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云南槭树红叶观赏植物资源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誉称“植物王国”。在槭树资源的多样性、丰富性上植物的“王国”性也是一个极佳的例证。槭树,属槭树科(Accraceae)槭属(acer L.),英文名Maple,全世界约200种,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洲,有一种分布于非洲北缘。我国是世界槭树的分布中心,分布的种类最多。到目前为此,已知有164种(包括作者发表的6个新种),占全世界槭属植物种类的75%以上。主产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我国各省区分布械树种类是:云南59种,四川44种,湖北30种,广西29种,陕西、贵州各28种,浙江25种,安徽23种,甘  相似文献   

2.
翅果形态及其在槭树科分类与演化上的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徐廷志   《广西植物》1996,16(2):109-122
槭树科(Aceraceae)是北温带分布的科,含2属,全世界约200种,中国是槭树科植物的现代分布中心。对槭树科翅果的专门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1、引用一套槭属翅果形态学术语;2、观察并描述75种械属植物的翅果;3、研究槭属16个组的翅果的17个可比性状,根据分枝系统分析法得出槭属各组的演化关系及趋势,这趋势与依据其花、叶等性状得出的演化关系基本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河南小秦岭自然保护区槭属植物的分布与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秦岭自然保护区自然分布有槭属植物12种3变种1亚种。按徐廷志分类系统(1996)隶属2亚属8组10系。其种类占河南全省分布种类的一半以上,占整个秦岭槭属植物种类的45.7%。槭属植物区系成分复杂,以我国华中、西南扩散成分为主,华东、东北、西北植物区系成分兼容并存,体现了本区植物区系的南北交融、东西过渡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三角枫(Acer buergerianum Miq.)为槭树科槭树属植物,是我国自然分布的优良乡土槭树之一.主要介绍了其生物学特性以及栽培技术,以期为该种植物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5.
本期《植物杂志》封面刊登的五小叶槭照片,是笔者八年前拍摄的,现将拍摄的原委追记如下。五小叶槭(Acerpentaphyllum),是槭树科槭属落叶乔木。树高可达15米,树干挺拔,枝繁叶茂,远远望去,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生机盎然之感。该植物叶片形态特殊,复叶指状,小叶4-7,通常5,狭披针形,与其它槭属植物在外观上差别显著,因此而得名。由于五小叶械风貌独特,在野外生境中与其它伴生树种极易区分。秋天,五小叶械叶片先是由绿变黄,最后变成金红色,阳光照射下格外鲜艳。在械属中,五小叶械是五小叶械系唯一的种,因此,该种对研究械属…  相似文献   

6.
林祁  赵燃  班勤 《广西植物》2002,22(1):4-6
报道了槭树科、漆树科、大戟科、清风藤科、无患子科、苦木科共 1 8种植物在我国 1 3个省区中的分布新记录。其中福建分布新记录的植物有山地五月茶 ,甘肃分布新记录的有鸡爪槭 ,广东、江苏和云南分布新记录的有湖北算盘子 ,广西分布新记录的有五尖槭和滇赤才 ,贵州分布新记录的有甜叶算盘子 ,河南分布新记录的有红叶野桐 ,湖南分布新记录的有狭序泡花树 ,江西分布新记录的有长柄槭、柳叶五月茶和黑面神 ,陕西分布新记录的有川滇无患子 ,四川分布新记录的有伞花木 ,西藏分布新记录的有五裂槭、中华槭、藤漆、小花清风藤和柔毛鸦胆子  相似文献   

7.
中国无患子科的叶表皮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对狭义无患子科25属33种植物以及七叶树科2种植物和槭树科2属4种植物的叶表皮特征进行了观察,发现这三科植物叶表皮细胞形状为多边形或无规则形,垂周壁一般为平直、弓形或浅波状.气孔器主要有6种类型,通常仅分布在下表皮(倒地铃Cardiospermum halicacabum和伞花木Eurycorymbus cavaleriei偶尔可在上表皮观察到),除无规则型(如波叶异木患Allophylus caudatu、掌叶木Handeliodendron bodinieri、茶条木Ddavaya toxocarpa等16种)最为常见外,辐射型(细子龙Amesiodendronchinense、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金钱槭Dipteronia sinensis等11种)和环列型(如龙眼Dimocarpus longan、荔枝Litchi chinensis、韶子Nephelium chryseum等6种)也较为普遍,短平列型(赛木患 Aphania oligophylla、绒毛番龙眼Pometia tometttosa、干果木Xerospemuan bonii、假山萝Harpullia cupaniodes)和十字型(广西檀栗Pavieasia kwangsiensis)仅在少数几属中出现,不等细胞型仅出现在倒地铃Cardioslx,mmm halicacabum中.在扫描电镜下,角质层多具有条纹、鳞片或颗粒等特征;三科植物的气孔外拱盖内缘大多为浅波状.本文试图通过对三科的叶表皮特征,尤其是气孔器类型等形态特征的观察,寻求有意义的叶表皮性状,为进一步探讨无患子科尤其是掌叶木属、茶条木属与七叶树科乃至与槭树科亲缘关系提供资料.研究结果从叶表皮特征的角度说明了这三个科在系统上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
黔桂边境六县植物区系组成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光照   《广西植物》1990,10(4):297-306
黔桂边境六县植物区系有维管束植物203科921属2255种(变种)。其中种子植物含25种以上的有22科,代表成分有樟科、山茶科、壳斗科、五加科、桑科和椴树科。区系的特点是:地理成分复杂、分布交错;热带、亚热带性质明显;区系起源古老;特有珍稀种类多;喜酸成分较喜钙成分占优势;草本与木本种类近等。此外,对本区系自然条件及植物资源利用也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9.
湘黔桂交界地区种子植物区系与邻近区系关系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湘黔桂地区与邻近地区种子植物区系各分类等级相似系数为:科的相似系数由大到小依次是南岭、华中、华东、滇黔桂、岭南;属的相似系数依次是华东、南岭、滇黔桂、岭南、华中;种的相似系数依次是岭南、滇黔桂、华中、华东、南岭。科、属、种的相似系数次序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有三个方面:(1)各比较地区的面积大小不一,在计算相似系数时又没有进行等效面积转换;(2)对各个地区植物资源调查的深浅程度不一;(3)不同分类等级的相似系数在说明区系关系时,其重要性不一样,这可能是重要的原因。在一定范围内的区系比较研究中,种的相似系数能够较好地说明植物区系之间的关系。湘黔桂交界地区与邻近地区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的定量关系是:华中与华东区系以及岭南与滇黔桂区系有密切的关系,而湘黔桂与南岭区系亦密切相关、属的地理成分的树状图表明:湘黔桂与南岭区系有密切的关系,而月,岭南和滇黔桂区系与湘黔桂区系的关系比华巾和华东区系与湘黔桂区系的关系要密切得多,达2倍以上。这些结果与上述各分类等级的相似系数,尤其是种的相似系数的结果相差较大,主要是因为这里指的是属的地理成分之间的定量关系,而非其他等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0.
安徽祁门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光富  钱士心 《植物研究》2005,25(3):351-357
祁门地区位于皖南山区南端,种子植物区系组成丰富,经调查种子植物有147科731属1822种(包括亚种、变种、变型),其中17种为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该地区的种子植物优势科为木通科、猕猴桃科、槭树科、金缕梅科、榆科等亚热带和温带分布科。科有11种分布类型,以泛热带分布为主(占51.9%);属有14种分布类型,以北温带分布最多(占20.5%),其中温带性地理成分占55.6%;种有13种分布类型,以中国特有分布最多(占50.8%),其中温带性地理成分占33.1%,因此该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并且具有温带区系性质。此外,该区系起源古老;替代现象和特有植物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物种编目及其科属系统排列是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本文采用Flora of China使用的分类系统, 结合最新分子分类学研究成果以及近几年发表的新资料, 对中国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多样性和地理分布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共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40科178属2,147种5个亚种118个变种, 其中特有种839个, 占总种数的39.08%。种数最多的5个科依次为鳞毛蕨科(505种, 含种下单位, 下同)、蹄盖蕨科(323种)、水龙骨科(280种)、凤尾蕨科(266种)和金星蕨科(209种); 种数最多的5个属依次为耳蕨属(Polystichum, 209种)、鳞毛蕨属(Dryopteris, 176种)、蹄盖蕨属(Athyrium, 137种)、双盖蕨属(Diplazium, 98种)和凤尾蕨属(Pteris, 97种)。在地理分布上, 种数排名前5的省份为云南(1,365种)、四川(875种)、贵州(838种)、广西(785种)和台湾(779种)。含中国特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科属中, 排前3位的科分别为鳞毛蕨科(257种)、蹄盖蕨科(169种)和凤尾蕨科(113种); 排前3位的属为耳蕨属(140种)、蹄盖蕨属(82种)和鳞毛蕨属(61种)。  相似文献   

12.
湖南八角科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林祁   《广西植物》1998,18(2):139-145
湖南八角科植物有10种1亚种,分布于44个县,多生长于海拔600~1600m的山地湿润常绿阔叶林中。本文依据湖南八角科植物的分类学研究,结合地理分布、植物区系、地理、气候和土壤资料,经分析和推论得知:(1)湖南八角科植物种质资源丰富,以中国特有成分为主,它们与毗邻省区的种类关系密切。(2)在湖南省内,大多数种类呈地理替代分布。(3)湖南八角科植物区系表现为多种区系成分的过度与汇集,即华中—华东—华南—滇黔桂四个区系成分的交汇、混杂和过度。(4)新生代的冰期和间冰期、湖南的地形和土壤、植物的遗传与变异和对环境的适应性选择是影响湖南八角科植物现代分布格局形成的原因。(5)湖南八角科植物的多数种类是从湖南西南以外地区迁移扩散而来,一些次生种类是在本省周边地区和周边省区分化形成。(6)湘西南地区是湖南八角科植物的现代分布中心、现代分化中心和现代原始类群的分布中心。  相似文献   

13.
楝科(Meliaceae)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楝科为泛热带分布科,全世界有51属,约550—600种,分布于旧世界热带地区有46属,热带美洲有8属.热带亚洲和热带非洲为楝科两大现代分布中心.中国楝科共15属,61种,占世界属总数的29%,种总数的10%。中国楝科的分布是在全球楝科分布区的边缘,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部及南部诸省,种类由西南向东南递减。中国楝科属的分布区类型可归为5类:1.热带亚洲、非洲和中南美洲间断分布(1属);2.旧世界热带分布(3属);3,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2属);4.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1属);5.热带亚洲分布(8属)。中国楝科种的分布区类型仅有2类:1.热带亚洲分布(31种);2.中国特有分布(30种)。楝科植物的起源推断在早白垩纪。中国楝科植物由印度—马来西亚成分及特有成分组成。热带亚洲的楝科植物主要是通过中南半岛和中国云南。广西和海南等地发生联系,而菲律宾和台湾之间可有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系贵州地区妙蝇属Myospila Rondani研究的系列论文之一,记述该属1新种群,黄股妙蝇群Myospila femorataspecies-group,并描述该新种群3新种:弯端妙蝇Myospilaacrula sp.nov.,黄叶妙蝇Myospila flavilobulusa sp.nov.和绯角妙蝇Myospila ruficornica sp.nov.。文中给出了黄股妙蝇群的定义,编制了该新种群所有已知8种的检索表,描述了新种详细的形态特征及其与近缘种的鉴别特征。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作者所在单位。黄股妙蝇群的鉴别特征本文定义的黄股妙蝇群具备下列区别于妙蝇属其它成员的组合特征雄额狭,至多如单眼三角宽,触角黄色或黑色;前胸基腹片具毛;小盾片黑色,背面的正常毛被不越出缘鬃一线,且下侧缘无向下弯的、或多或少呈淡色的细毛;翅内鬃1+2或1+2;翅的前缘基鳞及翅肩鳞黄色。R1脉背面通常具毛;R4+5脉基部具毛或裸。足主要呈黄色,但个别跗节呈暗色。在上述黄股妙蝇群的鉴别特征中,仅小盾片黑色,翅的前缘基鳞及翅肩鳞黄色及足主要呈黄色这一组合特征是突出的、特有的,足以区别妙蝇属中前胸基腹片具毛,下腋瓣不具小叶(棘蝇型)和小盾片侧腹缘裸的类群。黄股妙蝇群的分种检索表1.触角通常橘黄色或暗红色,雄额宽等于或略狭于单眼三角宽,如果雄额狭窄如线,则触角呈黑色……………………………………2触角黑色,雄额宽通常等于前单眼宽,仅个别如单眼三角宽…62.翅内鬃1+1…………………………………………………………3翅内鬃1+2…………………………………………………………43.雄额宽约如头宽的的0.07倍,R1脉背面具稀疏毛,R4+5脉裸黄叶妙蝇,新种M.flavilobulusa sp.nov.……………………………雄额宽约如头宽的的0.05倍(据Shinonaga,2003),R1脉背面裸,R4+5脉背、腹面具毛……怯妙蝇M.pudica(Stein,1915)4.下后头具黄色毛………绯角妙蝇,新种M.ruficornica sp.nov.下后头具黑色毛……………………………………………………55.额宽约如前单眼宽或狭如线,触角黑色至黑褐色,背侧片裸,R1脉基半具毛,足基节黑色,腹第5背板全黑黄股妙蝇M.femorata(Malloch,1935)…………………………………………………额宽约如单眼三角宽,触角橘黄色或暗橘黄色,背侧片具毛,R1脉几乎全长具毛,足基节黑褐色,腹第5背板端部黄色黄尾妙蝇M.flavicauda Wei,1991…………………………………………6.雄额宽,约如单眼三角宽,下后头具黄色毛,跗节黑色弯端妙蝇,新种M.acrula sp.nov.…………………………………………雄额狭,仅约如前单眼宽,下后头具黑色毛,跗节黄色…………77.雄腹第3背板具1对小而略圆的斑,R1脉背面全长具毛暗基妙蝇M.fuscicoxa(Li,1980)…………………………………………雄腹第3背板无斑,R1脉背面基部1/3具毛类暗基妙蝇M.fuscicoxoides Xue et Lin,1996……………………………………1弯端妙蝇,新种M.acrula sp.nov.(图1~3)雄体长约8~9mm。在黄股妙蝇群中,新种前股黑色是独有的特征,新种与暗基妙蝇M.fuscicoxa(Li,1980)和类暗基妙蝇M.fuscicoxoidesXue et Lin,1996近缘,3者的区别详检索表的记述。正模♂,贵州平坝大坡林场(25°24.3’N,106°8.3’E;海拔1400m),2007年9月22日,魏濂艨、曹维平、刘美华、张田等采。副模:3♂♂,同正模;1♂,贵州平坝城关林场,海拔1200m,2007年11月24,28日,魏濂艨、曹维平、刘美华、张田等采;3♂♂,采集人及采集地同上,2007年12月22日;1♂,贵州安顺凤凰山林场,海拔1300m,2009年3月11日,魏濂艨、曹维平、刘美华等采;2♂♂,贵州关岭红岩碑,海拔1000m,2009年1月18日,魏濂艨、曹维平、刘美华等采;1♂,采集人及采集地同上,2009年2月18日;1♂,黄果树王安村,海拔1100m,人工松林,魏濂艨、蒋绍贵、曹维平、张宵等采,2009年1月18日;1♂,贵州关岭花江大峡谷,海拔640m,2009年1月6~15日,魏濂艨、曹维平、蒋绍贵、龙彪、张波、刘美华等采;1♂,采集地同上,2009年12月9日,魏濂艨、曹维平、蒋绍贵等采;1♂,贵州关岭断桥,海拔500m,2008年3月18日,魏濂艨、曹维平、蒋绍贵、金伟等采;1♂,安顺市对门山,海拔1300m,2009年1月1日,魏濂艨、曹维平、蒋绍贵等采集;5♂♂,贵州紫云浪风关林场,海拔1300m,2009年2月22日,魏濂艨、曹维平、蒋绍贵、吴建霖、刘美华等采;3♂♂,采集人及采集地同上,2009年3月22~31日;2♂♂,贵州普定城关林场,海拔1200m,2009年9月12日,魏濂艨、曹维平、蒋绍贵、王玉胜等采;1♂,采集人及采集地同上,2009年9月9日;1♂,贵州普定猴场普屯坝,海拔1500m,2007年10月20~21日,魏濂艨、曹维平、刘美华、吴建霖、张田、寿天虹、顾鸥等采;1♂,贵州普定补郎35公桩,海拔1550m,2009年9月1~30日;魏濂艨、曹维平、蒋绍贵、龙彪等采;7♂♂,贵州安顺轿子山林场,海拔1500m,2007年10月1~30日,魏濂艨、曹维平、龙彪、刘美华等采;1♂,采集人及采集地同上,2009年6月1~30日。词源:新种种名源自希腊词acrul意为"端部弯曲的",在此指新种类雄肛尾叶端部弯曲。2黄叶妙蝇,新种M.flavilobulusa sp.nov.(图4~6)雄体长约5.8mm。新种十分类似怯妙蝇M.pudica(Stein,1915),两者的区别详检索表的记述。正模♂,贵州关岭花江大峡谷(25°41.94’N,105°36.1’E;海拔640m),2009年9月11日,魏濂艨、曹维平、蒋绍贵、刘美华等采。副模:1♂,采集地及采集人同正模,2008年11月29~30日;1♂,采集地同正模,2008年11月2~4日,魏濂艨、曹维平、蒋绍贵、寿天虹等采;1♂,贵州关岭断桥,海拔600m,2009年11月2~4日,魏濂艨、曹维平、蒋绍贵、刘美华、龙彪等采。词源:新种种名源自拉丁词flav意为"黄色",lobulusa意为"叶",在此指新种雄第5腹板侧叶黄色。3绯角妙蝇,新种M.ruficornica sp.nov.(图7~9)雄体长约5.8mm。新种十分类似黄股妙蝇M.femorata(Malloch,1935)和黄尾妙蝇M.flavicauda Wei,1991,3者的区别详检索表的记述。正模♂,贵州关岭花江大峡谷(25°41.94’N,105°36.1’E;海拔640m),2008年11月29~30日,魏濂艨、曹维平、蒋绍贵、刘美华等采。词源:新种种名源自拉丁词ruf意为"暗红色",cornice意为"触角",在此指新种触角呈暗红色。  相似文献   

15.
镜泊湖世界地质公园火山口孕育了罕见的原始地下森林,本研究为完善中国火山生态系统苔藓植物区系地理起源提供重要资料。基于前期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和物种鉴定数据,已知苔藓植物53科126属292种,采用分层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区系地理特点。结果表明:(1)镜泊湖火山口地下森林苔藓植物单种属和寡种属占绝对优势,共106属(占总属数84.13%)152种(占总种数52.05%)。(2)区系地理成分共11种,北温带分布占主体(49.12%),东亚分布次之(21.55%),中国特有分布第三(8.48%)。(3)地下森林中国特有苔藓植物可能沿“北线”以山脉为通道进行传播。(4)镜泊湖火山口地下森林与镜泊湖火山熔岩台地苔藓植物区系相似性最高。此外,发现受威胁苔藓植物7种。总之,镜泊湖火山口地下森林苔藓植物区系的主要特点为起源古老,组成复杂,北温带性质明显,与东亚苔藓植物区系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凭火山锥内部优越的微生境成为中国特有和珍稀濒危苔藓植物的避难所。  相似文献   

16.
贵州两栖动物区系及地理区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魏刚  陈服官 《动物学研究》1989,10(3):241-249
本文报道贵州省两栖动物63种,其中省新纪录2种,即阔褶蛙和锯腿树蛙。将贵州划分为黔西高原中山、黔北中山峡谷、黔中山原丘陵、黔东南低山丘陵盆地和黔南低山河谷五个动物地理省。认为黔南低山河谷省属于向华南区过渡的华中地带。讨论了各动物地理省的地貌、气候、两栖动物区系特征及地理替代种类。分析了各动物地理省两栖动物区系的相似性及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在建立贵州省野生苦苣苔科植物名录和地理分布数据库的基础上,对其物种多样性及地理分布格局进行研究。通过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调查,从物种组成、特有性、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相似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采用筛除算法确定贵州苦苣苔科植物分布的热点地区。结果表明:(1)贵州省苦苣苔科植物共计2族8亚族28属153种(含种下等级),分布在75个县级行政区,有128/45个中国/贵州特有种,垂直分布以900~1300 m海拔段最为丰富。(2)通过计算省级相似性系数,发现贵州与广西的相似程度最高,最后筛选得到10个热点县,共代表了75%的苦苣苔科植物。(3)贵州省为典型的喀斯特高原山地,苦苣苔科植物种类丰富,尤其是广义马铃苣苔属、广义报春苣苔属、广义石山苣苔属和蛛毛苣苔属等,有着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区域特有性。该研究可以为贵州省苦苣苔科植物资源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藏酋猴的分类与分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基于外部形态,毛色,头骨特征和地理分布对藏酋猴进行了分类整理,认为藏酋猴在不同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已达到了亚种水平,可分为4个亚种(包括两新亚种):M.thibetanathibetna,M.thibetanapullus.M.thibetanahuangshanensissubsp.nov.和M.thibetanaguizhouensissubsp.no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