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中的变化规律。方法检测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22例正常对照者组血中IL6、IL-10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正常对照组血中IL-6分别为(298.6±52.4)、(143.2±46.9)、(75.1±32.7)pg/m 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分别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均为P<0.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正常对照组血IL-10分别为(173.7±30.9)、(80.4±15.6)、(38.2±7.5)pg/m 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分别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IL-6、IL-10的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2.
肖文辉  钟荣钟  林洁  彭耀金 《生物磁学》2011,(13):2525-2527,2531
目的:检测妊娠高血压患者外周血中促Th2的分子IL-4、IL-2与IL-10的水平,探讨IL-2/IL-10在妊高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未妊娠妇女为对照组,30例正常妊娠妇女为妊娠组,28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为妊娠高血压组,ELISA检测血清中IL-4、IL-2和IL-10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外周血中IL-4水平(0.53±0.04)pg/ml相比:正常妊娠组IL-4水平升高至(0.91±0.03)pg/ml(P〈0.05),妊娠高血压组IL-4水平(0.67±0.35)pg/ml升高但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P〈0.01)。与对照组外周血中IL-2水平(0.41±0.05)pg/ml相比:正常妊娠组IL-2水平升高至(0.82±0.11)pg/ml(P〈0.01);妊娠高血压组IL-2水平高达1.57±0.22(pg/m1)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1)。妊娠高血压组外周血中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IL-10水平(P〈0.01);妊娠高血压组外周血中IL-2/IL-10比值明显高于于对照组及正常妊娠组的比值。结论:妊娠高血压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2和IL-10分泌异常且诱导Th2细胞产生的IL-4降低,打破Th1/Th2平衡,致使Th1型免疫反应增强,使早孕期滋养细胞受到免疫损伤以致侵入能力下降,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肠道菌群变化与IL-10、IL-17和IL-23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2例NAFLD患者为NAFLD组。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对象肠道菌群变化、IL-10、IL-17和IL-23水平,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NAFLD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及B/E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NAFLD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L-17、IL-2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AFLD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及B/E值与IL-10水平呈正相关,与IL-17、IL-23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肠杆菌、肠球菌数量与IL-10水平呈负相关,与IL-17、IL-23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10、IL-17、IL-23是NAFLD患者B/E值的影响因素。结论 NAFLD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可能通过促进机体IL-10、IL-17和IL-23的表达参与NAFLD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子痫前期(PE)患者外周血Toll样受体4(TLR4)表达及其分泌促炎细胞因子的功能,探讨单核细胞TLR4 在 PE 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2 例子痫前期患者(PE 组)和23 例正常孕妇(HP 组)作为研究对象。经知情同意后抽取4 mL 静脉血,肝素钠抗凝。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单核细胞TLR4表达;脂多糖(LPS)刺激单核细胞18 小时,Luminex 液相芯片检测培 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alpha、白细胞介素(IL)-6、IL-12P70 和IL-10 浓度;并分析PE 患者单核细胞TLR4 阳性频率与外周 血清细胞因子浓度的相关性。结果:与HP 组相比,PE 组单核细胞TLR4 阳性细胞频率(TLR4+:23.2 (18.4-44.3) % vs59.7 (19.8-79.7) %)和平均荧光强度(MFI:32.3(27.6-49.2)vs48.6 (32.4- 93.2)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核细胞经50 ng/mL LPS 刺激培养18 小时,PE 组上清液TNF-alpha(243.5± 15.2 pg/mLvs123± 81.3 pg/mL)、IL-6(3122.7 ± 534.2 pg/mLvs1380.4± 332 pg/mL)浓度明显高于HP 组,IL-10(84.2 ± 24.9 pg/mL vs164.5 ± 47.1 pg/mL)低于HP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 患 者单核细胞阳性频率与外周血清中细胞因子TNF-alpha、IL-6 具有相关性(r=0.634、r=0.528,P<0.05)。结论:PE 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 TLR4表达明显增加,并处于活化状态,分泌较多的促炎细胞因子IL-6 和TNF-alpha,参与子痫前期的疾病过程。因此,抑制单核细胞 TLR4表达可能是治疗子痫前期的新途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0(IL-10)和白介素-17(IL-17)在肺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表达的差异.方法 选择新发未治疗的肺结核病患者20例,经抗结核治疗后肺结核病好转的患者20例,采集患者血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TNF-α、IFN-γ、IL-10和IL-17的表达水平的差异,明确上述细胞因子在肺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结果 肺结核病初诊患者血清中TNF-α、IL-17的含量较肺结核病患者治疗后好转的明显增高,分别为(144.05 ±59.15)pg/mL vs (97.55 ±20.58)pg/mL和(33.10±19.07) pg/mL vs(10.80±1.50) pg/mL,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FN-γ在肺结核病患者治疗好转组血清中较肺结核病初诊患者明显升高[(97.40±48.00) pg/mL vs(30.98±16.72) pg/mL],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肺结核病初诊患者和治疗后好转组血清IL-1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1.02±33.42) pg/mL vs (146.78 ±33.75)pg/mL].结论 肺结核病患者体内存在着明显的免疫紊乱,抗结核治疗后TNF-α、IL-17明显降低,而IFN-γ则明显升高,提示在抗结核治疗肺结核病患者的过程中,连续监测免疫学指标有助于判断抗结核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研究针灸、推拿及中药外敷对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血栓素(thromboxane,TXA2)、白细胞介素-1β (Interleukin-1β)、白细胞介素-10 (Interleukin-10 IL-10)水平对比。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39),对照组采用中药外敷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推拿及中药外敷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JOA)、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情况变化,血清TXB2、IL-1β、IL-10水平变化,腰椎功能及腰部关节活动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12%(39/41)vs71.79%(28/39)](P<0.05);JOA显著高于对照组[(23.19±3.21)分vs(17.62±2.65)分](P<0.05),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07±0.38)分vs(3.58±0.61)分](P<0.05);血清TXB2、IL-1β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4.37±3.26)μg/L vs(34.08±4.72)μg/L,(0.12±0.03)ng/L vs(0.27±0.05)ng/L](P<0.05);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85.82±7.03)pg/mL vs(57.28±6.31)pg/mL](P<0.05);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显著低于对照组[(37.81±6.23)% vs(68.02±8.91)%](P<0.05);腰部关节活动度显著高于对照组[(80.36±0.82)° vs(71.27±0.6)°](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灸、推拿及中药外敷对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抑制炎症因子TXB2、IL-1β表达,促进抗炎因子IL-10水平升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妊娠高血压患者外周血中促Th2的分子IL-4、IL-2与IL-10的水平,探讨IL-2/IL-10在妊高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未妊娠妇女为对照组,30例正常妊娠妇女为妊娠组,28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为妊娠高血压组,ELISA检测血清中IL-4、IL-2和IL-10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外周血中IL-4水平(0.53±0.04)pg/ml相比:正常妊娠组IL-4水平升高至(0.91±0.03)pg/ml(P<0.05),妊娠高血压组IL-4水平(0.67±0.35)pg/ml升高但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P<0.01)。与对照组外周血中IL-2水平(0.41±0.05)pg/ml相比:正常妊娠组IL-2水平升高至(0.82±0.11)pg/ml(P<0.01);妊娠高血压组IL-2水平高达1.57±0.22(pg/ml)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1)。妊娠高血压组外周血中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IL-10水平(P<0.01);妊娠高血压组外周血中IL-2/IL-10比值明显高于于对照组及正常妊娠组的比值。结论:妊娠高血压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2和IL-10分泌异常且诱导Th2细胞产生的IL-4降低,打破Th1/Th2平衡,致使Th1型免疫反应增强,使早孕期滋养细胞受到免疫损伤以致侵入能力下降,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血必净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 大鼠体内炎症因子的影响, 探讨血必净治疗 COPD 的机制。方法: 36 只 Wistar 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COPD 型组 ( 简称型组 ) 、 血必净干预组 (简称干预组), 每组 12 只。 采用香烟烟雾暴露 加气管内滴注脂多糖法建立 COPD 大鼠型。 造模时间共 30 天, 其中干预组在后 15 天给予血必净 4 ml/Kg 体重尾静脉注射。 分 别测定各组肺功能, 肺组织病理学变化, 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 ( TNF-α ) 、 白介素 -6 (IL-6 ) 、 白介素 -8 ( IL-8 ) 浓度。结 果: 模型组大鼠 FEV0.3/FVC [(57.8 ± 5.6) %]和动态肺顺应性 (Cydn ) [(0.098± 0.006) cmH2 O · mL -1 · s -1 , 1cmH2O=0.098 kPa]均明显 低于对照组[(81.4± 3.1)%和(0.195± 0.012) cmH2 O · mL -1 · s -1 ],而干预组大鼠[(67.2 ± 3.2)%和(0.142± 0.024) cmH2O · mL -1 · s -1 ]则较 模型组有显著提高,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 值分别为 -13.940、 -15.165、 -5.552、 -6.927, 均 P< 0.01 ) ; 型组大鼠平均气道阻力 (RI ) [(0.802± 0.070) mL/cmH2 O]明显高于对照组[(0.224± 0.069) mL/cmH2 O],而干预组[(0.475± 0.050) mL/cmH2 O]则较型组有 明显下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 值分别为 -22.389、 -12.658, 均 P< 0.01 ) ; 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 TNF-α、 IL-6、 IL-8 浓度[(27.8± 7. 4) pg/mL和(340.0± 79. 6) pg/mL、 (209.9± 82.1) pg/mL和(337.3± 96. 4) pg/mL、 (37.7± 11.4) pg/mL和(69.6± 18. 9) pg/mL]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 值分别为 -12.466、 -19.648、 -11.749、 -16.364、 12.550、 14.834, 均 P< 0.01 ) ,而干预组 大鼠[(9.6± 5.6) pg/mL和(45.6± 22.9) pg/mL、 (36.3± 17.9) pg/mL和(42.9± 20.5) pg/mL、 (10.3± 5.6) pg/mL和(15.7± 8.0) pg/mL]则较 型组有显著降低,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 值分别为 -9.367、 -17.390、 -10.106、 -14.631、 10.475、 12.772, 均 P< 0.01 )。 结论: COPD 大鼠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 TNF-琢、 IL-6、 IL-8 的浓度均显著增高, 血必净干预能显著下调上述关键致炎因子的表达, 并与 其临床症状、 肺功能、 病理学改变相印证。因此, 我们推测: 血必净可能通过下调 COPD 炎症时 TNF-α、 IL-6、 IL-8 等关键致炎因子 的表达, 进一步抑制气道炎症的级联效应来发挥其强大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健  王君  应伟  王静  何帆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31):6119-6121
目的:探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脓毒症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alpha(TNF-alpha)、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的 影响。方法:将我院2013 年1 月-2014 年6 月间收治的80 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 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脓毒 症常规治疗,观察组另给予CRRT 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1 天,治疗后24 h,72 h空腹静脉血TNF-alpha、IL-6、IL-8 水平。结 果:观察组治愈率为85.0%(34/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2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h、72h 后两组患者 TNF-alpha、IL-6和IL-8 水平均明显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RT 能有效降低脓毒症患 者血清中TNF-alpha、IL-6 和IL-8 水平,有助于对炎症反应的正向调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艾拉莫德片联合双醋瑞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介素(IL)-17、IL-2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接诊的9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两组均给予甲氨蝶呤片及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艾拉莫德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双醋瑞因胶囊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6个疗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实验室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免疫学指标[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血清IL-17、IL-23水平的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9.58%(43/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83%(34/48)(P0.05);两组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关节肿胀、晨僵时间评分、ESR、CRP、RF、IgG、IgA、IgM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IL-17、IL-23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IL-17、IL-23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1.23±1.30)pg/ml vs(16.49±1.79)pg/mL,(83.41±10.25)pg/mL vs(103.52±12.47)pg/mL](P0.05)。两组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艾拉莫德片联合双醋瑞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其内在机制可能和降低血清IL-17、IL-23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8(IL-18)、胶质纤维蛋白(GFA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精神卫生中心及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100例,根据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分成轻度组(n=42,HAMD-17评分为8~16分)、中度组(n=35,HAMD-17评分为17~23分)以及重度组(n=23,HAMD-17评分≥24分)。比较三组患者血清IL-6、IL-18、GFAP、Hcy水平。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结果分成认知障碍组(n=29)、非认知障碍组(n=71),比较两组血清IL-6、IL-18、GFAP、Hcy水平。经Pearson线性相关模型分析抑郁症患者血清IL-6、IL-18、GFAP、Hcy与HAMD-17评分、Mo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中、重度组的血清IL-6、IL-18、GFAP、Hcy及HAMD-17评分较轻度组明显升高,且重度组高于中度组(P<0.05)。认知障碍组血清IL-6、IL-18、GFAP、Hcy较非认知障碍组明显升高,延迟记忆、抽象思维、注意力、记忆力、视空间执行能力、语言流畅、定向力、命名评分及MoCA总分较非认知障碍组明显降低(P<0.05)。血清IL-6、IL-18、GFAP、Hcy与HAMD-17评分呈正相关(P<0.05),其与延迟记忆、抽象思维、注意力、记忆力、视空间执行能力、语言流畅、定向力评分及MoCA总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IL-6、IL-18、GFAP、Hcy随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程度加重而升高,且在有认知障碍的抑郁症患者中明显更高,上述四指标均与HAMD-17、MoCA评分具一定相关性,或可作为评估抑郁症患者病情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白介素-37(IL-37)的水平及其与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AMI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6例(UAP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0例(SAP组)及冠脉造影正常者26例(CON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血清IL-37、IL-6、IL-10和CRP的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UAP组、AMI组血清IL-37水平均较对照组(CON组)显著增高(p0.05),而SAP组与CON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冠心病患者的血清IL-37水平与其血清CRP(r=0.3,P0.05)、IL-6(r=0.4,P0.05)水平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与IL-10水平无明显相关(P=0.16)。当排除SAP组患者后,冠心病患者的血清IL-37水平与CRP(r=0.3,P0.05)、IL-6(r=0.5,P0.05)、IL-10(r=0.2,P0.05)水平均显著相关。结论: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的血清IL-37水平显著升高,并与IL-6、IL-10、CRP水平相关,可能参与了ACS发病过程中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宋雅妹  张薇  梁蕊  巩翠珂  周慧会 《生物磁学》2012,(24):4633-4637
目的:观察COPD大鼠模型中瘦素(1eptin)、白细胞介素8(IL-8)的表达情况,分析其相关性,探讨leptin在COP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①健康对照组;②COPD模型1组:分别于第(1、14)d经气管内注入内毒素200ug,熏5%香烟(第1、14d除外),2h/d,共4周;⑧COPD模型2组:单纯熏5%香烟2h/d,共12周。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leptin、IL-8在支气管肺组织的表达情况,放免法测定血清leptin及IL-8浓度。结果:细胞因子leptin及炎性因子IL-8在支气管肺组织阳性表达。LPS联合熏烟诱导COPDl组支气管肺组织中leptin(52.67±04.72)和IL-8(59.56±3.94)表达较单纯熏烟诱导COPD2组leptin(38.89±2.57)和IL-8(55.22±3.42)表达明显升高,P〈0.05,两组COPD大鼠模型支气管肺组织中leptin及IL-8表达较正常对照组leptin(16.90+1.52)和IL-8(28.00±4.24)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COPD1组血清中leptin(3.26±0.95)ng/mL和IL-8(107.51±13.38)pg/mL较COPD2组中leptin(2.42±0.69)ng/mL和IL-8((94.07±11.20)pg/mL明显增高,P〈0.05,两组COPD大鼠模型血清中leptin及IL培浓度较正常对照组leptin(0.95±0.56)ng/mL和IL-8(39.48±6.35)pg/mL浓度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Leptin与IL-8表达水平呈显著~-ffn关(r值分别为0.720.670.84均P〈0.05)。经过q检验,两两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eptin和IL-8均参与cOPD炎症反应过程,并且具有相关性,LPS促进二者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白介素-8(IL-8)、白介素-22(IL-2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期间我院诊治的99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作为鼻炎组,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99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8、IL-22及TNF-α水平,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过敏性鼻炎的分度标准将鼻炎组进一步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过敏性鼻炎评分量表(SFAR)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血清IL-8、IL-22及TNF-α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IL-8、IL-22及TNF-α水平与SFAR评分和VA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组相比,鼻炎组的血清IL-8、IL-22及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轻度组相比,中度组和重度组的SFAR评分、VAS评分以及血清IL-8、IL-22及TNF-α水平明显升高,且中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血清IL-8、IL-22及TNF-α水平与SFAR评分和VA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IL-8、IL-22及TNF-α水平升高与过敏性鼻炎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且随患者病情加剧而上调。同时,血清IL-8、IL-22及TNF-α水平与SFAR评分和VAS评分均呈正相关性,在临床诊断过敏性鼻炎的严重程度上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阴道微生态与宫颈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患者炎性因子、 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20例宫颈感染HPV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95例同期体检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阴道菌群情况、T细胞亚群水平(CD4+、CD8+、CD4+/CD8+)、IFN-γ和IL-4等炎性因子水平。观察组根据患者阴道微生态情况又分为阴道微生态失衡组和阴道微生态正常组,比较两组T细胞亚群和炎性因子水平;ROC曲线评估T细胞亚群和炎性因子预测阴道微生态失调的价值;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析阴道菌群失调与HPV感染患者T细胞亚群变化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阴道微生态失衡率明显46.7%高于对照组6.3%(P<0.05);观察组CD4+T细胞、CD4+/CD8+、IFN-γ水平均较对照组低,CD8+T细胞、IL-4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阴道微生态失衡者CD4+T细胞、CD4+/CD8+和IFN-γ水平低于阴道微生态正常者,而CD8+T细胞、IL-4水平高于阴道微生态正常者(P<0.05);血清IFN-γ、IL-4、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联合预测HPV感染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衡的AUC为0.972,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7%、98.4%;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HPV感染患者血清IFN-γ、IL-4、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水平与阴道菌群失调呈正相关(P<0.05)。结论 HPV感染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衡,出现免疫功能紊乱和炎症反应,血清T细胞亚群和炎性因子与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衡有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HPV感染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研究重症肺炎(S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33(IL-33)与肠道菌群和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6月济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SP患者,记作研究组。另取同期收治的90例普通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IL-18、IL-23、IL-33与肠道菌群含量,并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两者的关系。此外,将研究组患者按照治疗后临床转归情况的差异分为好转组60例及恶化组3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P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血清IL-18、IL-23、IL-33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而拟杆菌、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血清IL-18、IL-23、IL-33与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与拟杆菌、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均P<0.05)。好转组年龄及血清IL-18、IL-23、IL-33水平均低于恶化组,且机械通气与长期卧床人数占比均低于恶化组(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大、机械通气、长期卧床以及血清IL-18、IL-23、IL-33水平高均是SP患者治疗后恶化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SP患者血清IL-18、IL-23、IL-33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且随着上述三项血清指标水平的升高,患者临床转归越差。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探讨纳米山药多糖双歧杆菌合生元结肠靶微生态调节剂对菌群失调模型大鼠的免疫因子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髓过氧化物酶(MPO)表达的影响。方法 大鼠i.g盐酸林可霉素造成菌群失调伴有免疫缺陷肠炎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靶向制剂组、阳性对照组和自然恢复组,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结肠匀浆样本SOD、MDA、NO和MPO含量,微量溶血酶标仪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溶血素水平,ELISA法测定IL-1β、IL-6、TNF-α、sIgA及GM-CSF含量。结果 与自然恢复组相比,纳米山药多糖组显著提高大鼠溶血素水平(0.406±0.0122 vs 00.267±0.0138)、sIgA(51.64±4.21 vs 35.26±3.05)和SOD(13.400±0.255 vs 6.250±0.144)含量(t=14.14,t=8.351,t=31.68,P<0.05),明显降低大鼠结肠样本中MDA(1.255±0.082 vs 22.070±0.080)、NO(1.520±0.112 vs 3.260±0.134)和MPO(0.520±0.065 vs 1.110±0.218)的含量(t=59.61,t=26.02,t=6.351,P<0.05),L-1β(65.23±3.09 vs 119.67±9.97)、IL-6(156.67±3.91 vs 225.46±3.60)、TNF-α(30.56±5.60 vs 1.110±0.218)和GM-CSF(125.615±4.164 vs 205.99±3.45)在大鼠血清中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的的下降(t=12.77,t=31.68,t=8.29,t=28.88,P<0.05),且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 纳米山药多糖双歧杆菌合生元结肠靶微生态调节剂能减轻肠道炎症,提高溶血素水平、sIgA和GM-CSF含量,降低IL-1β、IL-6、TNF-α含量,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是理想的中药微生态调节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动态检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不同时间点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0(Ⅱ,10)血清含量,揭示二者在脑梗死急性期的发病机制及其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测定45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发病第l、3、7、14天血清中IL-17和IL-10的含量变化,并与45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IL-17和IL-10含量比较。结果: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IL-17和IL-10含量呈动态变化,发病后24h升高,第3天时二者含量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但各时段IL-17和IL-10含量均比对照组高,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脑梗死组血清IL-17和IL-10含量明显升高。监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IL-17和IL-10含量的动态变化,可能有助于监测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及为IL-10应用于脑梗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急性肾盂肾炎(APN)患者病原菌分布与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白介素-8(IL-8)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诊治的138例APN患者为APN组,选取同期我院体检健康者138例为健康组。APN患者进行中段尿病原菌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血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YKL-40、 IL-8、胱抑素C(CysC)水平。按APN患者发作次数分为首发组(初次发作,90例)、复发组(多次发作,48例),比较不同类型APN患者血清YKL-40、IL-8、BUN、Cr、CysC水平;分析不同类型APN患者中段尿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不同病原菌感染APN患者血清YKL-40、IL-8、BUN、Cr、CysC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不同病原菌感染APN患者血清YKL-40、IL-8水平与CysC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PN组患者血清YKL-40、IL-8、CysC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均P<0.05)。复发组患者血清YKL-40、IL-8、BUN、Cr、CysC水平与首发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阴道微生态、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情况,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HPV感染患者108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10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进行HPV筛查、阴道菌群检测以及阴道微生态检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Treg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 IL-10和IL-17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HPV感染患者阴道菌群和Th17/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HPV共检出9种亚型,主要以HPV 16和HPV 18为主。研究组患者阴道乳杆菌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滴虫和细菌性阴道病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阴道pH>4.5、阴道菌群密集度Ⅱ~Ⅳ级、阴道菌群多样性Ⅱ~Ⅳ级和微生态失调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Th17/Treg、IL-6、IL-10和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阴道中乳杆菌与Th17/Treg、IL-6、IL-10和IL-17水平均呈负相关;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滴虫和细菌性阴道病与Th17/Treg、IL-6、IL-10和IL-17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HPV感染患者存在阴道微生态失调,而且Th17/Treg细胞、IL-6、IL-10和IL-17水平均异常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