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EXPASYL排龈膏法在不同牙龈指数(gingivalindex,GI)龈下牙体缺损充填修复中的排龈效果及远期疗效。方法:将152例(180颗牙)累及龈下的Ⅱ类洞按照不同GI分级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G1、G2 3组,对每组排龈临床效果及两年内充填体的脱落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牙龈指数的排龈效果及远期修复效果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I指数≤2时,排龈效果及远期修复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EXPASYL排龈膏法在不同牙龈指数(gingivalindex,GI)龈下牙体缺损充填修复中的排龈效果及远期疗效。方法:将152例(180颗牙)累及龈下的Ⅱ类洞按照不同G1分级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G1、G23组,对每组排龈临床效果及两年内充填体的脱落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牙龈指数的排龈效果及远期修复效果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I指数≤2时,排龈效果及远期修复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3.
探讨牙列缺损种植修复患者发生焦虑状况的可能影响因素。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选择我院收治的牙列缺损行种植义齿修复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评价患者的状态和特质焦虑量表(STAI)、修正版牙科焦虑量表(MDAS)和VAS疼痛评分之间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患者焦虑的影响因素。根据术前的SAI和TAI评分将牙列缺损患者分为低焦虑组、中焦虑组和高焦虑组,高焦虑组的VAS评分和MDAS评分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SAI、TAI和MDAS评分分别与VAS评分显著正相关(r=0.664,r=0.758,r=0.437,p<0.05)。性别(女)、年龄(<25岁)、付费方式(自费)、居住地(农村)和收入(<4 000元)为牙列缺损患者产生焦虑情绪的独立危险因素。牙列缺损患者行种植修复手术前的焦虑水平与术后的疼痛正相关。性别、年龄、付费方式、居住地和收入是牙列缺损患者焦虑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慢性牙周炎(CP)患者龈下菌群与病情及种植修复临床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接受种植修复治疗的130例CP患者作为CP组,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100例牙周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对象龈下菌斑中口腔链球菌、口腔乳杆菌、伴放线放线杆菌(A.a)、牙龈卟啉单胞菌(P.g)、福赛坦菌(T.f)、中间普氏菌(P.i)的数量,龈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随访种植修复后1年植体周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CP组患者龈下菌斑中A.a、P.g、T.f、P.i数量高于对照组(均P<0.05),口腔链球菌、口腔乳杆菌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P组患者病情越重,龈下菌斑中A.a、P.g、T.f、P.i数量及龈沟液中TNF-α、IL-6、MMP9水平越高(均P<0.05)。CP组患者龈下菌斑中A.a、P.g、T.f、P.i数量与龈沟液中TNF-α、IL-6、MMP9水平呈正相关。CP组患者龈下菌斑中A.a、P.g、T.f、P.i数量大于等于中位数者种植修复后... 相似文献
5.
选择15例口腔卫生良好、牙周组织健康的正畸患者的90个牙位点,在黏接固定矫治器附件前进行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和探诊深度等临床牙周指数及龈下细菌的检测;根据患者上下颌牙齿错位畸形严重程度进行单颌牙齿黏接固定矫治器附件作为实验组,以暂不黏接固定矫治器附件的对颌牙齿作为对照组,在患者4周、8周复诊时进行重复检测。结果显示,戴用固定矫治器后牙齿的临床牙周指数与对照组及戴用矫治器前相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龈下细菌构成及比例亦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研究表明,戴用固定矫治器的患者如能认真保持口腔卫生,对牙周组织健康不会产生显著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线排龈法在烤瓷冠修复牙体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来我院拟行烤瓷冠修复的96例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交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48例(56颗牙)采用双线排龈法,对照组48例(52颗牙)采用单线排龈法,观察和比较两组的排龈效果及随访24周的基牙与游离龈是否完全排开,龈沟宽度是否合适,牙体预备后肩台的边缘是否清晰、连续,印模肩台是否清晰、连续,有无气泡,模型是否清晰、光滑,牙龈有无渗血等。结果:观察组基牙与游离龈排开不全、印模肩台不清晰不连续或有气泡、模型不清晰不光滑、牙龈渗血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24周,两组的修复体边缘隐蔽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0级牙数为52颗(92.9%),对照组0级牙数为41(80.8%),观察组的牙周组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前牙烤瓷冠修复中应用双线排龈法的排龈效果较单线排龈法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固定-可摘联合义齿应用于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效果,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符合牙周病伴牙列缺损诊断标准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可摘夹板式活动义齿修复,观察组给予固定-可摘联合义齿修复,两组患者均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戴义齿18个月观察组咀嚼效率(55.4±3.8),显著高于对照组(50.1±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戴用义齿后基牙拔除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固定-可摘联合义齿应用于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效果较佳,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牙周炎伴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其与口腔龈下菌群分布的关系。方法将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本院牙周病科收治的9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将患者分为牙周炎组(n=32)和糖尿病组(n=66)。测定和比较2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BG)和HbA1c水平,根据HbA1c水平将患者分为轻度组(HbA1c≤7%)(n=26)、中度组(7% 10%)(n=18)。利用牙龈指数评估牙周病变程度。取磨牙探诊深度≥4 mm且存在附着丧失位点处龈下菌斑,鉴定菌种种类并计数。结果糖尿病组患者FBG、2hBG和HbA1c水平显著高于牙周炎组(t=2.878,P=0.005;t=9.119,P<0.001;t=3.371,P=0.001)。不同HbA1c水平牙周病变等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64,P=0.002),HbA1c水平与牙龈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0.769,P=0.002)。糖尿病组患者龈下伴放线放线杆菌和二氧化碳嗜纤维菌检出率显著高于牙周炎组(t=3.873,P=0.049;t=14.061,P<0.001)。患者龈下二氧化碳嗜纤维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和变黑普氏菌数量随HbA1c水平升高而增加(t=13.914,P<0.001;t=6.985,P=0.002;t=5.955,P=0.004;t=6.808,P=0.002);HbA1c水平与龈下二氧化碳嗜纤维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和变黑普氏菌数量呈正相关(r=0.861,P<0.001;r=0.758,P<0.001;r=0.776,P<0.001;r=0.754,P<0.001)。结论牙周炎伴糖尿病患者牙周病变程度及龈下菌群分布变化与HbA1c水平有关,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维持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群稳态,对糖尿病和牙周病预防与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以微种植钉为支抗压低伸长磨牙在牙列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9月1日至2009年9月1日期间,11例修复空间不足,需要压低因对颌牙缺失而伸长的上颌第一磨牙患者,男5例,女6例,年龄18~40岁,平均26岁.9位患者下颌单侧第一磨牙缺失,2位患者下颌双侧第一磨牙缺失,上颌磨牙由于对颌牙长期缺失而伸长,咬舍于对颌牙槽嵴黏膜,妨碍牙列修复治疗.利用微种植钉作为支抗,使用弹力链牵引伸长的磨牙,产生根向压入力.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和曲面断层片.结果:11例患者伸长的磨牙均成功压低,获得足够的义齿修复的垂直空间,伸长磨牙平均压入3mm,成功进行了种植义齿或固定义齿修复.治疗时间平均为6个月.结论:采用微种植钉作支抗,能有效压低伸长的上颌磨牙,创造足够的义齿修复空间,且方便、高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牙缺损伴牙颌畸形的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效果。方法对牙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采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结果 38例牙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经过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其中36例成功,成功率达94.74%。修复后牙排列整齐,咬合关系良好,基牙无松动、移位,患者对疗效满意。2例失败,占5.26%,表现为固定义齿有移位现象,出现不同程度的牙列间隙。结论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克服了单一治疗方法的局限性,从根本上改变患者的面形和咬合关系,修复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牙周龈下刮治结合根面平整术对牙周炎大鼠模型龈下菌群的影响及对骨吸收的抑制作用。 方法24只SPF级大鼠随机挑选6只作为健康组, 剩余大鼠建立牙周炎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6只。模型组大鼠不进行任何治疗, 对照组进行龈下刮治, 观察组龈下刮治结合根面平整术; 30 d后进行牙周检查, 比较各组大鼠牙周袋深度、菌斑指数、附着水平和探诊出血指数, 收集大鼠龈下菌斑, 检测龈下菌群含量, 测定牙槽骨吸收值, HE染色后观察牙周组织形态。 结果牙周检查观察组大鼠红肿、出血和松动等牙周炎症状均显著轻于对照组和模型组。观察组大鼠牙龈菌斑指数、探诊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附着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模型组(均P < 0.050)。观察组大鼠总细菌数、G+球菌和G-杆菌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模型组(均P < 0.050)。观察组大鼠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杆菌、福赛斯坦纳菌、中间普雷沃菌、齿垢密螺旋体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模型组(均P < 0.050)。健康组、模型组、对照组、观察组大鼠的牙槽骨吸收值分别为(0.15±0.03)、(1.18±0.21)、(0.70±0.24)、(0.47±0.13)mm, 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421, P < 0.001)。HE染色结果显示观察组大鼠伴有轻度炎症细胞浸润和牙槽嵴顶轻度降低, 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和模型组。 结论牙周龈下刮治结合根面平整术能减少龈下微生物, 降低龈下致病菌群数量, 改善牙周炎症和牙槽骨吸收,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肺炎患者口咽部菌群分布情况,探讨肺炎患者与健康人群口咽部菌群分布差异。方法采集细菌性肺炎稳定期患者(29例)和健康人群(31例)咽拭子进行细菌培养,并对其咽部菌落进行计数和菌种鉴定。结果肺炎患者咽拭子培养中主要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检出种类和检出率较健康者明显增加,肺炎组与健康组相比需氧菌与厌氧菌的菌群密度具有上升趋势,使用t检验计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可培养的肺炎组人群口咽菌群中肺炎链球菌检出率最高,其次为微球菌、副溶血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在健康体检人群口咽部菌群中甲型链球菌检出率最高,其次为奇异变形杆菌、微杆菌属、轻型链球菌、颗粒链球菌。结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肺炎患者口咽部菌群分布紊乱,且肺炎组患者呼吸道菌群数量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通过野外植被调查及相关文献资料查阅,探讨了库车山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垂直分布格局特征及其对海拔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该区种子植物约有78科376属960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3属9种,被子植物75科373属951种。植物科、属、种总数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分布结构。其中科总数在海拔1 600~1 800 m处为最高峰,属总数在海拔1 800~1 900 m处呈现最高峰;物种总数在海拔1 900~2 000 m处呈现最高峰,有478种(隶属59科,230属)。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析中,库车山区植物区系垂直海拔梯度上不管是科级水平还是属级水平种类成分都以温带分布型占优势。在垂直分布梯度上,温带分布科最高点出现在海拔1 800~1 900 m(含20科),从海拔2 800~2 900 m开始,随着海拔梯度升高呈现下降趋势,到海拔3 600~3 700 m时为最低点(含6科);温带分布属峰值出现在海拔1 900~2 000 m,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下降趋势。该研究结果对该区植物种质资源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植物资源的引种驯化、栽培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十万大山植物区系位于北回归线以南,蕨类植物非常丰富,现已发现52仲、113属、264种。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属可以划分11种类型(变型),可种可以划分为14种类型(变型)。本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亲缘,热带分布属占81.42%,热带分布种占66.77%。亚洲热带分布及其变型占有较大的比例,表明本区系与亚洲热带植物区系特别是中南半岛区系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区系地理成分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聚类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益生菌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7年4月到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7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益生菌。检测两组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同时检测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CRP)、肠道屏障功能(D乳酸、内毒素)及肾功能指标[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水平。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Scr、BUN水平均下降(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均增加,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均下降,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6、9.634、6.157、2.739,P结论 益生菌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肠道菌群失衡、肠道屏障功能和微炎症状态均具有改善作用,可为该类患者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胃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为研究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1∶1配对原则(年龄、性别、民族、居住地等)在长治某医院根据胃镜检查结果分别选取尚未进行过治疗的1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和1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面对面调查填写基本信息表,留取粪便样本,采用微生物16S rDNA扩增子测定技术检测粪便菌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化疗前后口腔菌群与肠道菌群的变化特征,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胃癌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90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对象唾液样本和粪便样本,其中观察组患者需收集化疗前及化疗后两个时间点的样本.采用16S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环闭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肺部菌群及患者症状的影响,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97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47)和对照组(n=50)。研究组患者行环闭式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SAS和SDS评分、症状改善时间、总住院时间、肺部菌群、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结论 环闭护理可改善脑出血患者肺部菌群紊乱及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患者并发症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细菌性阴道炎(BV)合并人乳头瘤病毒16(HPV16)感染患者阴道菌群分布与局部免疫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9年1月到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83例BV合并HPV16感染患者和81例单纯BV患者,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阴道菌群分布和宫颈阴道分泌物中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和炎症因子(IL-1β、IFN-γ、IL-2)水平。 结果研究组乳酸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加德纳菌、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假丝酵母菌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阴道菌群密集度Ⅲ+Ⅳ级、多样性Ⅱ+Ⅲ级、微生态失调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宫颈CD4+、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宫颈IL-1β、IFN-γ、IL-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合并HPV16感染可使BV患者阴道乳酸杆菌数量减少,阴道微生态失衡,局部免疫功能下降,应尽早检测此类患者阴道菌群和宫颈阴道局部免疫情况,进行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