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铜尾矿废弃地土壤动物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朱永恒  沈非  余健  张小会  陆林 《生态学报》2013,33(5):1495-1505
土壤动物的恢复、群落演替及其多样性对于铜尾矿废弃地的生态重建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铜尾矿废弃地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特征,在铜陵市铜尾矿区设置4个样地23采样点,共捕获土壤动物4622只个体,隶属5门10纲18目29类.结果表明,铜尾矿自然废弃地与其对照组土壤动物多样性差异明显,自然废弃地土壤动物丰富度指数d、大型土壤动物密度、中小型土壤动物密度、多样性指数H'和D·G指数均小于其对照组且存在显著差异.而复垦废弃地中小型土壤动物密度和D·G指数小于其对照组且存在显著差异,多样性指数H'大于其对照组且差异极显著,其他土壤动物群落指标与其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相似系数q表明,外围林地间土壤动物群落相似性最大,其次是复垦废弃地与外围林地间,自然废弃地与其它3个样地间相似性最小.从垂直分层来看,复垦废弃地土壤动物表聚性强于自然废弃地,尾矿废弃地表聚性强于外围林地.灰色关联分析表明,铜尾矿区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指标关系密切,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和总钾含量,重金属全镉含量也不容忽视,植被因素和土壤全铜含量对土壤动物的影响相对较小.由此可见,土壤含水量、土壤基质的优劣、土壤有机质与营养元素的含量等因素限制了铜尾矿废弃地土壤动物的恢复与重建,而这些因素的改善主要归功于尾矿废弃地的土地复垦和作物种植.所以,尾矿废弃地的复垦与利用有利于土壤动物的恢复与重建.  相似文献   

2.
中国北方露天煤矿区植被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煤炭开采破坏了土地原有的自然属性,进而导致一系列生态和环境问题,形成大量矿山废弃地。恢复受损的土壤和植被是矿山废弃地生态复垦的关键。本文在查阅国内外大量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中国北方露天煤矿区生态复垦过程中植被恢复的研究现状及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并指出今后工作内容的重点是开展长期定位监测,加强煤矿废弃地土壤-植被系统的长期定位研究,为露天煤矿区的合理经营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军洪  郝培尧  董丽  李雄 《生态科学》2017,36(2):193-2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已成为各国共同研究的热点。从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理论、修复技术、修复生态效益及修复质量评价这四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的研究进展, 并对我国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1)在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过程中, 更应关注近期利益与远期利益的最佳结合;(2)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基础理论尚有待进行深入研究, 生态修复技术需要开展多学科、多领域协作实现进一步创新;(3)需要建立较为一致且完善的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质量评价体系; (4)在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过程中, 利用风景园林学科的相关理论方法进行景观营造, 实现矿山废弃地重建和景观化。  相似文献   

4.
蚯蚓在德兴铜矿废弃地生态恢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戈峰  刘向辉  潘卫东  高林  曾以平  江炳真 《生态学报》2001,21(11):1790-1795
为探讨蚯蚓在德兴铜矿废弃地生态恢复中的作用,系统地研究了蚯蚓在不同处理尾砂土、复垦土上生长发育状况蚯蚓对铜离子富集作用及植物生长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比例的铜矿尾矿土中的蚯蚓的存活率差异很大,尾矿砂含量越高,存活率越低,而且同一类型尾砂土中的蚯蚓随着时间的推稚,存活率降低。2)不同类型的复垦土中的蚯蚓的存活也有类似现象,只是变化幅度较小。3)不同类型的尾砂土和复垦土中的蚯蚓体重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体重逐渐变轻。而且尾矿砂含量越高,体重下降幅度越大。(4)蚯蚓对铜矿中的铜元素富集能力很强,可达体仙组织的82.5-1218.4mg/kg。(5)尾砂土和复垦中加入蚯蚓和蚓粪后,西红柿的茎长、根长和干重均明显高于对照。由此还进一步讨论了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的生物(蚯蚓)技术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复垦耕地质量评价是矿业城市管理土地的重要环节, 也是土地复垦监测的关键步骤。采用模糊综合评价、单因子指数、内梅罗指数和灰色关联相结合的方法, 建立了矿业废弃地复垦耕地的多目标评价体系, 并以湖北省某废弃铜矿的复垦耕地为对象进行案例研究。结果表明: (1)案例区复垦耕地生产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 土壤速效磷和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为主要限制因素。且速效磷和土壤有机质的变异系数大于40%, 在空间分布上有较大的差异。在复垦后的利用过程中应该注意土壤理化性质的监测和改善; (2)案例区安全利用状况在全区范围内差异较小, 全区均为轻度污染, 主要污染物为重金属砷。各重金属的空间相关性较弱, 表明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较大, 需要进一步对重金属污染进行防控; (3)该案例区复垦耕地与参比耕地的关联度均值为0.82, 较接近参比耕地综合质量。关联度的空间分布与耕地生产力的空间格局具有一致性, 耕地综合质量受生产力变化的影响较大。基于以上案例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建立的评价体系可以较好地反映复垦耕地多目标质量, 为矿业废弃地耕地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安徽铜陵五公里铜尾矿废弃地的植被调查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通过调查安徽钢陵五公里铜矿废弃地的植被及植物区系,结果显示:该地定居植物49种,隶属22科46属,其中禾本科12种、菊科8种、豆科4科、蓼科4种。废弃地据复垦情况分为复垦边缘区、复垦中心区和未复垦区,定居植物在三区内形成4种相对稳定的演替群落类型:狗牙根 白茅植物群落,白茅 三叶草 狗牙根植物群落,天蓝苜蓿 三叶草植物群落和小飞蓬 一年蓬植物群落。计算分析各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并计算综合优势比,找出群落的优势植物。  相似文献   

7.
矿山废弃地生态重建研究进展   总被引:80,自引:1,他引:80  
李永庚  蒋高明 《生态学报》2004,24(1):95-100
提出了今后需要加强研究的几个问题 :(1)加强干旱半干旱地区矿山废弃地生态重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 )筛选与培育耐重金属污染和超富集重金属的植物物种 ;(3)加强西部矿山废弃地共性问题的研究与探讨 ,即如何根据植物与土壤的关系将矿业废弃地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类型的废弃地与植物的相互关系 ,进而探讨出必要的人工辅助措施 ,这将是今后矿山废弃地生态重建机制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矿区废弃地土壤微生物及其生化活性   总被引:54,自引:5,他引:54  
龙健  黄昌勇  滕应  姚槐应 《生态学报》2003,23(3):496-503
通过对浙江哩浦铜矿废弃地土壤的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及生化作用强度研究表明:矿区土壤微生物总数下降,各主要生理类群数量均呈下降趋势,土壤酶活性减弱,土壤生化作用强度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是矿区复垦土壤微生物和重要生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9.
云南会泽废弃铅锌矿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房辉  曹敏 《生态学杂志》2009,28(7):1277-1273
取样测定了云南会泽废弃铅锌矿土壤和植物中重金属元素Pb、Zn、Cd的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估了会泽县废弃铅锌矿复垦地和撂荒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表明:1)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为标准,复垦地和撂荒地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均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复垦地中Cd、Zn、Pb 3种重金属的总含量分别为国家三级标准的35.0、28.0和11.3倍;撂荒地中这3种重金属总含量分别为国家三级标准的40.7、37.6和16.7倍。2)单项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铅锌矿废弃地污染指数为Cd>Zn>Pb,3种重金属均达到重污染级。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铅锌矿废弃地重金属污染达到重度污染等级,复垦地已不适宜耕种农作物。废弃矿山及土法冶炼后遗留的矿渣是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3)当地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仍然有生长良好的野生植物,并且有些植物种类对重金属的吸收转运能力较强,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中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矿区不同复垦措施对土壤碳矿化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君剑  严俊霞  李洪建 《生态学报》2015,35(12):4178-4185
矿区废弃地生态退化形势严峻,生态修复已成为矿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目前关于矿区复垦后土壤碳矿化和酶活性变化的研究较少。以山西省孝义市露天矿区复垦区为研究对象,植被恢复类型包括了百脉根、苜蓿、油松和柳树-圆柏混交林,并对其分别进行不施肥(对照)、无机肥、复合肥和有机肥处理,从而研究植被类型与施肥方式对矿区土壤碳矿化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乔本比草本恢复类型的土壤有机碳矿化潜势大,不同施肥条件的土壤有机碳矿化潜势和累积量趋势基本为:对照无机肥复合肥有机肥;4种土壤酶活性因植被恢复类型和施肥处理的不同而差异显著,不同土壤酶与降解特性不同的有机碳间相关性有所不同。土壤碳矿化累积量和酶活性均受植被恢复类型、施肥处理及两者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因此对复垦措施敏感的土壤有机碳矿化和酶活性可作为评价复垦措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工矿废弃地再开发对于改善矿山环境、促进矿区经济转型具有重大意义,也是挖掘存量土地资源的重要渠道之一。由于工矿废弃地属于已损毁土地,选择何种模式进行再开发利用,对于矿区生态系统的改变起到决定性作用。为了保障工矿废弃地再开发,实现生态恢复、优化用地布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本文将生态系统服务思维融入工矿废弃地再开发中,采用文献分析法、理论分析法、案例研究法等,构建生态系统服务视角下的工矿废弃地再开发内涵和框架,研究工矿废弃地再开发目标、模式及策略。主要结论如下:(1)工矿废弃地再开发应以提升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为最终目标;(2)遵循生态系统服务理论,提出了工矿废弃地再开发中供给服务优先、支持服务优先等5种开发模式,并认为多种服务协同是再开发的理想模式;(3)工矿废弃地再开发方向取决于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因此,生态系统服务视角下的工矿废弃地再开发,应以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增加为基础,实现废弃地的综合整治,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开发模式,实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的提升,推动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型露天煤矿开采引发的土地退化问题复杂,其废弃地的生态重建更是涉及采矿学、地貌学、农学、林学、生态学、环境学、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等理论。因而,很难用传统的思维方法、数量化和数学模型的应用及研究工具来解决。建立废弃地生态重建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nteli...  相似文献   

13.
油页岩废渣场的生态恢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夏汉平  黄娟  孔国辉 《生态学报》2004,24(12):2887-2893
油页岩开采带来一系列的生态与环境问题 ,但对油页岩废渣场进行生态恢复的历史还较短 ,也缺少系统专门的研究报道。国外对油页岩废渣的利用始于 2 0世纪 4 0年代 ,对废渣场生态恢复的研究始于 2 0世纪 6 0年代 ,均早于我国。由于废渣场的基质成分恶劣 ,缺乏一般的土壤结构 ,复垦难度大。一般有 3种常规的复垦方法 :不经处理直接栽种植物 ;常规的物理或化学处理后栽种植物 ;表土覆盖后再进行植被恢复。前 2种方法均难产生显著效果 ,第 3种见效较快 ,但工作量大。近年来 ,一些新技术 ,如生物降解、生物富集和生物强化技术等被发明并用来恢复油页岩废弃地 ,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恢复与修复效果。我国从 1985年开始 ,在广东茂名进行油页岩废渣场的生态恢复工作 ,先后对面积达 1.4 km2 和 6 .7km2 的 2个大型废渣场 (南排土场和北排土场 )进行了治理 ,主要是采用生物修复技术中的植物修复来进行试验。南排土场经过 19a的复垦演替成了郁郁葱葱的森林 ;北排经过 5 a的实践也取得了很好的恢复效果 ,一些幼林初步形成。然而 ,当前北排土场恢复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很值得关注的现象 ,如乔木树种矮化、分枝增多等 ,但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此外 ,还探讨了油页岩废渣场开展生态恢复的步骤与原则  相似文献   

14.
王红新  胡锋  许信旺  李修强  井永苹 《生态学报》2011,31(23):7125-7132
针对铅锌尾矿废弃地的复垦,选用玉米在5种不同尾矿砂与土壤比例的改良基质上进行盆栽试验研究.盆栽培养基质以尾矿与土壤按0⒏100、25∶75、50∶50、75∶25、100∶0比例混合而成,分别标记为:TA00、TA25、TA50、TA75、TA100.研究结果表明:抑制玉米生长的主要因素是尾矿基质极端贫瘠,Pb、Zn含量过高.添加EDTA前,玉米在所有处理中都能正常生长,植株没有出现明显的毒害症状.添加EDTA后玉米生物量显著下降,并且在改良基质中尾矿所占比例越高,下降幅度越大.EDTA可以显著提高玉米对Pb、Zn的富集能力,其中对Pb的富集能力大于Zn.基质比例为50∶50时,添加EDTA后玉米对Pb、Zn的迁移量虽然比基质100∶0低,但是玉米的生物量、株高和根系各指标都比基质100∶0下降幅度小.因此,尾矿和土壤比例为50∶50的基质改良方式比较合理,可用于铅锌尾矿废弃地的复垦.  相似文献   

15.
矿产资源开采后形成大量废弃地已经成为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之一。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砂金矿重要分布区,近百年的开采历史导致该地区遗留大面积的砂金矿采矿废弃地。然而,目前关于大兴安岭砂金矿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的研究鲜见报道。本文以大兴安岭地区古利库砂金矿废弃地为对象,研究了砂金矿废弃地土壤重金属元素Hg、As、Pb、Cd和Cr的污染情况及分布特征,并采用内梅罗指数进行土壤重金属元素综合污染等级评价。结果发现:(1)与大兴安岭天然林相比,砂金矿废弃地土壤As、Cd和Cr含量分别增加83%、78%和101%;(2)在砂金矿废弃地不同位置,土壤Hg和Pb含量存在差异,而As、Cd和Cr含量差异不显著;(3)砂金矿废弃地土壤Hg、As、Pb、Cd和Cr含量均低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值,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评价等级未达到轻度污染等级。研究表明,大兴安岭砂金矿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并不严重,今后在该地区砂金矿废弃地生态恢复建设中应该重点考虑土壤水分或养分限制问题。  相似文献   

16.
矿区废弃地土壤动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动物的侵入与定居是矿区废弃地群落结构形成的重要途径.随着矿区废弃地废弃时间的增加,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不断改变,这对于矿区废弃地生态系统演替与生态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矿区废弃地土壤动物生态环境、土壤动物迁居与群落演替、土壤动物活动对土壤过程的影响、土壤动物对矿区废弃地环境的响应及其指示意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对已有成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就目前矿区废弃地土壤动物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今后应加强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矿区废弃地复垦的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总被引:44,自引:4,他引:44  
王仰麟  韩荡 《生态学报》1998,18(5):455-462
景观生态学属于宏观尺度生态空间研究范畴,理论信心集中表现为空间异质性和生态整体性两方面。基于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生态重建就是使采矿废弃地具有具体利用方式和一定水平的生产力,维持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与周围景观牲相协调,最终达到生态整体性目标。矿区废弃地有多种类型,冰同类型具有不同的生态重建途径。矿区废弃地隶属各种尺度的景观类型,只有按照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宏观上设计出合理的景观格局,在微观上创造出适合  相似文献   

18.
豆科植物与矿业废弃地植被恢复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矿业废弃地是指因采矿活动所破坏的 ,非经治理而无法使用的土地[9] 。矿业废弃地植被恢复的最重要的限制因子之一是重金属毒性和养分不足 ,而N素的极端不足又是养分不足中的核心问题[8,14 ] 。因此 ,在矿业废弃地植被化过程中如何促进废弃地养分循环和营养元素的累积 ,包括利用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体的固氮作用来加速废弃地有机质及N素的积累 ,一直是废弃地植被恢复研究和实践中的热点问题之一[10 ] 。1 矿业废弃地的养分1.1 矿业废弃地的养分状况矿业废弃地的基质 ,是一些与一般土壤有着显著区别的所谓矿山土 ,它是采矿业等产生的固体废…  相似文献   

19.
采用能值理论分析方法,比较采煤沉陷区复垦前后农业生态系统能值投入和输出,结果显示,复垦后的能值总投入是复垦前的2.7倍,能值总输出是复垦前的3.1倍,能值投入率是复垦前的7.4倍,说明复垦后的农、业生态系统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高;人均能值用量是复垦前的2.7倍,表明复垦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由于复垦后农业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各产业结构正处于发展中阶段,因此,净能值产出率由复垦前的0.28降低到复垦后的0.14,但环境负荷率由复垦前的0.5上升到复垦后的3.7,系统稳定性指数由复垦前的0.10上升到复垦后的0.36,从而说明,复垦后的农业生态系统相对复垦前循环利用率和持续发展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矿业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土壤生物肥力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土壤生物肥力水平是成功地进行矿业废弃地土地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矿业废弃地生态恢复和治理的重要指标。文章系统地介绍了矿业废弃地的土壤生物群落组成及功能,矿业废弃地特殊的生境对土壤生物群落的影响,也讨论了矿业废弃地生态恢复中的土壤生物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