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渝北水源区水源涵养林构建模式对土壤渗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赵洋毅  王玉杰  王云琦  赵占军  吴云  陈林 《生态学报》2010,30(15):4162-4172
土壤渗透性是评价土壤水源涵养作用重要指标之一,其受制于许多外在和内在因素的影响,与植被类型、土壤结构、土壤种类和降雨强度等关系密切。为探讨不同构建模式水源涵养林对土壤渗透性能的影响,以裸地为对照,以土壤初渗速率,稳渗速率,平均渗透速率和渗透总量表征土壤渗透性,对重庆北部水源区8种不同构建模式的水源涵养林地的土壤渗透性及其与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模式水源林地和同一模式林地不同层次土壤渗透性能存在较大差异,各林地土壤渗透性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母质层土壤渗透性受林分类型和林分结构等外界条件的干扰较小,差异不显著;8种林地土壤渗透性均好于裸地,各林地土壤渗透性能大小依次为:广东山胡椒×杉木混交林马尾松×柳杉混交林(火烧迹地)四川大头茶×四川山矾混交林毛竹×四川山矾×马尾松混交林马尾松×广东山胡椒混交林马尾松×四川大头茶混交林广东山胡椒×四川杨桐混交林毛竹纯林裸地,根据土壤渗透能力可将8种模式林分类型分为4类:第1类,广东山胡椒×杉木混交林和马尾松×柳杉混交林,土壤渗透性最好;第2类,四川大头茶×四川山矾混交林,土壤渗透能力较好;第3类,毛竹×四川山矾×马尾松混交林、马尾松×广东山胡椒混交林、广东山胡椒×四川杨桐混交林、马尾松×四川大头茶混交林,土壤渗透性好;第4类,毛竹林和裸露地,土壤渗透性最差。以广东山胡椒和杉木混交的林分模式的土壤渗透性最好,毛竹纯林地最差,毛竹纯林对提高土壤渗透性作用较差,营林时适当增加毛竹林中其他树种的混交比例可增强林地土壤渗透性能。通用经验方程对各林分土壤入渗过程的拟合效果最好,比较适用于描述本研究区域水源涵养林地土壤入渗特征的模型,Kostiakov方程拟合效果次之,Horton方程最差;结合相关分析,筛选出9个极显著或显著影响土壤渗透性能的土壤理化性质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到土壤渗透性能综合参数α及与其极显著相关因子的综合参数β,并构建土壤渗透性各指标及其综合参数α与β的线性回归模型,为重庆北部的水源涵养林建设和防治水土流失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不同强度间伐后上海水源涵养林林分的生长及其林下植物多样性变化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间伐2年后,不同强度间伐对林分胸径和树高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明显;间伐4年后,间伐样地的胸径和树高生长量表现不一,不同强度间伐对3种林分生长和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不同。不同的林分应采用不同的间伐强度。杜英纯林宜采用65%(T3)间伐强度;香樟重阳木混交林采用30%(T5)间伐强度;多树种混交林采用20%~30%(T7~T8)间伐强度。  相似文献   

3.
以成都云顶山5种人工林(Ⅰ:柏木枫杨林;Ⅱ:银杏楠木林;Ⅲ:光皮梾木香樟林;Ⅳ:枫杨桤木林;Ⅴ:柏木林)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不同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差异以及二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林灌草层重要值最高的物种不同,光皮梾木香樟林林下植物组成最丰富,而银杏楠木林最贫乏。各人工林灌木层多样性指数H、优势度指数H''、丰富度指数D均以光皮梾木香樟林最大,而均匀度指数Jsw无显著差异;草本层HDJsw均以柏木林最大,银杏楠木林最小,而H''差异不显著。不同人工林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差异显著,pH值、全磷含量柏木枫杨林最高,有机质、全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银杏楠木林最高。显著影响灌木层物种多样性的土壤因子为有机质、速效磷,草本层为pH、全磷、速效磷。结论:光皮梾木香樟林林下整体植物多样性水平最高,经营此种林分有利于林下植物多样性维持及发展,pH、有机质、全磷、速效磷是影响研究区林下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土壤因子。  相似文献   

4.
赵蔓  张晓曼  杨明洁 《生态学报》2023,43(18):7412-7421
探究不同程度林火干扰对油松(Pinus tabuliformis)针叶次生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对灾后油松针叶次生林的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山西省药林寺森林公园不同程度林火干扰后的油松次生林群落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并测定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在调查研究样方中共记录到维管植物38种,在不同程度林火干扰下物种种类表现为对照(CK)>重度>中度。(2)乔木层的Simpson指数、Margalef指数与灌木层的α多样性指数在重度林火干扰后与CK相比显著升高;草本层的变化规律与灌木层相反。(3)样地群落稳定性表现为:中度>CK>重度。(4)在重度林火干扰后0—10cm土层中的含水率、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与CK相比显著升高35.42%、102.89%、29.41%、21.67%、48.50%,10—20cm土层中的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与CK相比显著降低54.17%、28.94%、7.47%、1.74%、14.13%。(5)冗余分析结果表明:0—10cm土层中全氮、碱解氮、全磷及1...  相似文献   

5.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以贵州典型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环境为研究对象,运用野外取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分析方法,研究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特征及其相关性;运用空间替代时间方法,探讨石漠化演替过程中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响应,旨在为贵州乃至整个中国西南喀斯特森林生态保护和石漠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1)石漠化环境植物群路组成简单,物种丰富度也很低,且随着石漠化程度增加,植被物种组成呈递减趋势;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植物多样性具有显著差异,均匀度指数变化与石漠化等级演替明显耦合,显示了随石漠化程度增加而减小的变化趋势。2)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石漠化程度增加,土壤理化性质显示了先退化后改善的响应过程。土壤有机质、氮素、毛管持水量、容重和孔隙度与植物多样性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促进植物多样性恢复方面起着关键作用。3)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氮素、钾素、持水状况、孔隙度和植物多样性均匀度指数等是基于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多样性评价石漠化程度的关键指标。基于上述结果,进一步阐述了石漠化演替过程中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和响应机制。研究结果对我国西南喀斯特森林生态保护和石漠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甘南高寒草甸单户经营草场与联户经营草场进行野外群落学调查,分析其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的变化,以揭示不同经营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联户草场内植物群落的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nener指数较大,而Pielou指数在不同放牧经营方式下的差异并不显著。(2)不同经营方式下,土壤含水量、土壤全氮、土壤全磷和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表现为联户大于单户的趋势且差异显著(P<0.05);单户草场土壤电导率与土壤pH大于联户草场;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含水量、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土壤全磷质量分数、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土壤电导率增加,而土壤pH在土层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3)联户经营方式下的功能丰富度、功能均匀度与功能离散度显著大于单户草场(P<0.05)。(4)相关性分析表明,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与土壤含水量、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和土壤全磷质量分数存在正相关关系,土壤电导率和土壤pH与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存在负相关关系。冗余分析表明,联户经营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更显著,且0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自然恢复过程中喀斯特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SOM)与土壤理化指标及植物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对贵州省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不同森林类型的SOM、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根据乔木层物种的重要值,将保护区的41个调查样地划分为香叶树-枫香林、檵木-马尾松林、槭树-朴树林、小叶栾树-化香林、灯台-小花梾木林和四照花-青冈栎林类型。结果表明,部分森林类型土壤A层或B层的SOM差异显著,且部分森林类型的植物种数、直径、高度和密度,以及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也差异显著。土壤孔隙度、蓄水量和主要肥力与养分指标随SOM增加而增大。乔木层的植物多样性指数与SOM呈正相关,与土壤A层SOM相关显著、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与土壤B层SOM相关显著。灌木层、草本层的植物多样性指数与SOM相关不显著。多元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多样性指数对土壤A层SOM的总贡献率呈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对土壤B层SOM的总贡献率呈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的趋势,表明喀斯特地区SOM管理的植物多样性措施适宜以乔木树种为主、辅以灌木与草本层植物的复合经营方式。同时,土壤SOM不仅受乔木层植物多样性指数的影响、也受林分所处演替阶段与结构指标的影响,植物多样性指数的二次多项式拐点可成为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工程中物种量化管理的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入认识二代野猪放牧对夹金山针阔混交林物种多样性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便为该区域针阔混交林的生态稳定性维持以及科学放牧提供参考,该研究在全面踏查的基础上,根据牧道数量、面积、野猪行为特征及活动范围划分4种放牧干扰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I、II、III、IV),并设置无干扰状态作为对照(CK),探讨不同放牧干扰强度对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作用关系。主要结果:(1)共记录到维管植物172种,隶属于55科117属,轻度干扰(IV)下乔灌草的科、属、种数目均达到最高。(2)乔灌草3层多样性指数对干扰强度的响应基本一致,IV级干扰下丰富度指数(S)、Shannon多样性指数(H′)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D)达到最大,高于CK,随干扰增强多样性水平均趋下降;各干扰强度间Pielou均匀度指数(E)差异不显著。(3)相比于CK,野猪放牧致使土壤含水量、最大含水量、全氮含量下降,放牧压力越大,下降比例越大;土壤孔隙度、全磷、速效磷、有机质含量在IV级干扰时有所增加, I–III级干扰下明显削减;土壤密度随干扰增强而增大。(4)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磷...  相似文献   

9.
不同树种混交林及其纯林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1,他引:30  
对针阔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表明,针阔混交林比针叶树纯林对土壤的改良作用要好,它使土壤总孔隙度增加2—19%,水分含量增加6—31%,枯枝落叶年凋落量增加2—200%;土壤养分含量全N、NH4-N、代换性Ca、代换性Mg和腐殖质含量分别增加45—75%、33—82%、55—85%、44—84%和37—46%.  相似文献   

10.
黄炎根  李丽  戴兴安 《生态学杂志》2023,(10):2469-2476
林下植物多样性的海拔分异格局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是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研究的重要方面。以砂岩峰林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海拔(400~600、600~800、800~1000、1000~1220 m)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因子性质以及二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海拔灌草层重要值最高的物种不同,1000~1220 m海拔林下植物组成最丰富,400~600 m海拔最贫乏;(2)不同海拔灌草层的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优势度指数H′、均匀度指数Jsw无显著差异(P>0.05);(3)不同海拔土壤全磷、全镁和全钙具有显著差异(P<0.05),土壤pH值、全钾、氮磷比、全氮、碳磷比、全碳和碳氮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4)海拔和土壤含碳量是影响草本多样性分异特征的主要环境因子,而灌木多样性受环境因子影响不明显。研究表明,林下植物多样性与环境因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砂岩峰林区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研究四川新津文峰山1057、1136、1231、1383和1515株·hm-25种林分密度的25年生马尾松人工公益林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共发现维管植物110种,隶属57科98属;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林下物种呈现出阳生性→中生性→阴生性的演替格局,且不同密度对马尾松公益林土壤的全钾和有机质有显著影响,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林下植物有机质和全钾含量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土壤因子含量随林分密度增大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且均在密度为1136株·hm-2时取得最大值.全磷、速效钾、全钾和全氮的含量与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最密切.当密度在1136株·hm-2时更利于提高文峰山马尾松公益林林下物种多样性的稳定性和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四川碧峰峡景区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现状,提出利于森林经营管理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可靠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法调查样地27个,通过聚类和排序将样地归类,探究不同类型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结果 表明:Bray-Curtis距离为0.53时共聚出6类,山矾栲群落(Ⅰ)、山矾青冈群落(Ⅱ)、木荷山...  相似文献   

13.
若尔盖沙化草地恢复过程中土壤特性及水源涵养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年以来,政府大力开展对若尔盖沙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工作,其生态恢复效益受到广泛关注。而水源涵养功能作为衡量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程度的重要生态指标,其变化对水分循环及全球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影响和响应。以若尔盖县不同治理年限的沙化草地治理区为研究对象(包括1995年、2007年、2009年、2010年、2011年的治理区,2012年的正常放牧区和2012年的无治理区),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土壤含水量作为研究指标,结合土壤的理化性质,分析沙化草地在恢复重建过程中水源涵养功能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若尔盖草地在恢复重建过程中,(1)土壤质地发生变化,由紧砂土逐渐恢复成砂壤土,保水能力及保肥性都得到显著提高;土壤容重随着治理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由无治理区的1.7 g/cm~3下降到正常放牧区的1.3 g/cm~3;(2)土壤p H值随着治理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由7.6逐渐下降到6.7,土壤总体上为中性土,适宜植被生长;土壤有机质的变化相对不明显,但治理区的有机质远低于正常放牧区的土壤有机质,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3)土壤含水量呈"V"型变化趋势,在治理初期,土壤含水量先减小,2009年治理区的含水量最低,仅为6.8%,但到了治理后期,土壤的含水量开始增加,1995年的沙化治理区含水量达到了12.1%,说明水源涵养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4)经过相关分析,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土壤质地、土壤p H值、生物量以及土壤碳含量呈显著相关关系,其中,含水量与有机质、土壤质地以及土壤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p H值呈显著负相关;(5)随着治理时间的增加,土壤退化指数逐渐减小,土壤状况得到不断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郑鸾  龙翠玲 《广西植物》2020,40(6):792-801
为探讨不同地形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该文以茂兰喀斯特森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地形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地形木本植物的物种组成存在差异,坡地木本植物有35科65属78种,槽谷木本植物有38科64属89种,漏斗木本植物有35科61属84种。同时,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大小表现为槽谷>漏斗>坡地;优势度指数大小表现为坡地>漏斗>槽谷。(2)不同地形土壤物理性质差异性显著(P<0.05),其中土壤容重和非毛管孔隙度表现为坡地>槽谷>漏斗,自然含水量、田间持水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等指标均表现为漏斗>槽谷>坡地。(3)除全K外,大多数土壤养分指标表现为漏斗显著高于槽谷、坡地,即漏斗>槽谷>坡地。(4)冗余分析表明,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具有相关性,不同地形植物多样性指数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明显。以上结果旁证了茂兰喀斯特森林地形条件的复杂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性是该区小生境多样、物种组成丰富的原因之一,为喀斯特森林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提供了科学依...  相似文献   

15.
辽西油松林水土保持效益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01块样地的调查资料,采用综合因子评价方法评价了辽西油松水土保持林的生态效益,把辽西油松水土保持林划分为低效、较低效、中效、较高效、高效五个等级:其中牛河梁地区的油松人工林大都为低效林,欺天林场的油松人工林大都为中效林,南刘杖子林场的天然次生林大都为高效林。这一研究结果将为辽西油松水土保持林生态系统管理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潘声旺  袁馨  雷志华  胡明成 《生态学报》2016,36(15):4654-4663
乡土植物灌木化建植是高速公路边坡防护的重要生态模式。为了探讨生态恢复过程中乡土植物的生活型构成对边坡植被水土保持效益的影响,揭示乡土植物生活型-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间的偶合关系,借助3个物种配置试验,于2009年4月构建了以草本、灌木或乔木为主体的草本型、灌木型、乔木型绿化配置及草-灌-乔混合型试验区。自建植次年(2010年)起,对试验区进行持续5a生态监测。结果表明:1)边坡植被的物种丰富度与乡土植物的生活型有关,呈现乔木型灌木型草-灌-乔混合型草本型趋势;2)植被的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与乡土植物生活型构成及建植年限有关:建植后第1、第2年,多样性水平呈草本型草-灌-乔混合型灌木型乔木型变化趋势;自建植后第三起(2012—2014年),呈草-灌-乔混合型草本型灌木型乔木型波动;3)植被的水土保持性能(径流系数、侵蚀模数)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密切相关:多样性水平越高,水土保持性能越强。可见,乡土植物的生活型构成对提高边坡植被的物种多样性、改善生态性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林下草本层是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基础功能层,对维护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了解陕北“三北”防护林建设对林下草本群落特征的影响,并解析林下草本群落发育与林分结构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响应关系,对合理评估防护林建设工作和指导未来生态建设具有重要价值。为此,调查了陕北典型风沙区和黄土区不同造林阶段防护林下草本地上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并分析其与林分结构和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1)风沙区不同造林阶段人工林下草本平均地上生物量(23.64 g/m2)显著低于黄土区(44.53 g/m2)。随造林年限增加,风沙区林下草本地上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逐渐升高,而黄土区林下草本地上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则逐渐降低。(2)风沙区人工林土壤有效氮和有机碳随造林年限的增加逐渐升高,而黄土区人工林下土壤有效氮和有机碳则无明显变化趋势。(3)风沙区早期林下草本地上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升高主要得益于土壤养分的提升。而黄土区早期林下草本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降低主要是人工林郁闭度增加所致。风沙区防护林的建设促进了林下草本的发育,而黄土区早期人工林下草本出现退化现象。建议对风沙区进行防护林建设,而黄土区以自然恢复为主。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天坑负地形生境土壤酶活性、养分和木本植物多样性的分布特征和内在联系,该文以广西大石围天坑群天坑森林为研究区,基于天坑坑内—坑口—坑外群落多样性调查和土壤生境调查,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方法,探究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坑内木本植物有21种31属20科,坑口木本植物有91种58属58科,坑外木本植物有47种30属30科,天坑坑内Margalef指数和Patrick指数显著低于天坑坑口和坑外生境,沿天坑坑内—坑口—坑外生境变化,物种分布总体较为均匀,但物种数量增多。(2)天坑坑外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坑内和坑口生境,坑内的土壤全镁、土壤全磷和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坑口和坑外生境,坑外的土壤碱性磷酸酶和土壤脲酶活性显著高于坑口和坑内生境,表明天坑坑内土壤磷含量较高,但土壤酶活性总体偏低。(3)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相关性强。综上表明,天坑生境对物种多样性、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分布特征影响较大,土壤速效磷、土壤碱性磷酸酶、土壤含水量、土壤脲酶、土壤全镁和土壤全磷是影响天坑森林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因子。该研究为喀斯特地区植物资源的保护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