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凋亡规律。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再灌注模型,在缺血再灌注后1、3、7、14d断头取脑,应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和原位末端标记法分别检测各组MCAO后不同时期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凋亡数量超过神经元,其凋亡以再灌注3d最为显著,而神经元则以7d最为显著;而皮层区神经元凋亡数量超过星形胶质细胞,两种细胞凋亡均在再灌注后7d达高峰。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皮层和海马区的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均可发生凋亡,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比皮层区更易凋亡,而皮层区神经元比海马区更易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表达量的动态演变及各自cyclin D1的表达差异。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再灌注后1d组,3d组,7d组,14d组和假手术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变化及各自cyclin D1的表达。结果缺血侧梗死边缘区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增加,而神经元的表达下降,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中各自cyclin D1的表达在再灌注7d、14d后表达上调,且星形胶质细胞中的cyclinD1增加更明显,与假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侧梗死边缘区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cyclinD1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星形胶质细胞的cyclin D1表达上调比神经元的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研究成年大鼠细胞周期蛋白在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差异。方法应用免疫荧光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成年大鼠生理状态下大脑皮层或海马CA1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周期素D1、E、A、B1、(CyclinD1、E、A、B1)的表达。结果成年大鼠海马CA1区和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有Cyclin D1、E、A和B1的表达,细胞核和细胞浆均有表达,以胞核为主;星形胶质细胞也有上述细胞周期蛋白的表达但细胞数目较少,并且表达这些指标的星形胶质细胞多聚集在海马CA1区。结论成年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区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均表达细胞周期蛋白,而其在神经元的表达较星形胶质细胞更为普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前应激对雄性子代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后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SD孕鼠随机分为有产前应激处理(妊娠第15到21天每日3次限制活动)和无产前应激处理,并对其雄性子代大鼠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共分为产前应激+假手术组、MCAO模型组、产前应激+MCAO组(n=10),于再灌注后第5天检测脑梗死体积,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缺血灶边缘区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及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受体A4(EphA4)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共表达情况,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EphA4、GFAP和神经蛋白聚糖(Neurocan)蛋白表达。结果:产前应激+MCAO组子代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EphA4、GFAP和Neurocan蛋白表达均较MCAO组显著增加(P均<0.05),且GFAP阳性细胞形态学改变及EphA4/GFAP共表达也较MCAO组明显。结论:产前应激可能改变子代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星形胶质细胞上EphA4受体的表达,促进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产生神经蛋白聚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L-Glu对纯化培养的皮质和海马星形胶质细胞促增殖作用的机制.方法将纯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分为7组:①无血清培养基组,②含L-Glu(1mmol/L)的无血清培养基组,③含MCCG(100μmol/L)的无血清培养基组,④含MPEP(100μmol/L)的无血清培养基组,⑤含L-Glu MCCG(分别为1mmol/L,100μmol/L)的无血清培养基组,⑥含L-Glu MPEP(分别为1mmol/L,100μmol/L)的无血清培养基组,⑦含L-Glu MCCG MPEP(分别为1mmol/L,100μmol/L及100μmol/L)的无血清培养基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L-Glu促进纯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单独加入mGluRs的竞争性拮抗剂MCCG或MPEP则L-Glu的促增殖作用减弱,同时加入两种拮抗剂则L-Glu的促增殖作用消失.结论 L-Glu通过作用于mGluR3和mGluR5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两者可能在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用暂时性脑缺血的大鼠模型对血管内皮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免疫组化显示,ICAM1的表达于缺血1h再灌6h后明显升高;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定量检测说明再灌后其表达量比单纯缺血增加了47%。脑组织过氧化物酶MPO(μ/g)含量检测及光镜观察均证实再灌后白细胞在缺血区聚集增多。局部脑组织IL1含量(OD值/g)在灌流3h后明显升高。结果说明: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管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为时间依赖性增加;②ICAM1的调节表达与脑损伤时局部细胞因子IL1的分泌有关;③再灌注后脑缺血区有白细胞的大量聚集;④ICAM1表达量的增加是白细胞在缺血区粘附到血管壁、游出血管损伤周围脑组织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7.
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s,EAATs)是摄取细胞外液谷氨酸、保持细胞外谷氨酸低浓度的主要机制,已发现了五种EAATs,其中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在终止谷氨酸能神经传递、维持细胞外液谷氨酸浓度处于低水平方面发挥更重要作用。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的表达和功能受谷氨酸及其受体、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生长因子、内皮素、一氧化氮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其表达减少及功能降低与脑缺血损害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脑缺血预适应可通过调控其表达或改善其功能而诱导脑缺血耐受。  相似文献   

8.
研究粘附分子和白细胞与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病理联系,运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对36只SD大鼠脑缺血区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表达和淋巴细胞机能相关抗原(LFA-1)阳性细胞浸润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脑缺血区的毛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CAM-1 mRNA发生于脑缺血1h,在脑缺血1h/再灌流8h达到高峰。而脑缺血区毛细血管ICAM-1蛋白质的表达则发生于脑缺血1h/再灌流2h,高峰出现于脑缺血1h/再灌流16h,LFA-1阳性细胞在脑缺血区的聚集发生在脑缺血1h,并随再灌流时间延长,其聚集数量逐渐增加。结果提示,脑缺血/再灌流能诱导缺血区的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CAM-1 mRNA和蛋白质,进而导致白细胞在脑缺血区的浸润,此可能是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病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缺血缺氧损伤对星形胶质细胞细胞活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及BrdU掺入法检测缺血缺氧后不同时间点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周期变化和细胞的增殖活力;用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测定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的表达水平。结果体外缺血缺氧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S期较正常组明显增高,6h达高峰,BrdU掺入法显示损伤后6h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活力最高,而随后S期细胞数目及细胞增殖活力都呈下降趋势。在缺血缺氧早期,GFAP阳性染色增强,6h最高;缺血缺氧12h后GFAP阳性染色变弱,而cyclinD1的表达在损伤后逐渐增加,在24h时达高峰。结论缺血缺氧损伤激活星形胶质细胞,使其进入新的细胞周期,出现细胞的增殖反应;cyclinD1参与了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的修复和增殖;细胞周期事件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活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血管壁NOS和ICAM-1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与脑血管功能有重要关系,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可由脑缺血/再灌注诱导产生并与脑组织损伤密切相关,本实验用免疫组织化学和NADPH-d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SD大鼠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内皮细胞ICAM-1和NOS的表达,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脑血管ICAM-1免疫组织化学显色为阴性或弱阳性反应,再灌注2h,ICAM-1阳性反应明显增强,与对照组相比,P<0.01。随再灌注至16h,ICAM-1表达增加近一倍。脑缺血1h缺血侧侧脑血管壁开始出现NOS的阳性表达,与对照组相比,P<0.01,再灌注2h,NOS表达最多,随后逐渐下降,结果提示脑缺血再灌注与ICAM-1和NOS表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对于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采用MCAO方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应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缺血后1d、3d、7d、14d大鼠缺血侧病灶周围神经元中磷酸化细胞周期蛋白CDK2、CDC2及磷酸化R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血后1d、3d组磷酸化CDK2和磷酸化Rb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缺血后7d、14d组磷酸化CDK2和磷酸化Rb的表达量无增加。磷酸化CDC2在正常组及缺血组均无明显表达。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早期部分神经元再次进入细胞周期,提示细胞周期调控参与了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P21WAF1及cyclin D1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中的表达及分布,并探讨其与GIST的Fletcher分级、有无坏死及转移复发等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p21WAF1和cyclin D1在GIST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70例手术切除胃肠道间质瘤中P21WAF1及cyclin D1的表达情况。结果P21WAF1和cyclin D1在GIST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29%(24/70)和57.14%(40/70)。按Fletcher分级,随着危险程度级别的增高,P21WAF1蛋白阳性表达逐渐减低,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cyclin D1与肿瘤细胞有无坏死及转移复发有关(P〈0.05),有坏死及转移复发的病例显示cyclin D1高表达率。P21WAF1与cyclin D1在蛋白表达上无相关性(r=-0.165P=0.172)。结论P21WAF1蛋白表达与Fletcher分级相关(P〈0.05)。cyclin D1与Fletcher分级、肿瘤细胞有无坏死及转移复发有关(P〈0.05)。P21WAF1与cyclin D1在蛋白表达上无相关性。P21WAF1和cyclin D1的表达情况能够提示GIST的恶性程度的高低及预后的好坏,与GIST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它们有可能成为判断GIST生物学行为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iNOS在不同脑区的表达.方法用改良的血管内栓线技术制造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与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脑组织中的iNOS的表达.结果 (1)脑缺血再灌注损伤24h后,缺血组缺血侧大脑皮层、海马CA1区、CA3区神经元iNOS的表达显著增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脑缺血再灌注损伤24h后,缺血组对照侧大脑皮层、海马CA1区、CA3区神经元iNOS的表达也明显增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 与对照侧比较,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侧皮质的iNOS表达显著增强(P<0.05),而海马CA1区、CA3区缺血侧的iNOS表达与对照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侧皮层和海马iNOS表达显著升高,未缺血脑区(对照侧)iNOS反应性也较对照组者升高.  相似文献   

14.
针刺穴位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NMDA R1 mRNA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为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以针刺穴位为治疗手段,用原位杂交技术显示NMDAR1 mRNA,探讨单纯缺血,缺血加电针治疗后脑内NMDAR1mRNA的变化,并用谷氨酸或MK-801兴奋或桔抗NMDA受体。观察对便塞灶的影响。探讨NMDA受体在脑缺血脑损伤中的作用。结果显示:(1)谷氨酸能显著增大脑梗塞面积,电针能明显缩小梗塞面积,MK-801与电针作用相似,也能缩小梗塞面积,与对照组相比,谷氨酸组,电针组和MK-801组均有显著性差异;(2)缺血侧海马及大脑皮层NMDAR1 mRNA阳性细胞明显高于对照侧,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电针治疗后,NMDAR1 mRNA无过表达现象,海马及大脑皮层缺血侧NMDAR1 mRNA阳性细胞数与对照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明显低于单纯缺血组(P<0.01)。以以结果表明,谷氨酸介导的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之一是通过NMDAR1 mRNA的过表达而实现的,电针对脑缺血性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可通过抑制NMDAR1 mRNA的过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选择性细胞周期抑制剂olomoucine对局灶性脑缺血边缘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以探讨细胞周期调控与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建立光化学法诱导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脑缺血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和假手术组,采用HE染色显示梗死灶并测定其面积;应用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梗死灶周围神经元核心抗原(NeuN)的表达及通过TUNEL方法检测神经元凋亡;免疫印迹(Western blot)观察损伤侧皮层NeuN、周期素蛋白A(cyclin A)和周期素蛋白B1(cyclin B1)蛋白的表达。结果缺血后3d对照组梗死灶面积占脑片面积百分比值的平均值明显大于干预组(P<0.05);缺血后缺血边缘区NeuN表达减弱,对照组NeuN表达明显弱于干预组(P<0.05);缺血后梗死灶周围可见大量TUNEL阳性染色细胞,而且对照组数量明显多于干预组(P<0.05);干预组大鼠NeuN(TUNAL双标阳性表达明显弱于对照组大鼠(P<0.05);NeuN的蛋白量的表达,干预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而对照组cyclin A和cyclin B1蛋白量的表达明显高于干预组(P<0.05)。结论通过对细胞周期的调控,可减少神经元凋亡和脑梗死体积,从而为缺血性脑损伤后的神经元提供一个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电针对脑缺血神经元凋亡影响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探讨针刺治疗“脑卒中”的机制,本研究以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后再灌注为动物模型,分别以TUNEL法和PI染色法观察电针改善脑缺血性神经元凋亡的情况。结果显示:①局灶性脑缺血能诱导神经元凋亡:缺血侧凋亡神经元数目明显多于对照侧,差异非常显著;②电针能明显抑制神经元凋亡:电针治疗组缺血侧梗塞区凋亡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本文表明电针能抑制脑缺血性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7.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内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rkA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神经生长因子对神经元凋亡有拮抗作用,其作用方式是通过特异性受体——trkA实现。为了探讨针刺对内源性抗凋亡因素的调节作用。本研究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缺血再灌注时trkA的变化及针刺对trkA的影响。结果发现:缺血组对照侧大脑皮层偶见散在trkA免疫阳性神经元,缺血侧大脑皮层trkA阳性神经元与对照侧相比,显微镜下见无显著性差异。电针组缺血侧大脑皮层见大量trk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半影区,与对照侧及未电针的缺血侧相比,显微镜下见阳性神经元数目有差异。结果提示:电针可以诱导脑缺血时神经营养因子受体表达,调动机体内抗凋亡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