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大量小哺乳动物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将文王沟剖面23层划分出5个生物地层带: I带相当于榆社马会组;II带与Ⅲ带相当于高庄组; IV带相当于麻则沟组; V带为午城黄土底部。根据牛物属种转达换判定出 4个主要生物事件发生时期,分别在 5.8、36、3.0、2.4Ma左右。每一个生物事件集中发生的时期指示生态环境的一次显著向干冷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2.
文王沟93002地点剖面从下至上被分成4个生物地层带。Ⅰ带可能属于晚中新世保德期中期,Ⅱ+Ⅲ带属于上新世早期,Ⅳ带属于上新世中期。将各带与93001地点剖面进行了对比。着重探讨了鼠科动物中的Huaxiamys n. sp.向H.primitivus以及Occitanomys n. sp.向Chardinomys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甘肃灵台小石沟晚中新世—上新世小哺乳动物生物地层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根据发现的大量小哺乳动物化石,将甘肃灵台小石沟72074(4)地点剖面划分出4个生物地层带,Ⅰ带与榆社马会组化石组合相当,为中新世晚期;Ⅱ带、Ⅲ带及Ⅳ带代表中国上新世较为完整的小哺乳动物生物地层层序。 相似文献
4.
甘肃灵台晚中新世—早更新世生物地层划分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6,他引:3
将甘肃灵台雷家河地区3个剖面按生物学和地层学原理综合成一个完整的生物地层剖面,并分成 6个生物地层带:Ⅰ+Ⅱ带为保德期中晚期; Ⅲ~Ⅴ带为榆社期;Ⅳ带为泥河湾期。探讨了华北各地方动物群在雷家河剖面中的相应位置。 相似文献
5.
根据发现的大量小哺乳动物化石,将甘肃灵台小石沟72074(4)地点剖面划分出4个生物地层带。I带与榆社马会组化石组合相当,为中新世晚期;Ⅱ带、Ⅲ带及Ⅳ带代表中国上新世较为完整的小哺乳动物生物地层层序。 相似文献
6.
甘肃灵台上新世晚期红粘土中的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发现于甘肃灵台任家沟上第三系红粘土中的哺乳动物化石包括5目7科9种,Nyctereutes sinensis,Chardinomys sp,Gomphotheeriidae, Rhinocerotidae,Hipparion houfenense Paracamelus sp., Gazella blacki, Gazella sp.及Antilospira licenti.化石野外的产出层位距第四系黄土底界约22m,古地磁测定为3.4~3.5Ma,即晚上新世早期(MN16下部)。 相似文献
7.
8.
9.
描述了2002-2005年间在青海德令哈深沟上油砂山组采集的小哺乳动物化石。化石共有16种,隶属食虫目、啮齿目和兔形目的12科,代表了迄今青藏高原发现种类最多、材料最丰富的小哺乳动物群。深沟动物群的组成与陕西蓝田灞河组下部层位发现的小哺乳动物组合最为接近,两者有相似的群体结构,共有Sciurotamias,Lophocricetus,Protalactaga,Myocricetodon,Nannocricetua,Pararhizomys和Ochotona 7属。但由于深沟动物群含有略进步的属、种,其时代似乎稍晚,很可能属晚中新世早期,或者中国陆生哺乳动物时代的保德期早期,与欧洲MN10上部或MN11下部的时代相当。深沟动物群指示了一个温带开阔干旱草原为主体的景观。晚中新世柴达木盆地的气候似乎没有现在这样干燥,在草原中尚有一些灌丛甚至林地。动物群的组成及所指示的生态环境都表明,青藏高原在中新世以后有过较大幅度的上升。深沟动物群中含有一鼠科新种——细弱许氏鼠(Huerzelerimys extguus sp.nov.)。Huerzele—rimys属过去只发现于欧洲,新种为该属在亚洲的首次发现。其特征为:与现知最小种H.minor相比,其臼齿更小,M1中t1的位置相对靠后,c6和t9间有超过50%的标本具一弱脊连接,m1和m2的唇侧齿带狭窄、附尖弱小。Ochotonoma primitiva(Zheng & Li,1982)是动物群中较为多见的一种鼠兔。该种最先发现于甘肃天祝,并作为Ochotona属描述。正型地点的标本不多,但尺寸和形态完全落入深沟标本的变异范围,因此认为同属一种。该种的特征增订为:中等大小的鼠兔。P2冠面长三角形,舌侧长度明显大。p3的下前边尖宽大,一般具有两个前褶或凹槽,而且至少有一褶具水泥质充填物;连接前边尖和后边尖间的齿桥(dentine isthmus)宽;前褶(paraflexis)比O.anatolica的短而狭窄,向后延伸没有O.csarnotana的那样明显。 相似文献
10.
甘肃东乡几种早中新世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本文记述了在甘肃东乡椒子沟发现的几种早中新世哺乳动物化石:Gomphotherium sp、Dzungariotheriura orgosense、Rhinocerotidae gen. indet.和Paraentelodon macrognathus sp. nov.,着重讨论了全北区猪齿兽类的系统关系。根据化石的性质判断,东乡椒子沟化石点的地质时代应与欧洲Burdigalian早期,亦即MN_3相当或稍早。笔者将原定为上新世临夏组的第一、二岩性段划出,命名为椒子沟组,其时代为早中新世。 相似文献
11.
甘肃灵台雷家河新第三纪晚期的大哺乳动物组合及其时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的大哺乳动物化石出自甘肃灵台雷家河村东南小石沟[72074(1)、72074(4)]和文王沟(93002)等地的新第三纪晚期地层。它们包括15种,分属8属、9科、4目,可能代表两个不同时代的组合。第一组合所在的地层层位是72074(4)剖面的L5~L3层和72074(1)剖面的第3层,主要由 Hipparion pater、Acerorhinus sp.、Nyctereutes.、 Hyaeninae gen.et sp.indet.和Gazella niheensis等类型组成,其性质与山西榆社高庄组南庄沟段和醋柳沟段产出的大哺乳动物的接近,时代可能为中上新世。第二组合所在的地层层位是72074(1)剖面的第2层,以Anancus sinensis 和Cervidae gen.et sp.indet.为代表,其性质与榆社麻则沟组动物群的相近,时代为晚上新世。 相似文献
12.
甘肃榆中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了甘肃榆中上苦水大沟发现的几种哺乳动物化石:Microtusgregalis,Ochotonasp.,Felistigris,Equusprzewalskii,Coelodontaantiquitatis,Cervus(Sika)sp.,Antilopinaegen.indet.,Ovisnahoor,Bovinaegen.indet..含化石地层的时代应为晚更新世中晚期。这是甘肃中部地区新发现的一个层位确切、化石门类较多的第四纪哺乳动物群。 相似文献
13.
在甘肃临夏盆地发现豪猪化石一新种,甘肃豪猪(Hystrix gansuensis)。其主要特征是:个体大;鼻骨较宽大,后缘圆凸,达M3的后上方;门齿与P4间齿缺长,腭面较宽,两齿列彼此近于平行;后鼻孔前缘弧形;颊齿为中度单面高冠;P4的前边脊短,褶I向颊侧开口,具低小的前附尖;上臼齿褶I不向颊侧开口;M3较少退化。根据共生的哺乳动物群判断,其时代为晚中新世。 相似文献
14.
北京门头沟牛眼洞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北京市门头沟牛眼洞产有豹、岩羊和纳呼尔绵羊等3种哺乳动物化石。其中豹化石尺 寸相当小,小于所有已知的化石记录,根据贝格曼法则以及与现代豹不同亚种的对比,表明它 应该是一种热带和亚热带的动物,这一发现指示当时的气候环境正处于间冰阶的暖期中。结 合整个哺乳动物化石的性质,说明其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