增强五羟色胺转运体(SERT)、水通道蛋白-3(AQP-3)表达的能力。

结果

菌株LP45和BAL531均具有较好的黏附能力并能够增殖肠上皮细胞,菌株La28无增殖作用;菌株LP45、La28和BAL531能显著提升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最高达2.73倍(t = 13.099,P<0.001),从而增强肠道屏障。菌株LP45使黏蛋白(MUC2)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升1.89倍(t = 10.285,P = 0.001),菌株La28与BAL531无显著影响;菌株LP45、La28和BAL531使SERT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提升2.13倍、1.45倍和4.00倍,其中菌株BAL531效果最显著(t = 21.308,P<0.001);另外,菌株LP45可使AQP-3 mRNA相对表达量提升2.12倍(t = 10.625,P<0.001),菌株BAL531使AQP-3 mRNA相对表达量下调0.79倍(t = ‒2.611,P = 0.059),菌株La28无显著影响(t = ‒0.951,P = 0.395)。

结论

菌株LP45、La28和BAL531对便秘症状的缓解作用可能是通过特异性增加肠道润滑、促进肠道蠕动、减缓肠道水液吸收等不同机制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儿童功能性便秘(FC)患者肠道菌群及血清脑肠肽水平的变化。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儿科门诊治疗的80例FC患儿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于体检中心检查的无胃肠道疾病的30例健康儿童为健康组。研究组患儿根据病情轻重分为轻中度组(52例)和重度组(28例)。比较各组儿童肠道菌群数量[乳杆菌、双歧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及血清脑肠肽指标[一氧化氮(NO)、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的差异。 结果 研究组患儿肠道双歧杆菌[(8.16±0.89)lg CFU/g]和乳杆菌数量[(7.92±0.83)lg CFU/g]明显少于健康组[(8.94±0.97)lg CFU/g、(8.63±0.91)lg CFU/g],而大肠埃希菌数量[(8.12±0.81)lg CFU/g]明显多于健康组[(7.30±0.72)lg CFU/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2.35、2.44,P结论 FC患儿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和脑肠肽分泌异常,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其肠道菌群失调及脑肠肽分泌异常越发明显。  相似文献   

13.
Aims:  The study aimed to identify the resistance genes mediating atypical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MICs) for tetracycline, erythromycin, clindamycin and chloramphenicol within two sets of representative strains of the species Lactobacillus reuteri and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and to characterize identified genes by means of gene location and sequencing of flanking regions.
Methods and Results:  A tet (W) gene was found in 24 of the 28 Lact. reuteri strains with atypical MIC for tetracycline, whereas four of the six strains with atypical MIC for erythromycin were positive for erm (B) and one strain each was positive for erm (C) and erm (T). The two Lact. plantarum strains with atypical MIC for tetracycline harboured a plasmid-encoded tet (M) gene. The majority of the tet (W)-positive Lact. reuteri strains and all erm -positive Lact. reuteri strains carried the genes on plasmids, as determined by Southern blot and a real-time PCR method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Conclusions:  Most of the antibiotic-resistant strains of Lact. reuteri and Lact. plantarum harboured known plasmid-encoded resistance genes. Examples of putative transfer machineries adjacent to both plasmid- and chromosome-located resistance genes were also demonstrated.
Significance and Impact of the Study:  These data provide some of the knowledge required for assessing the possible risk of using Lact. reuteri and Lact. plantarum strains carrying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s starter cultures and probiotics.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便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消化系统功能性疾病,其主要特点为经常排便困难和疼痛,可伴有大便失禁和(或)腹痛。其不仅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还给患儿带来严重的心理及精神负担。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常采用综合治疗方法,但一部分患儿治疗效果欠佳。近年来随着对肠道微生态学的研究逐渐增多,了解到肠道菌群失调与便秘的发生有重要关联,人们也在开始尝试将益生菌等微生态制剂应用于功能性便秘患儿,但其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证实。本文主要通过收集有关功能性便秘患儿应用益生菌及益生元等制剂后的效果,分析益生菌等微生态制剂在治疗功能性便秘患儿的效果,以指导未来临床对功能性便秘患儿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不透光X线标志物测定结肠传输指数(TI)对功能性排便障碍进行分型,探讨各型功能性便秘患儿之间及其与健康儿童之间肠道菌群差异。 方法 选取功能性便秘儿童40例,进行结肠传输试验并进行分型,其中33例出口梗阻型(出口梗阻组),7例慢传输型(慢传输组)。留取便秘儿童新鲜粪便样本,同时收集2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粪便标本,存放于-80 ℃冰箱。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鉴定菌群。 结果 菌群多样性分析:出口梗阻组、慢传输组与对照组粪便标本在丰富度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结论 出口梗阻型与慢传输型相比,有部分菌种在慢传输型便秘儿童中明显减少,这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便秘儿童肠道菌群与健康人群存在较大差异,改变肠道菌群可能成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新策略。慢传输型便秘病例数较少,需增加样本量后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罗氏乳杆菌DSM122460无细胞上清培养液(Cell-Free Supernatant,CFS)移除胆固醇的能力。采用邻苯二甲醛法测定DSM122460和对照菌株ST-III发酵过程中及其CFS对胆固醇的移除能力,并研究不同CFS浓度下的移除能力。并采用HPLC法测定CFS对照、热处理组和pH7.0组的胆盐水解酶活力,同时测定其移除胆固醇能力。结果显示,DSM122460不仅在发酵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移除胆固醇能力,其CFS也表现出较高的移除能力,CFS中含有除胆盐水解酶以外的可移除胆固醇的蛋白类成分。这提示可能存在一种乳酸菌移除胆固醇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