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沙田柚花粉低温贮藏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薛妙男  刘华英  饶桂荣  杨继华   《广西植物》2000,20(4):367-370
研究了脱水时间 ,化冻方式和培养基对沙田柚 ( Citrus grandis var. shatinyu Hort. )花粉低温贮藏后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贮藏 3个月 ,6个月期间 ,脱水 50 min的花粉萌发率最高 ;沙田柚花粉低温贮藏的最适含水量为 13.5%。沙田柚花粉适合快速化冻法。在 4种培养基中 ,萌发率无显著差异 ,但花粉管生长不一致  相似文献   

2.
以当年采收以及贮藏1年和2年的芍药种子为试验材料,对不同贮藏年份的芍药种子进行低温(-20℃、-40℃)及沙藏处理,同时测定处于不同生根阶段的芍药种子的生理生化指标,以明确芍药种子快速生根的途径,探讨芍药种子萌发生根的内在生理机制。结果表明:(1)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贮藏年份、处理温度以及处理天数均对芍药首粒种子生根时间、生根指数、生根率有极显著的主效应,三因素单独对各生根指标都有极显著的影响,其中贮藏年份对种子生根的影响力最大。(2)在同一贮藏年份下,沙藏生根前进行-40℃低温处理30d对芍药种子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最高(88.33%);不同贮藏年份的芍药种子在沙藏生根前进行同一低温处理后,贮藏1年的芍药种子生根效果优于当年采收和贮藏2年的芍药种子。(3)不同贮藏年份的芍药种子在生根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趋势相似,表现为含水量持续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先增加后减少,淀粉含量持续减少,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减少后增加;过氧化物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先降低后持续升高。研究发现,-40℃低温处理30d能够有效打破芍药种子下胚轴休眠,促进芍药种子生根,且采收后贮藏1年的芍药种子生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藕莲(地下膨大茎)贮藏及其生理生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综述了影响莲藕 (地下膨大茎 )贮藏的主要因素、莲藕的贮藏方法、莲藕采收后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 ,以及莲藕的褐变机理。  相似文献   

4.
为进行紫荆杂交育种和开发利用,以垂丝紫荆花粉为试材,利用离体培养法、3种染色法(醋酸洋红、TTC和碘-碘化钾染色)对花粉生活力进行测定,并分析不同贮藏温度和时间对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培养基中添加蔗糖和硼酸对花粉的萌发有促进作用,垂丝紫荆花粉萌发的适宜培养基为120 g/L蔗糖+40 mg/L硼酸,花粉萌发率达86.23%;醋酸洋红染色法适宜快速测定垂丝紫荆花粉生活力;垂丝紫荆花粉最佳的贮藏温度为 -196 ℃,经济的贮藏方法为-20 ℃。  相似文献   

5.
低温下贮藏的芍药切花瓶插寿命和几种生理生化特性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品种白色"雪峰"和紫红色"桃花飞雪"采自山东菏泽牡丹研究所生产基地.早晨7:00采切花蕾发育基本一致的芍药花枝200支,花枝长45 cm,1 h内运回实验室,迅速放入流动水中清洗花蕾,洗去花蕾表面的蜜液及污物,然后在杀菌液(1 000 mg·L-1甲基托布津)中速沾后,散开平放于报纸上避光晾干.切花晾干后,整理分级,在水中斜切基部,保留2片复叶,再插入4 mmol·L-1硫代硫酸银溶液中10 min,然后用吸水纸包裹花头,10支为1束,封于聚乙烯塑料袋中,于2℃下贮藏30、60、90、120 d后进行水插试验.  相似文献   

6.
黄藤花粉萌发与低温贮藏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培养法对黄藤花粉进行了蔗糖浓度梯度、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试验;用干燥脱水法对黄藤花粉进行了低温贮藏研究.结果表明:(1)10%~15%的蔗糖浓度有利于花粉萌发生长;(2)花粉在31~35℃下培养6~9 h,其萌发生长最佳;(3)黄藤花粉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花粉萌发率逐渐下降,花粉管长度较短;随着贮藏温度的加深,花粉萌发率下降趋于缓慢,花粉管长度较长。尤其在45℃下恒温干燥4 h,并在-20~-30℃下贮藏的花粉,540 d后仍然保持了较高的萌发率和较长的花粉管;(4)40℃水浴化冻和室温化冻均可用于黄藤花粉解冻,两者效果一样。  相似文献   

7.
唐菖蒲花粉低温保存过程中的生理生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唐菖蒲切花栽培品种嫦娥粉花粉为实验材料,比较其花粉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在-80℃和4℃贮藏过程中(360 d)的变化,以探讨2种保存条件下花粉保存效果出现显著性差异的生理生化原因.结果表明:唐菖蒲花粉在2种保存温度条件下,随保存时间的延长,各项生理生化指标表现出显著差异.与4℃保存处理相比,-80℃保存处理抑制了花粉中MDA的积累,增强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减轻了花粉膜质过氧化和膜系统受伤害程度,同时提高了花粉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强了花粉的抗冻能力,从而使低温保存花粉活力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这或许是-80℃条件下花粉保存效果较好的部分生理生化原因.  相似文献   

8.
休眠期间低温累积对杏枝芽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实验以3个不同低温需求量的杏品种为材料,在休眠时期进行11种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随着低温累积量的增加,枝条与花芽总含水量、自由水含量,呼吸强度逐渐下降,萌芽前回升,束缚水、束/自比值、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加,到萌芽前减少,游离氨基酸与脯氨酸含量以及SOD活性在完成低温需求量时最高,然后逐渐下降,游离氨基酸、脯氨酸含量与低温需求量存在着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r低需,游离=0.98  相似文献   

9.
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的几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胚芽期和三叶期的玉米自交系‘齐319’幼苗经0、2、4、6℃冷处理后,测定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MDA)含量的结果表明:POD、CAT、SOD活性以及MDA和蛋白质含量均增加,0、2℃下胚芽期幼苗的抗寒性比三叶期的高,4和6℃下三叶期幼苗的抗寒能力更强;无论是胚芽期还是三叶期,温度越低,幼苗受冷伤害越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枯草芽孢杆菌BR151衍生株与北京棒杆菌1134衍生株的赖氨酸高产融合子Q4413株的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融合子与双亲株在这些方面的差异,为Q4413株确系双亲株的重组子或新的融合子增加了佐证.  相似文献   

11.
无距虾脊兰花粉离体萌发及储藏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目山野生无距虾脊兰的花粉为材料,采用离体萌发法研究了花粉的储藏性以及不同的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并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了其柱头的可授性,以筛选无距虾脊兰花粉的培养方法以及储藏条件,为其种质资源保存等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无距虾脊兰最适花粉液体培养基为200g·L-1蔗糖+50mg·L-1 H3BO3+40mg·L-1 Ca(NO3)2·4H2O,并且在pH 5.5~6.0、温度25℃恒温下培养48h,无距虾脊兰花粉萌发率(81.71%)和花粉管生长(247.42μm)最佳。(2)无距虾脊兰花粉在-80℃中低温干燥储藏360d后仍具有48.58%的萌发率。(3)无距虾脊兰的柱头在开花前5d内均具有可授性,花粉块在整个花期内均保持了28.96%~81.71%的生活力,但柱头可授性和花粉活力均随开花后时间的延长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赵萍  唐红  刘兴宇  何丽霞 《西北植物学报》2022,42(12):2052-2060
以紫斑牡丹‘象牙白’单瓣和重瓣花的花粉为材料,对其超微结构及生理生化特性进行观察和分析,探讨单瓣和重瓣花花粉超微结构以及不同温度储存花粉活力与其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和3种保护酶活性(POD、SOD、CAT)的关系,以确定紫斑牡丹单瓣和重瓣花花粉最佳储存温度。结果表明:(1)紫斑牡丹重瓣花花粉平均极轴长、平均赤道轴长、极轴长/赤道轴长均小于单瓣花花粉;室温(25℃)条件下,单瓣花花粉萌发率(83.62%)高于重瓣花(72.06%),单瓣花和重瓣花花粉的半衰期分别为40 d和60 d;随着储存温度降低和储存时间的延长,单瓣花和重瓣花的花粉萌发率较室温均显著提高,且单瓣花花粉萌发率始终高于重瓣花花粉。(2)紫斑牡丹单瓣和重瓣花花粉在短期储存(1~120 d)、较长时间储存和长期储存的适宜温度分别为4℃、-20℃,-80℃。(3)与室温相比,低温可提高储存期间紫斑牡丹花粉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并降低MDA含量,从而有效延缓花粉萌发率的下降。(4)低温胁迫对紫斑牡丹单瓣花花粉的影响低于重瓣花花粉,在相同储存温度条件下,重瓣花花粉细胞受损程度更高、萌发率下降速率更快。研究认为,紫斑牡丹花粉在-80℃储存条件下基本处于代谢平衡状态,故低温能有效延长其花粉储存寿命;储存期间花粉萌发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细胞损伤加重;紫斑牡丹重瓣花花粉粒小、瘪粒和畸形是导致其较单瓣花花粉萌发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以大花红山茶花粉为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花粉表观形态,采用离体培养法研究花粉的萌发特性,并就不同贮藏温度与时间对花粉萌发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大花红山茶花粉极面观呈正三角形,沟界极区较宽;花粉粒纹饰为穴状、小沟状雕饰纹;花粉粒平均极轴长为71.05μm;说明大花红山茶在山茶属中具有较为特殊的分类地位和系统进化地位。(2)大花红山茶花粉萌发的最适宜培养基为:150g·L-1蔗糖+20mg·L-1硼酸+100mg·L-1 KNO3+50mg·L-1MgSO4+300mg·L-1 Ca(NO3)2,花粉萌发率可达68.10%。(3)大花红山茶花粉最佳贮藏条件为-80℃;-80℃下贮藏360d后,萌发率仍可达到39.40%。(4)-20℃、-80℃贮藏条件下,大花红山茶花粉3种保护酶(SOD、POD、CAT)的活性较高,花粉抗氧化、抗衰老的能力较强;且在花粉贮藏过程中,3种酶活性高峰值前后花粉萌发率出现大幅度下降。(5)不同贮藏温度下,3种保护酶的作用不同,常温下,SOD为敏感性保护酶;4℃、-20℃下,POD为敏感性保护酶;-80℃下CAT为敏感性保护酶;3种酶活性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依次为: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  相似文献   

14.
淫羊藿属(Epimedium L.)植物多为常用药材,分类和药材鉴定较为困难。该文采用扫描电镜对中国产淫羊藿属31种药用植物花粉的形态、大小和表面纹饰等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显示:(1)淫羊藿属植物花粉形态多为长球形,少数为球形,大小为(15.5~25.0)×(27.3~48.1)μm,极面观多为三裂圆形,具三孔沟。(2)花粉粒外壁表面纹饰有网状、条网状、条纹状等类型。(3)花粉粒外壁纹饰如网眼的形状、大小和网脊表面特征等在各物种间有一定差异。研究结果为淫羊藿属药材鉴定与植物分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该研究以3个紫斑牡丹品种(‘象牙白’、‘美人面’、‘紫金冠’)的单瓣与半重瓣花粉为材料,对其超微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进行观察分析,并对其花粉培养基进行筛选优化,探讨单瓣和半重瓣花粉的超微结构与花粉萌发率以及物质代谢与花粉萌发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紫斑牡丹花粉萌发的最适宜培养基为100 g·L^(-1)蔗糖+0.15 g·L^(-1)硼酸+10 g·L^(-1)琼脂。(2)花粉饱满率是影响花粉萌发的主要原因。(3)3个紫斑牡丹品种的单瓣花粉离体培养萌发率均显著高于半重瓣的花粉。(4)‘象牙白’、‘美人面’、‘紫金冠’单瓣花粉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半重瓣花粉,但三者单瓣花粉的MDA含量和3种保护酶(CAT、SOD、POD)活性均低于半重瓣花粉。研究认为,花粉体内蛋白质亏损和MDA、CAT、SOD、POD的积累可能是引起半重瓣紫斑牡丹花粉萌发率较低的生理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了解鱼腥草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特征与花粉育性的关系,该研究采用卡宝品红染色法对2个鱼腥草居群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进行观察,并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I2-KI染色法、B-K培养基培养法及荧光显微镜观察法来检测鱼腥草花粉的活力及萌发率。结果发现:(1)鱼腥草减数分裂的进程与花序大小、花药颜色、花药长度均有密切的关系。(2)2个居群的鱼腥草中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正常占88.2%,有11.8%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3)减数分裂异常表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微核、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不均等分离、多分体等现象,并发现在二分体阶段及单核花粉发育过程中存在细胞融合。(4)2个居群的鱼腥草花粉活力均不超过1.5%,花粉几乎不萌发。研究认为,鱼腥草花粉育性低的主要原因是单核花粉的发育过程异常,而非鱼腥草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所致。  相似文献   

18.
大青(Clerodendrum cyrtophyllum)是苗族地区常用的药用植物。为研究黔产大青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该研究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反相柱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大青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并根据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评价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从大青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栓酮(1)、α-amyrin palmitate(2)、sambuculin A(3)、22-dehydroclerosterol(4)、isopetasin(5)、taraxasteryl palmitate(6)、豆甾醇(7)、22-dehydroclerosterol-3-O-β-D-(6′-O-margaroyl)-glucopyranoside(8)、3-O-β-D-galactopyranosyl-(24β)-ethylcholesta-5,22,25-trien(9)、肉苁蓉苷D(10)、tortoside F(11)、balanophonin(12)、木犀草苷(13)、类叶升麻苷(14)、木犀草...  相似文献   

19.
假茉莉(Clerodendrum inerme)是一种重要的半红树植物,是海岛及沿海防护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淡水、土壤是海岛植被恢复的重要生态因子。为了总结出最适合假茉莉生长发育的土壤及水肥条件,该文设置了不同基质、浇水频率及氮素处理,对不同处理下假茉莉的生物量及水分利用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不同的基质中,含泥炭的混合基质对于假茉莉生物量的积累具有突出作用,S_4基质(珊瑚砂∶泥炭∶红壤土∶椰糠=12∶2∶3∶3)地下生物量(平方根)为1.66 g,极显著高于不含泥炭的基质,S_1基质(珊瑚砂∶泥炭=3∶2)总生物量(平方根)为4.54 g,极显著高于其他基质。(2)中、低浇水频率下的总生物量分别为4.02、4.23 g,极显著高于高浇水频率下的3.46 g,而不同氮素处理间生物量的差异并不显著,这表明假茉莉在中、低浇水频率,少施氮肥或不施氮肥的条件下仍然能够获得较高的生物量。(3)对于水分利用率而言,原珊瑚砂基质保水性较差,水分利用率较低,而混合基质在中、低浇水频率下水分利用率均有不同显著程度的提高。综上结果显示,假茉莉在含泥炭基质,中、低浇水频率,无氮或低氮条件下能够较好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