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对大鼠学习记忆相关脑区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建立双侧颈总动脉结扎致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观察了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后不同脑区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麻醉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后10min内不同脑区脑血流量变化。结果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后,平均脑血流量减少额区6783%、顶区5682%、枕区1616%、Mynert基底核5121%、尾壳核4118%,海马CA15183和海马CA24121。结论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后与学习记忆有关的脑区脑血流量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肢端远程缺血预处理(limb 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对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6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对照组和LRPC预处理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不结扎;对照组分离颈总动脉后结扎双侧颈总动脉,20 min后松线;LRPC组首先暴露双侧股动脉,然后结扎1 min,松开5 min,进行3个循环,最后结扎颈总动脉20min后松线.观察和比较各组小鼠海马神经元形态,MPO及炎性因子IL-1β、TNF-α和IL-10含量的变化.结果:再灌注24 h后,LRPC可明显抑制神经元形态的改变(P<0.05),减少MPO、IL-1β和TNF-α含量,而增加抗炎因子IL-10的含量.结论:LRPC可显著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其降低海马组织TNF-o,IL-1β的含量,增加IL-10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生命科学研究》2017,(1):46-50
慢性脑缺血模型通常采用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但采用FeCl_3法制作模型的优势尚无研究。实验以不同浓度FeCl_3(20%,35%,50%,70%)处理颈总动脉的方法作为模型组,以结扎大鼠颈总动脉的方法作为对照组,制备大鼠慢性脑缺血模型,并通过动物死亡率、神经功能评分、颈总动脉HE染色、Y迷宫实验以及颈总动脉血栓的质量验证模型的稳定性和成功率。研究发现低、中浓度FeCl_3组死亡率(5%,15%,10%)与结扎组(45%)相比显著降低(χ~2=8.533,P=0.003;χ~2=4.286,P=0.038;χ~2=6.144,P=0.013)。结扎组和FeCl_3组神经功能评分与假手术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浓度FeCl_3对颈总动脉病理学影响的HE染色结果显示,中浓度能形成较好的动脉狭窄模型。中浓度Ⅰ组和中浓度Ⅱ组Y迷宫正确反映次数与结扎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低浓度组血栓质量较中浓度和高浓度组显著降低(P0.01),中浓度Ⅱ组较中浓度Ⅰ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本方法与结扎法效果相同且能提高模型成功率,同时制备的模型可靠,脑缺血状态稳定,并以中浓度(35%,50%)为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模型(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海马组织内线粒体超微结构、线粒体膜电位与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和血管性痴呆(VD)组,每组15只。VD组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手术制备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SHAM组手术步骤同VD组,但不结扎颈总动脉。于术后第29天起行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第1-5天为定位航行试验,评估大鼠空间学习能力,第6天进行空间探索试验,评估大鼠空间记忆功能。采用透射电镜技术、流式细胞学技术分别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线粒体形态和功能变化。结果:与SHAM组相比,血管性痴呆模型组大鼠Morris水迷宫试验中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在目标象限中停留时间显著缩短(P0.01),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受损,血管性痴呆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线粒体超微结构有明显损伤,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P0.01)。结论:线粒体损伤是血管性痴呆空间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大鼠血管性痴呆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模型(permanent 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occlusion,2VO)进行改良,以提高模型动物存活率。方法采取改良造模方法(间隔7d分2次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和传统的2VO方法(同时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建立血管性痴呆模型,观察并比较2种方法大鼠的存活率、学习记忆能力改变及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术后7 d,改良模型组动物存活率(86.7%)明显高于传统模型组(40.0%)(P〈0.05)。术后8 w与12 w,与假手术组比较,两种方法模型组逃避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0.05),而改良法与传统法造模组之间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HE染色显示:改良法与传统法造模组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有相似程度的明显变性、坏死和凋亡。结论 2VO改良造模法是降低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动物死亡率的成功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6.
采用7日龄大鼠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合并高温低氧环境制作的脑低氧缺血(hypoxia-ischemia)模型,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新生动物纹状体胆碱能递质改变的影响。新生鼠结扎合并低氧后,脑室内一次注射NGF,可防止24h后纹状体乙酰胆碱(ACh)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组织化学图像定量的改变,上述结果提示,新生鼠脑低氧缺血早期应用NGF对因低氧缺血所引起的新生鼠脑纹体胆碱能系统的变化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动物模型的制作模拟新生儿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研究其脑组织病理变化,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的研究以及进一步有效的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40只7d新生昆明小鼠分四组,分别为正常组(A组)、单侧颈总动脉结扎组(B组)、单侧颈总动脉结扎+缺氧组(C组)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组(D组)。单侧颈总动脉结扎组(B组)行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单侧颈总动脉结扎+缺氧组(C组)行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后将其置于20℃的恒温50mL密闭容器中,分不同的时间将其取出;双侧颈总动脉结扎组(D组)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各组术后均送回母鼠身边继续母乳喂养,三天后再作病理检测。结果:行单侧颈总动脉结扎加缺氧60min时,小鼠结扎侧皮质及海马区出现病理改变,随着缺氧时间延长(90rain、100min、120min)病变范围逐渐扩大,病理改变越明显。结论:本实验显示单侧颈总动脉结扎同时缺氧一定时间可以导致小鼠脑组织损伤,脑细胞发生病理改变,且皮层及海马区域的神经细胞对缺氧缺血最为敏感,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模型。  相似文献   

8.
家兔颈总动脉单侧结扎,双侧不同的时结扎和双侧同时结扎后,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脑不完全缺血,海马组织学的主要变化是海马吕间部多型细胞层的小血管瘀血,引起边缘部的锥体细胞层毛细血管贫血,锥体细胞供血不良,使其轴突萎缩。海马CA3区突触小体内的线粒体及颗粒消失,突触小泡减少,内移及致密化,这种变化随结扎程度的不同逐渐加深,尤以双侧同时结扎最为明显。为颈总动脉结扎后影响学习和记忆提供了组织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绿茶多酚(Green tea polyphenols,GTPs)对脑缺血大鼠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及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脑缺血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GTPs治疗组,每组8只,观察GTPs的保护作用.应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变化,透射电镜观察BBB的变化以及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BBB破坏,海马CA1区结构紊乱,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o.05),GTPs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缺血性脑损伤明显减轻,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P<0.05).结论 GTPs能够减轻缺血性脑损伤,从而发挥改善脑缺血S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大鼠颈总动脉端-侧吻合模型,以期对欲进行显微血管吻合训练或相关实验的同道提供帮助。方法成年SD大鼠10只,将左侧颈总动脉远端穿过颈前肌肉群和气管之间的隧道,与右侧颈总动脉行端-侧吻合。结果成功建立大鼠颈总动脉端-侧血管吻合动物模型,手术成功率约为100%,平均吻合所需8针,平均血管吻合所需时间(35±5)min。吻合3个月后观察通畅率100%,HE染色示吻合口愈合良好。结论吻合成功的关键是提高显微操作技术水平,同时注意保护术野中小的血管和神经。此模型可以较好的应用于显微血管缝合训练。  相似文献   

11.
以双斑蟋为实验动物,探讨训练时间间隔对蟋蟀嗅觉学习记忆产生的响。方法:随机选取6只蟋蟀成虫,设置不同训练间隔时间(30s、2min、5min、10min),用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刺激相结合方式,探究不同训练间隔对蟋蟀学习嗅觉记忆行为的影响,进而研究蟋蟀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表明不同训练间隔时间对双斑蟋的嗅觉记忆有着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对急性失血大鼠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结扎肠系膜淋巴管(MLD)对急性失血大鼠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方法:2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失血组与结扎组。所有大鼠经右侧颈总动脉匀速放血(失血量为全血量的1/4),结扎组失血后结扎MLD,失血组仅在MLD下穿线。记录24h存活情况。24h后,将存活大鼠经左侧颈总动脉迅速放血,测定实验前后的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电泳、红细胞压积(Hct),计算红细胞聚集与变形指数。结果:急性失血后24h,结扎组大鼠存活情况(9只)略好于失血组(6只)。急性失血后24h,与实验前相比,失血组与结扎组的ESR、血沉方程K值、校正K值、红细胞电泳时间均显著升高或延长,红细胞变形性降低,失血组的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升高、红细胞电泳长度与迁移率均显著降低;结扎组的ESR、血沉方程K值、校正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电泳时间较失血组显著降低,红细胞电泳长度与迁移率、变形性较失血组显著升高。结论:急性失血导致大鼠红细胞聚集性升高、红细胞电泳能力及变形性降低,结扎MLD可改善急性失血导致的红细胞流变性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 A(TⅡ A)对实验性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预防作用.方法:将48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组、TⅡA治疗组.运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复制实验性血管性痴呆模型,并给予TⅡA(10 mg/kg·d)治疗,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实验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在脑片水平运用膜片钳技术检测海马CA1区长时程增强(LTP)水平.结果:(1)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导致的慢性脑缺血可使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大鼠在目标象限的停留时间显著缩短(P<0.05),TⅡA治疗后大鼠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显著缩短(P<0.05)、在目标象限的停留时间显著延长(P<0.05).(2)各组均可见高频强直刺激(HFS)诱发的LTP,均可持续lh以上,但模型组较对照组LTP显著减弱(P<0.05),TⅡA治疗后LTP较模型组显著增强(P<0.05).结论:TⅡA可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障碍,该作用与TⅡA减轻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LTP抑制有关,但其具体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一种操作简单的急性脑缺血动物模型。方法取雄性Wistar大鼠40只,体重200~230g,手术前禁食12 h,自由饮水,随机分为对照组A、B、C组及模型D组,共4组,每组10只。即A组:假手术组,仅切开颈部两侧皮肤,分离双侧颈总动脉和迷走神经,不切断,然后缝合;B组:仅切断双侧颈部迷走神经;C组:结扎并切断双侧颈总动脉(CCA);D组:联合组,即结扎并切断双侧颈总动脉,同时切断双侧颈部迷走神经。观察各组大鼠手术后的脑缺血症状,记录各组大鼠在8h内的死亡情况,超过8h死亡的动物按8h计,计算死亡率和死亡时间。结果 A组大鼠没有脑缺血症状,无死亡;B组大鼠无脑缺血症状,呼吸变慢变深,心率血压上升,但无死亡;C组大鼠部分出现脑缺血症状,眼睑下垂,活动能力低下,自发运动减少,有些大鼠术后自发运动增加,在8 h内无死亡;D组大鼠大多数出现较为明显的脑缺血症状,在8 h内全部死亡。结论采取同时结扎并切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和双侧颈部迷走神经的方法,可以建立急性脑缺血大鼠动物模型,此方法具有手术简单,成功率高,术后动物缓慢死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营养动脉结扎和液氮冷冻对股骨头内局部氧分压的影响,为后期制作极度低氧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打下基础。方法:9只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液氮冷冻组和动脉结扎+液氮冷冻组,对照组动物不做任何处理,液氮冷冻组动物行股骨头液氮冷冻使其发生缺血坏死,动脉结扎+液氮冷冻组动物先结扎旋股内外侧动脉,再对股骨头进行液氮冷冻。造模后立刻活体观察股骨头内氧分压变化。结果:液氮冷冻组股骨头内氧分压较对照组下降一半左右,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动脉结扎+液氮冷冻组动物股骨头内氧分压进一步下降到对照组的1/8左右,与其他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液氮冷冻和旋股内、外侧动脉结扎均可明显降低股骨头内氧分压,两者合用具有重叠效应,可共同促使股骨头内氧分压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消栓通胶囊对双侧颈总动脉结扎的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对小鼠断头后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以造成脑缺血模型,观察消栓通胶囊的药理作用.结果:①a.消栓通胶囊对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大鼠脑含水量及脑指数有显著影响,消栓通胶囊三个剂量组(0.20 g/kg、0.40 g/kg、0.80 g/kg),脑含水量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b.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消栓通胶囊组的脑组织神经细胞浓缩及深染较脑缺血模型组明显减轻;神经胶质细胞肿胀及间质疏松程度均明显轻于模型组.②消栓通胶囊三个剂量组(0.20 g/kg、0.40 g/kg、0.80 g/kg)均能明显降低全血粘度值,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③消栓通胶囊三个剂量组(025g/kg、0.50g/kg、1.00 g/kg)给药14d,与正常组比较可延长小鼠断头喘气的时间(P<0.05或P<0.01).结论:消栓通胶囊对大鼠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所致脑缺血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生大鼠脑低氧缺血早期对纹状体胆碱能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7日龄大鼠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合并高温、低氧环境制作新生动物脑低氧缺血模型,观察了脑低氧缺血对新生动物纹状体胆碱能系统的影响。乙酰胆碱(ACh)放射免疫测定结果表明,低氧缺血损伤后24h,两侧纹状体ACh含量均比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乙酰胆碱酯酶(AChE)组织化学图象定量提示,脑低氧缺血后24h,纹状体内拟胆碱能神经元数量未见减少,而胞体内AChE染色强度略有下降。胆碱能递质和该标志酶在新生鼠脑低氧缺血早期的一致改变,证明发育中纹状体胆碱能系统对低氧缺血敏感。鉴于动物不结扎动脉仅作低氧处理者双侧纹状体ACh含量出现与低氧缺血组相同的改变,故提示缺氧可能是造成胆碱能系统早期损伤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8.
神经节苷脂对大鼠缺血皮层自由基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成年大鼠永久性结扎右侧颈总动脉,烧凝右侧大脑中动脉并暂时夹闭左侧颈总动脉,造成右侧皮层局灶性缺血模型。采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测定右侧皮层组织的自由基水平;同时用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发现动物缺血后12h右侧皮层的自由基和MDA含量均明显升高;而术中一次注射混合型神经节苷脂(GM,50mg/kg,ip)的动物,脑缺血后12h,自由基和MDA含量与正常对照动物比较无明显差别。阻断脑血流可导致皮层自由基增加,伴有自由基诱发的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增多。GM通过抑制缺血皮层自由基的生成,减轻脂质过氧化程度,对缺血脑组织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寻找一种简单、准确的方法建立动脉的不同剪切力动物模型,为研究剪切力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及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颈总动脉结扎组、股动静脉吻合组和髂总动脉结扎组,每组又分为手术组和假手术组(对照组),利用多普勒超声仪检测手术前后动脉血流,估算血流剪切力的变化。利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剪切力下血管内皮e NOS的表达情况。结果颈总动脉结扎法大鼠死亡率高;股动静脉吻合法手术耗时长,且因动脉太小不易测得股动脉血流;单侧髂总动脉结扎手术可以使双侧髂总动脉分别形成不同血流剪切力。单侧髂总动脉结扎术后,结扎侧髂总动脉内皮e NOS免疫反应性减弱,而结扎对侧e NOS免疫反应性增强。结论单侧髂总动脉结扎手术简单易操作,髂总动脉血流速度通过多普勒超声仪可获得,是制作不同剪切力动物模型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经典Vannucci法进行改进,建立一种简便、稳定的新生小鼠缺血缺氧脑损伤模型。方法将新生11 d的KM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n=20)和缺血缺氧组(HIBD组,n=160),对HIBD组行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分别按照C1-C8条件缺氧建模。建模后通过比较各条件下小鼠死亡率、建模成功率和TTC染色脑梗死体积,选取最稳定的建模条件。建模后利用体重生长曲线分析小鼠生长发育情况;Longa、Grip test、悬吊试验评估小鼠神经运动功能;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新生小鼠行左侧颈总动脉结扎,8% O_2、35℃条件下缺氧45min,死亡率低(8.3%)且成模率高(47.92%);HIBD组较N组小鼠体重增长缓慢并出现严重的神经运动功能障碍;结扎侧出现脑梗死区,约占全脑体积(17.76±0.70)%;结扎侧大脑皮层及海马区神经元出现变性坏死。结论本实验采用新生小鼠行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在8%O2、35℃条件下缺氧45 min复制HIBD动物模型,简便且稳定性好,是用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研究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