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湘桂黔侗族聚居区统计数据、田野调查资料和矢量地图为数据源,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分析侗族村寨的选址布局特征以及其中蕴含的生态智慧内容。结果表明:1)传统侗族村寨主要在海拔500~900m,坡度7°~15°,坡向为北或西北方,与水源距离小于100m的区域选址建寨;2)侗族村寨整体上在高程、坡度、坡向和与水系距离上属于高值分布,侗族村寨选址布局的空间特征与地理环境因素密切相关;3)传统侗寨的选址布局具有地势中等、坡度适宜、背风向阳、易取水的特点,蕴含着主动适应环境的生态智慧,体现了“因地制宜、与自然共生”的生态思想,对于维持人地和谐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3.
生态安全包含空间维度上和时间维度上的长远思虑。生态总体安全在当下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生态智慧是一种从感觉到思维的\"感思\"方式,其核心为自谦、爱心、防患于未然。生态智慧在解决生态安全问题方面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运用生态智慧观察我国2016年发生的城市雨洪,仅仅依靠定律、定量和结构框架的思维方式,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尤其表现在确定城市基础设施标准这一问题上。在决策城市规划方案前必须首先进行生态考查,包括水生态考查。在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益方面,长远的生态效益应置于更高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人工系统,城市经过快速掠夺式的发展已经造成绿地生态空间锐减,水体资源缺乏且污染严重,热岛效应突出和城市棕地面积大且污染严重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以资源枯竭型城市内大量存在的棕地为研究对象,认为城市棕地的修复需要生态智慧的引导,在建立生态智慧引导的城市棕地修复逻辑和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太原市棕地生态修复实践,建立从棕地安全性修复、棕地功能修复和棕地景观修复的综合修复框架,提出分期分类多元化再生,分类利用城市功能活化,去棕还绿抗污染植物配置棕地修复的生态智慧策略。 相似文献
5.
6.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城市生态大数据智慧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是生态城市和美丽城市建设的需要。以深圳市为例,借助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及时空地理大数据整合和共享、大数据挖掘分析和云端一体化业务协同等关键技术,结合城市生态系统评估分析决策模型/方法/对策库,在实现深圳市“空-地-网-统计-众源”等多源异构生态大数据有效集成的基础上,搭建了 “数据采集-信息提取-知识发现-决策生成-快速服务”全流程、一体化的深圳市生态大数据智慧管理和服务平台,构建了面向业务部门和科研人员等专业用户的生态野外数据调查采集系统和城市生态监测与评估管理决策分析系统,以及面向社会大众的深圳生态大调查APP。平台首次揭示了深圳市1979年以来不同生态系统的格局、构成、过程、服务和健康状况的变化,提升了深圳市生态环境综合决策科学化、生态环境监管精准化、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便民化水平。平台有效降低了用户数据收集与处理和操作专业模型的难度,突破了原始数据应用的瓶颈和难点,提高了专业模型在业务部门中的使用率。未来,依靠“生态大数据+生态专业模型”的技术方案实现从数据到知识的挖掘,是实现城市生态大数据智慧化和专业化管理的关键,也是全面提高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生态智慧是一种实践哲学,能够被广泛应用于风景园林设计之中。美国芝加哥的卢瑞花园(Lurie Garden)、谢德花园(Shedd Garden)、斯特恩矿坑公园(Stearns Quarry Park)作为优秀的公共绿地,不仅具有特色鲜明的植物群落结构及植物景观,而且已成为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范例,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休闲活动场所,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场地植物景观营造的生态智慧。根据3处绿地的植物种类特征,总结了植物群落构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从植物塑造场地空间、植物景观的自然野趣、植物群落构建及其景观营造与城市生物多样性关联等方面探讨植物群落对场地生态系统的完善,对芝加哥城市公共绿地的植物群落构建及景观营造进行了生态智慧解读。 相似文献
8.
南旺分水枢纽是京杭大运河实现南北通航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江北都江堰”,是交通性水利设施的典型代表,体现了中国华北平原治水工程的生态智慧。通过系统梳理南旺分水枢纽区域格局的历史演变,可以发现水源探寻和漕运兴衰贯穿整个大运河山东段发展历程,体现了区域环境的“适地性”和运河与聚落“共生性”的生态智慧。在区域选址方面,以整体环境观为理念,连通区域水系;在枢纽组织方面,遵循系统性原则,构建梯级式功能网络;在营造技术方面,主动适应并适度改造自然环境,科学合理地构建“拦、引、分、蓄、排”不同功能的水利设施,实现通航。南旺分水枢纽与周边城乡聚落形成了“因河而兴,农商一体”的互动共生关系,通过严格管控和协同管理,确保漕运功能,从而实现财赋北进和政治一统的国家战略。南旺分水枢纽所蕴含的适应华北平原的“适地性”和“共生性”的生态智慧和生态实践,对中国北方平原地区的生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开展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已经成为国土空间功能管治、城市治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工作中的先行基础动作。生态系统服务的类型和模型方法多,数据需求复杂,传统基于多学科软件开展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工作模式知识和技术门槛较高、效率低。当前专业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软件多为美国从业人员开发,对我国的数据构成和本地化参数适应性有限。介绍了我国自主开发的生态系统分析软件(城市生态智慧管理系统,IUEMS)的主要功能和应用情况,并将其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功能与InVEST、ARIES等国外主流软件在操作逻辑、评估模型、数据取得、空间精度、界面交互五个方面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是这些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天人合一就是人类与大自然的合一。云南丽江古城水系的设计、管理和保护就是这些传统生态智慧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的延续,为当今人们解决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提供了极其宝贵而深刻的启示。古城的选址充分考虑了地形地貌、方位朝向和水系分布的特点,环山抱水的空间格局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智慧;古城的建筑、街巷与水系密切结合,形成了变化丰富的临水模式;依据古城地势和水系的特点,古城人们开创了独特并且延续至今的洗街文化;发达的水系造就了众多的桥梁,同时也产生了独特的桥市文化;以三眼井为代表的用水、护水民俗,蕴含着丰富的水管理智慧。面对当前旅游业迅猛发展所造成的水环境压力,古城管理部门借鉴传统的生态智慧,效仿古人的用水、护水方法,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控和保护措施,古城水系的水质、水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例如:城市的污水处理率已由2008年的45.20%上升到2012年的86.82%,古城下游的水质也由2010年的劣Ⅴ类上升为2014年的Ⅲ类。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海岛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受海洋影响强烈、海岛空间有限而生态脆弱性明显,应加强保护。保护的前提则需要掌握海岛生态本底现状及未来发展、变化趋势等信息,海岛生态物联网监测则能够为实现这一需求提供重要支撑。本文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概述了海岛生态物联网的概念,即基于物联网技术对海岛生态系统开展自动、实时、长期监测并获取海岛生物、非生物、生态安全等信息以掌握海岛生态系统在自然和人为活动干扰下的变化规律与机制,评估海岛生态状况以作出相应决策和开展海岛生态学研究的基础网络体系;结合海岛特点构建了海岛生态物联网概念模型,形成了由生态要素监测层、数据采集层、存储层、网络传输层、能源保障层、保密层、应用层等7部分构成的监测体系;海岛生态物联网在前期构建、监测内容、数据管理、建设及维护、数据应用等方面具有区别于其他物联网的特征。以广东典型小海岛——三角岛为例展示了海岛生态物联网概念模型在具体海岛上的构建应用,为下一步开展三角岛生态物联网的实践应用及管理提供基础参考,为海岛生态监测和生态物联网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并有助于未来海岛生态物联网建设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13.
医疗设备管理是医院内部管理的重点之一,影响着整个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传统的医疗设备管理方法在越来越多的设备和越来越大的资产金额面前容易造成管理工作量大、设备利用率低下、资产盘点困难甚至设备流失等问题。对医疗设备管理现状进行了探讨,在考虑成本的前提下设计了一个新型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设备管理系统。此系统根据设备的价值高低分为高值设备管理系统、中高值设备管理系统和低值设备管理系统3个子系统和一个控制中心。3个子系统拥有同一个控制中心,统一对设备的出入库、维修、调配等进行管理。系统正在深圳市人民医院进行实施部署,将有效提升医院设备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4.
15.
膜分离技术在硫酸软骨素分离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立和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2,24(3):38-39
介绍了硫酸软骨素的生产工艺 ,应用膜分离技术对现有工艺进行了改进 ,使硫酸软骨素纯度达 95 .2 % ,收率提高3% ,并且简化了操作 相似文献
16.
自然生态价值、生态资产管理及价值实现的生态经济学基础研究——科学概念、基础理论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为人类繁衍发展提供各式各样的生活、生产和生计的环境条件与自然资源。基于自然规律的生态系统管理是人类社会不断认知自然生态价值、保护利用自然环境和资源、创造积累生态资产、维持社会经济系统永续发展的基本途径。以此为核心认知的区域生态经济学或经济生态学,正在成为探讨人类世地球系统演变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科学研究前沿。本文以大尺度区域宏观生态系统科学为学术视角,以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与多元价值观为基础,综合论述了自然生态价值、生态资产、生态产品等基本概念;从生态学、社会学和经济学融合角度,分析讨论了生态资产形成与变化、生态产品生产与消费、生态投资与生态资产损益等过程原理;提出了区域生态资产的系统经营与生态价值实现途径,期望为我国及区域生态系统价值及生态资产的评估,生态产业及生态价值实现体系的发展提供理论和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乡村建设的本质是为生活在其中的人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存生态系统,健康的村落生态系统离不开智慧营造模式。单元是一种空间环境系统,由于系统内部要素的共同作用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交流,村落单元呈现的景观模式具有差异性,包含着不同的生态智慧。基于此,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村落生态单元的概念,村落生态单元由居住景观、生产景观及文化景观 3 个子单元组成。村落生态单元景观模式的营造智慧关键是单元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青藏高原秀日村为例,归纳了秀日村村落生态单元良性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包含着“农牧共生”与“方位种植”的生产景观营造智慧;“田居一体”与“循环再生”的居住景观营造智慧;“信仰至上”与“万物平等”的文化景观营造智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