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宿主植物栽培密度对AM真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室盆栽条件下宿主植物高粱(SorghumvulgarePers.)的栽培密度对丛枝菌根(Arbuscularmycorrhizae,AM)真菌Glomusmosseae(Nicol.&Gerd.)Gerdemann&Trappe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60株/盆密度处理的根外菌丝量及孢子数均高于其它处理。在一定栽培密度下(20~60株/盆),植株根系可溶性糖浓度与根外菌丝量呈显著负相关,与菌根侵染率呈显著正相关。植株根中磷浓度与根外菌丝量、根外菌丝量与孢子数均呈显著正相关。植株根中磷浓度与菌根侵染率呈显著负相关。结果说明:适当密植虽对植株生长有一定影响,但却促进了真菌的生长,此时菌根共生体有可能由互惠共生开始向偏利共生或弱寄生转化。密植作为一种调控手段,在菌剂生产中能获得较大数量的侵染根段、菌丝及孢子等繁殖体。  相似文献   

2.
宿主植物栽培密度对AM真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菌物系统》2003,22(1):88-94
  相似文献   

3.
培养容器容积对AM真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宿主植物栽培容器对丛枝菌根(Arbuscularmycorrhizae,AM)真菌Glomusmosseae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容积容器的根系密度相对较大,在菌根共生体建立初期,菌根真菌繁殖体与根接触的机会增大,对于菌根真菌的迅速侵染及共生体的迅速建立非常有利,同时还增大了根外菌丝二次侵染的机会,从而使菌根真菌生长发育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最终有利于根外孢子的形成。容器对共生体的影响决不是简单的盆的体积问题,而与其面积和体积之比有关,也和种植密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在贫营养基质中不同强度Hoagland营养液对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 M)真菌Glomus versiforme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菌根侵染率、菌丝量、孢子数间呈显著正相关。在施加5%~50%强度Hoagland营养液时, 菌根真菌的生长与宿主植物高粱根中磷浓度、可溶性糖浓度密切相关,而与氮浓度无显著相关。由此认为:在盆栽生产菌根菌剂时,基质中存在一个临界磷浓度,在这个临界浓度之下,菌根真菌的生长发育随磷浓度的提高而增长,超过该临界浓度则会随磷浓度的提高而下降。施用20%、50%强度Hoagland营养液对菌根真菌生长最为有利,其菌根侵染率、菌丝量、孢子数均高于其它处理,因此认为:宿主植物—菌根真菌之间共生关系的基础是营养条件,基质中养分的高低会影响互惠共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在高质量菌剂生产中, 菌根共生体双方的生长发育完全可以由人工控制。施加营养液是一种有效的调控手段,有可能使共生平衡向有利于菌根真菌生长发育的方向倾斜,使真菌得到最大程度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外源养分和激素对AM真菌侵染和产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温室30%强度Hoagland营养液半水培条件下,对寄主植物玉米Zea mays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eorrhizae,AM)真菌Glomus mosseae后施加不同浓度的葡萄糖、蔗糖、脯氨酸(Pro)、吲哚-3-乙酸(IAA)、赤霉素(GA3)和6-苄基腺嘌呤(6-BA)。结果表明:除低浓度GA3处理外,其他处理尤其是高浓度处理抑制了玉米植株的生长。中浓度蔗糖、脯氨酸(Pro)和吲哚-3-乙酸(IAA)处理显著提高玉米菌根侵染率,其中以中浓度蔗糖的处理最高,达92.3%。葡萄糖、赤霉素(GA3)和6-苄基腺嘌呤(6-BA)处理则降低菌根侵染率。施加不同有机养分和植物生长物质并未提高AM真菌产孢数量,相反,却减少了孢子的形成。高浓度氨基乙酸(Gly)和低浓度6-BA处理的产孢量分别为50和48个/管,高于其他处理,但低于对照(78个/管);可溶性糖处理的产孢数量最少,平均仅18个/管。本试验条件下菌根侵染率与产孢数量不具有相关性,而产孢数与根外菌丝量具相关性。认为通过外界不同的化学调控,对植物生长、菌根侵染、根外菌丝量和孢子发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营养液强度对AM真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在贫营养基质中不同强度 Hoagland 营养液对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M) 真菌 Glomus versiforme 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菌根侵染率、菌丝量、孢子数间呈显著正相关。在施加5%~50%强度。Hoagland 营养液时,菌根真菌的生长与宿主植物高粱根中磷浓度、可溶性糖浓度密切相关,而与氮浓度无显著相关。由此认为:在盆栽生产菌根菌剂时,基质中存在一个临界磷浓度,在这个临界浓度之下,菌根真菌的生长发育随磷浓度的提高而增长,超过该临界浓度则会随磷浓度的提高而下降。施用20%、50%强度 Hoagland 营养液对菌根真菌生长最为有利,其菌根侵染率、菌丝量、孢子数均高于其它处理,因此认为:宿主植物一菌根真菌之间共生关系的基础是营养条件,基质中养分的高低会影响互惠共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在高质量菌剂生产中,菌根共生体双方的生长发育完全可以由人工控制。施加营养液是一种有效的调控手段,有可能使共生平衡向有利于菌根真菌生长发育的方向倾斜,使真菌得到最大程度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8.
研究了在贫营养基质中不同强度Hoagland营养液对丛枝菌根(Arbuscularmycorrhizae,M)真菌Glomus versiforme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菌根侵染率、菌丝量、孢子数间呈显著正相关.在施加5%~50%强度Hoagland营养液时,菌根真菌的生长与宿主植物高粱根中磷浓度、可溶性糖浓度密切相关,而与氮浓度无显著相关.由此认为在盆栽生产菌根菌剂时,基质中存在一个临界磷浓度,在这个临界浓度之下,菌根真菌的生长发育随磷浓度的提高而增长,超过该临界浓度则会随磷浓度的提高而下降.施用20%、50%强度Hoagland营养液对菌根真菌生长最为有利,其菌根侵染率、菌丝量、孢子数均高于其它处理,因此认为宿主植物-菌根真菌之间共生关系的基础是营养条件,基质中养分的高低会影响互惠共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在高质量菌剂生产中,菌根共生体双方的生长发育完全可以由人工控制.施加营养液是一种有效的调控手段,有可能使共生平衡向有利于菌根真菌生长发育的方向倾斜,使真菌得到最大程度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研究离体培养条件下多胺 (PUT,SPD,SPM) 及多胺生物合成抑制剂 (MGBG) 对丛枝菌根真菌 (Glomus mosseae, Gigaspora margarita) 孢子萌发特性及菌丝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多胺类物质在50 ~200g/ml浓度范围内,对丛枝菌根真菌生长发育具显著促进作用,而500礸/ml浓度处理对丛枝菌根真菌生长发育表现强烈的抑制效应。MGBG (50 ~500g/ml) 对丛枝菌根真菌生长发育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可被外源多胺部分解除,但随浓度升高外源多胺的恢复作用降低,500礸/ml时无效。多胺对丛枝菌根真菌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因多胺类型及真菌菌种的变化而有不同的最适浓度范围。作者认为丛枝菌根真菌体内内源多胺的含量也许是其生长发育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0.
从盆钵培养、双相培养和纯培养3个层次讨论了当前探索丛枝菌根(AM)真菌培养特性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当前培养AM真菌的动向与展望。  相似文献   

11.
黑色素是一类生物聚合分子的总称,不同来源的黑色素种类不同,其中报道较多的是DOPA黑色素和DHN黑色素。DOPA黑色素和DHN黑色素具有相似的理化性质但其合成底物和途径不同。DHN黑色素在植物病原真菌中广泛存在,与病原菌致病能力密切相关。病原菌侵染寄主时黑色素沉积在附着胞细胞壁的内层,防止了形成膨压的溶质渗透到细胞外,产生很大的机械压力,保证病原菌侵入寄主。结合作者的研究结果综述了黑色素的种类、性质及黑色素与病原菌致病性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真菌菌剂改善烟叶品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分离自不同生境烟叶上的7个真菌菌株菌剂处理上部叶烤烟烟丝,分析表明,处理后烟叶内与品质相关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发生了改变,烟叶品质得到改善。其中菌株BF03、BF06及BF63使烟叶内糖、氮、烟碱、蛋白质等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各种成分之间比例趋于平衡。评吸结果表明,经供试菌剂处理的烟叶香气质提高,香气量增加,刺激性减小,余味舒适,烟叶品质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分析了VA菌根真菌二个属——Glomus(球孢内囊霉属)和Sclerocystis(硬内囊霉属)不同种的孢子或孢子果中N、C的百分数含量及比值,发现同一个种的VA菌根真菌虽然寄主不同,来源的地点各异,但孢子或孢子果中N、C含量及比值基本相同,只是培养时间长短对分析结果有影响。同一属的不同种的孢子中N、C含量及比值有差异,不同属差异尤为明显。我们认为孢子或孢子果中N、C含量及比值似可作为分类、鉴定中的一项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5.
类黄酮对AM真菌及宿主植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类黄酮[apigenin(4,5,7-trihydroxyflavone,4,5,7-三羟基黄酮)和hesperitin(3?5,7trihydroxy4?methoxyflavanone,3?5,7-三羟-4-甲氧基黄烷酮)]对接种AM真菌的紫云英的生物量、AM真菌侵染率、菌丝ALP(碱性磷酸酶)和SDH(琥珀酸脱氢酶)活性都有显著影响。对于Glomusintraradices侵染的紫云英的生物量,4,5,7-三羟基黄酮处理组第6周有显著差异(生物量分别为6.3g、5.7g和6.5g,而对照为3.0g),3?5,7-三羟-4-甲氧基黄烷酮处理组三次取样都有显著差异;对于Endo-1(一个商业菌剂,由Glomusintraradices和Glomusmosseae组成)侵染的紫云英的生物量,4?5,7-三羟基黄酮处理组第6周1.5mmol/L组和第9周150nmol/L组都有显著差异(生物量分别为7.2g和16.8g,而对照为4.1g和8.1g),3?5,7-三羟-4?甲氧基黄烷酮处理组第6、9周都有显著差异,尤以第9周150nmol/L组差异更大(生物量为14.4g,而对照为8.1g)。对于G.intraradices的侵染率,与对照相比,4?5,7-三羟基黄酮处理组三次取样都有显著差异(第9周对照为36.6%,而处理组分别为71.5%、80.8%和75.9%);3?5,7-三羟-4?甲氧基黄烷酮处理组三次取样也有显著差异,尤以150nmol/L组效果最好(第9周AM真菌侵染率为94.8%,而对照为36.6%);对于Endo-1的侵染率,与对照相比,4,5,7-三羟基黄酮处理组三次取?  相似文献   

16.
耕种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AM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群落在农田生态系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在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和抗病抗逆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但由于农田生态系统是一种受人为干扰非常强烈的半自然生态系统,特别是施肥、种植模式、喷施农药等耕种措施均对AM真菌侵染强度、生物量、孢子密度和群落多样性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十几年来耕种措施对AM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期通过利用合理的耕作与管理措施,提高AM真菌对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生态效应,建立符合生态、经济和社会三重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型现代化农业。  相似文献   

17.
调查了版纳地区龙脑香科植物根围的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 AM)真菌的资源状况。共分离鉴定出Acaulospora属9种, Archaeospora属2种, Glomus 属23种, Paraglomus属1种, Scutellospora属2种, 其中Acaulospora rehmii, Glomus convolutum, Glomus magnicaule 3种为我国的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8.
调查了海南岛尖峰岭13种龙脑香科植物根围的丛枝菌根(Arbuscularmycorrhizae,AM)真菌的资源状况。共分离鉴定出Acaulospora属4种,Glomus属16种,Scutellospora属3种,其中Scutellosporanigra(Redhead)Walker&Sanders为我国的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9.
李充璧  庞义   《微生物学通报》2001,28(5):80-84
相状病毒是昆虫的专一性寄生病毒,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生物杀虫剂。杆状病毒侵染寄主表现在其基因的功能上。侵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许多不同基因的表达、调控等,以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mica mucleopolyhedrovirus,AcMNPV)为例,从分子水平上概述了与杆状病毒侵染有关的基因及蛋白质的结构特性与功能,为进一步了解杆状病毒侵染寄主的机制,从而有效的改良杆状病毒,扩大杀虫谱,提高其杀虫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外来植物成功入侵与菌根共生体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率是反映其侵染植物情况的重要指标,影响侵染率的因素很多,但是入侵植物与本地植物互作对AMF侵染率的影响目前还不清楚。因此,本研究以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和本地植物狗尾草Setaria viridis、黄香草木犀Melilotus officinalis、藜Chenopodium album为研究对象,设置入侵植物单种处理、本地植物单种处理、每种入侵植物分别与本地植物两两混种处理以及每种入侵植物同时与所有本地植物混种处理,观察测定不同处理下入侵植物与本地植物根系丛枝、泡囊、菌丝及总侵染率,比较研究本地植物种类变化对入侵植物和本地植物根系AMF侵染率的影响,以及3种入侵菊科植物对本地植物AMF侵染率的影响规律是否一致。结果表明,与入侵植物单种相比,除豚草与藜、豚草同时与3种本地植物混种两个处理中,豚草根系的AMF菌丝及总侵染率显著增加外,其余所有处理中入侵植物总侵染率均无显著差异;与狗尾草或黄香草木犀单种相比,每种入侵植物同时与所有本地植物混种处理中,本地植物狗尾草和黄香草木犀根系上的AMF菌丝及总侵染率均显著降低,即随本地植物种类数目的增加,对本地植物根系的菌丝及总侵染率存在显著抑制作用,而对入侵植物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