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北黄土高原霸王菅群落生物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霸王菅群落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季节和空间变化,结果表明,其地上生物量季节动态较为明显,8月中旬达峰值,地下生物量在返青期最低,枯黄期最高,这与植物生长发育阶段和物质运转有关。  相似文献   

2.
假苇拂子茅群落生物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研究了假苇子拂子茅群落的生物量,测定了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及其季节和空间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假苇拂子茅群落生物量季节动态较为明显,9月中旬地上生物量达峰值;地下生物量主要集中在0-10cm,季节变化亦很明显,5月最低,9月达峰值,最低值和最高值出现都与春季营养体萌发有关,假苇拂子茅群落F/C值偏低,峰值期仅为0.388。  相似文献   

3.
陕北黄土高原铁杆蒿群落生物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朱志诚  贾东林 《生态学报》1993,13(3):243-251
本文研究了陕北黄土高原森林区和森林草原地带分布面积广、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具明显地位的铁杆蒿群落生物量,测定了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季节、空间和地带性变化。结果表明,铁杆蒿群落生物量季节动态明显,9月下旬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达峰值,分别为241.94g/m~2和1860.46g/m~2,地下生物量6月出现负值,这与植物生长发育阶段的物质运转有关。森林草原由于水条件的限制,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低于森林区。  相似文献   

4.
缺苞箭竹密度对其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一个生长季节内缺苞箭竹(Fargesiadenudata)紫果云杉(Piceapurpurea)原始林下不同密度缺苞箭竹群落的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结果表明,缺苞箭竹群落生物量、净生产量、平均单株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而缺苞箭竹地上部分净增长率却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一个生长季节内,缺苞箭竹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生长相关性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除指数生长期(7、8月)外,缺苞箭竹地上部分/地下部分生物量比在生长季节内随密度增加而增大,但在缺苞箭竹生长的指数生长期,中等密度有较大的地上部分/地下部分生物量比.缺苞箭竹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取决于密度和生长时期,密度对缺苞箭竹的生物量分配格局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不同海拔梯度高寒草甸群落植物多样性和初级生产力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海拔梯度上,中间海拔梯度群落植物多样性最高,即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最大;2)不同海拔梯度上,群落生产力水平和物种丰富度中等时,物种多样性最高;3)随着海拔的逐渐升高,地上生物量逐渐减少;4)地下生物量具有“V”字形季节变化规律,在牧草返青期和枯黄期地下生物量最大,7月最小,且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10 cm的土层中。地下生物量垂直分布呈明显的倒金字塔特征。  相似文献   

6.
青海海北地区矮嵩草草甸生物量和能量的分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此项研究工作于1980年在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进行。本文研究了青藏高原地区分布面积广、草质优良,在畜牧业生产中有重要意义的矮嵩草草甸的生物量和它的能量分配关系,测定了地上,地下生物量和不同物候期主要植物类群的热值含量。研究结果表明:矮嵩草草甸生物量的季节动态较为明显,地上生物量随生长季节的水热条件和植物的生长发育阶段而变化,9月初地上生物量达到峰值(296.66g/m2),此后生物量逐渐减少,到枯黄前而停止;地下根系生物量在返青期较高,生长旺盛期最低,枯黄期最高,这同植物生长发育阶段的物质运转有关。矮嵩草草甸主要植物类群的热值以生长旺盛期最高,枯黄期次之,返青期较低;各类草的热值,以莎草类最高,禾草类次之,杂类草最低。矮嵩草草甸总初级生产量为909.49g/m2·年,其中地上为296.66g/m2·年,地下为596.67g/m2·年,枯枝落叶为16.16g/m2·年。群落在不同生长期所固定的太阳能数值不一,以枯黄前所固定的太阳能为最多,生长期整个群落的光能利用率为0.295%。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沙地油蒿群落生物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鄂尔多斯沙地草原改良试验站颇具特色的油蒿群落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和空间格局。结果表明:不同的油蒿群落类型生物量不同,以流动沙地最低,接近流沙地段的油蒿群落最大。油蒿群落地上生物量季节变化明显,9月中旬或稍后达到最大值。油蒿群落地下部分生物量以粗根为主,根量集中于表层,且随着深度的增加按指数形式递减。  相似文献   

8.
黑河中游荒漠草地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草地生态系统中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方式对于研究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循环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解黑河中游荒漠草地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 从群落和个体两个水平对黑河中游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群落水平上地上生物量介于3.2-559.2 g·m-2之间, 地下生物量介于3.3-188.2 g·m-2之间, 个体水平上地上生物量介于6.1-489.0 g·株-1之间, 地下生物量介于2.4-244.2 g·株-1之间, 群落水平上的根冠比(R/S)为0.10-2.49, 个体水平上为0.07-1.55, 地下生物量均小于地上生物量, 群落水平上R/S值大于个体水平。群落和个体水平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拟合斜率分别为1.1001和0.9913, 与1没有显著差异, 说明地上与地下生物量呈等速生长关系。群落和个体水平土壤表层0-20 cm和0-30 cm的根系生物量分别占全部根系生物量的89.81%、96.95%和81.42%、93.62%, 表明地下生物量主要集中在0-20 cm和0-30 cm土壤表层。  相似文献   

9.
对陕北安塞两个典型的天然草地群落:铁杆蒿(Artemisiagmelinii)群落和长芒草(Stipabungeana)群落的地下部生长状况进行了整个生长季的调查和测定。从其地下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垂直变化、周转值、地上都生长与地下都生长的关系、地下生物量与土壤水分的关系等几个方面作了系统的比较分析,以反映黄土丘陵区森林草原带不同立地条件下天然草地群落地下部的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不同滩涂生境对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群落特征及生物量的影响。其结果是:建立在小潮高潮线附近滩面的互花米草群落,其密度、高度、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本文生物量均为现存生物量),均比建立在偏低、偏高位置滩面的群落为高。在淡水、肥水来源丰富的河口潮滩上建立的互花米草群落,其群落特征更突出,生物量比建立在土壤肥力低、含盐量高的非河口潮滩上群落高。潮滩上的互花米草群落地下生物量随龄级的增加而增长,但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以三年龄群落为最高,四年龄群落却比三年龄群落低。  相似文献   

11.
陕北黄土高原黄背草群落生物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朱志诚  贾东林 《生态学报》1991,11(2):117-124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seasonal and spacial change of the biomass of aboveground and underground part in Bothriochloa ischaemum community. The results showed obvious biomass seasonal dynamics in B. ischaemum community. The biomass of aboveground achieved peak value (314.66g/m2) in the mid-September. The biomass of underground was minimum during flourishing period and maximum during the withering period. Such change in biomass is relevent to the developmental stages and transport of organic materials.  相似文献   

13.
倪红伟 《植物研究》1999,19(1):88-93
本文通过对三江平原典型草甸、沼泽化草甸、沼泽3个群落的优势植物小叶章种群地上生物量及其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3个群落小叶章种群地上生物的季节动态均呈单峰型,均在7月末达到极大值。其抛物线拟合效果良好。时间序列分析准确地反映了小叶章种群地上生物量的季节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三江平原典型草甸、沼泽化草甸及沼泽群落的优势种群-小叶章种群地上生物量生长量及其时间序列的分析表明:典型草甸小叶章种群地上生物量生长量季节动态呈"W"型。另两个类型呈双峰型。其累积生长量均呈单峰型,且在整个生长季,干物质均有一定程度的积累,时间序列分析也验证了上述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草地地下生物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在草地生态学研究中,草地地下生物量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地下部分无论是生理功能还是对草地植被碳蓄积贡献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综述了中国当前草地地下生物量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包括草地地下生物量的测定方法,草地地下生物量的垂直空间分布规律,年度季节动态,地下地上生物量比值关系及动态,以及影响草地地下生物量的环境因子和人为因子。最后提出了我国草地地下生物量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甘肃天祝主要高山草地的生物量及光能转化率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天祝高山草地的杜鹃+柳-苔藓草地、珠芽蓼草地、线叶嵩草草地及其改良的禾草—杂类草半人工草地、多年生禾草人工草地和一年生燕麦人工草地的生物量特征,净第一性生产力和光能转化率。位于阴坡的天然杜鹃+柳—苔藓草地和珠芽蓼草地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都较大。灌溉、施肥、翻耕和播种措施,可提高培育的草地的地上生物量和现存量,并降低地下生物量和现存量(活根量)。天然草地中珠芽蓼草地的地上、地下和地上+地下的净第一性生产力均最高,杜鹃+柳—苔藓草地最小。三类培育的草地的地上部分净第一性生产力显著较其原生草地——线叶嵩草草地为高,并依培育强度而递增;但地下部分显著较低,并依培育强度而递减。杜鹃+柳—苔藓草地、珠芽蓼草地和线叶嵩草草地的地上部分光能转化率分别为0.074、0.155和0.110%。三类培育的草地地上部分的光能转化率大于天然草地,地下部分小于天然草地,全群落的光能转化率只有燕麦草地大于天然草地。  相似文献   

17.
 线叶菊草地总地上生物量的增长规律符合Logistic增长,最大值出现在8月中旬,为198.15g/m2。返青后,线叶菊较同群落内的禾草和杂类草提前达到其生物量最大值。线叶菊、禾草和杂类草的地上生物量的增长与降水量和≥5℃积温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地下生物量的季节变化曲线大致为“U”字形,最低值出现在8月中旬,而在早春和秋末时期地下生物量基本相等。地下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10月中旬,为1608.5g/m2(干物质)。该草地地上部分净第一性生产力为256.74gm2·a,地下部分为599.51g/m2·a(干物重计)。将生长季内以凋落物形式损失的生物量计算在内,得到的地上净第一性生产力比用极大现存量法估测的结果高出29.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