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ylori)对儿童缺铁性贫血(IDA)的影响,探讨H.pylori感染与儿童IDA的相关性,提高儿童IDA诊治率。方法应用~(13)C-呼气试验和胶体金法检测326例IDA患儿及211例健康儿童H.pylori感染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26例IDA患儿中H.pylori检测阳性217例(阳性率为66.56%),健康组儿童H.pylori检测阳性47例(阳性率为22.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54,P0.01)。2-6岁组分别与7-9岁组及10-12岁组H.pylori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61、21.46,P0.05),7-9岁组较10-12组H.pylori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62,P0.05)。其中女患儿H.pylori阳性率为78.06%(121/155),男患儿H.pylori阳性率为56.14%(96/17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55,P0.01),且不同年龄组男女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17例H.pylori感染的IDA患儿以轻度贫血为主,占95.85%(208/217)。结论H.pylori感染与儿童IDA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pylori)对儿童缺铁性贫血(IDA)的影响,探讨H.pylori感染与儿童IDA的相关性,提高儿童IDA诊治率。方法 应用13C-呼气试验和胶体金法检测326例IDA患儿及211例健康儿童H.pylori感染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26例IDA患儿中H.pylori检测阳性217例(阳性率为66.56%),健康组儿童H.pylori检测阳性47例(阳性率为22.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54,P<0.01)。2-6岁组分别与7-9岁组及10-12岁组H.pylori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61、21.46,P<0.05),7-9岁组较10-12组H.pylori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2,P>0.05)。其中女患儿H.pylori阳性率为78.06%(121/155),男患儿H.pylori阳性率为56.14%(96/17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5,P<0.01),且不同年龄组男女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17例H.pylori感染的IDA患儿以轻度贫血为主,占95.85%(208/217)。结论 H.pylori感染与儿童IDA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Capno菌与牙周病的关系,本实验分别对25例成人牙周炎、17例牙龈炎患者以及153名健康人(36名儿童,34名青年,49名老年人及34名与牙周病患者对照研究的健康成人)的龈上菌斑、龈下菌斑和唾液标本中的Capno菌的检出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研究表明:Capno菌在牙周炎、牙龈炎患者及健康人的菌斑及唾液中的检出率无差异(P>0.05),认为该菌是口腔的正常菌群之一。Capno在健康人菌斑中的检出率以儿童、青年为高,可能是青少年口腔中的优势菌群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口腔H.pylori感染与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细胞因子及与MMPs/TIMPs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诊断为慢性牙周炎的162例患者作为慢性牙周炎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80例)、中度(59例)、重度(23例);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常规口腔检查的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各组研究对象口腔H.pylori感染率的差异。根据口腔H.pylori感染与否将慢性牙周炎组患者进一步分为H.pylori(+)组(72例)和H.pylori(-)组(90例),对比其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8(IL-8)、白介素-35(IL-3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MMPs/TIMPs[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水平的差异。结果慢性牙周炎组患者口腔H.pylori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H.pylori阳性率上升(P<0.05)。慢性牙周炎患者中,H.pylori(+)组患者龈沟液中IL-1β、IL-8、IL-35、TNF-α的水平高于H.pylori(-)组;H.pylori(+)组患者龈沟液中MDA的水平高于H.pylori(-)组,SOD的水平低于H.pylori(-)组。H.pylori(+)组患者龈沟液中MMP-3、TIMP-2的水平高于H.pylori(-)组,MMP-3/TIMP-2比值高于H.pylori(-)组(P<0.05)。结论口腔H.pylori感染可能是导致慢性牙周炎患者病情加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宣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108例作为A组,选择同期收治的乙肝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65例作为B组。以快速尿素酶方法检测H.pylori。应用免疫印迹法急性H.pylori抗体分型。结果 A组患者H.pylori阳性率为67.6%,B组患者H.pylori阳性率为24.6%。A组胃溃疡患者H.pylori阳性率为11.4%,十二指肠溃疡患者H.pylori阳性率为94.5%;B组胃溃疡患者H.pylori阳性率为11.5%,十二指肠溃疡患者H.pylori阳性率为33.3%。A组及B组患者中十二指肠溃疡H.pylori感染率均显著高于胃溃疡H.pylori感染率(P0.05)。两组胃溃疡患者的H.pylori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十二指肠患者的H.pylori阳性率在A、B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28,P0.01)。两组患者H.pylori抗体血清分型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4,P0.05)。结论 H.pylori感染可能是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发生的始动因素,尤其在慢性乙肝合并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在乙肝肝硬化合并十二指肠溃疡疾病的发病中可能只是其中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对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 HSP)患儿肠道菌群、疗效及疾病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HSP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时段于我院体检的10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13C同位素呼吸试验法检测H.pylori感染情况,根据H.pylori感染情况进一步将观察组患儿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收集观察组患儿粪便样本,采用Illumina MiSeq平台对患儿肠道菌群的16S rRNA V4序列进行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组成,同时分析患儿疗效及疾病复发情况与H.pylori感染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儿H.pylori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7.00%vs 30.00%,χ2=6.100,P=0.015)。治疗后非感染组患儿有效率明显高于感染组(92.45%vs 78.72%,χ2=3.900,P=0.048),复发率显著低于感染组(24.53%vs 44.68%,χ2=4.510,P=0.034)。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儿肠道菌群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门、科水平上肠道菌群结构相对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感染组患儿肠道厚壁菌门、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感染组,同时其拟杆菌科、瘤胃菌科、链球菌科、双歧杆菌科、巴斯德菌科相对丰度也显著高于感染组(均P<0.05)。结论 H.pylori感染与儿童HSP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H.pylori感染可影响HSP患儿肠道菌群组成,同时降低疾病治疗效果以及增加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慢性牙周炎(CP)患者龈下菌群与病情及种植修复临床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接受种植修复治疗的130例CP患者作为CP组,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100例牙周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对象龈下菌斑中口腔链球菌、口腔乳杆菌、伴放线放线杆菌(A.a)、牙龈卟啉单胞菌(P.g)、福赛坦菌(T.f)、中间普氏菌(P.i)的数量,龈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随访种植修复后1年植体周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CP组患者龈下菌斑中A.a、P.g、T.f、P.i数量高于对照组(均P<0.05),口腔链球菌、口腔乳杆菌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P组患者病情越重,龈下菌斑中A.a、P.g、T.f、P.i数量及龈沟液中TNF-α、IL-6、MMP9水平越高(均P<0.05)。CP组患者龈下菌斑中A.a、P.g、T.f、P.i数量与龈沟液中TNF-α、IL-6、MMP9水平呈正相关。CP组患者龈下菌斑中A.a、P.g、T.f、P.i数量大于等于中位数者种植修复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嵴链球菌(Streptococcus cristatus)、口腔链球菌属(Streptococci oralis)在慢性牙周炎患者及牙周健康者不同口腔解剖部位生物膜的分布情况。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患者25例,牙周健康者24例,分别作为慢性牙周炎组及健康对照组。测量临床指标(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和探诊出血),取受试者龈下菌斑、舌背、颊黏膜和唾液样品。Real-time PCR分析受试者不同受检部位S.cristatus、P.gingivalis、Streptococci oralis相对数量。结果慢性牙周炎组四个受检部位中P.gingivalis数量均大于健康对照组;慢性牙周炎组龈下菌斑中P.gingivalis数量大于其余受检部位;而慢性牙周炎组龈下菌斑、舌背、颊黏膜三个受检部位S.cristatus、Streptococci oralis数量小于健康对照者。结论与牙周健康者比较,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内不同解剖位置P.gingivalis数量增多,S.cristatus、Streptococci oralis数量减少;P.gingivalis检出数量增加提示牙周炎患病风险增加,而S.cristatus、Streptococci oralis检出数量降低提示牙周炎患病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标准四联对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相关性消化道溃疡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H.pylori相关性消化道溃疡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采用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联合胶体果胶铋的标准四联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标准三联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症状缓解率、溃疡愈合率、H.pylori根除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1周的临床症状缓解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64,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临床症状缓解率为96.25%,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81.25%(χ2=9.014,P0.05)。观察组溃疡愈合率为88.75%,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77.5%(χ2=4.449,P0.05);观察组H.pylori根除率为91.25%,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76.25%(χ2=6.613,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肝肾功能异常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8,P0.05)。结论标准四联对H.pylori相关性消化道溃疡的临床症状缓解率高、H.pylori根除率高、溃疡愈合率高,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亚甲基蓝/光化学法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检出率的变化。方法经伦理委员会同意后,本研究拟筛选出45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每位患者经过详细牙周检查及X线检查后确认为牙周炎,有4个以上≥5 mm的牙周袋并分布在2个以上口腔区域),随机分3组:其中A组在SRP之后接受1次PERIOWAVE光化学治疗,B组在SRP后接受1次PERIOWAVE治疗以及在6周后再一次接受光化学治疗,而SRP组仅接受SRP治疗,各组患者取治疗前后相同4个位点龈下菌斑,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Pg,观察Pg菌的检出率,采用卡方检验,并计算χ2值。结果 SRP组、A组、B组3组各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检出率降低(P<0.001),A组与SRP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40%(24/60),SRP组:45%(27/60),χ2=1.4815,P>0.05],B组与SRP治疗后比较检出率降低[SRP组:45%(27/60),B组:20%(12/60)χ2=8.547,P<0.01];B组与A组治疗后比较检出率降低[A组:40%(24/60),B组:20%(12/60),χ2=5.7143,P<0.05]。结论亚甲基蓝/光化学法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后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检出率较治疗前降低;结合临床试验结果,尚可认为2次激光疗效较1次激光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