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俗称瞎老鼠,是青海牧区主要害鼠之一。它对草场的破坏力很强,严重影响畜牧业生产。国内有关鼢鼠的生活习性及防治的研究,有过一些报道。但多为农区研究工作,而牧区很少有报道。当前,消灭鼠害,保护草场已成为草原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我们于1968年4月—1970年10月间,在青海省贵南县木格滩干草原地区,对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进行观察。现将报道如  相似文献   

2.
毒鼠磷防治东北鼢鼠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刘仁华  陈曦 《兽类学报》1989,9(2):154-154,156
近年来,东北鼢鼠(Myospalax psilurus)严重危害林场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啃食根部,被害樟子松轻则生长衰弱,重则死亡。如黑龙江省泰来县东方红林场1987年受害面积11,500亩,受害率6.5%,死亡率4.1%。碾子山区华安林场8—10年的樟子松人工林1987年受害面积5,000亩,受害率最高地块达31%,死亡率达12.5%。为此,我们于1988年3—5月用有机磷毒剂——毒鼠磷(Phosacetim)防治东北鼢鼠。现将室内药效观察、选择摄食性以及现场灭鼠效果等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高寒草甸地区小哺乳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寒苹甸地区的人工草场、半人工草场、次生杂类草草场和撩荒地中共有4个小哺乳类群落;根田鼠+高原鼢鼠群落;根田鼠+甘肃鼠兔群落;高原鼠兔+高原鼢鼠群落;长尾仓鼠+高原鼠兔群落。小哺乳类群落种的多样性与植物群落种的多样性无显著相关关系,而与植被的高度、盖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高原鼢鼠是各生境中的广布种。根田鼠与甘肃鼠兔在植被郁闭度高的环境中为群落的主要组成者;植被郁闭度低的环境中,高原鼠兔和长尾仓鼠是群落的主要成员。它们的空间格局主要反映空间环境条件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布氏田鼠 (Microtusbrandti)为内蒙古典型草原区的主要害鼠 ,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与牛羊争夺牧草资源 ,破坏草场、引起草场沙化退化 ,以及传播疾病等三个方面[3,5,8] 。该鼠为不冬眠种类 ,冬季以储存于地下仓库中的牧草为食[9,10 ] 。因此 ,研究其秋季洞群的贮草面积与草场植被条件的关系 ,对于分析该鼠的越冬适应策略 ,并进一步提出草场鼠害的优化管理方案 ,具有重要意义。有关该鼠秋季贮草习性 ,已有一些文献报道[1,4 ,6 ,7] ,但涉及该鼠秋季洞群贮草面积与草场植被条件的关系的研究较少。为此 ,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开展了此项…  相似文献   

5.
王茁  李金钢 《四川动物》2011,30(4):612-615
用电生理学方法对甘肃鼢鼠和根田鼠的听性脑干反应(ABR)的反应阈值做了测定,以确定甘肃鼢鼠和根田鼠听域.结果 表明甘肃鼢鼠听力敏感频率为12 kHz,根田鼠的听力敏感频率为16~32 kHz.甘肃鼢鼠和根田鼠听性脑干电位测定结果表明地下鼠和地面鼠低频高频听力阈值存在差异,地下鼠对中低频声波敏感.  相似文献   

6.
毒杀中华鼢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i)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农牧业的主要害鼠。据1974年春季,我们在甘肃省天祝县永丰滩草原的调查,它的分布面积约为5,313公顷,占该草原冬季牧  相似文献   

7.
祁连山东段高原鼢鼠对高寒草甸危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延山  花立民  楚彬  刘丽  姬程鹏  田永亮 《生态学报》2016,36(18):5922-5930
为了客观评价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对高寒草甸的危害程度,在祁连山东段研究了高原鼢鼠不同种群密度与草地质量之间的关系,共设置了3个高原鼢鼠种群密度梯度,调查了3个危害等级变量(鼠丘数、鼠丘面积和鼠丘产草量)和6个生境变量(草地产草量、总盖度、可食牧草产量、植被组成、土壤水分和土壤紧实度),通过One-Way ANOVA检验法研究这些因子与高原鼢鼠危害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设置的3个种群密度梯度下,草地产草量、总盖度、可食牧草产量和鼠丘产草量无显著性差异;草地植物群落结构、新鼠丘面积占调查区面积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除高原鼢鼠采食深度(0—20 cm)外,3个种群密度区土壤紧实度无显著性差异,而0—30 cm处土壤水分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本研究中不同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区的草地质量没有显著性差异。此外,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样地大小与危害评价有着密切关系,在高寒草甸区,单个样方调查面积以0.5 hm~2以上为宜。  相似文献   

8.
草场植被影响高原鼠兔密度的探讨   总被引:22,自引:9,他引:13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青藏高原重要害鼠之一。它啃食优良牧草(皮南林,1973),挖洞堆土,破坏生草层,是畜牧业生产中的一大害鼠。有关高原鼠兔和草场植被的关系,皮南林(1973)、梁杰荣等(1978)、肖运峰等(1979;1981)已做了一些工作。然而多数作者仅论述了鼠兔危害草场,致使草场退化的一面;而草场植被对高原鼠兔的反作用方面的问题至今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比分析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及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s)的四肢骨,结果表明,地下啮齿动物高原鼢鼠的四肢骨比地面种类高原鼠兔和根田鼠的对应骨骼粗壮,显示其较强的挖掘能力。与挖掘效率相关的尺骨挖掘动力臂系数,高原鼢鼠为0.3617,而高原鼠兔和根田鼠不到0.17。高原鼢鼠与其他两物种的四肢骨重量分布也明显不同:高原鼢鼠的前肢骨重量超过后肢骨,而高原鼠兔及根田鼠则正好相反;高原鼠兔及根田鼠的桡尺骨重量在四肢骨中最低,而高原鼢鼠的桡尺骨重量在四肢骨中则最高。这些特征反映了地下啮齿动物为了适应地下生活方式,其四肢骨骼系统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这对于研究地下啮齿动物的进化适应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原鼢鼠是青藏高原上危害草场和农田最严重的一种害鼠,也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动物。高原鼢鼠的全骨风干品———“塞隆骨”(藏药名)是建国以来国家正式批准生产的第一个国家级一类动物新中药材。高原鼢鼠骨性味咸、微温、中医归肝肾两经;有祛风散寒除湿、通经止痛、补益...  相似文献   

11.
鼹形田鼠 (Ellobius Talpinus)是我国蒙新区比较广泛分布的鼠种之一。主要栖息于山地草原和荒漠草原。营昼夜活动。以植物的根、根茎为主要食物。对草场和农田的危害,一是挖洞直接啮食、损伤牧草和农作物的根系;二是通过推到地面的大量土堆覆盖植被。在农作区引起缺苗断垅;在草场引起植被成分改变,草场退化,影响草场生产力。目前国内对其生活习性研究,尚乏报道,加之该鼠营特殊的地下生活方式,所采用的杀灭方法和杀灭效果,远不及防治其他鼠种有效。  相似文献   

12.
突触小泡相关膜蛋白1基因(VAMP1)的变异是导致鼠类对D型肉毒梭毒素灭鼠剂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利用转录组测序的方法,分析青藏高原地区5种主要害鼠: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长尾仓鼠(Cricetulus longicaudatus)、青海松田鼠(Neodon fuscus)和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的VAMP1序列信息。同时,分别采集来自5个地理种群的58只高原鼠兔和59只高原鼢鼠,对VAMP1基因第二外显子区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转录组组装文件中成功获得5种动物的VAMP1基因全序列,长度均为357 bp,共检测到46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和4个氨基酸变异位点,但未发现与D型肉毒素抗性相关的氨基酸位点。对高原鼠兔群体和高原鼢鼠群体的VAMP1基因第二外显子序列的分析显示,高原鼠兔所有个体的序列高度保守,而在高原鼢鼠中则存在一个同义突变位点,但两物种在D型肉毒素抗性相关位点上都未监测出位点变异。该研究结果提示,D型肉毒杀鼠剂在青藏高原地区害鼠防治方面应该可以长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为内蒙古典型草原区的主要牧业害鼠,确定该鼠对草场植被的危害过程及相应危害量是寻求防治阈值的基础。1986年至1987年我们在内蒙古太仆寺旗建立野外围栏观测条件,并结合室内试验进行研究。现将结果简报于后。  相似文献   

14.
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隶属于啮齿目(Rodentia)、鼹形鼠科(Spalacidae)、鼢鼠亚科(Myospalacinae)、鼢鼠属(Myospalax)(Norris et al.,2004),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为陕西、甘肃、宁夏及青海东部地区农田和草原的主要害鼠之一,对林业幼苗也有一定的损伤,同时亦是水土保持的主要破坏因素之一(江廷安等,1996).作为地下掘土类食草动物,由于地下积水和空气不流通,甘肃鼢鼠经受着食物匮乏等的环境压力,很可能促使甘肃鼢鼠身体结构向有利于适应洞道系统的方向变化,导致种群分化.  相似文献   

15.
天祝草原是甘肃省的主要牧区之一,列为现代化草原实验基地,并进行一系列草原生态学的研究。草原地区的中华鼢鼠(Myospalaxfontanierii Milne-Edwards)常常造成草场土层结构和植被的破坏,降低草场的生产力。危害严重地区因鼢鼠掘土而形成的土丘每公顷密度多  相似文献   

16.
1980年在四川省巫溪县白果林场,对危害华山松、油松等的南鼢鼠(Myospalax rothschildi)生活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共采集标本35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南鼢鼠的生活习性南鼢鼠成鼠体长150—215毫米,体重114—  相似文献   

17.
士的宁杀灭高原鼢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士的宁(strychnine)是从番木鳖(Shrychox nuxvomica)种子提得的一种生物碱。作为兴奋剂用于医疗方面和作为生化试剂使用,但作为杀鼠剂用来防治害鼠,国内尚未见有报道。在国外,士的宁被用于防治危害森林草地、作物地内的地下鼠和其它有害哺乳动物(Marsh,1978;Barnes,1980;Crouch,1980;Anthony,1984)。作者于1983-1984年期间针对草原主要害鼠之一--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进行了灭杀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高原鼠兔和中华鼢鼠气体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本项研究试图通过对青海农牧区的两种主要害鼠: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 Hodgson)和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i Milne-Edwards)气体代谢的测定,比较在高海拔、气候寒冷、缺氧的环境条件下,地面鼠和地下鼠的代谢适应性及与此相联系的某些血液值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盘坡地区草场鼠害的综合治理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为探索在高寒草甸草场上实现对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长期、稳定、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促进植被的恢复和生产力的提高,于1986—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所在的门源县风匣口地区严重退化的矮嵩草草甸牧场上开展了化学灭鼠、补播牧草、围栏封育、控制放牧、化学灭杂及残鼠控制等一系列试验研究,并在盘坡地区800ha草场范围内实施上述综合治理措施。经过两年的观察,综合防治区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青藏高原草场鼠害的综合治理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于1983年7—8月,1985年8—10月期间,在中国科学院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进行。应用概率分布的方法研究小哺乳动物的种群空间格局,取得了与实际观察相吻合的结果。这项工作将为定量描述哺乳动物种群数量的空间配置做出尝试。 主要结果为: 1.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以下简称鼢鼠,鼠兔)的空间格局适合负二项分布,截尾负二项分布。 2.鼢鼠在空间的聚集强度高于鼠兔。 3.鼢鼠在高寒草甸和灌丛中的聚块面积分别为0.75公顷和1公顷以上;鼠兔均为0.5公顷。 4.大雪后(低密度鼠兔种群),鼠兔的空间格局呈随机分布,鼢鼠的格局不变,聚集强度均有下降。 5.两种动物空间分布总体上呈正相关,低密度样本与此相同;高密度样本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