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香菇单孢杂交及耐高温杂交子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香菇菌株L135和P18N44为亲本进行单孢杂交,通过显微镜镜检锁状联合以及与亲本的拮抗试验初步获得123个杂交子。以47 ℃热激3 h后菌丝在PDA培养基中的恢复生长情况进行初筛,菌丝在木屑培养基中经历33 ℃高温后的恢复长速进行复筛,共筛选获得耐高温杂交子12个。选用8条引物对12个耐高温杂交子和2个亲本进行了ISSR标记分析,结果表明这12株耐高温杂交子与亲本都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说明与亲本相比杂交子在基因水平上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重组,是新的香菇耐高温菌株。  相似文献   

2.
香菇单孢杂交子代群体灰色关联度和I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栽培菌株秋6和K95-1为亲本,通过单孢菌株配对杂交获得21个杂交子,观察杂交子及亲本菌丝体生长情况,进行栽培出菇试验。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9个正常出菇的杂交子从8个性状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杂交子QK-8和QK-15关联度仅次于亲本秋6,农艺性状和子实体性状表现最好。采用ISSR技术对21个杂交子及亲本进行DNA多态性聚类分析,单孢杂交后代遗传分化十分明显,归于同一类群的杂交子在菌丝生长、子实体形态和农艺性状等方面常表现相似,ISSR分析能为优良杂交子初步筛选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收集的105份金针菇种质资源经遗传性分析后,选出‘上研1号’与‘0747’菌株作为亲本,采用单孢杂交技术共得到168个杂交菌株。经实验室初筛和工厂化小中试复筛,最终获得产量高、出芽整齐和商品性状优良的金针菇新品种‘上研1820’。该品种为浅黄色,菌盖呈球形,菌柄基部颜色加深不显著,子实体干品氨基酸总含量为1.82×104mg/kg。工厂化栽培条件下,菌丝最适培养温度为20℃,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为5–15℃,瓶栽菌丝培养周期为22d,子实体生育时间为25d,平均单瓶产量为314.3g/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和传统选育手段,可有效提高育种效率,对筛选出具有遗传性状稳定、商品性状优良和适用于工厂化栽培等特性的目标菌株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利用RAPD技术检测香菇双—单杂交后代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RAPD技术对香菇6个双单杂交菌株及其两个双核体基因组DNA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1-3号杂交菌株之间的相似系数为0.893-0.962,它们与其亲本S之间的相似系数为0.842-0.859;4-6号杂交菌株之间的相似系数0.857-0.925,与其亲本SSO1之间相似系数为0.708-0.902;表明杂交菌株与其双核体亲本基因组具有较大差异,杂交菌株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6个杂交菌株是真正  相似文献   

5.
6.
王翔  边银丙  肖扬  戴耀红 《菌物研究》2012,10(3):190-194
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4个菌株为亲本组成3个杂交组合,采用单孢菌株配对获得杂交子,观察锁状联合鉴别出真正的杂交子,测定杂交子及其亲本的农艺性状。在每个杂交组合中分别各选取3个杂交子,研究杂交子和亲本在子实体发育阶段差异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杂交子共有4种基因表达类型:双亲沉默型(W1型),单亲沉默型(W2型),杂交子特异表达型(W3型),单亲表达型(W4型)。香菇杂交子农艺性状与基因差异表达类型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菌盖厚与双亲沉默型(W1型)呈极显著负相关,而菌柄长与单亲沉默型(W2型)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香菇正反双单杂交后代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选用香菇的杂交菌株农1与野生株Q进行正反双单杂交,得到6个杂交后代。结果表明:3个正交菌株与3个反交菌株在酯酶同工梅与DNA水平上具有极高的相似性,而对杀菌剂和温度的敏感性显示了明显的遗传差异,且农艺性状遗传差异也十分显著。正反杂交菌株在核基因相同情况下的遗传差异应主要归于细胞质差异。本研究表明,香菇双单杂交后代是同质异核体。  相似文献   

8.
根据香菇四极性异宗配合的性遗传特性,通过亲本的选择,采用孢子单核体的对称杂交育种手段,实现基因重组,从中选育出广温型优良菌株中香68,介绍了中香68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特征及其新菌株的鉴别方法。同时讨论了香菇单孢杂交育种的种质资源和育种工艺。  相似文献   

9.
香菇半亲和双单杂交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一栽培株苏香两种孢子单核体自交后代作双核体亲本,与相应的孢子单核体进行半亲和双单杂交,得到6个杂交后代,均具有结实能力,说明半亲和双单杂交后代可以用于育种研究。大多数杂交菌株(核基因相同)在菌丝生长速率与CMC酶活方面显示出不同程度遗传差异,其中3号与4号菌株在菌丝生长速率与CMC酶活方面呈现明显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0.
羊肚菌的极性和单孢出菇至今未有确切的实证,这限制了对羊肚菌生活史的深入理解和遗传育种工作的开展。本研究选用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栽培菌株(F0),采取显微操作从其正常出菇的子囊果获得F1单孢群体;随机选取其中的7个F1单孢菌株和10对单孢杂交(F1两两混合,记为F2)进行栽培试验,记录和分析了栽培出菇时间、采收期、产量和其他生产性状。此外,分析了F0亲本菌株、F1单孢群体、F2子囊果以及2个F1单孢菌株出菇的F2子囊果的F3单孢群体的交配型基因型。结果表明:除了F1单孢菌株MM32未出菇以外,其他供试菌株均正常出菇。各菌株的出菇潜能不同,3个F1单孢菌株的平均单产高于出发菌株,其中MM34菌株平均单产最高,达1.01 kg/m^2,是F0亲本菌株(0.68 kg/m^2)的1.49倍; 10个单孢杂交的F2平均单产在0.21~0.97 kg/m^2之间。F0亲本菌株和所有的F2出菇子囊果中均含有2种交配型基因,F1和F3单孢群体仅含有2种交配型基因中的1种。虽然F1单孢群体大部分菌株均正常出菇,然而F2子囊果和F3单孢群体的交配型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单孢菌株在栽培生产中自然引入了具有相反交配型基因的细胞核,这种自然引入可能是由无性孢子传播引起。出菇试验和交配型基因分析确证梯棱羊肚菌为异宗结合真菌。本研究有利于深入理解羊肚菌生活史,促进羊肚菌育种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采用香菇135双核体秋水仙碱(C22H25NO6)诱变及香菇K303单核体秋水仙碱诱变的菌株388B1与香菇JL-2双核体杂交(单×双)的方法,成功地获得了优良的诱变菌株(编号为K05)和杂交菌株(编号为K48)。经拮抗试验、酯酶同工酶、分子标记等多种方法鉴定和栽培试验证明,诱变、杂交菌株为有别于出发菌株和亲本菌株的新菌株;3年的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新菌株比当地主栽香菇135、939高产,K05比135每筒平均增产28.5%,K48比939每筒平均增产10.7%,产量生物学统计显示增产显著;经济性状考评为优质,菌柄短、菇形圆整。该研究成果不仅有望满足菇农对香菇新菌株的需求,而且可为香菇育种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香菇双单杂交后代不同发育阶段酯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香菇野生株分别与栽培株及杂交株进行双单杂交 ,得到 8个杂交后代 ,且具有结实能力 ,分别对液培 2 0d杂交后代菌丝与液培原基酯酶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液培 2 0d菌丝菌株间酯酶同工酶酶谱显示出多样性 ,可以作为鉴定菌株的辅助遗传标记 ,而原基菌株间酯酶同工酶酶谱谱带较少 ,呈现趋同效应 ,不宜作为鉴定香菇菌株的辅助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3.
利用RAPD技术对香菇6个双单杂交菌株及其两个双核体基因组DNA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1~3号杂交菌株之间的相似系数为0.893~0.962,它们与其亲本S之间的相似系数为0.842~0.859;4~6号杂交菌株之间的相似系数0.857~0.925,与其亲本SSO1之间相似系数为0.708~0.902表明杂交菌株与其双核体亲本基因组具有较大差异,杂交菌株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6个杂交菌株是真正的杂交后代,聚类分析树状图直观地表明了菌株间的遗传相关性,认为菌株间DNA的相似系数值可以作为杂交育种选择亲本的  相似文献   

14.
利用酯酶同工酶技术检测香菇双单杂交后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用香菇的野生株Q 与栽培株苏香的四种孢子单核体进行完全亲和双单杂交,运用拮抗试验并辅以液体出菇试验初步鉴定出12 个杂交后代,且对杂交后代酯酶同工酶进行了检测,并以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菌株间酯酶同工酶酶谱的结果,较直观本质地反映了杂交后代及其与亲本之间的遗传差异,表明1 —12 号菌株是真正的双单杂交后代,认为菌株间酯酶同工酶酶相似系数值可以作为香菇遗传育种选择亲本的辅助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5.
选用香菇的杂交菌株农1与野生株Q进行正反双单杂交,得到6个杂交后代。结果表 明:3个正交菌株与3个反交菌株在酯酶同工酶与DNA水平上具有极高的相似性,而对杀菌 剂和温度的敏感性显示了明显的遗传差异,且农艺性状遗传差异也十分显著。正反杂交菌株在 核基因相同情况下的遗传差异应主要归于细胞质差异。本研究表明,香菇双单杂交后代是同质 异核体。  相似文献   

16.
‘双孢106’是‘A20’通过单孢选育的品种。子实体散生,少量丛生,近半球形。菌盖白色,表面光洁,直径3.5-5.0cm,厚2.0-3.0cm,质地致密;菌柄白色,粗短,近圆柱形,基部略膨大,长2.0-2.8cm。发菌适温22-25℃,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10-24℃,最适温度16-18℃。鲜菇粗纤维含量1.00%,蛋白质含量3.54%,氨基酸总量2.84%。该品种出菇早,子实体圆整、结实,产量高,商品化等级高。适宜双孢蘑菇工厂化设施栽培。  相似文献   

17.
对来自不同地方的7个弯孢节丛孢(ArthrobotrysmusiformisDrechsler)和9个厚皮单顶孢(Monacrosporiumeudermatum(Drechsler)Subram)标准菌株用4个随机引物(OPW-18、OPW-16、OPM-1、OPK-19)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扩增谱带聚类分析结果不能将弯孢节丛孢和厚皮单顶孢的菌株分开,具有附属丝的菌株没有被聚在一起,菌株间地理起源上的亲缘关系也没有体现,证明RAPD分析不能作为节丛孢属和单顶孢属的属间鉴别分析,附属丝地捕食线虫真菌不具分类学意义,不能以之作为成立小掘氏霉属的证据,系统聚类关系与地理来源基质也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祝明亮  缪作清 《菌物系统》2000,19(3):342-347
对来自不同地方的7个弯孢节丛孢(Arthrobotrys musiformis Drechsler)的9个厚皮单顶孢(Monacrosporium eudermatum(Drechsler)Subram)标准菌株用4个随机引物(OVW-18,OPW-16,OPM-1,OPK-19)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扩增谱带聚类分析结果不能将弯孢节丛孢和厚皮单顶孢的菌株分开,具有附属丝的菌  相似文献   

19.
报道单格孢属的两个新种和三个中国新记录种,新种为长圆孢单格孢Monodictys oblongispora和脑形单格孢Monodictys cerebriformis,中国新记录种为光滑单格孢Monodictys levis, 黑素单格孢Monodictys melanopa, 多变单格孢Monodictys fluctuata。研究标本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20.
中国砖格孢子丝孢菌研究V.—— 单格孢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国柱  张天宇 《菌物学报》2004,23(3):324-327
报道单格孢属的两个新种和三个中国新记录种,新种为长圆孢单格孢Monodictys oblongispora和脑形单格孢Monodictys cerebriformis,中国新记录种为光滑单格孢Monodictys levis, 黑素单格孢Monodictys melanopa, 多变单格孢Monodictys fluctuata。研究标本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