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阴道微生物群是由200多种细菌组成的复杂系统,其组成受到基因、民族背景、行为以及环境因素等的影响。其中乳杆菌是女性阴道内的优势菌,在健康女性的阴道内主要有L. iners、L. crispatus、L. gasseri和L. jensenii这4种乳杆菌。阴道内乳杆菌主要通过代谢阴道上皮细胞内的糖原产生乳酸,维持阴道正常的酸性环境。此外,阴道乳杆菌还可通过产生过氧化氢(H2O2)和细菌素等物质发挥抵御致病微生物入侵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女性阴道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失衡尤其是乳杆菌含量的减低有关。本文将围绕阴道内乳杆菌的生理作用及其与宫颈癌发病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实验室对以乳杆菌发酵液为主要成分的乳杆菌生态消毒剂进行杀灭阴道毛滴虫效果观察.方法:采用定量抑菌试验方法进行.结果:以该剂原液、5倍稀释液和10倍稀释液对阴道毛滴虫作用4 h以上,对滴虫的抑制率都超过90%以上.结论:伊清爽乳杆菌阴道生态消毒剂具有抑制阴道毛滴虫的作用,是新一代保健型阴道卫生用品. 相似文献
3.
阴道微生态是人体系统中的一个非常敏感而又复杂的系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在妊娠期妇女因其生理变化,会对阴道微生态产生一定影响。本研究总结迄今为止对于妊娠期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的分析和见解,阐明妊娠期妇女阴道环境的特点及病因,并对妊娠期妇女阴道微生态的相关疾病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甲硝唑阴道准备联合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阴道微生态的影响及乳杆菌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前瞻性分析,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我院符合本研究相关标准并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均用甲硝唑进行阴道准备。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入选患者分为2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个月时采用乳杆菌活菌胶囊阴道给药,1次/d,2粒/次,10 d/疗程,共3个疗程;对照组不处理。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2个月、术后3个月时阴道乳杆菌数量、pH值、菌群多样性、菌群密集度分级差异,同时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阴道乳杆菌检出率、阴道菌群失衡率、pH值、FSFI分值。 结果 (1)100例患者术后2个月时阴道乳杆菌数量、pH值、菌群多样性、菌群密度分级均显著减少,以Ⅰ级为主;术后3个月时以Ⅳ级为主。(2)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阴道乳杆菌检出率均升高,阴道菌群失衡率均降低,pH值均降低,FSFI分值均升高(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阴道乳杆菌检出率高于对照组,阴道菌群失衡率、pH值低于对照组,FSFI分值高于对照组(均P2=3.78,P=0.022)。 结论 甲硝唑阴道准备联合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阴道微生态环境被破坏,尤其以术后2个月最为明显,给予乳杆菌干预能促使被破坏的阴道微生态环境恢复正常,减少术后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VVC)又称念珠菌性阴道炎,是由念珠菌异常增殖引起的女性常见的第二大外阴阴道炎症疾病,常伴有阴道菌群失调和微环境的改变,尤其在妊娠期间,VVC的发病率升高,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显著相关,对女性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传统针对VVC的治疗一直以抗真菌药物为主,但并未修复受损的阴道微生态系统,目前乳杆菌制剂被认为可通过维持正常的阴道微生物群来重建阴道微生态系统,有利于治疗女性阴道炎症疾病,因而在临床诊疗工作中,乳杆菌制剂的应用越来越多。以下就国内外乳杆菌制剂联合其他药物治疗VVC的研究进行综述,探讨乳杆菌制剂在VVC的治疗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出阴道微生态亚失调状态的概念及其特征与机制。方法 :选取门诊及妇女健康普查患者 2 0 9例。健康妇女 10 2例为对照组 ;以临床主治外阴不适或偶有瘙痒 ,阴道分泌物增多 ,分泌物检查排除特异性微生物感染及细菌性阴道炎、严重宫颈炎的患者 10 7例为观察组 ;取阴道分泌物经倍比稀释接种于各培养基上进行需氧及厌氧培养 ,鉴定并检测微生物种类 ,活菌计数 ,检测菌种为乳酸杆菌、白色念珠菌、类杆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 ,并同时测定阴道 p H值及清洁度。结果 :p H值无显著变化 (P>0 .0 5 ) ,清洁度观察组变化明显 ( °~ °) ;各菌种活菌计数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变化显著 (P>0 .0 5 )。结论 :阴道微生境在内外因素作用下存在一种过渡状态 ,该状态呈可逆性 ,在机体抵抗力增加或 /和去掉诱因后可自然恢复 ,如进一步发展可导致特异性或非特异性阴道炎、宫颈炎。作者由此提出“阴道微生态亚失调状态”概念。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全基因组测序等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人们对阴道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逐渐清晰。研究发现很多妇科疾病的出现伴随着阴道菌群失调,因此研究正常的阴道菌群结构和功能对预防和治疗菌群失调引起的疾病有重要意义,这也是目前人体微生态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总结了近年关于健康女性阴道菌群的组成和类型的研究,阐述了阴道中常见乳杆菌如卷曲乳杆菌、惰性乳杆菌、格氏乳杆菌、詹氏乳杆菌等在功能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以期为乳杆菌在防治妇科疾病如细菌性阴道病(BV)、外阴假丝酵母菌病(VVC)并推进其产品开发及临床应用等方面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当前厦门地区妇科门诊妇女阴道微生态的状况。方法对2010年8月至12月于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就诊的4 816例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查,检查指标包括清洁度、念珠菌、滴虫、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过氧化氢(H2O2)浓度。结果研究对象中患阴道炎比例高(54.92%),阴道微生态失调率更高(60.86%);正常体检的妇女部分患有阴道炎或存在阴道微生态失调。结论当前厦门地区妇科门诊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状况形势是严峻的;阴道微生态6项快测指标简便、快速、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滴虫性阴道炎(TV)患者阴道乳杆菌的功能状态及口服甲硝唑治疗后阴道乳杆菌功能的重建情况, 为TV的乳杆菌补充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TV患者及健康非孕女性各30例, 采用前后对照、标准对照的方法, 检测患者治疗前后阴道乳杆菌功能(定植密度、乳杆菌分级、产酸能力、产H2O2能力、体外增殖能力), 研究TV患者阴道乳杆菌功能的变化和重建情况。 结果TV患者阴道乳杆菌定植密度为(16.90±7.51)个/HP, 乳杆菌分级正常率为26.67%, H2O2阳性率为60.00%, 体外培养24 h pH值为4.71, 24 h菌液浊度为42.9 MCF。TV患者治愈后阴道乳杆菌定植密度为(32.09±8.79)个/HP, 乳杆菌分级正常率为39.13%, H2O2阳性率为60.87%, 体外培养24 h pH值为4.62, 24 h菌液浊度为45.6 MCF。TV患者治疗前阴道乳杆菌定植密度显著减少, 乳杆菌分级异常, 产H2O2能力、产酸能力、体外增殖能力显著减弱(均P < 0.05)。患者治愈后阴道乳杆菌定植密度显著增加(P < 0.05), 但未恢复正常, 乳杆菌分级、产H2O2能力增加不明显, 产酸能力、体外增殖能力较治疗前增强, 但均未恢复正常。 结论TV患者阴道乳杆菌功能减退, 治愈后未能完全重建, 需帮助恢复阴道乳杆菌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深圳宝安地区健康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方法对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在深圳宝安区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600例妇女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测,检测指标包括清洁度、念珠菌、滴虫、阴道酸碱度、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过氧化氢(H2O2)浓度。结果研究对象中阴道微生态正常328例(54.67%),微生态失调者272例(45.33%);阴道微生态失调者中,微生态功能检测阳性率及致病菌的检出率均明显大于微生态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宝安地区健康体检妇女部分患有阴道炎或存在阴道微生态失调或亚失调状态;阴道微生态联合检测法简便、快速、价廉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健康妊娠妇女阴道乳酸菌数量及pH的变化与妊娠时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60例健康妊娠妇女(其中早期妊娠、中期妊娠及晚期妊娠各20例)阴道分泌物进行乳酸杆菌数量检测及pH测定,并对乳酸杆菌产生过氧化氢的情况进行检测。结果随着妊娠时间的增加,乳酸杆菌的数量明显增高,伴随阴道分泌物的pH逐渐降低。结论乳酸杆菌与健康妊娠妇女阴道的生物屏障和酸性环境的维持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2.
女性生殖道微生态体系由阴道内的微生态菌群、机体内分泌调节功能和解剖结构共同组成。建立客观全面的评价体系对生殖健康、疾病诊断与治疗预后判定、以及生殖道感染预防技术的微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女性生殖道微生态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常规理化生化方法、微生物培养与鉴定、以及分子生物学核酸或脂肪酸等生物大分子标志物检测等。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女性生殖道微生态评价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对女性生殖道的绝对优势菌群乳酸杆菌的功能研究加以综述,并对本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H2O2 production by certain Lactobacillus strains is one of the mechanisms that helps to regulate the vaginal ecosystem.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kinetics of H2O2 production by two different strains of Lactobacillus paracasei subsp. paracasei under different culture conditions and the effect of this metabolite on the growth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L. paracasei F2 produced 2.72 mmol 1-1 H2O2 while L. paracasei F28 produced 1.84 mmol l(-1), both in agitated cultures. Although L. paracasei F2 produced a higher H2O2 concentration than L. paracasei F28, H2O2 production per number of live bacterial cells was 10-fold higher for F28. The latter also showed a faster decrease in viability during the stationary phase. There were no detectable levels of H2O2 in cultures without agitation. H2O2-producing lactobacilli inhibited growth of S. aureus in a plaque assay and in mixed cultures, depending on the initial inoculum of the pathogen.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探讨地衣芽胞杆菌活菌制剂对实验性家兔细菌性阴道病的影响,恢复家兔阴道微生态平衡和正常菌群环境。方法(1)采用注射用氨苄西林和甲硝唑生理盐水溶液注入家兔阴道进行冲洗,建立家兔阴道脱污染动物模型。(2)取40只阴道脱污染家兔,其中20只接种大肠埃希菌,20只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家兔阴道感染模型。(3)地衣芽胞杆菌对家兔阴道菌群失调的调整作用:采用不同浓度的地衣芽胞杆菌菌液(10^6CFU/ml、10^8CFU/ml、10^9CFU/ml)对感染家免阴道进行接种,分析和考察地衣芽胞杆菌对家兔阴道菌群失调的影响以及对家兔阴道黏膜的影响。结果(1)动物经过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通过地衣芽胞杆菌治疗后,动物阴道内芽胞杆菌、肠杆菌、乳杆菌数量明显上升,葡萄球菌数量明显下降,自细胞数量减少,黏膜红肿减轻、分泌物减少,治疗作用明显。(2)大肠埃希菌感染动物经地衣芽胞杆菌治疗后,动物阴道内芽胞杆菌、乳杆菌数量明显上升,肠杆菌数量明显降低,白细胞数量减少,黏膜红肿消失、分泌物减少。结论地衣芽胞杆菌对实验性家兔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阴道炎的治疗有效。地衣芽胞杆菌与乳杆菌的作用相似,具有维持阴道菌群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宫腔粘连患者菌群结构进行评价,探讨阴道微生态在宫腔粘连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计划生育病区诊断为宫腔粘连的患者100例为试验组,同期门诊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其阴道分泌物进行湿片镜检及微生态学检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阴道微生态情况。结果 宫腔粘连组与对照组在阴道分泌物的多样性、密集度、优势菌、pH、清洁度和病原体检出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0.05)。宫腔粘连组阴道微生态失调检出率(48%)高于对照组(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粘连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调发生率明显增高,阴道微生态失调可能与宫腔粘连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乳杆菌DM8909裂解物及发酵物在体内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探索一种替代活菌制剂的生态制剂。方法用阿莫西林和甲硝唑接种家兔建立脱污染模型,再用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混合液接种,建立实验性感染模型后,随机分为5组,分别用乳杆菌裂解物原液、裂解物稀释液、发酵上清液、乳杆菌活菌制剂及生理盐水(对照组)进行治疗,分析和考察阴道菌群变化。结果德氏乳酸杆菌裂解物具有治疗实验性家兔细菌性阴道炎的效果,其疗效与活菌制剂相近。结论德氏乳酸杆菌裂解物可作为乳酸杆菌活菌制剂的替代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我院阴道微生态诊断平台对妇科门诊就诊者阴道微生态状况进行分析,为妇科疾病(阴道炎)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18年1-4月妇科门诊患者阴道微生态检测资料,根据菌群密集度和多样性、优势菌、Nugent评分及五项菌群功能及炎症反应指标进行结果判定,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评价结果。结果 共对6 326例就诊者进行了阴道微生态检测,其中阴道菌群正常者占10.40%,菌群正常但功能下降者占15.81%,阴道微生态失调者占73.79%。阴道微生态失调者中菌群异常者占40.48%,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占9.63%,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占10.28%,滴虫性阴道病患者占1.82%,混合性阴道炎患者占0.85%。阴道微生态失调病例主要集中于40~49岁的女性(35.58%),但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中30~39岁者占比较高(33.8%)。结论 阴道微生态诊断平台有助于全面评价女性阴道微生态状况,客观的反映致病病原体存在程度,有利于指导妇科疾病的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8.
[背景]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HPV疫苗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手段,但HPV亚型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目的]了解川西高原地区妇女宫颈HPV感染现状,探讨其与阴道微环境改变之间的关系,为该人群HPV疫苗使用和宫颈癌预防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选取... 相似文献
19.
宫颈癌是全世界妇女中第四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持续感染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R-HPV)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原因。病毒会加重患者阴道微生态的紊乱程度, 同时改变宫颈局部的免疫微环境, 使病毒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 促进其在感染细胞内的增殖与扩散, 导致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本综述将对近年来在HR-HPV的持续作用下阴道微生态与免疫微环境促进宫颈癌进展的研究进行分析, 总结病毒免疫逃逸的机制, 为防治宫颈癌的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We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besity and survival,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this relationship varies by socioeconomic status (SES). The underlying model is based on the “Pathways to health” framework in which SES affects health by modif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styles and health. We use data from the British Health and Lifestyle Survey (1984–1985) and the longitudinal follow-up in June 2009, and run parametric Gompertz survival models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obesity and survival, also accounting for interactions between obesity and both age and SES. Generally we find that obesity i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survival, and that SES 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survival, in both men and women.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obesity and SES predict survival among women but not among men. Obesity compared with normal weight is associated with a reduction in survival of 3.3, 3.2 and 2.8 years in men aged 40, 50 and 60 years, respectively. Corresponding numbers among women in the lowest SES group are 13.1, 9.7 and 6.1 years, respectively; in the highest SES group they are 6.2, 3.1 and 0.1 years, respectively, a difference of approximately 6 years between the highest and lowest SES groups.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