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光学显微镜下的观察表明(蜒)类的旋壁属于钙质微粒壳类型,对它们的电镜观察揭示了组成旋壁的晶粒的大小、形态和排列方式.对具有致密层和蜂巢层型两层式旋壁的Triticites的电镜研究表明:其致密层由近等轴晶无定向排列而成;蜂巢层由短柱状晶定向排列组成板状复合体,进而组合成管状孔,镶嵌在不定向排列的近等轴品基质中构成.Pseudofusulina的致密层也由近等轴晶不定向排列构成,蜂巢层由粗柱晶定向排列组成纤状复合体,进而形成管状孔,镶嵌在近等轴晶基质中.  相似文献   

2.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类Protriticites的旋壁构造,重点研究了透明层、蜂巢层的超微构造特征,并分别与Fusulinela和Triticites旋壁中的类似构造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Protriticites内部壳圈的透明层与Fusulinela相似,但整体发育状况较差;与以Triticites为代表的典型的蜂巢层相比,组成Protriticites外部壳圈旋壁蜂巢构造的方解石晶体在形状、定向及排列方式上具有较原始的特征,代表了类Fusulinela→Protriticites→Montiparus→Triticites演化系列中旋壁蜂巢层的原始状态。Protriticites的原始蜂巢层构成了随后类希瓦格科旋壁蜂巢层进一步发育、演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作者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竹蜓)类Quasifusulina旋壁超微构造的初步研究结果。电镜观察表明,Quasifusulina旋壁的主要部分系由许多近等轴的方解石微粒构成,这些微粒有规律地叠置在一起,形成了一系列垂直于壳表、彼此相邻的方解石复合体。尽管其光学特征与蜂巢层和透明层颇为相似,但从构成旋壁的方解石微粒的形状、大小及排列和定向方式来看,Quasifusulina旋壁的超微构造既明显地有别于典型的蜂巢层,也不同于典型的透明层。为便于描述,作者建议将Quasifusulina旋壁的这种特殊构造称为“原蜂巢层”(prokeriotheca)。 根据电镜观察,Quasifusulina旋壁由原蜂巢层及不连续的内疏松层构成,它可能代表了?类有孔虫中一种独特的旋壁类型。这种旋壁构造在?类动物的分类及演化研究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䗴类旋壁超微构造的研究——以麦䗴型旋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洪  杨湘宁 《古生物学报》1993,32(6):685-692
光学显微镜下的观察表明蜓类的旋壁属于钙质微粒壳类型,对它们的电镜观察揭示的组成旋壁的晶粒的大小、形态和排列方式。对具有致密层和蜂巢层型两层式旋壁的Triticites的电镜研究表明:其致密层由近等轴晶无定向排列而成;蜂巢层由短柱状晶向排列组成板状复合体,进而组合成管状孔,镶嵌在不定向排列的近等轴晶基质中构成。Pseudofusulina的致密层也由近等轴晶不定向排列构成,蜂巢层由粗柱晶定向排列组成  相似文献   

5.
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表明,除史塔夫ting类外,ting类旋壁有8种类型,各分层的超微构造是由开头不同、粒径不一及排列方式各异的方解石晶粒组成。旋壁基本结构包括致密层、透明层、内疏松层、原蜂巢层(?原始层)、蜂巢层及后透明层。ting类标本受后期次生作用,可改变组成旋壁的方解石晶粒原有的形状,晶粒被重结晶,但其旋壁的分层结构仍保留原生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宁夏的含(竹蜓)地层出露较好,剖面和柱状剖面有7处.含(竹蜓)地层自下而上为:下石炭统臭牛沟组、中卫组,上石炭统羊虎沟组,上石炭—下二叠统太原组.(竹蜓)动物群有15属68种及亚种,其中1新种.可建立(竹蜓)化石带 Eostaffella-Mediocris 带 (C_1), Profusulinella 带 (C_2~1) 及 Sphaeroschwagertna 带 (P_1~1),并与甘肃靖远及华北地台其它地区的(竹蜓)化石带对比.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作者利用电子显微镜对三层式Tin类Profusulinella旋壁超微构造的研究,阐述了Profusulinella三层式旋壁超微结构的特征。电子显微镜研究表明,Profusulinella旋壁中致密层属于原生构造,而内、外疏松层及旋脊具有次生性质。  相似文献   

8.
对福建上杭晚石炭世(竹蜓)类Profusulinella动物群的系统研究,共鉴定(竹蜓)类化石4属17种.根据它们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垂向变化规律,自上而下建立一个(竹蜓)带、两个亚带:Profusulinella带,2). Profusulinella wangyüi-Eofusulina triangula亚带,1). Profusulinella staffellaeformis亚带.通过与华南、华北、西北沉积区和欧美同期地层的对比,认为本区含Profusulinella动物群的地层应归于上石炭统达拉阶下部,相当于国际地层表中的巴什基尔阶上部至莫斯科阶下部.  相似文献   

9.
电子显微镜研究表明 ,Neomisellina的旋壁由致密层和很厚的蜂巢层组成 ,无内疏松层。致密层由近等轴细小晶粒无定向排列而成 ,为原生构造 ;蜂巢层早期由近等轴较大晶粒 ,渐渐为粗大的短柱状晶粒替代 ,下端由近等轴晶粒与短柱状晶粒混杂规则排列而成。  相似文献   

10.
晚二叠世Ting类Gallowayinella的旋壁超微构造及其时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显微镜研究显示,Gallowayinella旋壁的透明层与Fusulinella型(四层式旋壁)的透明层在晶粒形状,大小和排列方式方面有较大的差异,而与Palaeofusulina旋壁的超微构造特征一致。Gallowayinella属的分类位置应归于古纺锤Ting亚科(Palaeofusulininae M.-Maclay,1963),时限为晚二叠世吴家坪期早期至长兴期早期。G.meitienensis一种不能作为我国长兴阶下部的一个带化石。  相似文献   

11.
假希瓦格■为生活在早二叠世浅海环境中的■类生物,一般认为该时期■类生物的生活方式为底栖。由于假希瓦格■的形态与生活在同时期的其它■类存在较大的差异,它们的生活方式是否相同?为探讨这一问题,本文选取了中国华南地区的假希瓦格■8种9个样本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了假希瓦格■9个样本的壳圈数、长轴、短轴及每一壳圈的长轴、短轴和壳壁厚度,利用这些参数计算得到了■的重力、海水中■所受的浮力,结合海洋中水流的运动方式,分析了上升海流对9个样本影响,结果表明,轴率越小的■越容易受上升海流的影响,从而改变其生活方式,结合假希瓦格■的生活环境,初步认为假希瓦格■的生活方式为水动力条件较弱时,其以底栖生活为主,当水动力条件较强时,其生活方式可能由底栖变为漂浮。  相似文献   

12.
形态测量学用定量化的方法和手段描述、研究对象形态特征。几何形态测量学是形态测量学的分支,用界标点或轮廓线等标识研究对象的形态,并运用多变量运算进行量化分析和判别。形态测量学方法在生物学与古生物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在生物的个体发育、系统演化、类群判别等方面均可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目前在形态测量学中常用的数据类型、分析方法与步骤,即线性距离、界标点、轮廓线等数据类型的获取,普鲁克迭加、傅里叶转换、特征形状分析与增强特征形状分析等数据转换方法,以及主变量分析、典型变量分析等常用多变量线性回归方法的原理与分析过程。选择以类有孔虫个体发育与类群鉴定中几何形态测量学的应用为例,解释最常用的多变量线性回归方法——主成分分析与典型变量分析的应用与结果剖析。  相似文献   

13.
九种金花茶种皮的电镜扫描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文驹  闵天禄   《广西植物》1995,15(1):36-38+98
通过对山茶属9种(变种)金花茶的种皮所进行的电镜扫描观察,发现种皮外表面具有网格伏雕纹是9个种及变种的共同特征;除Camelliavar.tunghinensis外,其余的种都被毛.毛的长短、多少及网格的大小、形状具有一定的分类意义。结果支持本文作者根据外部形态对该类群的部分订正工作。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鄂尔多斯盆地地面和井下6条含?石炭纪地层剖面中的?类动物群作了详细的研究,自上而下建立了5个?带5个?亚带:(5)Sphaeroschwagerina带(可细分为3个亚带,即下部的Pseudofusulina fecunda-Rugosofusulina valida亚带,中部的 Schwagerina sulnathorsti亚带,和上部的Sphaeroschwagerina Sphaerica-Boultonia gracilis亚带);(4)Triticites带;(3)Fusulina-Fusulinella带(包括2个亚带,下部的Beedeina teilhardi亚带和上部的Fusulina cylindrica-F.quasicylindrica亚带);(2)Profusulinellaparva带;(1)Eostaffella paraparva带。根据这些?类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合?地层及其划分、对比和古地理面貌都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瓦韦属植物的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瓦韦属植物根状茎上的鳞片及隔丝的形状、结构、颜色,参考叶片的形状、质地及根状茎、叶柄的横切面等特征,把瓦韦属植物划分为6个组,分别为瓦韦组Sect.Lepisorus、扭瓦韦组Sect.Pleioomma S.L. Yu、革质叶组Sect.Sclerophyllon S.L. Yu、大叶瓦韦组Sect.MacrophyllonS.L.Yu、纸质叶组Sect.Pachyphyllon S.L.Yu和薄叶组Sect.Hymenophyton Ching。  相似文献   

16.
针叶小爪螨的滞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孙绪艮  宓秀民 《昆虫学报》1995,38(3):305-311
本文研究针叶小爪螨Oligonychus ununguis(Jacobi)滞育卯出现的规律,分析了光照、温度、寄主营养等环境因素与滞育的关系和滞育卵解除的条件。结果表明,针叶小爪螨以滞育卵在枝条上越冬,其产出盛期在8月上、中旬。光周期感应螨态为幼螨至第二若螨的连续两个螨态;其临界光照时间为13h/d。在相同条件下,低温(20℃)促进滞育。长日照下,螨口密度大,寄主营养恶化,亦能促进滞育的形成。滞育卵在0℃下放置1 20天,5℃-10℃下放置100天后解除滞育。  相似文献   

17.
小黑麦附加系选育研究(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黑麦附加系“82—4030”暂名“品加系1号”,目前己获第六代种子,性状稳定,表现穗大、粒多、早熟、籽粒大而饱满。凡2n=44者,其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均高。染色体数稳定(约90%在2n=44),经核型,带型(Giemsa-C带)及酯酶同功酶谱分析结果表明,肯定附加上的一对染色体为黑麦染色体,得到的是麦类新资源小黑麦二体异附加系。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毒蛾科16属幼期的毛瘤特性及其分属检索表,并对毒蛾科各类中存在的2个类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