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驼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驼鹿(Alces alces)也叫麋。俗称(?)达(?)、四不象等。世界上有七个亚种,分布于欧、亚和北美。我国有两个亚种:小兴安岭亚种(Alces.a.cameloides)主要分布于小兴安岭林区及其附近。大兴安岭亚种(alces.a.pfizanmeyeri)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林区及其附近。据1975年调查统计,我国约有1.8万头驼鹿。尽管资源有一定的积蓄量,但由于森林环境的破坏及过度狩猎(特别是盗猎)的破坏,资源数量正在下降,分布区也在缩小。为此,国家已将驼鹿列入第二类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熊类资源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黑龙江省现分布有 2种熊 ,棕熊 (Ursusarctoslasiotus)和黑熊 (Selenarctosthibetanusussuricus)。棕熊广泛分布于全省各个林区 ;黑熊在大兴安岭无分布 ,仅分布于小兴安岭和东部山地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林区 ,其分布北界为北纬 48~ 49°,东经 1 2 8~ 1 2 9°附近。 2种熊的总分布区虽无明显变化 ,但集中分布区明显向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东部山地的腹地退缩。 1 996~ 2 0 0 0年全省棕熊的分布数量为 (63 1±1 43 )头 (n =463 9) ,种群密度为 (0 0 0 2 2± 0 0 0 0 5 )头 km2 ;黑熊的分布数量为 (1 1 1 0± 2 93 )头 (n =463 9) ,种群密度为 (0 0 0 65± 0 0 0 1 7)头 km2 。全省森工国有林区熊类分布数量 (1 1 71± 2 98)头 (n =61 2 ) ,与1 992年该林区熊类调查结果 (3 0 5 7± 73 0头 ;n =2 1 3 6)相比较 ,全林区 6年间熊类数量减少了 1 886头 ,减少率达 61 7% ,年递减率为 1 6%。熊类资源呈锐减趋势。其主要原因为 :(1 )森林长期超量采伐引起熊类栖息生境总体质量下降 ;(2 )人类活动导致熊类栖息地片断化日趋严重 ;(3 )人为捕杀是造成熊类数量减少的直接原因。最后 ,提出了今后全省熊类保护管理的 5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生长在黑龙江省小兴安岭林区的野生花卉美汉草(Meehania urticaefolia),又名荨麻叶龙头草、芝麻花,为唇形科龙头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植株丛生,高20—40厘米;叶对生,叶片心形或卵状心形,两面被长柔毛。每当初夏时节,在林下、山坡及山沟小溪边,常有成片生长的美汉草,  相似文献   

4.
中国驼鹿种群数量及分布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1985一1987年间,作者在中国东北大、小兴安岭林区,根据三阶抽样的原理,选择1 6块样地,设置并调查202条样带,长2476.6km,遇见309条驼鹿足迹链。由此,明确了驼鹿在中国的分布区域并确定总栖息面积为1 9万多km2 .平均分布密度为0.0519头/km2,种群数量为9955士397头(a=0.2 ),其种群下降率年平均逃6.3 %,且呈继续下降趋势, 亟待保护。  相似文献   

5.
问荣荣  马玲  刘哲强  焦玥  顾伟  满子源  刘雪英 《生态学报》2016,36(15):4816-4823
为了研究小兴安岭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的森林恢复区域和原始林区域的蛾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对位于凉水自然保护区的4个典型区域的蛾类群落进行了系统调查。共采集蛾类标本56079号,隶属于28科598种,其中夜蛾科、尺蛾科为优势类群,豆卷叶野螟、头橙荷苔蛾、一色兜夜蛾等为小兴安岭地区优势种。对蛾类群落的种-多度关系分析得知,4个区域均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假说。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多样性和均匀度均为ⅣⅢⅡⅠ;优势集中性指数为ⅠⅢⅡⅣ。相似性分析和群落排序结果表明各植被恢复区域与原始林蛾类群落均存在差异,但差异不大。研究认为小兴安岭地区蛾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稳定,环境条件良好。  相似文献   

6.
大、小兴安岭植物区及交错区物种多样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玲  袁晓颖  张东来 《植物研究》2007,27(3):356-360
在中国东北大兴安岭植物区、小兴安岭植物区及交错区,选择典型群落,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及均匀度指数,研究了大兴安岭植物区、小兴安岭植物区及交错区物种构成和不同分布区群落的结构。分析比较了3个植物区物种多样性指数及不同生活型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大、小兴安岭植物区与交错区植物种类过渡性明显,小兴安岭植物区和交错区植物群落结构以落叶松、红松、白桦针阔混交林为主,大兴安岭植物区以兴安落叶松、东北白桦、樟子松为主;大、小兴安岭植物区及交错区物种多样性指数表现为小兴安岭植物区>交错区>大兴安岭植物区;大、小兴安岭植物区及交错区不同生活型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灌木层和草本层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小兴安岭是东北虎的历史分布区之一,近年来东北虎数次重返小兴安岭,预示了小兴安岭东北虎种群恢复的可能性。为了探明小兴安岭作为东北虎栖息地的适宜程度,本文以我国小兴安岭及俄罗斯联邦阿穆尔州、犹太自治州为整体研究区域,利用该区域内东北虎出现点数据,采用Maxent模型,以植被、气候、地形、积雪4类环境数据为基础,分析自然环境条件下小兴安岭东北虎潜在生境的适宜性及空间分布。结果显示:小兴安岭东北虎潜在适宜生境面积为0.96×104~1.03 ×104 km2,主要位于小兴安岭北部和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南部有少量分散适宜生境;次适宜生境面积为2.46×104~1.76 ×104 km2,主要位于适宜生境周边区域;叶灌层差异、蒸散量、归一化植被指数、叶面积指数等植被相关因素及降水季节性、最冷季降水量等气候因素是影响东北虎栖息地适宜程度的主要环境特征变量。小兴安岭仍具备东北虎种群生存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8.
兴安桧(Sabina davurica)是柏科匍匐灌木,主要分布在我国小兴安岭、长白山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顶附近。黑龙江兴凯湖畔松林  相似文献   

9.
地下火是森林中难以控制的一种燃烧现象,对森林危害极大,燃烧所释放的温度影响着地下火蔓延。以我国地下火频发区域之一的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控制模拟点烧实验的方法,研究腐殖质粒径和燃烧深度对地下火燃烧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地类条件下,不同粒径腐殖质和深度对燃烧最高温度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不同深度条件下,不同地类和腐殖质粒径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燃烧最高温度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5种地类的腐殖质中都以粒径≤80目和深度12cm处的燃烧温度最高;塔头甸子和水湿地条件下的地下火燃烧温度较高,尤其是塔头甸子;深度、距离和腐殖质粒径可作为有坡山地、水湿地和农用地条件下预测模型自变量,深度和腐殖质粒径可作为塔头甸子和无坡山地条件下预测模型自变量,且模型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P<0.05)。相关研究成果可以为该地区地下火的防控和扑火装备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棕背(鼠平)亚种分化的研究(啮齿目:仓鼠科:田鼠亚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山西、河北、内蒙古南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及新疆等地区的215号棕背(鼠平)(Clethrionomys rufocanus)标本的外形和头骨的形态进行了亚种分化研究,认为分布于山西、河北、内蒙古南部棕背(鼠平)的亚种为Clethrionomys rufocanus shanseius(Thomas);大、小兴安岭及新疆地区的亚种为Cl.r.irkutensis(Ognev);而将分布于长白山地区的亚种定为一新亚种——棕背(鼠平)长白山亚种(Clethrionomys rufocanus changbaishanensis)。  相似文献   

11.
《菌物学报》2017,(10):1355-1368
从采自中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1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红菇属真菌标本中鉴定出23个种,其中确认3个为此前未在中国报道过的种:果香红菇Russula amoenolens(腐味组sect.Foetentinae MelzerZvára)、暗红红菇R.atrorubens(浅绿组sect.Vidantinae)和诺尔亚红菇R.nuoljae(黑紫色组sect.Atropurpurinae)。该3个种原始描述均来自欧洲,在大、小兴安岭地区,它们生长于落叶松和白桦形成的混交林下。通过形态特征和ITS序列的对比证实了它们与欧洲或北美的标本为同种。  相似文献   

12.
小兴安岭带岭林区,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var mongolica)、红松(Pinus koraiensis)、落叶松(Larix dahwrica)、黄菠萝(Phellodendronamwrense)、糠椴(Tilia mandshwrca)、胡枝子(Lespedera bicalor)等树种的人工林及天然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兴安岭野生香薷与蒮香地上部分挥发油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检测,通过自动质谱解卷积定性系统(AMDIS)结合程序升温保留指数(PTRIs)鉴定技术对GC-MS数据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在香薷与蒮香挥发油中鉴定出42种与41种化学成分,分别占总积分面积的92.80%与97.92%;香薷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去氢香薷酮(58.17%)和香薷酮(18.40%),蒮香挥发油中主要化成分为甲基胡椒醚(68.20%)、柠檬烯(7.54%)、甲基丁香酚(6.26%)及丁香烯(4.72%),小兴安岭野生蒮香的化学型为甲基胡椒醚型。  相似文献   

14.
姚启超  王晓春  肖兴威   《生态学杂志》2015,26(7):1935-1944
运用树木年轮学方法,建立了小兴安岭丰林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2个红皮云杉树轮宽度年表,研究其与局地温度、降水、帕默尔干旱指数(PDSI)及大尺度气候因子的关系,探讨红皮云杉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分析其近几十年衰退的原因.结果表明: 小兴安岭红皮云杉径向生长受温度限制作用强于降水,且生长季最低温度限制最强.不同海拔红皮云杉径向生长对气候响应存在明显差异:低海拔红皮云杉径向生长与生长季(6—9月)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呈显著负相关,80 cm土层土温在生长季阶段限制作用最强;与PDSI在生长季呈显著正相关.高海拔红皮云杉与空气温度、降水、土壤温度及PDSI的关系没有低海拔显著.小兴安岭红皮云杉衰退可能与北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MO)、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的相位转变以及1980年后的显著升温有一定关联,上述因素的耦合作用使该区土壤蒸发量加大,暖干化现象加剧,进而导致低海拔红皮云杉生长衰退.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重要林区之一,小兴安岭的病虫害防治必须得到重视。采取具体措施时,要认清害虫类型,合理使用农药;还要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尽量减少病虫害中的人为因素;防治时,要有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希望通过如上举措,使小兴安岭病虫害防治真正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东北的黑钙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东北黑钙土的分布我国的黑钙土,极大部分布在东北,主要分布地区是在松辽大平原及其四围的低丘台地区,北起黑龙江省的嫩江和龙镇,南到吉林的长春怀德,东边以小兴安岭的山岭为界,西边到达大兴安岭山地及内蒙哲里木盟东部地区。在小兴安岭以东更有一片分布在佳木斯、富锦、同江及密山一带。约计总面积达15万方公  相似文献   

17.
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又名东陵冷杉、臭松。松科冷杉属的常绿乔木。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的长白山和小兴安岭,河北小五台上、雾灵山和围场,山西五台山等地。在苏联、朝鲜与我国接壤的地区也有分布。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对小兴安岭森林影响的模拟研究(英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东北小兴安岭的温带针阔混交林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木材资源。本文应用森林林窗模型 NEWCOP来模拟森林的生长和更新。研究表明 ,该模型可以再现森林的树种组成动态和森林的分布 ,故可以用来模拟气候变化对森林的可能影响。通过模拟在 GISS 2× CO2 和 GFDL 2× CO2 气候变化情景下的小兴安岭现有森林的动态发现 :在未来 10 0 a现存森林可能有一个快速衰退过程 ,随后可恢复为落叶阔叶树 (如蒙古栎 )为主要树种的森林 ,从而取代了目前针叶树种在森林树种组成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9.
在350m氦氧模拟饱和潜水过程中,对4名男性潜水员采用耳密度图导数图方法观察坐位踏车时心缩间期变化。在压力(300、230、135m)下和减压后的主要变化是等容收缩期、射血前期(PEP)和PEP/左室射血时间加大,与加压前比较有显著差异,尤其在踏车负荷加重时更为明显。提示心肌收缩力受高气压的影响而降低。  相似文献   

20.
方三阳 《生态学报》1982,2(2):147-150
在小兴安岭原始林内和采伐迹地上,发现以下几种球蚜:落叶松球蚜(Adelges laricisVall.),落叶松绿球蚜(Sacchiphanles viridis Ratz.)、落叶松红瘿球蚜(S. rosegallis Liet Tsai)、冷杉球蚜(Aphrastasia pectinatae Chol.) 以及红松球蚜(Pineus cembraepinilcoreanus Zhang et Fang),它们在林内分布和大量发生,其原因除了针叶树种类和树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