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石》2020,(3)
正我们已经用连续几期介绍了自《物种起源》问世以后半个世纪左右的时间段里一些学者对捍卫与发展进化论所作出的贡献。但这并不代表那个时代的全景。实际上,"达尔文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完全被更多的学者充分理解与全面接受,即使那些支持进化论的人。大家普遍认可的只是进化本身以及"共同祖先"等观念,其他方面则在不同学者那里存在着不同的疑惑与分歧。其中,最大的挑战是针对"自然选择"以及一脉相承而来的"渐变"理  相似文献   

2.
老年学是研究有关衰老问题的生物学、医学和社会经济问题的科学。它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有着广阔的研究领域和无限的发展前途。一、研究范围老年学研究的范围可以分为三方面:1.老年生物学研究人和其他生物在年龄发展过程后期的生命现象的特征,发掘他们衰老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由于生物的个体发展历史不能截然割裂开来,因而研究老年生物学也不能忽略生命过程的早期阶段。细胞的分化与衰老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衰老问题的彻底了解还必须进行实验胚胎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郭建崴 《化石》2021,(3):44-48
从2006年第一期开始,笔者连续在22期《化石》杂志里介绍了进化论从无到有并最终胜利的历史.直到今天,这一系列也还没有画上句号,因为随着科学的发展,新的发现、新的理论层出不穷,总会有一些学者提出一些新观点、新假说.但是与以往不同,这些新观点、新假说无一不再否认进化,而只是就进化的过程和机制提出各种新思维.这些,都是笔者...  相似文献   

4.
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微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龙 《生命的化学》2002,22(5):470-472
厌氧氨氧化工艺是废水生物脱氮研究领域里近年来出现的新工艺,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该研究领域里的一些最新进展做一简要介绍。主要内容包括相关微生物的分离及鉴定,工艺机理以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台湾性教育近十几年来发展很快,有许多学者专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发表了一些专著或专论,编写出了适合台湾本土的性教育大纲和教材,研究的领域正日益拓宽。为增进台湾与大陆在性教育的相互了解,我们着重将台湾近年来中学性教育的研究情况介绍给大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可由许多因素致成。自从(?)(1912)以高胆固醇饲料喂家兔,产生了本症,其后很多学者作了许多动物实验研究工作,都确切地证实了;由于脂肪代谢,特别是胆固醇机能障碍,而产生了动脉粥样硬化。这些结果无论在血液脂肪生物化学测定,和在心脏血管系统的形态学变化上与人类产生此症基本相似。最近的解剖学和老年学积累不少的知识指出:人体衰老死亡有很多是伴随着心脏血管机能性障碍。其中很大部分是动脉粥样硬化。罗  相似文献   

7.
三、RNA指导的DNA合成的生物学意义自从发现RDDP以来,生物学的各学科(包括老年学)都与之挂上了钩。有关RDDP与细胞分化、线粒体的来源及抗体形成等的关系,虽然有过报道,但数据矛盾。现将报道较多的几个方面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8.
学者们不久将第一次被正式批准把新的基因移植到病人身上以作治愈遗传病的尝试。全世界几个研究中心正在做遗传工程实验,这将促使我们对它的了解。美国有两个研究组,一个在德克萨斯州的休斯敦,另一个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地亚哥。他们把生长在实验室培养皿里的一些新的基因传输到人的细胞中已获成功。这些细胞具有纠正  相似文献   

9.
家鸽腿部赫氏小体的显微与亚显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动物的感觉器官中,包囊感受器一直引起人们的注意。由于它们的形态特异,分化程度较高,许多学者对它们的结构与功能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关于它们的显微与亚显微结构,以对哺乳动物的巴氏小体进行的工作最多,积累了丰富的资料(Halata,1975)。至于鸟类的赫氏小体却研究得很少,而且一些作者常局限于观察鸡、鸭口腔粘膜与皮肤里的这类感受器(Malinovsky,1968;Andersen等,1968;Saxod,1969)。Schilmacher(1931)对鸟类腿部里成串的赫氏小体给予特别的注意,比较了57种鸟的这种感受器的数量与分  相似文献   

10.
植物SOD同工酶活性显示的某些干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1983年我们介绍了植物SOD同工酶活性显示的方法,这个方法已被国内许多研究者引用,它至今仍是检测植物SOD同工酶用得最多的方法,此法对大多数植物是适用的。近年来,SOD在生命活动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学者争先将SOD的研究引进自己的学科,植物生理学家研究衰老和各种逆境下SOD同工酶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多次到中国学术访问, 得知许多中国学者围绕植物种子在基础研究和应用领域开展了多学科的研究。此次《植物生态学报》种子生态学专辑将向读者集中介绍中国学者在种子生态学这一有趣专题的研究进展。该专辑刊登了23篇论文, 包括19篇研究论文和4篇综述论文, 涉及种子传播、种子性状、种子休眠和萌发、土壤种子库以及幼苗生长对变化环境的响应等多方面的研究内容, 我们对这些论文进行了简单的评述。由于篇幅的限制, 该专辑所刊登出的论文只是当前中国学者对植物种子多方面研究的一小部分内容。该专辑的刊出将为国内外学者对种子研究的合作交流提供便利, 也将向参加中国2013年第四届国际种子生态学学术研讨会的国内外专家介绍中国学者在种子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2.
一、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概念关于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研究,远在第二世纪的中叶就已开始。当然,那时的研究还是很初步、浮浅、甚至有一些还是错误的。例如当时加伦(Galon)曾错误地把交感神经干和迷走神经干认为是同一个结构,并断定是由头骨里发出来的。至十八世纪末,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研究乃有了很大的进展。法国学者俾沙(Bichat)更认为机体是由执  相似文献   

13.
绞股蓝为葫芦科(cucurbitaceae)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的作用,对慢性支气管炎、传染性肝炎及肿瘤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近年来日本学者先后报导绞股蓝含有多种人参皂甙成分,引起各国有关学者普遍给予重视。国内一些学者也译文介绍,有的还对绞股蓝进行栽培实验。但是一些译文或著述把绞股蓝称为“绞股兰”,有的则用“锥形果”的名称。经考证,绞股蓝并没有“绞股兰”、  相似文献   

14.
全球变化对未来的农业、森林、南北极、生物多样性等陆地生态系统都可能会产生种种影响,并已引起世界各国科学家、政府的极大关注,纷纷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简要介绍了全球变化的概念、关于全球变化存在的一些已知和未知的事实,以及中外学者对全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开展的一些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重点介绍了美国的MINK和英国的TIGER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15.
本文概括了近几十年来电场处理种子、分选种子、空间电场防病促生技术、电场果蔬保鲜的应用及其产生的电场生物学效应,同时阐述了电场生物效应作用机理及其研究现状.本文重点介绍了近年来一些物理学者对电场作用机理的物理微观解析一介质极化微观理论、一维自由谐振子能级理论、势垒贯穿理论等.指出了电场在农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但到目前为止对其作用机理还没有统一的理论解释.电场生物学效应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需要生物学者、化学学者和物理学者的密切合作.  相似文献   

16.
小蠹亚科的分类地位(鞘翅目,象虫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学者将小蠹作为象虫总科Curculionoidea中一个独立的科Scolytidae,而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小蠹为象虫科Curculionidae中的一个亚科,即小蠹亚科Scolytinae。Erichson在1842年即提出了小蠹为象虫科的一个亚科,20世纪以R.A.Crowson为代表的学者对此观点表示支持并进行了较为严谨的科学论证,而以S.L.Wood为代表的另外一些学者则坚持小蠹的科级地位,我国学者蔡邦华、殷惠芬等一直沿用该分类系统。近20年来,国际上许多学者通过对小蠹类昆虫的成虫和幼虫外部特征的深入研究,以及支序系统学和分子生物学等一些最新结果,普遍认为小蠹类昆虫应为象虫科的一个亚科,这一观点已被国际上广泛接受。本文全面介绍了小蠹分类研究的历史及新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和建议采用"小蠹亚科"这一分类地位,与象虫亚科并列,均隶属于象虫科。  相似文献   

17.
国际老年学会议曾经举行过四次,先后于1950年在比利时,1951年在美国,1954年在英国及1957年在意大利举行。现在仅收集到第一、二届会议的指导,兹分述如后,以供参考。 第一届国际老年学会议于1950年7月10-12日在比京布鲁塞尔举行,由比利时L.Brull教授担任主席,参加会议的有比利时、丹麦、爱尔兰、荷兰、美国、芬兰、法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瑞典与瑞士等12个资本主义国家的老年学会的代表。共宣读论文48篇,  相似文献   

18.
大豆皂甙及其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学斌 《植物研究》2000,20(3):328-331
近年来,大豆皂甙越来越引起国内学者们的注意。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大豆皂甙研究的一些情况,包括大豆皂甙的来源、分布、结构等,并从免疫调节和抗突变两个方面,对大豆皂甙的抗肿瘤作用进行了探讨,提示人们大豆皂甙极具开发潜力,很有可能开发出新的抗癌药物。  相似文献   

19.
许多学者将小蠹作为象虫总科Curculionoidea中一个独立的科Scolytidae,而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小蠹为象虫科Curculionidae中的一个亚科,即小蠹亚科Scolytinae.Erichson在1842年即提出了小蠹为象虫科的一个亚科,20世纪以R.A.Crowson为代表的学者对此观点表示支持并进行了较为严谨的科学论证,而以S.L.Wood为代表的另外一些学者则坚持小蠹的科级地位,我国学者蔡邦华、殷惠芬等一直沿用该分类系统.近20年来,国际上许多学者通过对小蠹类昆虫的成虫和幼虫外部特征的深入研究,以及支序系统学和分子生物学等一些最新结果,普遍认为小蠹类昆虫应为象虫科的一个业科,这一观点已被国际上广泛接受.本文全面介绍了小蠹分类研究的历史及新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和建议采用“小蠹亚科”这一分类地位,与象虫亚科并列,均隶属于象虫科.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介绍了星虫动物门的由来、分类和星虫的一般生理生态活性特征,并对星虫动物门的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肯定了我国在星虫人工养殖、新药开发和利用其作为污染物监测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重点介绍了星虫动物门已经发现的营养活性物质、自身生理活性物质和药理活性物质以及星虫所具有的药理活性并对其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比较了国内外学者对星虫研究的区别,为更好地保护和研究星虫提出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