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菌耐多药外排泵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及广泛使用,全球多重耐药菌和广泛耐药菌不断出现。关于细菌耐药机制中外排泵及生物膜形成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研究发现,外排泵与生物膜形成有密切联系,不同细菌的不同外排泵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各异,而生物膜形成又影响外排泵基因表达。本文就细菌耐多药外排泵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临床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QS)系统与主动外排泵MexAB-OprM系统基因表达水平与抗生素耐药关系。方法收集苏州市立医院和上海市江湾医院2011年2月至6月间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定量分析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MIC法检测细菌抗生素耐药性,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群体感应系统lasI、lasR及主动外排泵系统mexA基因,实时定量逆转录RT-PCR检测lasI、lasR和mex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临床样本分离出84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产生物被膜菌58株,占比69%;多重耐药菌共24株,占比28.6%;多重耐药菌株中产生物被膜有11株,占45.8%;多重耐药菌中mexA基因表达上调有18株,占75%;lasI基因表达上调有8株,占33.3%。结论多重耐药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率显著低于非多重耐药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主动外排泵MexAB-OprM系统基因表达出现显著上调,生物被膜菌的lasI基因表达显著上调而lasR基因的表达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生物被膜是介导微生物耐药与多重耐药的一大热点机制,涉及微生物的生长代谢、耐药基因等基因表型改变、群体感应系统的调控及药物外排泵等多重因素。耐药基因、药物外排泵与生物被膜在微生物耐药机制中,具有复杂而密切的相互影响。分别从生物被膜对药物外排泵、耐药基因的影响,药物外排泵对生物被膜的影响,以及药物外排泵和微生物生物被膜共同的调节因素,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外膜渗透性降低及主动外排作用是细茵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重要机制,大肠埃希茵的细胞外膜上存在多种通道蛋白(主要是OmpF和OmpC),其丢失导致药物的内渗减少,从而产生耐药;而大肠埃希茵的主动外排机制是由多种外排蛋白系统介导的,与常用抗生素、合成抗茵药、染料、去污剂及金属离子的多重耐受密切相关,且外排系统具有能量依赖性、底物广泛性、系统多样性及功能复杂性的特点。本文综述了该茵的外膜低渗和主动泵出系统在耐药过程中的作用和表达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主动外排泵在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的作用。方法收集、分离及鉴定阴沟肠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多重耐药泵抑制剂氰氯苯腙(carbonyl cyanldem-chlorophenylhydrazone,CCCP)应用前后,阴沟肠杆菌对头孢他啶、阿米卡星、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和四环素5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变化。结果以上述5种抗生素为底物8,3株阴沟肠杆菌中,分别有303、61、9、32和28株在10μg/mL CCCP条件下MIC值降低4倍或4倍以上,其中有19株同时对3种及以上抗生素有明显外排作用。外排泵存在于耐药株和非耐药株中,但对耐药株的影响较大。结论主动外排系统广泛存在于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中,是引起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的重要机制。外排泵抑制剂CCCP可增加阴沟肠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程度与其主动外排泵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首先用纸片扩散法检测64株临床鲍曼不动杆菌对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将其分为A组(0~2种抗生素耐药)、B组(对3~5种抗生素耐药)和C组(对6~8种抗生素耐药);检测64株临床鲍曼不动杆菌对罗丹明6G的外排情况,筛选出罗丹明6G外排明显增加的菌株;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主动外排泵基因AdeABC的表达水平。结果:64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有4株对0~2种抗生素耐药(A组),对3~5种抗生素耐药的有33株(B组),对6~8种抗生素耐药的有27株(C组);多重耐药组鲍曼不动杆菌罗丹6G外排明显增高,外排程度A组相似文献   

7.
主动外排机制在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细菌主动外排机制在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中的作用。方法琼脂稀释法检测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测定经外排泵抑制剂碳酰氰基-对-氯苯腙(CCCP)处理前后鲍曼不动杆菌对抗生素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变化,以聚合酶链反应(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多重耐药主动外排基因以出及其表达水平。结果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且具有多重耐药性,并存在药物的主动外排。所有临床分离的菌株均能检测到adeB基因,但多重耐药株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敏感株(P〈0.01)。结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尤其是多重耐药性与外排泵介导的耐药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大肠杆菌耐药过程中的主动外排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外排系统能将多种药物多大肠杆菌细胞内泵出细胞外,从而生产耐药性。在大肠杆菌耐药株和敏感株均有该系统存在,但在耐药株中,其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9.
脑膜炎败血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eningoseptica, EM)可引起肺部感染、新生儿脑膜炎、菌血症等疾病,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检出率较高,是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EM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等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目前EM的耐药机制研究主要集中于产生药物灭活酶、药物作用靶位改变、外排泵、形成生物膜等方面。EM可同时携带多个耐药基因,如GOB、BlaB、CME等,从而介导多重耐药。本文就国内外EM耐药现状、耐药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预防和控制EM的医院内感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条件致病菌,主要感染医院内免疫力低下患者,所引起的医院感染日益增多。该菌属于多重耐药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及一些消毒剂表现出抗药性。其耐药机制复杂,包括产生水解酶、外膜低渗透性、外排泵系统以及整合子、质粒、转座子等介导的可转移性耐药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研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病原菌多重耐药与生物膜表型和毒力因子的相关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期间出现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尿液培养标本,使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和纸片扩散法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将大肠埃希菌分为多重耐药组和非多重耐药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多重耐药组和非多重耐药组大肠埃希菌的生物膜附着力。PCR法分析多重耐药组和非多重耐药组参与大肠埃希菌4种毒力因子(黏附素、保护素、细胞毒素、铁载体)编码的16种基因表达水平。 共收集156例患者的尿液,并从尿液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172株,其中大肠埃希菌97株(56.7%)占比最多。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多重耐药组大肠埃希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60%。与非多重耐药组相比,多重耐药组大肠埃希菌生物膜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附着力强度等级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耐药组大肠埃希菌与黏附素相关4种毒力基因fimH、sfa、afa、iha表达明显高于非多重耐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多重耐药与毒力因子参与产生强附着力生物膜表型有关。  相似文献   

12.
抗菌药物耐药是目前全世界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亟需开发有效的广谱抗菌药物以应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感染。头孢地尔是日本Shionogi公司开发的新型铁载体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该药物对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目细菌(carbapenem resistant Enterobacterales,CRE)、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具有广谱强效的抗菌活性。该药物克服了革兰阴性杆菌因外膜孔道蛋白表达量下调和主动外排泵表达量上调产生的耐药性,并对丝氨酸酶和金属碳青霉烯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该药可用于治疗由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复杂性尿路感染(包括肾盂肾炎)、院内获得性肺炎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文中通过汇总头孢地尔的化学结构、抗菌作用机制、体外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临床治疗等信息,展现头孢地尔作为新型铁载体头孢菌素在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淋病流行株外排系统与外膜通透性和多重耐药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外排系统、外膜通透性与淋病流行株多重耐药性的关系。应用K—B法和琼脂稀释法从湛江地区分离出62株淋球菌多重耐药株。利用SDS—PAGE测定淋球菌外膜孔蛋白的表达;应用直接荧光法测定能量抑制剂加入前后淋球菌对抗生素的摄入和积累情况,比较耐药菌与敏感菌内膜泵蛋白表达的差异;利用煮沸法提取细菌DNA,PCR扩增mtrR基因,并对扩增产物测序,比较敏感株与多重耐药株的差异。结果5株多重耐药菌均有外膜孔蛋白表达的缺失或下降,同时伴有外排泵蛋白的表达;5株敏感淋球菌无mtrR的突变,10株多重耐药株均有mtrR基因的突变。表明外排系统、外膜通透性与淋病流行株的多重耐药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由于抗菌药物的开发周期越来越长,远远赶不上细菌耐药的发展速度,临床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与泛耐药现象日益严重。因此,人们越来越关注对抗菌药物以外的抗菌物质的开发,尤其是从生存条件方面来研究抑制耐药菌活性的方法,如金、银、铜等金属离子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铁、锌等金属离子及其螯合物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作用。铁、锌等金属离子通过与一系列酶的协同作用,调控外排泵或影响生物膜形成及其黏附性等来抑制细菌生长。此外,一些非必需金属如金、银、钯等对鲍曼不动杆菌也具有很强的毒性,有良好的抗菌和降低耐药率的效果,可作为医疗留置器械的抗菌涂层等来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15.
多重耐药伤寒沙门菌耐药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多重耐药伤寒沙门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耐药基因定位。方法 随机选取实验室保存的5株耐药菌和1株敏感菌,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利舍平抑制试验检测菌株是否存在药物外排系统。PCR法检测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aac(6′)-Ⅰb和aac3-Ⅱ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qacEΔ1-sul1耐消毒剂和磺胺基因、catA和catB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基因以及cmlA氯霉素外排泵蛋白基因等7种耐药基因。结果 5株多重耐药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西丁、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及氯霉素等8种抗菌药物全部耐药,对美罗培南、头孢哌酮、头孢吡肟全部敏感;对头孢噻吩中度敏感。1株无质粒pRST98的菌株对上述药物全部敏感。利舍平抑制试验均为阴性。4株耐药菌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为阳性。全部耐药菌株aac3-Ⅱ、qacEΔ1-sul1、catA基因均为阳性,而aac(6′)-Ⅰb、catB和cmlA基因均为阴性。 结论 多重耐药伤寒沙门菌质粒pRST98上同时存在多种耐药基因, 是导致菌株同时对多种结构各异的抗生素耐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基因的分布和菌株克隆相关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制定恰当的感染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临床分离的80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adeB、adeG、adeJ外排泵基因的携带情况,脉冲场凝胶电泳法分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源性。结果 80株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中,57株为多重耐药株(MDRAB),且对多粘菌素B、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美罗培南较为敏感,对其他临床常用抗生素普遍耐药。adeB、adeG、adeJ外排泵基因分布广泛,在敏感菌株中存在率也很高;PFGE分型结果显示57株MDRAB菌株共分为四大群(A、B、C、D),并以流行克隆A为主。结论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形式严峻,其临床分离株普遍存在外排泵编码基因adeB、adeG、adeJ,携带外排泵阳性MDRAB菌株的克隆播散是温州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发生耐药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耐药菌的日益增多给临床治疗带来巨大的困难,揭示耐药机制成为遏制耐药菌的基本环节。细菌的信号系统是菌体之间信息交流的主要渠道,在调控细菌耐药性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梳理了细菌双组分系统、群体感应系统、第二信使、吲哚等细菌信号系统(分子)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总结了各信号系统调控细菌耐药性的机制和途径,包括调控生物膜的形成、调节药物外排泵的活性、激活抗生素灭活酶、提高耐药基因表达水平、促进耐药基因转移、修饰细胞壁结构等,涉及到细菌耐药的多个环节。各信号系统不仅可以独立调控耐药,还可以互相作用,形成调控网络,从多个层面调节细菌耐药性。因此,靶向细菌信号系统,阻断菌体之间的信号联络,有望成为遏制细菌耐药性日益严重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8.
肖冰  王越  郎兴莹  司虹  薄志坚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1,33(12):1403-1405, 1412
目的检测多重耐药伤寒沙门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耐药基因携带情况,为伤寒沙门菌引起的腹泻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的方法测定大连地区临床分离的78株伤寒沙门菌对12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用PCR方法检测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catA和catB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基因以及cmlA氯霉素外排泵蛋白基因、aac(6′)Ⅰb和aac3Ⅱ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qacEΔ1sul1耐消毒剂和磺胺基因、多重耐药外排基因acrB等8种耐药基因。结果78株沙门菌对12种药物有不同程度耐药(1.28%~74.35%)。得到9株多重耐药菌株,其中5株检出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7株耐氯霉素的伤寒沙门菌菌株中,2株仅检出catA基因,1株仅检出catB基因,1株仅检出cmlA氯霉素外排泵蛋白基因,2株同时检出catA基因和cmlA氯霉素外排泵蛋白基因;2株检出aac(6′)Ⅰb基因,1株检出aac3Ⅱ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4株检出耐消毒剂和磺胺基因qacEΔ1sul1;6株检出多重耐药外排基因acrB。结论大连地区临床分离的伤寒沙门菌存在严峻的耐药现象,多种耐药基因存在于耐药伤寒沙门菌中,可能是导致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食源性胞内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且易污染动物性食品,人及动物感染后可引起严重的李斯特菌病,死亡率高达30%。单增李斯特菌通常对多种药物敏感,然而,因不合理使用抗菌药或消毒剂形成的选择压力导致李斯特菌多重耐药情况的报道日渐增多。外排泵蛋白是细菌中一类重要的蛋白,可参与机体多种生物学过程,包括影响细菌对抗生素敏感性、促进有毒化合物泵出、影响细菌毒力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单增李斯特菌耐药外排泵的功能及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为深入理解李斯特菌耐药等环境适应机制及有效控制该病原污染传播和筛选抗感染药物新靶点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近年来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在医院内感染中所占的比率持续上升,耐药率也不断攀升,这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肺炎克雷伯菌发生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就是其细胞膜上存在的外排泵系统,它们将渗入细菌体内的药物不断泵出,导致菌体内的药物浓度过低,不足以发挥抗菌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外排泵介导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现状,外排泵的分子结构和基因调节,外排泵抑制剂以及传统中药在耐药菌治疗方面的应用等做系统性梳理,以期为临床治疗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